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好察非明

非明的名字是桔年取德才,出自古谚“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很久很久以前,桔年曾经用这句话开导过一个眉目郁郁的苍白少年,事实上,她也一直试图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箴言,戒狷狂,戒好胜,抱朴守拙,安分随时,难得糊涂。后来她想了很久,又觉得这样的信条其实大多数不属于智者,更多的是属于弱者的自我宽慰。桔年一直认为自己正是这种怯懦的人,然而正因为这怯懦,许多事情,大概还是不要看得太明白为好。

黑的另一面就是白吗?爱的另一面就是恨吗?死的另一面难道就是生?说起来都是一笔糊涂账。桔年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费尽一切的心力去寻找巫雨的葬身之处,这曾是支撑着她在狱中赖以度过漫漫黑夜的唯一希望,是她扮演好一个模范女囚的动力,快一点走出去,再快一点,就可以回到他身边,哪怕他已经深埋地底。她不知道看那一眼究竟有什么意义,然而这却是让在把高墙之中的煎熬减到了最低。

她出狱那天是个雨天,里面的狱友和熟悉的狱警都对她说着应景的祝福:雨水能够荡涤一切的前尘和污秽,昭示着新生。可桔年穿着当年入狱时,也就是蔡一林最后送给她的那套衣服,缓慢的走出昌平女监锈迹斑驳的铁门,外面空无一人,除了将天地连成一片的雨幕。她不知道路在哪里,也许就只能怪雨水遮住了她的眼。

父母早就不认她这个女儿,家是回不去了。世界上唯一会牵挂她的人在某处静静长眠,等待她的探访。桔年怀揣着那张出狱证明和在狱中工分换得的262元钱,找不到回城的公交线,只得一遍一遍伸手拦着偶尔过往的出租车。那些车辆无一例外的从她身边呼啸而过,水珠从她短发的尽头汇流成无数道蜿蜒的小溪。她在焦虑过后渐渐也觉得荒唐,又有哪个司机肯停下来搭载一个监狱门口浑身湿透的女人?

天地无限大,大得荒凉,一个人却没个安生处。

这时,桔年才看到雨中撑伞急急走来的女人。

是平凤。她穿着最艳俗的红色连衣裙,火一样烧在雨中,额角有汗,嘴里漫不经心的说:“来晚了,最后接的那个家伙,跟打了鸡血似的,我X他娘的……”

那些粗鄙的话流畅的从平凤精巧的嘴角吐出,桔年在一愣之后,拥住了这世俗的真切的温暖气息。

之后的一段时间,桔年一直暂住在平凤窄小凌乱的出租屋里。平凤先于桔年半年出狱,毫无意外的重操旧业谋生。她不怎么跟桔年说过什么肺腑之言,总是很忙。那时,桔年正在为找一份饭碗四处碰壁,身上有限的钱很快所剩无几,她知道,没有平凤,她走不过那些日子。除了闲暇之余把平凤狗窝似的出租屋打理得井井有条,桔年没法再做些什么。

平凤年轻、漂亮、妖娆,在同行里算是顶尖的,生意也总是很好,夜里她通常不在,为了桔年,她从不将“客人”带回住处。桔年也是在平凤的支持下不遗余力的打听着巫雨遗体的下落,跑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少脸色,终于得偿所愿。

跟陈洁洁所知的基本吻合,因为无人认领,巫雨被政府安葬在市郊。没有像一些死囚一样被送往医学院实验室,在桔年看来已属万幸。桔年凭着知情人的大概指认,依稀找到那个荒凉的地方。由于路程远,去到的时候已近黄昏,伫立在那些野草前,迎着夕阳的方向,余晖最后的眩目让桔年几乎睁不开眼睛。很长时间她心中都是一片混沌,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从城市的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到另一个角落,这就是巫雨的一生?里面悄无声息的人真的是他?

