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濑谷支队

曾一阳让部队,一再躲开日军先头部队,放开鹤岗等地,在新乡和14师团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从性格上,情报出生的土肥原贤二还是改不掉他性格中的多疑。发现中队突然在眼前消失,立刻就想到阴谋。

一个联队的战斗力有多强,在野战中,确实值得商榷。

“军长,我们就这样放4000日军进来,是否有些不妥,我看还是阻击一下,让日军知难而退。”刘先河忧心忡忡的说道,他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在罗荣桓不在的期间,辅佐好曾一阳的指挥作战。

尤其,中央一再强调,要40军在协同第五战区作战的时候,要以全局为考虑,要以国家利益为首要。

谢维俊从趴在地图上,挺起腰,揉着酸痛的肩膀,不同意道:“我觉得放一个联队鬼子在新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日军进入济南后,第10师团并没有分兵,推进的速度有些慢了。”

“没错,黄河进入下游之后,就没有天险可守。都是平原,加上地上河的特性,河水也很浅,日军能够在新乡到郓城,任何地方从容的渡河。”陈光将手上的蓝红铅笔夹到了耳边,将有些散乱的地图收拢了一些。

“40军将成为第五战区机动部队,而接替我们防御黄河的一战区两个军,也已经抵达郑州,不日我们又要开拔了。”曾一阳无奈的说道,在新乡建立根据地的困难,主要是40军的目标太大,很容易暴露。反而不如小股部队,随时都能打散来的实用。

“向运河靠拢,我总觉得这样一来,我们军的活动空间小了很多,不但不利于部队机动,而且夹在汤恩伯的十万中央军中间,是否会有变。”别说陈光不相信汤恩伯的为人,连曾一阳都对汤恩伯的20军团大有怀疑。

曾一阳摆手道:“所以,我们不能听李宗仁的命令,更不能听蒋介石的命令,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力通过砀山,在台儿庄外围寻找机会,前头部队从沛县强渡微山湖,寻找战机。别忘了,日军津浦线山东沿线部队,总兵力也不到7万人,参战兵力也就在五万左右,我们的机会很大。”

“对,彻底摆脱中央军的威胁,突然出现在山东战场,不但汤恩伯会吓个半死,连蒋介石都要不安生了。”陈光想明白了曾一阳的想法后,哈哈大笑。

日军如果贸然进攻,前可挡,后面还有抄后路的奇兵,陈光表情古怪的想着,自己都替小鬼子难过。就像两个武学宗师对战之际,拳影飞舞间,突然一个宗师抽冷子,来一招撩阴腿,这招要是挨上,对手不翻白眼都算是轻的。

第五战区,希望40军能够在战区司令部派遣一个够级别的联络员,而且希望有丰富游击战经验的军事领导出任。

李宗人的要求递送到西北,就让中央高度重视。

但大战在即,军事干部都有着很重要的任务。相比之下,战斗动员,时任40军政治部主任的刘先河也能做的有声有色,政治军事都过硬的罗荣桓主动请缨,去了第五战区。

在40军中,对于游击作战,确实没有很好的人选,陈光是一个,但陈光不善于交流,尤其是对国民党将军们有着很深的芥蒂,再说陈光也是40军作战的重要指挥员。

前线很多战斗,都是在陈光为领导的前指的指挥下成功的。

参谋长谢维俊也是打游击的老手,又是科班出生,思维敏捷,可总不能让大战在即,40军没有参谋长吧?

所以,算来算去,也就罗荣桓去和徐州最合适。

李宗仁在日军13师团进攻淮河防线的时候,就发现第五战区虽然顶着偌大的编制,但实际能够指挥的战斗部队,也不过十万。尤其是这个十万还是打折扣的。

见到40军的政委罗荣桓能够来到徐州,说实话,李宗仁都楞住了。当时他骑着马,气定神闲的在徐州城内巡视。

这是李宗仁每天的功课,为了让徐州的军民有信心,他这个司令官只能装出独掌乾坤的样子,来迷惑治下的百姓,有时候,骑在马上的李宗仁都自己觉得有些异样,脑中也会幻想徐州大战,第五战区力斩日寇于坚城之下,扬我中华国威,炼我华夏军魂。

天色还很早,天也是刚蒙蒙亮的样子,徐州的城门也刚打开。

罗荣桓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了徐州大街上,身后跟着一个中尉。看守城门的桂军连长,看了眼罗荣桓的证件,中将的光环在这个小小的连长眼中,简直就如同艳阳般刺眼。

尤其是罗荣桓一开口就是要见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忠仁上将。把桂系小连长顿时雷的外焦里嫩,跟着罗荣桓的战马,就跑了起来。

‘李长官有没有起床?’

