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新的研究

废旧回收场,其实就是依托着收破烂的人生存的中间商。

问题也很简单,对于废品的需求依然在那里,只不过卖破烂的人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利润薄了,也就是没有了生存空间,收破烂的少了,捡破烂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这年代,真正愿意找份活干的,还真不难,工资多少不说,至少饿不死人。

不是迫不得已,谁也不愿去捡破烂,当然,有些勤俭的老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问题的根源在于,破烂不值钱,所以没有让消费者形成保存的习惯;

而单一个家庭的垃圾,里面几乎是什么都有,反正都是要扔掉,肯定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至于什么垃圾分类,见鬼去吧!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也许随手拎瓶饮料,喝完了把空瓶子扔进可回收的桶里,或者抽了支烟,可以把烟头灭了放到专门的位置。

但是家庭垃圾分类....简直就是个笑话!

厨房里的垃圾一袋子,客厅里的垃圾又一袋子,如果家里还有穿尿不湿的.....一天不知道要提多少袋子——垃圾袋不要钱?

最适用的方法,也就是比如家里有个快递,快递盒子拿来装垃圾,里面什么都有;

有客人来了,喝了一箱啤酒,啤酒箱里装满了空瓶子,然后,空余的空间还要倒下不少食物残渣,比如皮皮虾或者螃蟹的壳,还有一些骨头,用过的餐巾纸,牙签之类的....

最终,把那一整箱捧到垃圾桶边上放着,任由清洁工处理....

这些东西,其实有些还是有价值的,比如纸箱,还有啤酒瓶;

但是该如何把它们利用起来?

张一帆在考虑着,像王北北这样的,再或者是自己,如果让这种人去翻垃圾桶;

那基本上是不愿意去干的,这活又脏又累,赚不了多少钱,而且还丢人。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否则也不至于让一个老牌的废旧回收场没什么生意做。

以前捡破烂的都是些什么人?大多是孤寡老人!

而现在,这些人可以住到收容所里,或者有着一些五保户,低保之类的保障...

甚至身体情况好一点的,还能当个保安,或者停车收费员,再或者做些零工....

谁也不稀罕来捡破料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想说服这些人重操旧业,回来捡破烂,几乎是比登天还难,除非废品回收能涨价,而且涨的幅度还不能少。

张一帆想的是,即然人都在意脸面,这.....难道不能不用人吗?

如果自己弄出一款机器人,它可以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寻找垃圾桶,然后在里面翻找有价值的东西,再带回来.....

那么,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唯一要考虑的,也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这东西,没有调查的数据,谁都搞不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一试。

可以完成自动寻找有用垃圾的工作,那就只能是机器人。

造机器人,对张一帆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事情,脑海里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东西,即便是没怎么消化,也足够他造出很多种机器人。

笔记本展开,然后自己想到的方案写上去....

要实行独立行走定位,然后寻的,GPS导航这是必备的,然后还有行进系统;

再接着,抓取物品,识别,判断,这些要用到的是高清淅度的镜头和识别技术;

没道理让机器人弄一些没用的生活垃圾回来,那就不是废旧回收场了,那该叫垃圾回收站。

在张一帆的用心下,最初版的方案很快就弄出来了。

一款可以自己寻找垃圾箱,然后挑选有回收价值的物品,再把它运回来的机器人。

但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纲要。

大致是说明了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可是,怎么去实现,还没有一个定论。

行走,可以通过驱动系统实现,寻找目标,可以通过导航实现。

但是,判定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用,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好,这个,还真是个难题。

通过摄相头拍摄过来的照片判断?

抓取物品时,往左偏一点或者往右偏一些,那都可能得来不一样的结果。

塑料,玻璃,纸制品,其实让人去分辨其实很简单,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机器不一样。

它行动的能力,其实只能靠认知,也就是需要识别,对比,然后进行判断。

有了智能学习芯片和程序,它可以慢慢积累,但是也需要一个过程。

简单来讲,也就是说,要有人教它。

然后,行走,定位,抓取物品这些功能,也都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

张一帆的想法,那就是一个机器人,拖着一辆小车子,然后分几个装放区域。

也就是说,塑料制品,放一个地方,钢铁制品,又是另一个地方,最后什么啤酒瓶的,再另外放一边,然后还有纸,也是要分开放的...

