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革命了!开荒了!

就在梅津美治郎怀疑,曾一阳用开荒来引开关东军的视线,从而完成某种不为人知的诡计。

曾一阳一定会笑歪掉嘴。有谁见过,为了蒙骗敌军,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都亲自下地干活的吗?

在烈烈寒风中,曾一阳挥汗如雨,穿着一件单衣,对着一片枯草掩盖的黑土地一镐子,一镐子的挖着泥。

抬头看了一眼风向,曾一阳拿起火种,对着草地边缘,迎风的地方点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浓烟滚滚,火浪熏天。曾一阳有一百个理由想要逃离这个让他悔恨不已的责任田,什么干部责任要和战士一样。

曾一阳恨的真相扇自己几个耳刮子出气,要先进,也不是这么一个要法。不过他更恨刘先河,要不是刘先河信誓旦旦的提出这个军民同心的建议,曾一阳也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手心的泡都磨破了两层,眼看地都要上冻,再不翻土,一到腊月,这活可以要了他的命。

“开饭了——”

“曾干部,这地里的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得会的,这是几辈子苦哈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琢磨出来的。”一个抗联家属的父亲,姓王,曾一阳在地里忙活了半个多月,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过他只知道曾一阳姓曾,是个干部,至于多大的干部他不清楚。反正看着曾一阳二十多岁的样子,也不像是当将军的,如此一来显得亲热了不少,平时数落几句,极像是数落着自己的子侄一样,可心里还在担心。曾一阳这样的干部都下地干活了,将来谁来保卫开垦出来的良田。

“王大爷,解放区建立了,但我们缺少粮食,今后部队的后勤补给,都指望着这里方圆几百里的大粮仓了。”双手火辣辣的疼,手中拿着一个刚蒸出来的窝头,更是刺痛心间。

“老头子,你不懂瞎咧咧个啥?曾干部是读书人,种地的事,书上都写着呢?”大娘看不过去,拉着老头子的胳膊就埋怨。

“你懂什么?”大爷咧嘴笑了笑,两两颗黄澄澄的门牙露了出来:“家里的婆娘缺少管教,让曾干部见笑了。”

“王大爷你看,这地方明年粮食种下去之后,产出会多少?”后世的北大荒,被誉为粮仓,可曾一阳确实对种地的事情一无所知,凭着看了一本齐名要术,也不见得就是种粮能手。

“这个。”老头子拉着长音,干枯的手指捋着稀稀拉拉的几根长胡子,像是在琢磨。过来一会儿,才说:“这里的地是我平生所见最肥的,但是不能连到一块。看着周围的那些水泡子,表面都结冰了,可要是一等到春天,积雪融化,这些水泡子就会漫到地里去,要想明年丰收,今冬一定要将水泡子都挖深,将水中的淤泥都抬到地里去。”

曾一阳沉默了,这是一个大工程,不但需要大量的劳力,而且还要赶时间。

“曾干部,不用担心,我自小跟着老父闯关东,什么样的苦没吃过。而我们的后辈,也都不是懒汉。村里年轻后生不多,但老娘们都在,这活,我们能干得了。”王大爷大包大揽的说道。

他不知道,曾一阳集中力量,想在东北建立粮仓,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

可在东北种地开荒,已经颠覆了他对于自然的认识。部队只能在这里呆两个月,等训练的民兵能够保护老百姓不受土匪的危害的时候,大部队就要有作战任务。

铜锣咣咣咣作响,荒地中,树林边一下子走出了上千人,大部分都是战士,还有不少老百姓,他们都是从哈东迁移到这里农民,拖家带口的在这片荒地中,开垦着将来的希望。

移民工作非常顺利,这也是关东军在哈东血腥统治,让所有向往解放的民众心中有了反抗之心。

百姓的内心愤怒了,但缺乏一个领导他们反抗的组织。

1纵击败关东军24师团,这对于40军来说,并不是值得宣扬的大胜,但对东北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惊天中一声霹雳,听闻消息的老百姓顿时眼睛都亮堂了。

抗联组建之初,军民一心,几个月的时间,就组建了三十万人的义勇军,虽然大部分都是没有武器的贫民,但也说明了民心所向。可抗联最大的战斗,也不过是和日军一个联队交手,而且还损失惨重。持续的失败,才让军心开始涣散,最后沦落为小部队。

1纵不同,狭大胜之威,立刻就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能打小鬼子的就是好样的。

曾一阳即使部下达移民的命令,也是从者如流。

1纵决心在三江地区建立根据地,跟迫害百姓的日军一直战斗下去,直到胜利。这则消息,在百姓中很快就流传开了,大量的百姓要求当兵。

可惜1纵没有那么多闲置的武器,也先编练了三四千人,作为新兵补充部队。余下的枪支,给了各个屯垦的民兵,让老百姓也有一定的反抗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土匪。

