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从高人游

“要去代国跟着娘娘过好日子了!”薄府上下一片欢腾。

娘娘成了一国太后,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昔日伺候薄妃的奴婢们都幻想着能在代国小朝堂混个人模人样。

韩淮楚却是实在舍不得这长安城。

非是那长安城富庶乃天下之都,实在是这里的一切韩淮楚都已熟悉。自白登山之战之后,韩淮楚就来到这里。在长安城见证了韩信之死,见证了大汉朝廷发生的一切大事。还有那朝中一干大臣,虽然不认识薄太后的这位兄长,韩淮楚却是将他们当战友看待。能打听到他们的哪怕一点消息,韩淮楚都感到欣慰无比。

而那代国历经战火荼毒,是一片穷山恶水,远离政治中心消息闭塞。

最令韩淮楚不能割舍的,就是老情人张良。

不能割舍还是要割舍。自从张良立志仙道,二人其实已不再像楚汉战争中在一条道上。打点完行装,这日,韩淮楚便去骊山石瓮谷向张良辞行。

※※※

还未到谷中,遥遥就见那石瓮谷车马如盖,原来是吕太后来答谢张良保全太子之恩。

韩淮楚只有避在暗处,听那吕雉与张良的对话。

“先帝在时,曾以齐地三万户封授先生。先生推辞,只领一万户。后因韩王信之故,那一万户食邑先生自请削去。今先生保全皇上,请再领回。”吕雉很诚挚地说道。

“为臣有列侯之名足矣,富贵皆身外之物,要那食邑何用?”张良拄着拐杖,淡淡地说道。

“娥姁知先生不爱富贵,然此山野之地先生食此粗陋米粮。娥姁在宫中为留侯准备精美膳食,每日定时派人送上山来,此乃娥姁答谢先生之心,先生万勿推辞。”吕雉又道。

“子房已受高人点化,修习仙道,绝五谷以习轻身之道,要此美食何用?”张良还是不受。

“原来先生慕爱仙道。如此草庐,何能挡风避雨?娥姁就为先生修一丹室吧。”吕雉态度十分诚恳。

太后为留侯修的丹室,一定是富丽堂皇赛如别墅。

张良微微一笑:“为臣保全皇上,是还太后昔日人情也。今先帝已去,为臣将从高人游也。”

张良口称还吕雉的人情,倒将吕雉提醒了。

“那韩信尚在人间,这妮子与韩信本是一对情侣,只因那死去的刘季之故,不能比翼双飞。这妮子说要从高人游,难道是她与韩信要来个故情重萌?”

“四海之大,先生要去何处?娥姁要想念先生,或是有事不决要向先生请教,该往何处找寻?”吕雉开始套话。

“东昏县,白云山,乃高人为为臣选择的洞府。若是太后今后要见为臣,可去彼处找寻。”张良说了这句,脸上现出不耐之色。

那白云山在今河南兰考西南,离长安有十万八千里,吕雉如何会为想念张良而去?

既听到张良有确定之所,不是与那韩信来个比翼双飞,吕雉也就放心。于是告辞而去。

※※※

车马去尽,就见张良倚坐在草庐外,手托香腮,望着那石案上一颗黄褐色的石头默默出神。

韩淮楚一望那黄石,那前世之事立即涌上心来,掩不住内心一阵狂震。

“情劫,自己这道情劫已过。赤松子已收良妹为徒,伊人已成仙道中人!”

韩淮楚从瀑布处走出,站在张良的身后。站了好久,张良依旧未曾觉察,那迷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黄石之上。

“这画中的意思,良妹看出来吗?”韩淮楚禁不住问道。

“哦”了一声,张良仿佛被惊醒过来,收回那迷惑的目光,投射在韩淮楚身上。

“信郎,你何时来的?”张良问道。

“刚来不久。为兄这次,是专程来向良妹辞行的。薄妃与恒皇子受太后恩典,准许她母子去代国就国。我这个冒牌的兄长,也要去代国了。”韩淮楚伤感地说道。

张良闻言一愣,随即问道:“那老母殿的香,你不再去敬了?”

