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战区

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正是北平。

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中国大搞洋务运动的同时,建路,造路也成了一种改良经济的手段。以北平为中心,围绕的有三条铁路主线。

清末北洋大臣张之洞立主修建的平汉线,从北平到武汉;中国第一条由中国铁路设计师詹天佑设计的铁路——平绥线,从北平到包头;最后一条就是国人最熟悉的津浦铁路,从北平到南京对岸的浦口。

这三条铁路的中心,就是当时的北平。

而丰台和宛平正是在北方这三条铁路交汇的节点,就像东北军无法接受宛平城失守,将整个北平让出来一样,日本人也接受不了丰台的被围。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丰台被围不过是表面现象,在关东军第11旅团进入密云之后,东北军的攻势已经是强弩之末,东北军只能被动在三个地方集结,准备抗击日军的进攻。

在北平城中,集结的105师在建国门车站被日军重兵把守之后,就失去了先机。转而只能往宛平,长辛店防线撤离。

而南苑的东北军大营大部分兵力已经被抽空,夺取永定门车站已经不显示。

7月19日,日军20师团进入天津,华北驻屯军日军开始从守势开始转为进攻,北平危急,华北危急

庐山蒋介石别院,蒋介石面前将星云集,所有人是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在华北正真战斗力强的中央军,就汤恩伯的第十三军,此军乃老蒋的看家部队之一,用不用汤恩伯,要看蒋介石的心情了。

“你们说,平津还能不能保得住,用什么去保。”蒋介石见众人都不说话,开始点名了:“辞修,你说……”

“委座,各位同僚,请看……”作战部连日来对日军的进攻态势进行了分析,知道东北军根本无法单独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但是援军从哪里来,就很成问题。

陈诚的整个分析情况来看,很不容乐观,从北到南防御,除了在徐州有一定的战机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守。

日军的海上优势,让国民政府的海军,只能一再随守,成了整个国防中的软肋。只有在其他地方开辟新战场,才能让北方的压力削减,也为全国抗战拖入相持阶段创造条件。

早在两日前,蒋介石发表了《庐山宣言》:

“……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投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和倭寇死拼。我们大家都是许身**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敌,驱逐万恶的倭寇。”

……

全国顿时沸腾,南京四千余名大学生涌上街头,支持蒋介石政府,各地的支援团体都在往南京的路上赶。这也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国家是有救的,国民众志成城,还是能为国家赢取希望的。

此时信心满满的蒋介石,看上去就像是一面旗帜,挺拔的身姿站立在众人面前。威仪赫然,军容萧瑟。

相比,**在卢沟桥事件的第二天,就发表了全面抗战,支援东北军的申明。蒋介石虽然晚了一些,但毕竟占了政府的威望,引起的反应要大的多,对国民的鼓舞也更为强烈。

“根据顾问团和参谋部的意见,从河南抽调部分兵力,对翼西北进行防御,主要是在怀来方向,对付可能在北平长城段来自日军的威胁,协防张家口等地……”陈诚在的威望不高,因为他在北伐初期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团长,后来因为要回家守孝,又离开军队几年。

刘峙、蒋鼎文等人都认为他是小人,此时在众人面前,虽说有蒋介石的撑腰,但还是战战兢兢的。

这时候,刘峙坐不住了,从河南等地增兵,动用那支部队不是将他的老底掏空。虽然这些部队都是中央军嫡系,第4师、89师、95师等部队,在也是一等一的主力部队。

“我说,陈诚……”刘峙阴阳怪气的声调,就差翻白眼来表示对陈诚的蔑视了:“你这么调动,河南就空了,中原腹地之重要,非河北可以比拟。于西有控制红军南进,于北有压制晋绥军的重任……”

此时,刘峙还兼任河南省主席一职,对于后院可是看得尤其重。河南兵力一空,那么西北红军方面就能轻易出关,进入河南,洛阳、南阳等地顿时不保。

刘峙还在叨叨絮絮大声说着西北威胁的言论,见蒋介石连阴冷了下来,顿时越发的高兴了,以为说到了点子上。其实刘峙根本就不想上前线,他的第二集团军、和商震的二十集团军、东北军万福麟53军、于学忠51军共同防御平汉线。