实现的难度有点大,但是,张一帆就是想了,然后也开始考虑实施的困难。

县城的垃圾桶,还没有发达城市搞得那么好,

一米五的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那也就意味着,张一帆造出的机器人必须在要在高于这个高度的垃圾桶里翻东西。

再考虑,不可能每个垃圾桶都要翻,首先就是要判断这个垃圾桶里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翻。

铁具还好说,用上个电磁感应器再编上一段程序就好;

可是玻璃,朔料,还有铝制的易拉罐这样的东西,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探测。

这些都是难题,都需要解决。

不过对于张一帆来讲,总算是有了个东西要去研究。

第275章:和谐裤(1)第262章:怨念,王北北的野望第五章:当了带头大猪之后第127章:试产(2)第136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199章:减肥神器的诞生(2)第九十五章:合作,股份第六章:版本升级第172章:打马第十七章:妹子第八十九章:黑马,一群。第二十八章:铁剌猬第六十三章:表哥的朋友圈第280章:抵制一帆科技第183章:要走高端路线第258章:一百张电话卡第六十六章:张一帆的选择第172章:打马第182章:给我也来一个第九十二章:烧烤宴第三十二章:王北北的老妈第195章:凌志的业务员第222章:熟人卖的第243章:想法第199章:减肥神器的诞生(2)第253章:共享走地机的困境第226章:无脚轮椅第九章:新用户第六十二章:刘晓阳的想法第226章:无脚轮椅第215章:王北北的钱(2)第七章:坏消息第一百零六章:凌志的泉城之行“3”第二十六章:老张头卖瓜第168章:千里之外的李冰(2)第四十九章:水蜈蚣的启发(求推荐票)第一百零四章:凌志的泉城之行“1”第204章:减肥日记(2)第八十八章:改进(求票,推荐票)第170章:危机(2)第201章:若水寒冰(2)第四十六章:小帆的经济第243章:想法第三十七章:第一票(2)第120章:张一帆自己的想法第三十五章:备战及备战之外第256章:走地机定型第七十章:会面的准备第六十四章:武装部的高勇第143章:投产(1)第二章:张一帆的烦恼第136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151章:凌志的小马脚第174章:王北北买车(1)第284章:各有所思第八十八章:改进(求票,推荐票)第184章:二帆科技?第144章:投产(2)第196章:腰带第164章:华强北(1)第254章:求职风波+捐赠计划第150章:军属(2)第117章:快腰斩的项目第三十九章:侯刚的菜地第二十三章:愉快与不愉快的人们第四十章:自由军团(2)第七十六章:香洲夜宵(2)第157章:代工的价码第九章:崩溃的王北北第373章:防伪(4)第261章:猪场,又是养猪场第188章:戒烟神器(3)第十六章:电子市场(2)第十五章:电子市场(1)第276章:和谐裤(2)第二十四章:西瓜?好吃的西瓜....第153章:跨界打败内行2第167章:千里之外的李冰(1)第三十一章:不想受制于人第285章:外星球长老乡(本卷终)第七十七章:李强的郁闷第209章:庆功宴第一百零七章:思想的转变第254章:求职风波+捐赠计划第243章:想法第237章:张莹的直播(2)第二十七章:我全买了第三章:即将开服第215章:王北北的钱(2)第163章:公司定址(2)第140章:上架之前第174章:王北北买车(1)第222章:熟人卖的第222章:熟人卖的第七十二章:招待(1)第十九章:攻略第211章:财务会议(求票票)第237章:张莹的直播(2)第八十四章:周达与凌志(1)第五十五章:夜宵(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