“只要心中有神明,何处敬香都是一样。为兄去了晋阳,将造老母塑身日日供在堂上。”韩淮楚答道。

“这也好。你这身份,留在这长安城迟早要被人认将出来。去代国那遥远的地方,今后一生平安,小妹也就放心。”张良说这话时,也无挽留之意。

“天池真人可曾来过?”韩淮楚问道。

张良一听这话,兴奋地说道:“是啊!不知小妹何幸,上次拜师不成,这次师傅竟自来找我。被她收入门墙列为弟子,传下玉鼎道经一部,并为小妹辟出一处极佳的洞府,说是时时会来指点我修行。”

“是啊,以良妹这身子骨,自然不能与赤松子同上天山那奇寒的地方。难得她想得这么周到,为良妹开辟出一处洞府,并云时时会来指点。真是对良妹特别的关拂。”韩淮楚想到这里,问道:“那白云山就是你今后长居之所吗?”

“怎会呢。”张良微笑道:“等小妹学道有成,自然会白日飞升。白云山只是小妹暂时修行之所。”

“何时谓学道有成?”韩淮楚问道。

“师傅说了,等到小妹能自行悟出这石中的故事,就是道术有成。”张良又将目光转向那案上的黄石,若有所思道:“这石中之画,到底藏有什么故事?”

“原来如此,原来以赤松子的道行,早知道这个弟子是天帝之女。难怪对她如此垂青。”韩淮楚顿时恍然大悟。

度化天帝之女成仙,那度化之人岂不要一同飞升仙界。赤松子收得张良这个徒弟,对她其实是相得益彰。

但愿良妹好梦成真,但愿她能早一日做个与天齐寿与日同辉的女神仙!千万年之后,彻底将她的信郎从脑海中忘掉。

“良妹,为兄今去也。”韩淮楚哽咽地说出这句,一扭头,再也不回望。

※※※

刚回到长安城,就听到那坊中在谈论一桩关于他师弟陈平的趣事。

原来陈平押了吕雉的妹夫樊哙返回长安,而刘邦已经翘掉,吕雉大权在握。

“敢动我的哙郎!敢情是活得不耐烦了。”太后之妹,舞阳侯夫人吕嬃听到从河北赶回来的家兵家将汇报,大怒,立即向吕雉参上一本,要除陈平而后快。

可是哙郎还在陈平手中扣着,要是陈平把樊哙当成人质,那可不是置樊哙于死地。

再说陈平是奉先帝之命去斩杀樊哙,做掉他名不正言不顺吧?

当吕雉将自己的疑虑说给吕嬃,吕嬃自有主张道:“就派个使者半路劫到陈平,令他去荥阳镇守,樊哙由他人押送回京。然后妹子府中家将伴成强盗,将陈平那厮砍成肉泥。”

玩套路玩到纵横家弟子头上了,当陈平是白痴啊。

使者在半路上劫到陈平,将太后懿旨一宣,那陈平一听,立马就在心中冷笑。

恐惧的是,樊哙的老婆吕嬃尚在朝中,只要她向吕雉一进谗言,追杀令马上赶来。

“圣上驾薨,为臣必须先去京城奔丧。赴任荥阳之事,待回京城再提。”

于是陈平押着樊哙大摇大摆回到京城,又大摇大摆步入长乐宫那太上皇庙。

有大臣来哭丧,身为一批未亡人的领袖,吕雉必须相陪。

陈平一见刘邦的牌位,立马就哭,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惨烈无比。

他哭的什么?哭刘邦死吗?

“太上皇啊,你叫为臣杀樊哙,为臣并没有奉你旨意行事,是欺君之罪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陈平,一边哭一边看身边吕雉的反应。

听到樊哙还活着,吕雉心中吃了定心丸,但脸上还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那樊哙是忠臣啊。自打陛下沛县起事,他就舍命相随。不知是哪个小人诬告说他谋反,令陛下听信谗言要砍他人头。为臣实在是不能错杀忠臣啊!”

