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没有速度障碍。(ThereIsNoSpeedBarrierInTheUniverse.)
司马仁达齐(Smarandache)
第一章征服超光速
追求长寿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之一。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长寿追求者是秦始皇和徐福。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仙药,派遣方士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和百名工匠,乘船出海寻觅,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虽然未能获得不老仙药,却在日本登陆,成为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的第一团队。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寻求长生不老仙药者代不乏人。
经过不知多少代人以及不知多少科学家、医学家、工程师和杰出草根人士的不懈努力与探索,长生不老仙药虽然没有发现,然而由于医学等各方面条件的极大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终于达到一百岁。其中以中国人的成绩最佳,平均寿命达到一百一十五岁。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一切与长寿有关的项目和活动,几乎均由中国人来执掌帅印。少数由外国人牵头的项目和活动,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还是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名医名家层出不穷,因此在掌握和利用中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些外星人的平均寿命比人类还要长。其中最长寿的是“长寿星”,据说那里的外星人的平均寿命高达五百岁。
到长寿星去寻觅长寿真经,人类做出了一致决定。
可是仔细一打听,地球人顿时傻了眼,因为长寿星距离地球有几万光年的距离。那时宇宙飞船的速度勉强接近光速的一半,飞到长寿星要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的时光,人类只好眼巴巴地在梦幻中望着长寿星长叹。
不过,有理想有志气的地球人从来没有放弃征服超光速的艰苦努力。
作为第一步,人类首先发现了速度超过光速的粒子。
在这个领域,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了杰出贡献。
事情还要从一位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宇宙射线的民间科学家谈起。与主流科学家不同,这位民间科学家不研究宇宙射线是由什么地方产生的、也不研究宇宙射线的种种特性以及对地球和人类环境的影响等等。他只研究如何在宇宙射线中发现超光速粒子。
由于缺乏资金,他设计的观察试验方案根本无法实现。
为了获得赞助,他的嘴巴不知磨起过多少次血泡,他穿破的运动鞋已经塞满了整整一麻袋。开始游说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筹措到一半资金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位科学家出身的富翁慷慨解囊,这才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这位科学家出身的富翁是如何被说服的呢?他首先要求举出一个超光速存在的实例。这位民间科学家立即回答:“假设有两个人在黑暗中都用手电筒互相向对方照射,这两束光接近的速度就是超光速,而且是光速的两倍。”富翁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探问了几位资深物理学家。其中有的人狡辩说这是相对速度,有的人经过一番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位民间科学家的观点,有的人则始终回避答复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富翁才同意资助。
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位民间科学家的观察试验方案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在宇宙射线中确实发现了超光速粒子!虽然这种粒子的速度仅仅超过光速一点点,但毕竟是开天辟地的重大发现。为此,在他临终前不久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睡着一位冲开血路侥幸获得诺贝尔奖的草根科学家。
每年的清明节,这里都会成为鲜花的海洋。
踏着这位先行者的足迹,全世界大批科学家群起攻关,以后陆续发现了速度达到光速两倍、三倍、直至十倍的超光速粒子。
可是说来奇怪,速度再快的超光速粒子,在宇宙射线中就不能发现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另一位中国民间科学家提出,可以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制造出速度达到光速几百倍的粒子。沿着他所指引的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制造出这种粒子。
在研制超光速粒子的过程中,耗费的资金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于是有人出来指责:不能如此浪费纳税人的钱。
如何利用这种粒子为人类服务?