但是他的部队迟迟不见行动,就足以表明,他未战先怯了。

可惜,刘峙自己不这么看,以前让他带部队围剿西北红军,决这样那样的理由,晋绥军狼子野心,要防御吧东北军势大,军壮,不得不为忧这样那样,就是不想去打仗。

因为他知道,这手下的部队,也就是汤恩伯的13军稍微像样一点,其他的部队,根本就不这么样。张钫手下倒是有五万西北刀客,但是他们这些人哪里是刘峙敢招惹的。

而13军根本就不归他管,所以他也是乐得清静。现在,全国抗战一统,他又提出内战的口号,顿时让很多人大跌眼睛,瞅瞅刘峙,年纪也不大啊才四十岁,也不是到了老眼昏花,脑子糊涂的年纪啊

“哦,看来你是胸有成竹,你说说……”蒋介石顿时被气乐了,他可不想当一个亡国的领袖,虽然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在民族大义前,他不会退缩。

欧战,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前,蒋介石政府其实是孤军作战,对抗日军的疯狂进攻,其中的压力可谓之重了。

此时的日军,是举全国之力,对阵中国,战争的结局很不好说,蒋介石甚至已经做好了亡国之君的准备。

“经扶,少说两句吧”顾祝同正好站在刘峙的身边,一拉刘峙的衣袖,小声说道。他是看在多年同僚的份上,不想刘峙这么没眼力界,和陈诚对阵下去,而且今天,蒋介石还收到了西北方面的重要电报。

看着蒋介石开战以来,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顾祝同就知道,**的这份电报分量不轻。

陈诚出任宁沪战区司令一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论实力,你不过是一省之长?论军力,你才管多少人?论关系,人家是翁婿,你算什么?

刘峙斜眼一看,顾祝同正向他一努嘴,就是入老僧入定般,坐在蒋介石下首的白崇禧。刘峙心中恼怒,心说,白崇禧不过是桂系二号人物,根本就和他不是一个级别的,当上参谋总长又怎么了?

还不得看着我们的脸色过日子。

“委座,西北红军虎视眈眈,非良善之辈,我请示一支虎贲,守住西北红军之出关之要塞,为委座分忧。”

看着刘峙非但将自己的好意给误解了,还把更来劲了,顾祝同也支声了,反正,你要死,也别来拉我下水。

“糊涂……”蒋介石顿时被气乐了,从兜里拿出一张电报来。传给了白崇禧,然后依次给在座的给位传阅。

红军已经接受了南京政府的出兵提议,在如果战争进一步扩大,红军主力将度过黄河,进入华北,迎击日寇,为牵制日军主力做出应有的薄力。

第八路军,第四十军,赫然在目。

这两支部队都是红军主力,可以说,西北**已经拿出来足够的诚意,两支部队相加的实力,更是达到了红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三。尤其是第八路军,更是一支有着六万大军的精锐部队。一半以上士兵,都是当过十年兵,并经历过长征的老兵。

这个刘峙这个家伙,福气是有的,北伐的时候,虽然开局不利,但是后来颇为顺利。往往他领兵打仗,明明是应该他的主力部队,对抗敌人的主力,临战每每能够主力打小股部队,或者是友军给面子,仗打的好,没等他赶到战场,战局就定了下来。

等到电报传到刘峙手中的时候,他脑子嗡的一声,就一晕,看来自己会错了墨三的意思,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嘴上还强辩道:“委座,这其中有诈啊”

“好了——”蒋介石真的是发怒了,将面前的玻璃水杯重重的往桌子上一顿,喝止刘峙。四处飞溅的水滴,和水杯中不断摇晃的清水,让会场顿时一静,刘峙原来看来挺机灵的一个人,怎么现在蠢成这样?