“行了行了,你该说的话我也听明了。”吕雉也不耐烦就这么陪站,挥一挥手,说道:“曲逆侯你舟车劳顿,回府休息吧。”

回府?那吕嬃的家将在荥阳的路上等不到自己,还会杀进自己的侯府中来。

“为臣一介书生,亡楚奔汉,赖太上皇不弃,恩情厚待,不敢相忘。太上皇丧礼为臣未赶得上,为臣要为太上皇守灵三日。”陈平固执地说道。吕雉不许,陈平又请求。吕雉无法推辞,只好任由陈平在太上皇庙扎营。

那陈平就成日跪在刘邦的牌位前,从太阳升起跪到太阳落山,又从月亮升起跪到月亮落山。一天一夜过后,终于坚持不住,昏厥过去。

那吕雉听说,心想此乃社稷之栋梁也,若是陈平今后能如此效忠自己,可不得一干将?于是感动,亲自来太医院慰问陈平。

“君侯忠直,乃为臣者本色也。今主上年少,不懂世事,愿君侯每日教导,不负先帝之愿。”吕雉当众拜陈平为郎中令,又被冠了一顶帽子——太傅,成为惠帝刘盈的另一个师傅。

陈平满脑子花花肠子,吕雉原想自己那傻儿子被叔孙通那老夫子教得食古不化,是想要陈平调教一下。这太傅就是个虚衔,有名无实。

但是那郎中令乃宫廷禁卫官总管,是个重要职务。

没有得到太后的信任,如何能做郎中令?吕嬃一听说,杀陈平之念也就作罢。

而樊哙被押到京城,立即从囚车中放了出来。还是做他的舞阳侯。只是太尉的职务被刘邦临死前换成了周勃,军权丧失。

※※※

“存汉家社稷者陈师弟也!”韩淮楚听完这场闹剧,发出深深的感慨。

刘氏与吕氏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博得吕雉的信任就是陈平的生存之道。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吕雉最信赖的陈平,最后毁了吕雉一手打造的吕氏政权,将诸吕送上断头台?

倒是那吕嬃的出场令他想到自己那义子樊伉。

自从那韩信叹出“此生竟与樊哙等人为伍”的狂言,樊哙夫妇就再不与韩信来往。也就说不认韩信这个义父。

可是樊伉的义父不是那死去的韩信,而是韩淮楚自己。当初在临淄齐王宫中每日牵着自己衣角,一口一声义父,求着自己为他讲故事的小樊伉,他幼小的心中还有没有自己这个义父的影子?

等到陈平推倒诸吕,那樊家就是吕氏一党将受灭族之祸。樊伉又如何能逃过这场注定要到来的灾祸?

韩淮楚想得不禁有些痴了。

※※※

一座大园内,一个九岁的孩童正在劈舞手中的剑。一个教头打扮的汉子正在出言纠正他的姿势。

那剑是一柄短剑,剑身极薄,溶溶如水,色作赤红。灿阳一照,剑身映出一溜奇幻的炫光,正是韩淮楚曾经用过的鱼肠断魂剑。

而那美妇人吕嬃就坐在树下,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爱子练剑。

“伉儿,学好武功兵法,今后像你爹那样做一个朝廷的栋梁之才。”趁着那樊伉休息之际,吕嬃递上一杯水,爱怜地对自己儿子说道。

“爹也能算栋梁之才么?他连我义父当年的一根指头也抵不上呢。”樊伉一边喝水,一边不屑地说道。

“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栋梁之才以忠义为本。那淮阴侯虽然才能远在你爹之上,可是图谋造反心怀不轨,只能是一个奸贼。你爹愚笨虽是愚笨,可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吕嬃也不见生气,很耐心地对樊哙说道。

“可是孩儿听人说义父并未造反,是姨妈害死的。爹对太上皇那般忠义,为何太上皇临死前要杀爹啊?”小樊伉虽然年小,说出的话却叫吕嬃气得花枝乱颤,却无法应对。

湖水一阵荡漾。一双满含湿润的眼睛恋恋不舍地望了那小樊伉一眼。韩淮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消失在碧波之中。

※※※

风萧萧路漫漫,朔风卷着黄沙,有军兵护送,代王刘恒母子一行出现在潼关道上。

而那刘恒的冒牌舅舅,却并未出现在这群人中。原因是韩淮楚担心被人认出。

那匹跟随他东征西讨的战神宝驹一直放逐在骊山深山之中。隔段时间韩淮楚就会到山林唿哨招来自己的爱马亲昵一番,为马洗刷身上的泥尘。这次要远赴代国,没理由不带走那匹宝马。

