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

其实说得来,李显当初这般做,自然也算是李显耍了点小滑头的,李显当初打算着要开这蒙学之时,亦是有考虑过这天下间整个士大夫阶层的阻力的。

这整个天下间的诸侯国内,统治阶层,全都是士大夫阶层,就凭李显这样一个并无什么根基的新皇,就想着要去与这已经传承了无数个年头的世家大族们去拼,去斗那显然是不可能能赢的。

所以,李显很明智的,选择了退让。

当然,退让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而是要选择另外的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法去进行一件事情。

比如,这开蒙学,李显申明,就只开蒙学,而要教的东西也就是个识文断字的基础阶段,完全不需要讲什么学识性问题。

这就是他李显开办的蒙学,若是有人问起来,李显就告诉他,这开蒙学,就只是为了让这大秦国的百姓们能识得几个大字,让他们读书明理,能适应于生计,就这样,完全就没有什么别的后续的打算。

很简单,很直接的一种回答。

可是,真的没有别的,后续的打算吗?有,当然有,若是没有,李显又怎么想着去开办这个蒙学呢?

这让全天下各县全设立蒙学只能算是李显最初步的计划而已。仅此而已。只是,李显现在还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因为这表露出来的时机还没有到,因为蒙学是需要三年时间去完成的,因为李显现在手上的权利还不够大,李显还承担不起这士大夫阶层的反扑……

等等等等原因,这一切来自于士大夫阶层的阻力,李显暂时都没有办法去应对,所以,李显只能选择这种温和的,以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去慢慢的发展这个事情。

相信,只要等三年之后,等这第一批的寒门学子从那蒙学毕业之后,李显到那时手上亦是已经掌握着足够的权力和力量,那种能够完全的压制住这士大夫阶层他们那可以预见的疯狂反抗的权利和力量,到时,再压住士大夫阶层的疯狂反抗之后,李显再开办郡级的官学,州级的官学,然后再是王城内的国子监。

这样,让这些学子们,在每年规定一个时间内,让他们一级一级的往上考,中者入选更高级的官学以继续读书,不中者,或回家继续深造,或回家务农寻个活计什么的,这样,一个类试于的科举的模式,就很容易在这种惯性思维中而定型。

到时,只要李显愿意,开科取士,亦只会变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程序。

当然,最近的好事儿,亦不止这一件事情,孔慎这位工部侍郎那亦是传得来了好消息。他挖开了渭水,整个肃州之地的农作物都将会而得到灌溉,而整个肃州之地的百姓们,亦会因为孔慎的这一举动而受益子孙后代无数年头。

随着那宣纸和八仙醉的新酒越来的越畅销之下,而为李显所带来的银钱亦是越来越多。除了支付于骁骑营内的装备马匹银饷以及武器更换等方面的开支外,要算得上大头的,也只有这开办蒙学这一方面了。

只是这二个方面,都是可以计算得出需要花多少钱银的,而唯一一个计算不出需要投入多少银钱的项目,亦只有那兴修水利这一项了,而李显,就选择了兴修这水利这个浩大的工程,并慎重的告诉过孔慎,不管投入多少银钱那都没关系,可是,大秦国的水利,那必须一定要修好,就算是重新开挖,那也要挖出来。

实在是这大秦国的水利,几十上百年也不见当朝这些掌权者们有谁站出来说要兴修一下的。

这都烂那几十上百年的一摊子烂事儿,如今被李显命那工部侍郎孔慎重新捡了起来,或募人修理或重新开挖,这里面要投入的银子,那能有个详细的计算吗?

好在,李显最近手头上倒也不用再为银钱的事情而发愁,在支付了家里的两大消费巨头外,倒是能挤出很大一部分而给予于孔慎,让他放心的募集人手去放手的做。

而李显自己,更是找得来麻九,让他分派个儿子去那孔慎处,去承包一个州的水利来修理。

反正你只要按着那孔慎提供的修理方案去完成了际定目标后,就可以去孔慎那结到银钱。

这算是一种初期的工程承包制度了,李显对于让这大秦国里的百姓们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可谓是下足了苦心。

而现在这会儿,麻爷对于反正只要是李显给出的点子,麻九他总是会去办得妥妥当当的。

шωш▪ ttk an▪ ¢ 〇

因为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不是,他麻九也不会。

要知道,李显每次给他麻九出的主意,那个顶个都是能让人捞钱捞得手发软的那种。

比如宣纸,比如那八仙楼里的酒,再比如这布坊,不管是哪一样,那一天收入而来的数万两的雪花银,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更何况,这让他儿子去那孔侍郎手下承包活儿干,李显也只是让那海大付过来支了个声,这可是没提那分成的事儿。