这会没法开了,蒋介石带着侍卫离开了会场,这时候,不少人都摇着头进过刘峙的身边。

不知道,是羡慕对方肩章上的三颗金星,还是羡慕对方的好运气。总之,眼神中带着不屑。

翌日,蒋百里匆匆从南京赶来,递给蒋介石一份计划书,其中很重要的阐明了一点,北方失去平津之后,将无险可守,日寇一旦成南北夹击形势直取徐州,那么浦口就成了日寇的囊中之物,江南南京政府的诸多部队将成为孤军,不利于整个全国战局。

上海开辟新战场,形势不可容缓。

蒋介石是爱才之人,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十年时间,就统一全国,成为一国领袖,这样的人要不是没有大量人才的辅佐,必然不可能成事。都蒋介石没有容人之量,这也是不妥当的说法,一个政府领袖,如果连容人的气度都没有,那是没有办法取得各方支持的。

而蒋百里正是被蒋介石这几年颇为倚重的军事理论家。

即便,蒋百里是他成功道路上,第一向他捅刀的人。当年,唐生智的湘军夺权,正是听取了蒋百里的建议,让蒋介石无奈之下黯然下台,不过后来唐生智自毁长城,才让他有了翻身之地。

也让蒋介石明白了,政治博弈的艰辛,唐生智倒台后,蒋百里本来存了死志。可是,蒋介石冰释前嫌,邀请他出任政府军事高参,才有了后来,蒋百里奔波世界,为蒋介石找寻强军、应战之法。

“百里兄一路幸苦。”蒋介石面色担忧的说道,从蒋百里脸色苍白的面相上看,深知养身之道的蒋介石知道对方身体已经有要垮掉的先兆。

“委座,你对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有何计议?”蒋百里问道。

“把握如何?”蒋介石还是定不下心来,因为他不知道这场战役,好消耗多少军队,才能抵挡住日军嚣张的气焰。

“八成。”蒋百里想了想,接着说:“日军已经在天津增派了两个师团,日本全面侵华之战略不会改变。上海长江口和黄浦江上,已经停留了超过三十艘军舰,再不准备,华北将在短时间内就丢失,江南也定然不能守。”

从整体上看,日军必须在本土放七到十个师团,在东北和朝鲜半岛至少要布置五个师团的防御。那么日军能够动员的兵力就会变得有限,就日军仅有的十八个师团,又紧急整编了五个师团,总兵力上,想要在华北占据绝对主动兵力上不够。

不然,在天津增兵三个常设师团,组成一个军,十万人,就能够四面出击,从廊坊迂回,将河北北部的东北军压缩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这样东北军最后能逃出多少人都成问题。

现在不多到了两个师团,虽然二十师团是常设师团,但到的也是一部。109师团更是匆忙组建的师团,两个师团兵力加起来才不过两万人。比不上一个满编制的常设师团,28000人的庞大编制。

见蒋介石默不作声,蒋百里急忙道:“从长远来看,国民政府迁都西南,依托云贵高原,和长江山峡,定然无法对国民政府构成最后的威胁。加上湖南,江西等地可以游击日军,袭扰日寇,只要撑过大战的前两年,日军必然无力进攻。我还是那句话,抗战,中国必胜。”

“你先看看这个吧”蒋介石将案首的几分计划递给了蒋百里。

蒋百里看后,顿时拍腿叫好。其中的微妙只有他这种深知战略的人,才会看到其背后的意义。

蒋介石顿时有些失望,这两份计划都是**提出的,针对的就是华北的战场。相对于,上海战场,如果两个战场一起开战,那么日军在兵力上,并就会出现不足的迹象。

就日军准备用四十万兵力,全部占领中国,显然到最后会成为他们的招魂幡。因为,对中国来说,开战之初,就是要消耗日军的这四十万精锐,因为这是日本陆军的种子,没有了这些部队,日军就会从一支一流军队,沦落为二流军队。

“委座这份计划出自何人之手,我看此人可为华北战区司令一职。”

蒋百里对此人评价极高,因为他已经从日军的增兵数量,和增兵方向分析,日军因为兵力上的不足,无法全力开辟数个大战场,只能先期在河北一地作战。

从战略上看,开辟两个大战场对中国有利,因为日军新组建的师团,战斗力上差一些,担任主攻显然不太可能。这有驳于日军大本营速胜的想法。

而两个战场开辟后,相互在进攻退守上有利支援,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消耗掉日军的锐气,转而进入战略防御的层面上。

“曾一阳。”蒋介石有些无奈的说道。从请报上,已经证实了,此份计划,正是曾一阳上交**的情报,甚至连改动的地方都很少。

“委座的意思?”蒋百里担心道,由于两党敌对了十年,这层成见可谓深入骨髓。

从内心深处,蒋百里希望有曾一阳这样的人才,在华北战场上大放异彩,给日军以沉痛的打击,这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用,而且要大用。”蒋介石宽大的长衫地下,攥紧拳头,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