‘去司令部也要有个通报的人吧’

‘李司令见到我,是否会提拔兄弟一二……’

小连长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在大街上,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站住,什么人?不然开枪了。”李宗仁的卫队,和40军警卫连顶在了一起,双方都有保护长官的重任。

李宗仁和罗荣桓在马上都是一愣,李宗仁是看清了对方的装束,因为接待过曾一阳,知道来的是40军的部队。

而罗荣桓更是诧异,在临出发前,曾一阳和罗荣桓介绍过第五战区的情况,也详细描述了一些李宗仁的样子,罗荣桓在第一时间就认出了对方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罗荣桓一挺腰,下马拨开警卫连的战士,走到了双方的中间,大声问道:“来的可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

李宗人的卫队马上就不乐意了,上将,称呼先生?这就是大不敬,双方的火药味一再升级。

李宗仁挥手,让侍卫放松,在马上沉声道:“正是李某,不知将军在40军担任何职?”

李宗仁并没有对罗荣桓多大重视,在他看来,40军由于和两个体制,使用的密码也完全不同,要想和40军联系,就需要先和重庆联系,然后再由蒋介石的侍从室找GCD在重庆的办事机构,然后再转到40军,这样一来,周转麻烦,而且也不安全。

于是,就有了让40军派遣人员来徐州,作为联络之用。

罗荣桓不卑不亢的说:“国民**军40军,政委罗荣桓,见过李先生。”

宗仁在马上的身躯一震,心说,不至于吧李宗仁马上从马上跳下来,隔着十来米的距离,就伸出了手:“李某代五战区数十万将士感谢40军的大义。”

他不过希望来一个联络参谋,40军竟然把二把手都派来了。问题就出在了多方转发给40军的那封电报上,李宗仁为了避嫌,让40军派遣人员,去徐州,设立办事处,共商徐州抗战大局。

李宗仁如此大的口气,试想40军能轻视吗?

于是一个由一百多警卫,十二个参谋,三个电报员等,二百多人组成的办事机构,被派到了徐州。

自从济南失守后,日军向南推进谨慎了很多,攻占济宁后,第10师团终于开始分兵冒进。

运河西面的40军对整个战区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李宗仁也看到了战机,但要拖住7万在黄河和大运河之间的日军,谈何容易。

于是,就有了让40军参战的准备。

原先他也担心,曾一阳并不会服从战区的指挥,毕竟还有汤恩伯的十万大军在其后,李宗仁哪能不知道蒋介石的想法。他的这个老对手,铁腕手段,下手极狠。

只要40军在黄河沿线伤亡惨重,汤恩伯立刻就会强行收编,围剿40军的作战中去,而会视周边的日寇于不顾。

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曾一阳能不小心吗?

曾一阳当然要当心,蒋介石早就希望通过一场谈判,停止中日两国的作战。尤其是,在南京失守后,这种愿望很强烈。

但蒋介石知道,想要日军停战,除非把日军打痛了,打蒙了,大傻了,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和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子前,商讨停战事宜。

不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日军的伤亡继续扩大下去,以至于在经济危机中,还未恢复的日本经济,无法支撑日军的庞大的军费。

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蒋介石希望通过中日之战,让杂牌军和GCD的军队,在和日军交锋中大量伤亡,无力补充。从而让他获得全国的掌控。但他忽略了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军不会放弃已经占领的中国土地,随着日占区的进一步扩大。

日本从中国的经济掠夺中,获得了巨额的补充。

使得战争还能勉强支撑下去,这是蒋介石无法想得到的。即使谈判,蒋介石也无法获得他心中的筹码。

他的底线就是维持34年,长城战役之后,中日两国的版图,除此之外,日军占领中国的其他地方,必须退让给中国。在德国的斡旋下,蒋介石的这种愿望原来越强。

柏林也对日军进行了重新的评估,获得的结果是,日军不但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胜利。