桔年站到两脚僵麻,才在平凤的催促之下离去。离去之前,她木然的将高二那年巫雨送给她的那片“最好的枇杷叶子”掩埋在泥土里。他说过的,石榴和枇杷,巫雨和桔年。就让这点熟悉的气息陪伴长眠的人吧。

很意外的是,在这整个过程里,桔年滴泪未落,不止平凤担心她憋出了病,她也一度以为在这一刻自己会崩溃,然而没有,什么都没有。她甚至并非在心痛之下忘记了哭泣,只是觉得茫然和陌生,竟如没有感情一般麻木的完成了一个长久以来渴盼履行的仪式。是永久的别离和数年高墙中的孤寂钝化了刻骨的思念?

平凤嚼着口香糖陪着桔年往回走,眼里却不无忧色,桔年的平静和漠然让她有些毛骨悚然,直到走出了坟场,她刚松一口气,一直在她身畔的桔年却停驻不前。

桔年像听不到平凤的呼唤一样冲回之前的地方,一言未发,俯下身子就用双手奋力的拔着犹有些松动的泥土。平凤吓了一跳,害怕桔年做出什么惊人之事,然而桔年只是从泥土中翻出了不久前埋下的那片枯黄的叶子。

“你怎么了。”平凤当时挽着桔年问了一句。

桔年捏着那张叶子,突冗的对平凤笑了一声,她说:“我真傻,巫雨怎么可能在这里。”

是啊,巫雨怎么可能会在这里?黄土之下那副死寂的枯骨怎么可能会是桔年的小和尚。他土葬也好,火葬也罢,就算在医院的实验室里解剖得支离破碎又如何,那不是他,只是一副被丢弃的躯壳。

“可是他们明明说……那他在哪里?”

桔年笑笑不语,拉着平凤离去。

她没有说,是怕平凤以为她疯了。可她知道自己很清醒,从眼睁睁看着巫雨在她面前一脚踏空那时起,她从未这样清醒。

她的小和尚从未死去,她一直都在,只是他在看不见的地方注视着她,就好像离开姑妈家那天,他在石榴树下目送桔年离开。他不说话,不肯看她,也许只不过是打了一个盹,总有一天,他会睁开眼睛,在和风花语中转过身来,朝她粲然一笑。

心事既了,现实又摆在眼前,要生存下去,总得寻找到谋生之所。不管愿不愿承认,那三年的监狱生涯都是桔年端起谋生饭碗的障碍,你可以说不在乎,却不能当它不存在。找工作者多如过江之鲫,用人单位谁不愿意选择身价更为清白的对象。

最绝望的时候,已经足够乐天知名的桔年也在失望而返的疲惫中陷入长久的沉默。她毕竟不是幻想世界里跌到谷底学得的绝世武功的幸运儿,相反的,一无所有,平凡如斯。

平凤在天明时分归来,鞋也不脱就仰头躺倒在桔年的身边,她知道身边的人睡不着。

“要不……”

“不,平凤,不……”

桔年在平凤迟疑的说出那句建议之前断然回绝,她仓皇的发现自己并非义正词严,而是多么害怕自己的动摇。

平凤沉默了一会,继而发出了微不可闻的一声冷笑。

“也对,你当然说不,你跟我不一样。我是脏的,你还是干净的,我不该拖你下泥潭。”

桔年何尝听不出平凤话里的讥诮,她侧过身来。“脏,干净?我和你有什么区别,可我们又比谁脏。平凤,我只是想,总还是会有别的选择的,一定有的。”她试图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少一些不确定,这是对平凤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平凤,也许我们都会有另外一种出路。”

“是吗。我困了……”

平凤再没有说话,似乎已沉沉睡去,桔年在沉默中闭上眼睛。然而一个相同的疑问似乎仍挥之不去。

别的选择和出路,会有吗?

