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

一场chūn寒刚刚过去,冰江沿岸的树枝都要微风中摇曳着。

干枯的树枝也风中柔和了不少,柔软的树枝舒展着,要不了几天,树枝上的嫩芽变绿,然后在细润的阳光下,嫩芽长成一片片的鲜绿的叶。在东北,chūn天来得,去的也,就像是一个悄悄过往的访客。

在主人还没有觉察之间,就会悄然离开。

当曾一阳踏上苏联的国土的时候,他的心情完全是放松的。

苏联筹备了好几个月,准备了一场盛大的红场大阅兵。这次阅兵与其说是一个大国展示其庞大的军事实力的话,想在欧洲宣扬其大国威压的话。像是针对德国的一场阅兵。

斯大林迫切的感受到了苏联从西线带来的压力。

德国人能够横扫欧洲,其展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都不是苏联现有装备下能够匹敌的。一旦战争爆发,对于苏联来说,只能是用那些还未换装的部队充当炮灰,为其战略机动部队赢得时间。

从三十年代开始,斯大林不仅在苏联实行恐怖统治,但是在建军上,他的不遗余力的。

苏联所有的工业都向军工倾斜,重工业中八成以上都是军工需求。

大炮,飞机,坦克,卡车,这些现代机械化军团必须的战争武器,在苏联的各个大型工业区中,都被摆上了案头重要的任务。

而苏联外交委员会还在和德国试图沟通,希望德国能够放弃对苏联的进攻。

毕竟从沙皇俄国时期。还是苏联红军时期。

苏联都是被西欧列强所排挤在欧洲之外,却在欧洲拥有大国土的强国。

沙皇俄国时期,俄国的强大多体现在军事上,俄国的海军至少在世界上能够排进前五。陆军的数量是冠绝欧洲。但是工业基础的薄弱,让俄国一直在军工补给上依赖其他国家的进口。

从德国进口飞机,从瑞典获取大炮。

在痛定思痛之后,苏联人决心建立自己的强大军工体系,这一刻,被他们等到了。

一战之后,兴登堡内下的德国内忧外困,国民经济陷入一片萧条之中。急需为国内的工厂开工,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粮食和已经空荡荡的国库。用技术,换来苏联的小麦,用武器从中国换来工业急需的有色金属。用代工的方式,给英法制造机器。

尤其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内将德国当成世界工厂,不仅如此,德国还出售很多重要的技术。德国的工业品在此在全世界范围内行销。

这其中,包括为了缓解国内的矛盾,而将德国人骄傲的飞机制造技术引入了苏联。

苏联人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架飞机。

用德国进口的柴油发动机。建造了第一辆拖拉机和坦克。

希特勒的本意,是将苏联扶持成一个人英法都为之变色的巨大威胁。这样德国就能在欧洲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渔翁得利。

不过让希特勒也有些措手不及的是。苏联在军事上的扩张能力只能用两个字来描述——‘恐怖’。

经过10年的准备,150万部队的换装,11个坦克旅,一万多架飞机,600万常备陆军。

这都是一个恐怖到让整个欧洲都大惊失色的数字,但也是确实存在,并时刻威胁着德国东线的军事力量。要说希特勒真的对谁不放心的话,那么只有斯大林,斯大林掌控下的苏联。

因为和战时的德国一样,斯大林在苏联也拥有绝对的权威。

比希特勒加牢固的军队控制,还有国内一切都为战备准备的疯狂兴趣。

苏联没有准备好战争,但却已经成为德国的大威胁。

在希特勒的眼中,英国是可以妥协的而对象,法国对美酒和女人的兴趣往往要大于战争,意大利这个盟友太操蛋,而苏联这头北极熊却是危险的,即便苏联现在还在沉睡,没有露出他凶恶的獠牙和利爪,但德国绝对不会让苏联主动发起攻击。

斯大林准备的这次大阅兵,在希特勒看来,无疑是一次对他威严的挑衅。

不过,德国和苏联的盟约关系还没有解除。

德国和苏联还未成为敌对国,陆续有国家派出军事观察员抵达苏联,而德国也没有因为没有早就指定完成的巴巴罗萨计划,在外交上孤立苏联,派出了一个相当有分量的军事观察小组。

斯大林绝对想不到,在几个月后,他还不得不在红场举办一场规模宏大,却异常悲壮的阅兵,为了保卫首都莫斯科。

不过,此时苏德虽说已经出现裂痕,但斯大林比认为希特勒会在短时间对苏联发起进攻。德国来访人员,在苏联的接待规格还是很高的。

不过曾一阳却并不在意,他抵达苏联,多的是为了来修复远东紧张局势的。而不是来和德国人比在苏联的待遇,因为这办法比。陪同曾一阳抵达苏联的还有他的秘书,徐祯平和警卫旅旅长闵中原。