有一位科学家的儿子是超级飞镖高手。这种回旋飞镖原本是澳洲土人等在某种场合无意中发明的。一般的高手经过长期训练,可以让回旋飞镖射中猎物或敌人,而且如果没有射中目标的话,还可以往返飞行近二百米,回到投掷处。但是,这位超级飞镖高手技术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首先,往返飞行的距离不是二百米,而是四百米。其次,飞镖在飞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一点风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飞镖是可以控制的,既可以追击目标,又可以绕开目标。
借鉴于儿子的飞镖技术,这位科学家提出“飞镖粒子”的设想:将这种速度达到光速几百倍的粒子加工成飞镖形状,同时将其劈开,里面塞进各种具有记忆功能的超微型粒子,然后用投掷飞镖的方式将其射向宇宙空间。经过一年到几年,直至十几年的飞行,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以后再返回地球。
有一位记者将这条消息在媒体上披露以后,立即受到一个外号叫“老外”的家伙的嘲笑。为什么叫“老外”?因为他老说外行话。按道理讲,这种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地呆着就不错。可是老外却不然,经常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评头品足,有时甚至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现在他又得意忘形地说:“飞镖靠着空气才能旋转飞行回到投掷处,宇宙中没有空气,粒子怎能返回地球?”这次他满以为大家会随声附和,可是,他的嘲笑受到更多的人更大的嘲笑。痛定思痛,“老外”一头扎进图书馆,最后总算搞明白了:宇宙中虽说没有空气,然而却有宇宙尘。换句话说,在星际空间存在各种细小颗粒物质,又称其为地球外尘埃。尘粒粒度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其组分一般有石质和铁质之分。在避免与宇宙尘正面相撞的同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与宇宙尘的斜向碰撞来改变超光速粒子的飞行方向,这就像足球运动员连续踢“香蕉球”一样,使其绕一个大圆弧以后再回归地球。由于宇宙尘主要来源于太空游侠——短周期彗星的瓦解产物,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其固有的宇宙信息,因此通过与宇宙尘接吻,就带回来了大批的宇宙信息。
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陆陆续续造出速度高达光速一千倍,一万倍,十万倍的超光速粒子。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飞镖粒子”也日趋完善。
当成千上万的“飞镖粒子”一个接一个地返回地球以后,为了处理和利用这些宇宙信息,专门组建了一个“宇宙信息数据库”。
宇宙信息数据库很快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首先是破解了一些历史疑难问题。
有一位先生自称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了所谓的口述家谱记录和历经沧桑的实物、披露了部分栩栩如生的成吉思汗事迹。开始的时候无人相信,因为家谱是口述的,不足为信。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考古新发现居然证明了他的一些说法。最后人们又不得不相信。可想而知,他不但成了“名人”,而且钱包也几乎被撑破。
然而,从数百个“飞镖粒子”中筛检出的信息却像链条一样,把他和他的祖先一个接一个地链接起来。
科学家首先找到他童年时的照片、摄像等资料,然后反过来研究如何在“飞镖粒子”带回的信息中重新发现这些资料。经过反复研究,不但重现了这些资料,而且发现,他在中学时经常窃取同学的名牌产品。开始时他对此百般抵赖,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最后又不得不承认。不过他还狡辩说,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以后就洗手不干了。
通过他童年时的信息,链接到了他父亲的信息,随后又是他爷爷的信息。追溯到最后,发现他的老祖宗并不是成吉思汗,而是成吉思汗的一个颇有文采的贴身护卫。
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完美信息链接,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信息链至多只能给出前五代的信息。
例如,有一位著名的歌星说她是西施的后裔。然而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析手段,聘请了几十位资深专家,也不能确定她到底是不是西施的后裔。
另外,古代一些失传多年的独门秘技又焕发了青春。
根据古籍《三海经》、《越绝书》、《太平御览》、《东国列国志》等记载,越王勾践藏有五柄闻名天下的宝剑,分别是:胜邪、巨阙、鱼肠、纯钧、湛卢,其中这湛卢奇剑集中了天下名贵宝剑的几乎全部优点,且天生有威武神韵,故堪称为诸剑之首、兵器之王也。
此剑为楚王所得之后,秦王垂涎三尺,择机兴师伐楚,声言只要献出湛卢剑,立即班师回国,不再进犯,否则就横扫楚国,绝不留情。面对如此危难之时,楚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考虑到身怀绝技的铸剑高手已不在人间,即使有倾城的
金银珠宝,千匹良马,万户都邑,也换不来这柄宝剑,所以绝不相让。由此可见湛卢剑的确是稀世之宝,持有者决不轻易转让。