移民受制于粮食的因素,这才控制在三十万人。

几千户人成立一个军垦团,分散在这片广袤的荒地中。大部分人都脸上带着笑容,辛勤的在田间劳作着。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给1纵种地,也不给小日本纳粮。

曾一阳一屁股坐在草垫子上,手指已经麻木了,看着周围的老百姓一个个背着农具,从田间回到营地,轻松的跟周围的人打着招呼,他也感到了满足,心中暗自下决定,一定要将这片大好的局势持续下去。

只要熬过两年,到时候,东北就是盟军反攻的桥头堡,是毁灭日本军国主义的先锋。

“小鬼子,快去偷袭珍珠港吧!”曾一阳心中默默地念叨着。

他也知道,这不现实,但要是让日本人去攻击苏联,对于日本来说,更不现实。

远东并不缺乏石油,尤其是大庆的油田。可惜的是,日军在大庆发现了石油储量,但勘探的人员却报告说:大庆的石油储量不多,但不具备开采价值。

最后,日军海军部在抚顺发现了石油。不过是油页岩,挖出来的是石头,虽然储量惊人,由于提炼技术不成熟,日本海军部早就对在伪满等地开采石油绝望了。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动作。

但日军南下之间,一定会解决中国战场,尤其是伪满的战局。

关东军不会容忍,有一支大军,早就驻扎在他们的周围,时刻对关东军的工业设施造成威胁。事实上,曾一阳带兵进入东北的第一个月,一支都是在以破坏为主,关东军的不少工业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劳作一天后,曾一阳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司令部的驻点。

临时挖掘的土窑子,屋顶也很低,房间内弥漫着松香。

刘先河捂着腰,吭吭唧唧的躺在炕上,火塘上柴火烧的火热,噼里啪啦的火星也顺着火苗往上窜。

“老刘,怎么了,伤到腰子了?”曾一阳看到刘先河的窘相,不由的心情大好。一个人受苦是艰难的,但看到和自已一样的倒霉蛋后,这种艰难会渐渐的淡忘。

“不带你这样幸灾乐祸的。”刘先河瞪了一眼,不满的说道:“当初我在家的时候,也种过菜地,也没觉得怎么累,这是怎么了?”

刘先河搪塞着给自己找借口,就像他这样一个书生,从军多年,可对于种地确实一窍不通,也难为了他。

曾一阳坐到了火塘边上,将鞋子脱下来,靠着火烤着,这一天下来,又是雪又是汗的,一双脚就像是踩在水里一样。好在天气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不然非要冻坏了双脚不可。

提着火塘上的水壶,倒进面盆里,试了试水温,将双脚小心翼翼的探了下去。

丝丝——

曾一阳舒坦的连连叫唤,一袋烟的功夫,全身都暖了起来:“老刘,不是我说你,这东北都是冻土,表面的地都冻住了,你一铁锹下去,就是一道白印,这活要有技巧。”

曾一阳卖弄着他从老百姓那里学到的招数,其实他也不太懂,不过地用树枝烤过之后,却是轻松了不少。

“你以为我没有烧过地,我烧了,可……哎哟哟……”刘先河一激动,动作稍微大一点,疼的他倒吸一口冷气。

曾一阳努力憋着,刘先河的窘状无疑想让他大笑,开荒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在重要曾一阳也没有想过把自己搭进去,他是被逼的。作为东北抗日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能逼曾一阳的人确实很少,而刘先河无疑是其中之一。

一个月前,曾一阳决心在三江地区开荒,随着移民安置的不断深入,开荒的进程也渐渐的被放在了议程之上。

刘先河也不知道那里想不开,想起中央苏区当初建立的时候,为了解决补给问题,干部也参加过开荒种粮的工作,听说主席当年的菜地是一绝,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辣椒,南瓜藤爬着屋檐,让人好不向往。一时间,书生意气泛滥,想重温当年中央苏区的场景。

刘先河脑子一热,在党委会上提出,干部也要参加到开荒中去,司令部政委司令都是曾一阳,而政治部主任刘先河代理政委工作,曾一阳也不好驳了他面子,只要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一个月下来,每天晚上,刘先河都是哼哼唧唧的叫唤个不停。

可命令是他下的,党委会上全部通过,他要是喊停,今后刘先河还怎么开展工作。只能咬着牙坚持。要不是他的警卫员帮着他干了不少,刘先河连他自己三分之一的开荒任务都完成不了。

闻着空气中浓厚的肉香,曾一阳的肚子不争气的叫唤起来:“老李,做啥好东西,这么香。”

“二营的营地靠近一片树林,这几天,出现了一只独行的野猪,整天搅的人心神不宁的,这不,二营长带着战士们将野猪抓了,送来半扇猪肉,小二百斤呢?”炊事员老李搓着油腻腻的双手,笑呵呵的支应着。

刘先河一听有野猪肉吃,支起身子,对着厨房的方向喊道:“老李,先拿个窝头,来碗肉汤,我先垫垫肚子。”

“首长,这野猪肉可臊的很,肉汤可下不了饭。”老李说话间,就听见油烟烹炒的响声,小山菇炒肉片,混合在一起,曾一阳也耐不住,转身去了厨房。

临时搭建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个大通铺,一排十几间房子都连在一起,中间也是相通的,厨房的位置,正好在房屋的中坚,靠着曾一阳的办公场所。

他也不在意,反正是临时的,再过半个月,部队就要离开,这地方也会腾出来,给移民居住。不一会儿的功夫,曾一阳捧着一个黑陶碗,笑呵呵的走出了厨房。刘先河见状不满意道:“你就不顾及一下你的老战友还在病榻上?”