两人兴致勃勃的游玩了在莫斯科的景点,期间还跟华西列夫斯基的秘书约好,在阅兵之后安排一次会面。

5月的红场彩旗招展。

鲜花,蓝天,白云,红旗,将暗红色的广场烘托出节日般热烈。

时间正好是早上9点,正是一天中阳光温和的时间段,热情的俄罗斯少女挥舞着鲜花和彩带,红军将士们整装待发,随着军乐队雄壮的进行曲的奏响,担任阅兵总指挥的铁木辛哥元帅,站在敞篷轿车上,缓缓行驶的轿车将他带到了参加检阅部队的面前。

间断的回答之后。铁木辛哥元帅的轿车缓缓的行进到阅兵主席台的位置,列宁墓的上方。

斯大林的大胡下掩盖不住笑意,对于他来说,能够将一个帮派成林。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打成铁板一块,这份荣耀足够让他自豪。对于他来说,从一个格鲁吉亚小伙,成长为拥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高领导人,注定要走过洒满鲜血的道路。而这条本就荆棘丛生的道路,后竟然奇迹般的让他走过了。

在向年轻时期的战友敬礼的时候,斯大林精神烁烁。似乎回到了壮年的时代。

那时他的头发还是棕色的,耷拉在脑门上,背着一个破旧的帆布背包,行走在一个有一个矿山和工厂之间。时刻要提放着警察和宪兵的追捕。每天都是饥肠辘辘的,有时候只能用开水来充饥。

流放西伯利亚的路上,遭遇恶劣的天气,在零下五十的冬天,忍受着大自然给**带来的伤痛。还要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磨难,让人坚强。

斯大林一步步的走上了圣坛,但他不是圣人。

曾一阳仰望主席台,看到那个看似老态尽显。却依然习惯穿着军大衣的老人。身体的虚弱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苏联的掌控者斯大林也无法避免,尤其是在流放时期。能够在西伯利亚极端的气候中活下来,就已经非常不容易,身体早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垮了。这一点,他的对手希特勒却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斯大林的威严是不能亵渎的,锐利如苍鹰一般的眼神,就像是悬在空中的神,俯瞰着茫茫众生。

雄壮的哥萨克骑兵,战马践踏广场地面,发出隆隆震响,就行是滚雷一般,有远及近,扑面而来。接受过火力补充,战斗精简的苏联骑兵部队,在军中被很多军官看重,尤其是指挥冬季战争,指挥机械化兵团,却被瑞典游击队打的灰头土脸的铁木辛哥元帅。

对他来说,机械化的步兵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而骑兵能够胜任各种恶劣的天气状况,尤其是在复杂地面的行军速度,即便是机械化部队也是无法比拟的。

“首长,您看到了吗?”临时担任曾一阳副官,为其安排行程的闵中原,眼神一刻都没有从德军代表的身上离开过。

曾一阳回头了看了一眼,笑道:“德国人摇头了。”

闵中原似乎在为苏联红军抱不平,又是吃惊,又是怀疑道:“这苏联的骑兵部队,就火力配置来说,比东洋鬼的要强的多。难道德国佬已经不用骑兵了吗?为什么要摇头?”

曾一阳这恍然,原来他的这个部下为这事耿耿于怀。

苏联的陆军不见得所有的兵种都比日军的要强一些,至少在步兵的机枪数量上,两国的步兵都差不多。而德国的陆军一个团的兵力,拥有一个重机枪营长,36挺重机枪。是国民zhèng fǔ花巨资组建的德械师是24挺,日军的一点五倍,苏军的两倍。而德军中使用的通用机枪,其性能堪比重机枪,尤其是其恐怖的射击速度,在战场上不仅能够提供重机枪一样的火力,却只有轻机枪的重量,转移方便,使用容易,绝对不是苏军索科洛夫重机枪所能比肩的。

而苏联的骑兵加悲剧,因为他们的对手德国,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即便是有骑兵部队,也大都被使用在宪兵和后勤之中,并没有被当成作战兵团来使用。

所以,苏联骑兵的对手注定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国装甲集群。

波兰的覆灭就已经告诉了全世界,骑兵对上坦克的战斗,将是一面倒的屠杀。德国围剿波兰几十万骑兵部队,付出的仅仅是十几辆坦克的损失。难怪代表德国参观苏联阅兵的德军将领会摇头。

曾一阳想了想,确实如闵中原问的那样,德国人已经不用骑兵了:“德国的陆军在于精,而苏联的陆军在人多。两者有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但在数量上,苏联还是具备很明显的优势。”

“苏联红军在诺门坎可是将小鬼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难道德国的陆军比苏联红军还要强?”不出国门不知道,一出过门,闵中原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苏联骑兵的装备,那可是小鬼都比不上的啊!