可是那战神宝驹,天下只有韩淮楚一人能骑,就是自己的活招牌。大汉太后正在秘密搜寻自己行踪,骑上战神宝驹与薄家人一起去代国,无疑会引起怀疑。

于是韩淮楚对薄太后说要后走一步,在太原与众人会合。

韩淮楚要做什么,薄太后从不过问。于是韩淮楚等薄太后母子去后,去骊山招来自己的马,远远缀在大队后面。

潼关道,自古险峻,乃兵家要塞。

这里就是一条险路,两面悬崖绝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通行。用兵家之“天牢”称之,恰如其分。

韩淮楚一入那山道,立即就发现不妙。

悬崖之上布满了暗伏的杀手,都在屏气等待。弓弦拉曳之声,清晰可辨。

他们会等待什么,无疑就是自己这个大汉开国最大的功臣。就等着自己钻入口袋,来个乱箭穿心。

“骑了这马。果然将身份泄露!”韩淮楚心中一惊,立马将缰绳一勒,欲退出山道。

只可惜山道狭窄,马不易转身。韩淮楚这动作稍微慢了一点。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就要将他连人带马砸成肉饼。

以韩淮楚的身手,若是弃马,先那巨石降下飞跃出山道并不困难。可是那马是他多年的坐骑,哪里舍弃得下。可是不舍弃那马,势必与马同归于尽。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希律律”一声长嘶,那战神宝驹将前蹄一蹲,一个前扑,将韩淮楚震下马来。韩淮楚刚刚扑地,就听风声贯耳,巨石已临到头顶。他哪敢迟疑,趁那扑地之势就势一滚。

“轰”的一声巨响,战神宝驹脊骨砸碎,顿时压成一堆烂泥。

韩淮楚从地上站起,心中一片悲凉。

在最危急的关头,战神宝驹牺牲了自己保全住他这个主人的性命。

这个时候不容他悲切。“嗖嗖嗖嗖”,一波利箭破空而来,就要将他射杀。

只见韩淮楚足尖一点,身子一拔,去得比利箭还快。几个起落,转瞬消失在那群杀手的视线之中。

“这个韩信,好不容易查出他的行踪,布下这天罗地网准备将他收擒。今朝走了,何日再能有此机会!”山风将悬崖上的惋惜之声吹到韩淮楚耳边。

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九章 传檄而定第三十章 英布求官第三十七章 魔剑易主第二十五章 挡之披靡第四十章 背信弃义第三十六章 千里传信第十四章 井陉古道第三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六十章 大风起兮第二十四章 断尾求生第七章 刎颈之交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二十八章 魂萦梦牵第五十六章 决胜千里第二十七章 敲钟为号第二十章 无米之炊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章 连下三郡第三十七章 奸臣授首第三十三章 金蚕偷盏第五章 名士驾到第二章 分油传说第四十九章 救出兄弟第二十八章 谣言四起第十章 剑舞送君第十一章 南线烽火第五章 江湖规矩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十二章 登坛拜将第六十七章 唯我独醒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十六章 色胆包天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十一章 张良拾鞋第二十四章 高阳狂生第八章 韩信布阵第六十七章 唯我独醒第二十六章 鱼死网破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异第二章 木罂飞渡第四十五章 邪恶到底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贤第十三章 韩信点兵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二十四章 妙虚宫主第五章 群雄聚首第八章 流水无情第十五章 风筝之祖第六十章 大风起兮第五十章 袖里乾坤第十九章 情义缠绵第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三章 弥天大谎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门第二十二章 方便之门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弹第三十一章 五百壮士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十二章 资兵救难第二十一章 温柔陷阱第五章 水涌献弓第三十三章 金蚕偷盏第十二章 劫数难逃第四十六章 万念俱焚第二十章 无米之炊第十七章 滕公救驾第十四章 悲从中来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六十五章 鸿门开宴第三十六章 万里相托第六十章 毛遂自荐第二十四章 坐收渔利第二十八章 长久夫妻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状第三十五章 穿人无后第三十四章 水上争雄第六十章 大风起兮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二十四章 夜探侯府第二十二章 敲山震虎第四十三章 望梅止渴第十六章 万千波澜第三十八章 往死里整第四十五章 天罗地网第四十一章 烧得正好第十七章 捉襟见肘第八章 圣剑掌门第九章 引火自焚第五十章 大雁北归第十章 项军骄女第五十四章 反客为主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三十七章 战云密布第四十二章 诱敌之计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三十四章 萧何弄计第十章 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