“得了吧!老刘,不是我说你,司令部的人都被你害惨了,你要是说那天停止开荒,司令部几百号人,立刻就会欢呼取悦,到时候,想吃野味,就林子里一钻,什么都有了。”曾一阳哗啦了一片肥肉,吃的满嘴留香。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刘先河从炕上爬起来,往厨房的方向走去。

“中央急电。”

曾一阳放下碗筷,拿起电报飞快的看了一眼,心中暗自埋怨,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这时,刘先河也晃晃悠悠的走到曾一阳边上,坐在火塘前:“中央来电了?”司令部每天都会接到中央的电报,这也不新鲜,尤其是这半个月以来,电文中大部分都不涉及重要机密。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这也不新鲜。

华北日军也渐渐的收住进攻手脚,日军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围剿之后,伤亡颇大,被迫收住手脚。

而广西的战争,离东北实在太远,胜负对北方的战局影响不大。

“苏联向芬兰开战了。”曾一阳小声的说道。

“苏联打芬兰?为什么啊!”刘先河不在意的说,突然,他像是被惊醒了似地:“你说苏联向芬兰开战了?那远东的苏军会不会出现大变动?”

“苏军大胜,对远东的战局变化不大。要是惨胜,就危险了。”曾一阳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一百多万军队进攻只有二十万军队的北欧小国,苏军付出了七十万人的伤亡,要说惨败,都不为过。

第四一四章 刀尖上的血(上)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会师(下)第六十三章 军号嘹亮第二一二章 下饵第三五二章傻了吧第三四八章 江边破敌(6)第三章 这一年他两岁第一零六章 归建(下)第八十七章 遍地开花(中)第四八一章 破 临江第一二三章 警报——零式战机来袭第四三零章 火线出击(中)第一零五章 西北军易帜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二六七章 增兵拉林河(中)第一九六章 牛岛满的躁动第一O六章 杀而不伐(上)第四十章 原来是你第一八九章 虚虚实实第一一六章 蒋家父子第一七九章 潜伏在迷雾下的危机第一九四章 老将出马第二十九章 意外之举第四二零章 声东击西布疑兵第二二零章 血染东京城(4)第四十一章 拿点诚意出来第三八八章 毒气阴云第一二五章 诺门坎(中)第二六九章 战役佯攻(上)第四九一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第三八五章 山地精魂(上)第四七九章 第厮杀第一五二章 震惊世界的轰炸第九十四章 莫使将士流血又流泪第二零二章 血性第三一六章 飞夺庆城(下)第三四五章 江边破敌(3)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二一零章 汇合第四一八章 援军在那里?第三九零章 一战定音(上)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三五三步步为营第二十七章 鏖战老君山(二)第三三六章 弹药告罄第五十二章 47军断粮第一七八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下)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一六五章 破绽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十八章 友谊无国界(上)第九十八章 又见李湘敏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七十四章 发财全靠中央军第二二三章 血染东京城(7)第三五八章 一把火烧掉的决心第八十章 历史从此改变第二十章 血杀109师团(8)第二九四章 狠一点第三三章 犀利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一八八章 军工基地?第十六章 血煞109师团(4)第一九二章 鲁庄阻击战(下)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二十五章有我无敌第八十二章 一张宣传单引起的恐慌第九十五章 副团长失踪了第二八九章 破城(下)第六十一章 李德玲的野望第二六零章 陪都街景第四八一章 破 临江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会师(下)第四七七章 破冰飞渡第三二六章 筹谋第八十六章 遍地开花(上)第一三一章 撕布机的威力第三三八章 意外的会师(下)第二五二章 宵小如林第四三八章 消失的指挥部第四二六章 一群土包子第四零七章 阵防流(上)第四零八章 阵防流(中)第八十八章 遍地开花(下)第二九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二八四章 轻取额穆(下)第三七六章 老子不干第三六三章 3纵的锐意第三八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七八章 关东军的烟雾弹(下)第二九二章 决胜江桥(上)第十九章 友谊无国界(下)第四十九章 溃敌第一三零章 骑兵团,冲锋——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第二十六章 疯狂的计划(2)第五十六章 卖(上)第三九八章 吞掉诱饵(上)第四四三章 将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