曾一阳不做可否的笑笑。

不过曾一阳心里也有些可惜,苏联的陆军的现代化改装还在进行之中。但是对骑兵的改装,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装备再好的骑兵,也无法将坦克斩杀于马下。

这是一个不对等的兵种对抗。

德国人可以忽视苏联的步兵和骑兵,但是无法忽略其巨大的数量优势。

不过,很德国人也笑不出来了,苏联精锐的坦克11旅出现在红场阅兵上,bv2柴油机巨大的轰鸣声,就像是一群野兽也嚎叫般,履带冰冷的叩响着地面的砖石,发出咔咔的震动。此刻大地都在摇晃不止,德国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苏联型的中型坦克t34出现在阅兵仪式上。

76口径的火炮出现在坦克上本来就不可思议,当t34装备的火炮还是高倍口径火炮,那么就预示着,在长的作战距离内,这种型号的坦克可以击穿厚的装甲层。

让德国人担心的是,t34的出现,将在一踏入战场,就让德国3号和4号坦克处于绝对劣势。不管是从行军速度,作战距离,还是火力覆盖能力。及时德国人还没有得到这种武器的具体参数,也不能小觑。

随之而来的大家伙,像是一个移动的钢铁堡垒,而不是一辆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的坦克。

各种各样口径的火炮,在牵引车的拉拽下,缓缓的通过,阅兵场地。

后,出动了200多架作战飞机的苏联空军,在天空中编成一个巨大的续航编队,缓缓的从红场的上空飞过,斯大林欢的将头上的帽摘下来,放在手中挥舞起来。

“乌拉——”

广场内,十万苏联百姓激动的大喊着。

带着探究虚实而来的德**事团将要睡不早了,给希特勒的报告可不好糊弄。

虽说,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对手下刻薄的人,但是绝对是一个偏执狂,对于手下的错误往往无法容忍下去。

中国的代表团,安排的位置非常偏僻,再往里挪,就是可以躲在角落中的一般。

不过曾一阳并不在意,反而对苏联的这种安排非常满意。

在军界已经奠定了地位的军人,并不会很在意名望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成功是用成千上百人的生命换来的,曾一阳并没有一点点的自豪,反而内心平静的出奇。

傍晚,在例行的就会上,听着舒缓的隐约,享受着酒精个人的精神带来的巨大愉悦,曾一阳终于等到了他想见的人的召见。

华西列夫斯基的秘书在就会中找到了他,并邀请稍晚些时候,两人在酒店的高层安排见面。曾一阳转身回房间内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看着镜中那个没有多大变化的军装,他一时有些失神.

第六十四章 风雷动 战旗舞第三章 这一年他两岁第一八三章 遍地开花战术第三二三章 一场激战秀第三九七章 狡猾的鬼子第一二六章 诺门坎(下)第九十三章 斧头帮第一零三章 断腿的老虎第四六六章 心态的转变第九十八章 磺胺(下)第一八八章 军工基地?第四九六章 反攻1943(3)第二十九章 鏖战老君山(四)第三九三章 意见分歧第五十八章 血炼军魂(一)第二零六章 杀人地,死亡林(3)第十二章 我是中国人第一七一章 谍战第四七八章 突突破点第三九九章 吞掉诱饵(下)第一一六章 蒋家父子第一四零章 收复海拉尔第四十六章 血战李家庄(3)第四四九章 致命弱点第一八零章 利剑出鞘第二章 雄起!东北军!第一章 铁流1937第三五五章火烧白洲第二零零章 疯狂的波波沙(下)第九十五章 副团长失踪了第十八章 友谊无国界(上)第十四章 党魁第二一八章 血染东京城(2)第三一九章 席卷绥化(下)第一四七章 名将风采第七章 五四运动第二二四章 血染东京城(8)第一O一章 刀切16师团第二十九章 鏖战老君山(四)第一零五章 西北军易帜第一三八章 逃跑的司令官第九十六章 红三军第二四零章 狗急跳墙(下)第三七三章 美国人要杀猪第八十三章 出征第三一五章 飞夺庆城(上)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第八章 洋大人第七十五章 川军也懵了第一五六章 解放区的天(中)第四十四章 山地游击战第三零四章 好面子的鬼子!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一一八章 天上掉馅饼第五十六章 卖(上)第七十一章 举棋不定的土肥原第二七七章 这就开始了第三五四章 聚焦龙镇第四四三章 将功赎罪第三五五章火烧白洲第四六八章 五月的红场第二一五章 突破口第六十二 血炼军魂(五)第四一三章 魂飞魄散第一一二章 洛川会议(2)第四章 甲鱼也是鱼第六十八章 红旗飘飘第三十章 鏖战老君山(五)第一O六章 杀而不伐(上)第七十四章 因果循环第二七七章 这就开始了第一五八章 点将(上)第一七三章 北方巨熊的咆哮第四八三章 庞大的苏军第七十三章 芦苇丛中的奇兵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一零三章 国防部作战计划第三二四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二五九章 步步为营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四一五章 刀尖上的血(下)第六十七章 汤大虎第一六二章 鬼子进山第四十三章 战前动员第一八六章 天破了第一八六章 过河拆桥第三一六章 飞夺庆城(下)第七十三章 血色战旗第四七二章 南满纵队第六十四章 上将祭旗第三三四章 兵贵神速第七十四章 ‘鬼子’打鬼子——邪乎第章 蒙一炮,干掉日军师团部第三六八章 土烟雾弹的厉害(下)第三九二章 聚集青山第四九五章 反攻1943(2)第二六七章 增兵拉林河(中)第三六六章 饭岛穰的背水一战第一七零章 契机第三一三章 同志,我们是一路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