可是,这柄“观之有神,佩之有威”的湛卢宝剑也不得善终。据说其数度易主之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佩用,后来由其子孙赠送给抗金名将岳飞元帅,正所谓名剑遇英主,从而得以在战场上横扫千军。可是自从岳飞父子于风波亭遇害之后,湛卢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实在太可惜了。
在“飞镖粒子”带回的信息中虽然没有发现湛卢宝剑的下落,但是却发现了古代许多铸剑绝技。为此,一位企业家准备斥巨资仿制古代的精品宝剑。
这位企业家正好是“老外”的叔叔,当他征求“老外”的意见时,“老外”又冷笑了:“古代很多铸剑技术已经失传,即使从宇宙中可以找到许多当时的信息,也无济于事。比如说,有的宝剑在铸造过程中要加入人血或动物血,但当时加的是古代的血液。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现代的血液已经含有许多有毒的成份了。所以现在是无法造出来越王剑等宝剑的。”
这一次,“老外”的话不幸言中。但是,他的叔叔并非等闲之辈。当制出的宝剑销路不畅时,这位企业家及时转轨,将古代的一些绝活巧妙地和现代高科技材料结合起来,提出许多发明专利,极大地提高了机加工专业的生产率,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这件事本来是好事,但是在某些方面,所起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原来,由于宇航局的预算逐年攀升,遭到一些以纳税人自居的闲汉抨击。有的人甚至大放厥词,说人类从此没有必要从事宇宙开发,只需要依赖已经发出的“飞镖粒子”就可以办成许多大事。
面对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宇航局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削减预算。
经过权衡利弊,宇航局长决定继续研究“飞镖粒子”以敷衍舆论以外,暂时中止一些大规模的宇宙开发计划,集中人力物力用于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和性能。
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前进的速度比蜗牛强不了多少。
飞船的速度由0.5倍光速提高到0.6倍用了8年呀,由0.6倍光速提高到0.7倍用了7年半,似乎前进了一小步,然而又用了9年才提高到光速的0.8倍,再经过整整十年才达到光速的0.9倍。
但是,接下来飞船提速的脚步几乎就停了下来。如何让宇宙飞船的速度达到和超过光速,似乎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经过无数次失败,一位科学家冷静下来。他决定携带妻儿到太平洋中一个孤岛上去度假。这是他结婚以后的第一次,人过中年的夫人像小鸟一样欢呼雀跃。
整个假期,一家人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
最后一天的傍晚,面对波澜不惊的大海,倾听着微风的呼吸,这位科学家心静如水,但是大脑似乎充满了活力,好像加足燃料的飞行器,随时能够全速前进。
忽然,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很久以前,人类是如何突破声障的?值得借鉴!
回家以后,这位科学家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他通过图书馆,各种数据库,包括宇宙信息数据库,充分了解了人类突破声障的几个关键细节。
在若干年前的一部百科全书中写道:声障是一种物理现象,是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达到声速时,出现的一种强大激波现象,激波像一堵墙挡住飞行器向前飞行的速度,到达声速时飞行器上的人和物体就像压上一个重物,不能动弹。飞行器产生强烈的抖动,如不及时减速,会使整个飞行器解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而这种因为声速造成飞行器提升速度的障碍称为声障。
许多图片显示,当战斗机突破声速时,水蒸汽在机身周围形成巨大的屏障。
在1740年,当科学家做炮弹(其速度大于空气中的声波传播速度)的飞行试验时,发现牛顿的平方阻力公式只适用于运动速度较低的情况。当运动速度比较高时,就不再适用了,阻力远较此公式所给出的值为大,有时甚至高达3至4倍。特别是在运动速度接近声速时,阻力出现一个非常突然的增加。而过了声速以后,阻力又开始下降,并且逐渐趋向正常值。这种阻力在声速附近突然上升的现象就是造成所谓“声障”的原因。
超声速飞行当时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在1947年实现了。
那是在1947年10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一位上尉空军驾驶员乘坐一架B—29型飞机飞上蓝天,在飞机的腹部挂着一架X-1型火箭飞机,这个新型火箭飞机的外形就像一枚炮弹,可以大大降低空气阻力。当飞机升空到7600米高度时,上尉由飞机舱口的悬梯上爬到了下面的火箭飞机的座舱中,历史的时刻终于到来,放飞!火箭飞机爬升到12800米时,以每小时1080公里的速度,即以超过声速的速度划破长空,雄伟而矫健的飞翔着,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超声速的飞行。
然而此后,声障的幽灵仍然时不时对人类开一次玩笑,似乎提醒人类不要忘记大自然的神秘莫测与反复无常。
1970年,在波音型飞机问世不久的日子里,曾遭遇过一次接近声速飞行的险情。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夜晚,天幕上群星闪烁。一架波音707-120型飞机,从法国巴黎飞往纽约。在大西洋上空,接近极限高度12000米飞行中,机舱内灯光或明或暗。伴随着柔和悦耳的音乐声,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一切都是那样地安静和正常。
然而,谁也没有料想到的危险情景发生了!