这挣多少,可就全归他麻家的,麻九能不积极嘛。

~~~~~~~~~~~~~~~~~~~~~~~~~~~~~~~~~~~~~~~~~~~~~~~涛涛渭水之畔,李显带着二百余御前侍卫驻马而立,而身后,孔慎,麻家的四儿子麻坤以及一些孔慎寻得来对于水利上很有经验的一些老农和主部官员。

如今,已经是近入八月份的秋季,雨量减少,渭水水位上也是有些偏低,所以,此时在孔慎开的这个渭水口子处,倒并不显得如何汹涌。

“怀安你辛苦。”轻拍了拍眼前这位已经有些黑瘦的工部侍郎,李显的声音中,充满着一种无声的关慰与肯定。

“微臣不辛苦,微臣觉得能为这天下的百姓们做一件实事,尽一份力,那是微臣为官这么多年来,觉得最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孔慎的双眸中,因为着李显这一句话而显得有些湿润,他所有的一切成果,为的,不就是李显的这一句肯定吗?只是,此时的孔慎,确是反直直的注视着眼前的李显,而郑重的说道:“微臣不辛苦,反倒是大王,你却是最辛苦的。”

孔慎虽然年青,可是,他早在大秦武昭王那会,他就已经是入朝为官了,至李显上位之时,孔慎已经入朝为官有数年之久。

数年来,他对于这大秦朝的国库里到底有多少钱,他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数字,可是,他亦是知道个大概的。

大秦国穷啊,可是至今年四月初至现在八月初,这中间整整四个月时间,不说其它,光他孔慎自己经过手的银钱,就有十数万两之多。

大秦国的国库哪里还能挤得出这么多钱来,这些钱都从哪里来?孔慎一直都没有回过咸阳,他自是不知道咸阳城的宣纸和新酒的火爆。他一直都是认为,李显能在大秦国这等穷困的情况之下,还能一心为民而挤出这么多银钱来,给他兴修这水利。

如此一位爱民如子的大王,试问孔慎能不感动嘛,得主如此,夫复何求?

看着几乎已经快要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而要热泪盈框的孔慎,这位从最炎热的四月份,一直到这金秋八月,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呆在外地为着兴修水利而四处奔波的年青官员。

看着眼前这位原本是年青而英俊洒脱的青年,此刻,却是面如黑碳,头发凌乱,双手乌黑而粗大,看上去,完全就没有半分当年那一份官升工部侍朗的丰神朗俊,完全就是一个糟老头的样子的孔慎,李显在暗自叹息之余,亦只得温声宽慰道:“怀安此举,当可养活肃州十万万百姓,此功在当代,是利在千秋矣,相信这大秦国的子民们,都会记住怀安此功的。”对于肯干实事又有能力做一些实事的官员,特别是如孔慎这一类的年青官员,李显从来就不会吝啬于自己的赞赏和提拔的。

转过身来,李显对着那些被孔慎寻得来的对于水利上很有经验的农夫们,李显温和的微笑道:“还有你们,孤的子民们,你们今天能应征来到这里,就是最大的功臣。”

~~~~~~~~~~~~~~~~~~~~~~吃饭,然后散步回来洗澡,开始写第三更……呵呵,这第二更就先传上来,大家一会见哦

第十九回 若有来生,还做秦人第八十六回 因为他是武穆王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尽整个乌恒第四十六回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七回 生死与共,荣辱相依第十九回 若有来生,还做秦人第十四回 翰林院暂等于养老院第四十一回 润物细无声第九十二回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十三回 秋风扫落叶(第三更到)第三十二回 狠第三回 国祚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二十八回 宿命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七十九回 精忠报国秦王臣第四十九回 金将军,有闻到肉香否?第二十三回 秦王诈城门,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三回 国祚第六十三回 凯旋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马(第二更)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四十六回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七十八回 歇斯底里的挣扎第一一九回 马踏连营第三十三回 基石第三十一回 一纸方(第二更到)第九十六回 女中大丈夫第二十一回 言传身教,战争的艺术(三更)第十四回 翰林院暂等于养老院第七十三回 一纸而抵十万雄兵第二十三回 秦王诈城门,守株待兔擒段淳第四十二回 民富则国强矣第一零五回 讲武堂第三十二回 连环计之蛮天过海第五回 吾有马步军三十万,何惧他五国第一一七回 白公胜诈败全毒计第十三回 秋风扫落叶(第三更到)第三十二回 狠第五十六回 吞韩城第一一零回 竖子无礼欺秦王第六十七回 论第四十八回 绞杀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计较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一二零回 大胜上架感言第四十四回 遍地开花第十六回 哀第七十七回 武穆王的衣冠冢第一零八回 千金换龙熬第四十一回 润物细无声第二十三回 以汝之血祭苍生第十八回 得大贤,萧仓吏草房说前因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五回 矛与盾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二十九回 董家,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第十七回 危机第五十六回 吞韩城第五十回 少壮之争第十五回 杀身成仁第四十七回 王道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尽整个乌恒第四十九回 镇威镖局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扰阴平第十二回 借势迫敌第三回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九十二回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四十八回 麻九的强人劫第三回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第一二七回 将相和第九十八回 议征南蜀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二回 变法亦谓之为适者生存第三十六回 晋王城下第九十二回 赵王献女求退兵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杨九原吕莽第二十一回 绝地反杀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显第五十四回 骁骑之志,有我无敌第五回 矛与盾第八十六回 心怅第十九回 萧子离夜半禀烛论天下第五十回 突如其来的西征第八回 百年老寨双刀山第五回 兵马制第十二回 借势迫敌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六十回 看我骁骑横扫大宛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二回 变法亦谓之为适者生存第六十五回 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