过来一会儿,蒋介石看着蒋百里有些惊呆的样子,才说道:“正好汉卿哪里想要曾一阳,委任一个战区副司令我想他还是镇得住的。”

蒋介石从内心深处想要将曾一阳挖过来,他也知道,这其中的困难,但就他看来,曾一阳在东北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有曾一阳在西北闪电般击溃王以哲部,并释放了大部分军官的结果。

也有曾一阳在对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

还有一个想法,蒋介石没有说,他就是想用曾一阳的四十军,来试试西北军红军的实力。

7月第一战区成立了,战区司令当仁不让的是国民**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但战区的副总司令就有点意思了。

两个战区副总司令,一个是何柱国,很显然,在河北主要还是由东北军去打,这也要给予相应的待遇。

而两外一个副总司令正在待定,这具体是谁,就不知道了。外界猜测纷纷,认为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刘峙的可能性很大。也有猜测,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是众望所归。

不过,蒋介石发布了另外一条轰动的消息,就是西北**领导的第八路军,八月之前进入山西太行,吕梁等地,帮助协防晋绥军侧翼,拱卫山西三大盆地。

第四十军,奉命将在八月中旬开进河北保定,防御平汉线延伸段。

国民总算能够送一口气了,对于**的抗日热情国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一旦在大战前,不会听从南京的指挥,让很多民主人士颇为担忧。

此时,**的举动,等于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九一章 闹事第二章 憎恨日本的理由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一六三章 大戏开锣第四零七章 阵防流(上)第九十六章 红三军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九十四章 跳出湖南第三零三章 诱敌第十章 莫斯科的冬天不太冷第三三一章 燃烧的寨门(上)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第六十四章 熊本师团的末日第三一六章 飞夺庆城(下)第六十六章 小人物 大英雄第二二八章 东条上等兵第三十八章 华北观摩团第三十八章 这个团长不简单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四五九章 分地盘(下)第三九五章 水与火的较量第三四一章 骑兵的未来第二零四章 杀人地,死亡林第二零八章 敌后争夺第二七九章 背后一刀第三六五章 梅津失势第九十二章 未战言胜第二零九章 女县委书记第十一章 攻克多伦第二十一章 激怒第六十一章 李德玲的野望第二三零章 铁流?洪流?第一零二章 大战序幕第四七一章 敌后制胜(下)第四一一章 杀猪杀屁股第四章 甲鱼也是鱼第三四八章 江边破敌(6)第二七六章 放火第二十三章 营救(2)第六十二章 我来了第六十六章 小人物 大英雄第四七八章 突破点第二章 谈判(二)第二七七章 这就开始了第二十八章 血夜第二十八章 血夜第十一章 十年之间第九十三章 谋划湘西(五)第三九一章 一战定音(中)第六章 晋升中将第一零三章 国防部作战计划第一三五章 窝囊废师团登场第四十五章 血战李家庄(2)第一八零章 利剑出鞘第六十九章 老将虎威第十六章 杀狼曲(三)第二九零章 风雨关东军第一零六章 归建(下)第四二七章 碍事的家伙第四章 谈判(四)第一一二章 让猫守咸鱼第二十三章 刀出鞘,箭上弦第三六三章 3纵的锐意第二二七章 抢占敦化(下)第一六七章 火烧连营第四二七章 碍事的家伙第四十九章 溃敌第四十一章 死战太原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五十五章 倒霉的松田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七十九章 搂草打兔子第三一七章 席卷绥化(上)第三八八章 毒气阴云第三六四章 全线反扑第五十三章 变相收编第二四七章 各显神通铁流1937 第二八六章 临阵第四七二章 南满纵队第四一七章 争议无处不在第四七四章 决心不好下第三零七章 兵锋所指第二七五章 不利第一二九章 第三股势力出现第三八二章 疯狂的作战计划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下)第三八三章 让鬼子暴走的偷袭第五十九章 历史的乌云第一一二章 洛川会议(2)第三五零章 一苇渡江(上)第一三六章 欧战爆发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一O七章 杀而不伐(中)第七章 战区总参第二十一章 血杀109师团(9)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二六八章 增兵拉林河(上)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烧掉的决心第二零三章 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