而且,还很有可能在中国一直沉陷下去,被拖入持久作战之中。

于是,德国就成了一个中日两国之间的中间人,传递着双方的筹码。

日军一口咬定,华北六省脱离中国政府,并在华东取得的既得利益可以退让一部分,将南京让给蒋介石。

但蒋介石知道,34年之后的中国领土,任何一地只要还在日本人手中,他的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卖国贼的名声也无法抹去。

蒋介石一狠心,只能将徐州战役一再升级,以至于眼看又是一个淞沪战场。各地汇聚到徐州的军队越来越多。

李宗仁眼看着这么多的部队,但是他能够指挥的动的军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越来越担心。

随着国民政府一再在增兵,日军增兵也是必然,可作为战役指挥官的李宗仁,能够指挥的动的部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让他很担忧。一旦汤恩伯、顾祝同不接受他的调遣,最后徐州战场的失败,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于是,就打起了40军的主意,不过也是带着商量的口吻。

罗荣桓在徐州坦然的住下,并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和40军的空中桥梁。

本来稳固的徐州战区,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意外。日军第10师团的长濑旅团,连被士气低落的第三集团军拖住,在济宁、邹县一带周旋。伤亡不大,战果也不大,毫无建树的表现,让第10师团的另外一个旅团长濑谷启大为恼火。

装备精良的第10师团,连被称为钢军的第5师团都要大叹不如。

常设的挽马师团,28000多人的正常编制,在加上特编的两个重机枪大队,两个坦克中队,两个独立重炮联队,这样强横的实力,即便第5师团都是自愧不如的。

但被一个斗志不强,内忧外患的中国第3集团军挡在了济宁,这等耻辱,让濑谷启绝对无法容忍的。

带着整个濑谷旅团,加上一个重炮联队,一个机枪大队、一个坦克中队,以及后勤等部队,一万七千兵力,直扑滕县。防御界河的川军45军,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不但没有松动,反而兵力充足的45军给日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于是日军改变策略,将一个联队迂回龙山,威胁滕县的西面。

滕县的防御只有一个旅部,连一个团的兵力都不到,李宗仁从孙震接到日军迂回滕县的消息之后,手中能用的部队也是寥寥无几。

此时,川军将领王铭章站了出来,挺胸道:“李长官,请问还要几天,台儿庄的布防能够完成。”

李宗仁想都没有想,直接大声喊道:“三天,只要三天,一军团在台儿庄的布防就能全部完成。”

“请李长官放心,我112师滕县守卫部队,三天内,绝不让日军逾越滕县一步。”王铭章胸口升起悠然正气。

在重庆的蒋介石听闻滕县危机,也直接电令孙震死守滕县,命令汤恩伯驰援滕县。

运河在整个战场的腹地,要是运河都需要防御了,那么徐州作战的中队,就需要撤退了。

“之钟兄?……拜托了……”滕县已经成为了死地,谁去都不会有好结果,这是一个用命换时间的地方。

王铭章微微点头,他也有家人,但更多的是心中对卫国战场的向往。而且李宗仁对他不薄,对川军有恩,二十二集团军从山西撤离到第五战区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了。

正是李宗仁给他们送来的武器装备,还有粮食棉衣,才让他们渡过了难关。

川军重情义,于情于理,王铭章都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

15日,王铭章抵达滕县,在赵庄车站,他那富于煽动力的声音,悲壮中带着坚定:“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

当天在滕县东关,王铭章收拢了366旅的所有官兵,和地方的保安团等部队3000人,阻击日军进攻。

交战一天,连日军的步兵都没有见到几个,他的122师残部就伤亡了一四、五百人。

日军的炮弹打在城墙上,就是砖石横飞,这绝对不是日军的山炮能够达到的强大火力。而且日军的炮击,一打就是一个基数,整整两个小时。

“大老爷,兄弟们都喝了上路酒,请大老爷先出城,兄弟们就是死,也要拖一个鬼子垫背。”王铭章的警卫连长王致和,是他本家的一个侄子,此刻正双眼通红的盯着王铭章,他是带着兄弟们的愿望,希望师长能够先期撤离滕县。