随着飞机的飞行速度不断加快,在闪电般的高速飞行中,突然间飞机发出强烈的颤抖,紧接着飞机大幅度的往下掉高度,掉了300米、掉了500米……由于加速度的作用,飞机上的人像有重物压迫一样,不能动弹,呼吸也感到极度困难。熟睡的旅客全都被惊醒了,许多人带着惊恐的表情,左顾右盼,好像在力图问个究竟,有的人已坐立不安,头晕目眩,不知所措,随后舱内出现骚乱。此时此刻,机长也惊呆了,下意识地自言自语:“坏了,坏了,飞的太快了?飞机飞入了速度禁区,接近了声速。赶快降速!赶快掉高度。”与此同时副驾驶员拿起话筒向旅客们广播说:“请大家安静,请大家安静,飞机受气流的影响,暂时出现颠簸,请系好安全带,过一会儿就会好起来”。
再回过头来说机长。这位具有丰富驾驶经验的机长,在蓝天上已经飞过无数个春秋,几乎飞遍了全球所有的大城市和著名的旅游胜地,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飞机的颤抖,大幅度的波动,乘客的急躁,使他内心焦急万分。然而姜还是老的辣,他十分清醒地知道,飞机和所有旅客的命运就掌控在自己手中,绝对不能乱了方寸。因而这短暂的不安,很快就平静下来。他吃力地控制着手柄,使飞机减速、减速、再减速,并且不断地掉高度,掉了2000米,还不够,掉了3000米。由于飞行高度下降了,速度也降低了,飞机终于渡过难关,从强震中恢复到比较平静的飞行,就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又矫健的奔驰在蓝天白云之中。
抛开这些有趣的史话,这位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
在一本已经发黄的书中写道:当飞机的速度接近声速时,而且空气不能在机翼前躲避时,就会形成一种有形的障碍。在喷气式飞机的早期飞行中,飞机必须克服这种空气的有形障碍。尽管后来飞机设计者已成功地设计出在理论上可以克服“声障”的飞机,然而问题并未解决。因为飞机总是向下俯冲而坠毁,飞行员越是猛拉操纵杆,飞机就俯冲得越厉害。后来有一天,一个十分杰出的试飞员试探着做了一个十分荒谬的动作,他不是向后拉操纵杆,而是向前推,按道理来说这会令飞机向下栽。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飞机居然不再向下俯冲了,而是变成了直线飞行。
这就是说,当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自然中的一些性质就变得相反了。
原来是这样!这位科学家恍然大悟。
在克服声障时逆向思维起了好作用,那么在克服光障时能否移花接木?
克服光障时的形势与克服声障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没想到要借鉴克服声障时的经验。
其中,最大、最关键的不同是操作者不同。
克服声障时的操作员是驾驶员,是人类。而在克服光障时,宇航局下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人类去冒险,所有的试航都必须由机器人来完成。
好吧,那就试着让机器人在飞船接近光速而向下颠簸时,不去按那个“相当于驾驶员向后拉操纵杆”的按钮,而是去按那个“相当于驾驶员向前推操纵杆”的按钮,按照克服声障时的经验,此时飞船应该不再向下颠簸了,而是变成了直线飞行。
然而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机器人按下那个“相当于驾驶员向前推操纵杆”的按钮之后,飞船竟然继续向下颠簸了,而且情况更危机了。幸亏事先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机器人立即按照预定程序采取措施,让飞船及时摆脱了险境。
一个“反向操作”不能成功,就换另一个“反向操作”。
结果仍然是不成功。
更令人沮丧的是,每一个可能的“反向操作”都试验过了,依然没有一个是成功的,甚至连成功的影子都看不到。
考虑到飞机接近声速时产生的强烈抖动,与飞船接近光速时倒海翻江般的振颤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单一的“反向操作”自然就难以奏效。那么,是不是可以借鉴于拳击选手的组合拳,同时或连续实行两个或多个“反向操作”?
令人几乎感到绝望的是,“组合反向操作”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效果。
试验不得不再一次暂时中止。
在百无聊赖中,一位科学家靠看电视和光盘消磨时间。
突然他看到缉毒犬在海关大显身手的画面,不禁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使让狗狗配合机器人从事试验?
他的建议立即引起宇航局的重视。
不过,另一位专家提出,可以让更聪明的大猩猩来配合机器人从事试验。经过一番争论,这个建议最终获得通过。
那个时候,大猩猩经过人类不断的驯化,已经略通人性。少数智商高的大猩猩,甚至可以借助于手势和简单的发音与人类进行不太复杂的交流,并且代替人类从事许多不费脑力的劳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猩猩的作用,一些大猩猩学校应运而生。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大猩猩,至少可以听得懂人类的部分简单话语,例如:“起床!”“吃饭!”“睡觉!”等等。更出色的毕业生,则可以听得懂更复杂的人类话语。
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十分了得,不但能把大猩猩训练得服服帖帖,掌握各种各样的本领,而且可以通过大猩猩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含糊喉音等等,揣摩出大猩猩的心理活动。
通过精心测试和挑选,一个智商相当高而且身体也非常强健的大猩猩被选中来参加试验。
在以前的试验中,机器人的被动性十分明显,总是在不利局面出现以后才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机械地进行调整,但是此时往往为时已晚。
而大猩猩却不同,它可以类似于人类,凭借预感甚至灵感,在不利局面即将出现的时候提前有选择地采取必要措施,因而大猩猩可以有上佳表现。
由于人类,大猩猩,机器人的通力合作,试验有了缓慢而明显的进展。
飞船的速度逐步达到光速的0.91倍,0.92倍,0.93倍,0.94倍,0.95倍。
正当宇航局满怀信心地准备最后的攻坚战时,问题又来了。
飞船的速度不仅不能继续提高,反而越来越慢。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过长时间的排查仍然找不出来。
最后,由大猩猩学校的特级教师,著名动物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医生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经过多次与大猩猩的耐心交流,再加上长达几个月的艰难探索,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大猩猩在对机器人闹情绪。
如果把大猩猩断断续续的心理活动完整地连接起来,就是这样的:你机器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以为我是谁呀?是傻瓜?是活宝?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才不那么傻呢!现在我才明白了,我不干活照样有吃有喝。你敢不让我吃,不让我喝?你要把我渴死,还是要把我饿死?你要是把我渴死饿死了,人类就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超级宝贝!
显然,大猩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人类这才又想起了狗狗。
还是狗狗乖,还是狗狗好。
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是一点不假。大猩猩太聪明了,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起反作用。而狗狗忠实地执行主人的意图,无私地奉献自己有限的聪明才智。
在狗狗的帮助下,飞船的速度又逐步达到光速的0.96倍,0.97倍,0.98倍。
更重要的是,宇航局的科学家现在已经掌握了突破光障的不二法门。
在以后的试验中,通过采用衰减加速(俗称慢加速)的方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一位宇航局的科学家在电视节目里向一群少年科技爱好者解释了这一方法:打个比方说,在接近光速之前,假设飞船每秒钟比前一秒钟增加的速度为每秒一千公里,换句话说,每秒钟比前一秒钟多飞行一千公里。在接近光速时,就采用衰减加速(俗称慢加速)的方法,也就是说改为每秒钟比前一秒钟多飞行的距离少于一千公里,例如可以改为每秒钟比前一秒钟多飞行的距离仅为九百公里,以后每秒钟多飞行的距离依次变为八百公里、七百公里等等,采用这种方法,飞船最后终于平稳而又安全地实现了达到光速和超过光速。
一位少年科技爱好者不禁要问:这个方法与突破声障的方法有什么关系吗?