并不是122师的士兵畏缩不前,而是对于能够守住滕县多久,谁也心里没底。

死守滕县三天,仗打到个这个份上,也就没有多少悬疑了。

多一个师长,少一个师长在前线指挥,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

大老爷的称呼,在川军中很普遍,这是川军中私兵现象严重,很多士兵都不约而同的称呼长官为老爷。

王铭章轻轻的将衣袖上的灰尘拂去,看了一眼警卫连长,就不搭理对方了。

“大老爷,您还是多想想122师的弟兄吧122师的弟兄们从两个旅,6个团出川,现在就只有两个团了,要是您老再有闪失,兄弟们即便是死都不安心啊”如果王铭章阵亡了,那么122师取消番号,也是很有可能的。

王铭章虎眼一瞪部下,怒气冲冲道:“集团军孙震长官将他身边最后一个担负警卫的营都交给了我,身边只有一个手枪连。死守滕县是我部之光荣,你要是再胆敢慢我军心,小心你的脑袋。”

两人正在争执之时,突然日军的炮火又想南城倾泻大量炮弹。

天空中隆隆的飞机声,不时投下航空炸弹,王铭章在摇摆的工事内,震倒,忽然扑到在地上,王致和立刻就扑到了王铭章的身上,等周围动静小了一些之后,才起身,给王铭章弹去身上的泥土。

这是日军飞机投下的航空炸弹,在工事附近爆炸,才搞出地震般的动静。

灰头土脸的王铭章起身之后,扶着王致和的手臂,低声说道:“为叔多不住你。”

“不,叔叔,我……”忽然王致和站直了身体,高声道:“军人战死沙场是荣耀,我,在山西就杀了一个鬼子……没什么遗憾的。”

王铭章右手久久的落在王致和的肩膀上,沉声道:“好样的……”

第一六五章 破绽第四零一章 反其道而行第三一一章 阵前反水第四章 谈判(四)第三五六章 火烧白浪洲(中)第一OO章 死亡奔袭第七章 仇恨的怒火第一O二章 川军威武第三六五章 梅津失势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一八九章 虚虚实实第十七章 血杀109师团(5)第十四章 党魁第三六三章 3纵的锐意第二一一章 蓄势铁流1937 第二八六章 临阵第三十二章 以卵击石第一八五章 夺城(下)第四五九章 分地盘(下)第一八章 杀而不伐(下)第四三六章 墙头草的觉悟第九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四二二章 抵达前线第二零三章 红日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一八八章 军工基地?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三三章 犀利第三八四章 越来越玄乎的战斗第六十九章 老将虎威第二五三章 斩首不成反被囚第一九七章 直面11师团第六十四章 风雷动 战旗舞第四八四章 胆子小的很第二七八章 调兵第三十七章 大捷第三四四章 江边破敌(2)第十一章 搭戏台,唱大戏第一二零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四三六章 墙头草的觉悟第七十五章 民国追星族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四七六章 冰江下的狂野第七十五章 民国追星族第五十三章 补充第一旅的覆灭第六十章 昏招第八十七章 斗争中求生存第四七二章 南满纵队第四零六章 猛火攻心第一三四章 重装出击第四五二章 军魂飞扬第三十五章 犯众怒的崔可夫第六十章 昏招第四九三章 虎口夺食第三十四章 首战告捷(2)第三章 谈判(三)第六十七章 大战余波第四九零章 我们是盟军第四二六章 一群土包子第一O三章 曙光第四十章 原来是你第七十二章 刘绍先的计划第二十六章鏖战老君山(一)第三十四章 老虎营的孬兵(上)第四三七章 掘墓人第一一九章 看似多余的防线第一四四章 龙江争夺战(2)第三二九章 脆弱的乌龟壳(下)第七十章 菊刺杀第三零三章 诱敌第二七一章 穿越火线第二十六章 总攻第十章虎口拔牙第一O一章 刀切16师团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第四一二章 以乱打乱第七十二章 刘绍先的计划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三十八章 这个团长不简单第五十一章 风陵渡第五十四章 阻杀第五十章 拳头对拳头第四一零章 进攻是不变的旋律第六十九章 老将虎威第五章 时代最强音第四四三章 将功赎罪第五十六章 顺势取鹰潭第一三九章 荒原空城第四九七章 反攻1943(4)第三十九章 震动中央苏区第五十八章 成军第一一六章 执政目光第九十八章 又见李湘敏第四四六章 老高,你要好好干第二卷 保卫长城 第一零七章 战略意识(上)第三四三章 江边破敌(1)第九十七章 磺胺(上)第二九九章 圈套?第一二四章 诺门坎(上)第三六五章 梅津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