这位科学家回答:衰减加速的方法与原来的稳步加速的方法相比较,相当于对于“稳步加速”的状态施加一个“反向操作”。
至此,人类终于突破了光障!
参与这次试验的狗狗理所当然地被授予“功勋狗”的荣誉称号。不仅如此,宇航局拨出专款,聘请专人精心呵护,一日三餐有美食,一年四季换盛装。而且出入有专车相送,直至善终。
有人又提出,人类除了不应该忘记这只“功勋狗”以外,也不应该忘记在此之前参加过试验的众多狗狗。
原来,在“功勋狗”之前,一些狗狗在试验中,由于倒海翻江般的振颤,大脑受到损害,回到地球以后竟然成为呆狗、傻狗。其特点是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出现了这种状况之后,人类这才恍然大悟:大猩猩为什么对机器人闹情绪?因为它的大脑受损,因为它难受。
可是,呆狗、傻狗的主人对此却感到极度悲伤,宇航局拨出巨款进行安抚也无济于事。
更悲惨的是,一些呆狗、傻狗竟然被主人遗弃。幸亏还有一些好心人见状把它们都收养起来。
不过后来意外地发现,呆狗、傻狗的寿命几乎延长了一倍。这些狗狗的主人又转悲为喜。
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狗狗出奇地温顺,又极易饲养,实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的宠物。
呆狗、傻狗具有遗传性,其后代仍然是呆狗、傻狗。由于呆狗、傻狗的繁殖力极低,一些人就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帮助它们繁衍后代。尽管如此,这些狗宝宝在市场上的价格仍然一路攀升。于是又生出一个问题:给它们起什么名字?要知道,好的名称可以让主人引以为荣,也可以让卖家出售更快。有人主张称其为“慢狗”,有人坚持称其为“乖狗”、“好狗”等等。
经过在网上投票,最后它们获得的美名竟然是“快狗”。
有一位老爷爷对此结果大惑不解,于是去问他的孙子。
“你怎么会懂这个!”“那你告诉我呀。”“我问你,在赛跑比赛中靠什么取胜?”“当然是靠跑得快了。”“这些狗是不是在长寿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是呀。”“那不就得了。”
然而,老爷爷半天才回过味儿来。
又经过不知多少代人以及不知多少科学家、医学家、工程师和杰出草根人士的不懈努力与探索,中国研制的宇宙飞船先后可以达到光速的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几万光年的距离几年、至多十几年就可以达到。
中国国家宇航局立即拨出巨款,继续改善宇宙飞船的各项功能,力求万无一失。
最后,几乎完美无缺的飞船终于大功告成,并且被命名为“徐福号飞船”。而到长寿星去取经的行动也被命名为“徐福号飞船计划”。
可是问题接着来了,人类根本不能在如此高的速度下正常生存。当使用机器人做长距离试飞实验时,除非将机器人牢牢固定,否则飞船只要做一个大转弯,巨大的离心力就将机器人外侧的手臂甩了出去。机器人尚且如此,人类如何能够承受?
再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采用类似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方案,人类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案。有人称其为“不得不采用的最后绝招”。
在进入高速飞行的状态之前,先将宇航员的身体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金属骨架包围加固,然后在特殊设计的金属罐中把宇航员的身体连同金属骨架一起冷冻起来,与此同时,对金属骨架施加预应力。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肢体受到离心力的损伤。此时飞船由坚固无比的而且除了手臂以外基本锁定的机器人通过按钮操纵。遇有特殊任务需要宇航员执行时,就先将飞船减速,然后将宇航员解冻。
不久,又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宇宙服,可以在比较恶劣,但不是最恶劣的条件下保障未冷冻宇航员的安全。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避免飞船与其他天体,甚至是较大的石块相撞。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绕开这些危险物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前探测到这些物体。宇航局的科学家首先想到了速度为光速十万倍的飞镖粒子。不过,这样的飞镖粒子提前探测的效果还不太好。必须要寻找速度更快的飞镖粒子。
经过很长时间的进一步研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终于制造出速度高达一百万倍光速的飞镖粒子,满足了提前探测危险物体的要求。
事情到了这一步,余下的问题就是挑选宇航员,组建乘务组,真正实施“徐福号飞船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