也许是有的,这“出路”对于习惯了宽广大道的人来说不值一提,然而在需要的人看来,已经足以得到一片生天。也是全赖几年来在狱中的良好表现,昌平女监的一个负责人辗转得知桔年出狱后的窘境后出面帮忙,终于为桔年在本市的一所福利院里谋得了一个干勤杂活的工作,每月收入虽不多,但已足够维持生计。桔年感激之余,勤奋工作自然不在话下。

福利院是一个被照顾的地方,也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这里有年迈无依的老人,年后失怙的孩子,桔年协助院里的工作人员,每日打扫卫生,清洗被单,忙忙碌碌,倒也没有人太在意她的过去。她只是害怕那些临终老人的眼睛,更害怕那些走了又来的弃儿,每次看到那些小小的身影,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想起陈洁洁说的,永远不再相见的孩子。

然而命运的安排自有它的奇妙之处。桔年在市福利院工作大半年后,一个午后,她正在拖走廊的地板,无意间听到院里的护工和外来的爱心人士间提到的一个可怜的孩子。那是个女孩,三岁,据说父母不详,一出生就被人收养。养父母在孩子两岁左右,发现喂饭过程中发现她突然出现了面颊青紫、手脚痉挛的症状,开始还以为是不慎误食窒息,送到医院后才诊断出患有先天性癫痫。这对养父母得知后大受打击,多次带着孩子辗转各医院就诊,但均被告知目前仍无有效医疗手段根治。虽然这病并非时常发作,但是只要它一天存在,都不啻于一个定时炸弹随时爆发。由于自身家境也不算极好,那对养父母再三考虑后还是退缩了,虽然不舍,还是将这个女孩又送回了福利院。其后虽然还有想要孩子的夫妇有过收养的打算,但是一听到这个病,无不打了退堂鼓。

桔年也不知道那个下午她把那条走廊拖了多少回,从这一端到那一端,又从头开始。直到院长走过,好心的提醒一句:“小谢,这地板已经亮的能照出人影了。”她停下来,这才知道自己很累很累。

一个三岁的,身患癫痫被人遗弃的孩子。

桔年对自己说,在福利院这大半年,可怜的例子看得还不够多吗,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可是放了手中的清洁工具,不知怎么的,她还是鬼使神差的走到了孩子午后的活动室。

那时正巧有一对打算收养孤儿的男女在场,院里的工作人员组织所有会走路了的孩子围成一个半圆圈唱着儿歌,等待挑选。没有人给桔年任何指引和暗示,她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小孩,在那个半圆里她个子最小,头发稀疏,又瘦又弱,要不是身上衣服的颜色,几乎难以辨认性别,她跟随着其他孩子拍着手掌唱歌,时不时的打错节拍,眼里是这里的孩子惯有的空洞。

那对年轻的夫妇最终选择了一个刚8个月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记忆,更容易养熟。那些落选的孩子纷纷散开来,有些追打嬉戏,有些各玩各的。

桔年拉住看护孩子的工作人员,迟疑的指了指那孩子问:“王姐,那就是癫……癫痫被退回来的孩子?”

Www✿ ttκā n✿ c○

被叫做王姐的女人点头,话语里无不怜悯:“也怪可怜的,三岁多的孩子看起来跟两岁差不多,又是个女孩。”

桔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那孩子身边的,那孩子坐在一张木头小凳子上,不说话,睁着一双大得好像占据了一张小脸太大空间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身边的人。

桔年伸出的手一直是抖着的,无数个瞬间,她都在说服自己回避这样的一次碰触,就像当初,她一个人推着破旧的自行车在风里快乐的奔驰,不要回头,千万不能回头,没有开始,就不会有那个结局。

如今,多少惊澜都已渐渐平寂冷却,她已经不再每晚梦见血光里自己缓缓张开的手心,牵过她的手哪去了,什么都握不住,只有孤清的掌纹。

是这个孩子吗?是那个改变了她半生的命运但却素未谋面的孩子?

桔年的手落在孩子疏而软的头发上,孩子居然没有动,只是看着她。眼睛是陌生的。

桔年手往下,横在孩子眉目间,遮住了那双眼睛,女孩薄薄的嘴唇终于有了熟悉的痕迹,仿佛就是这样一张唇说出:“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跟你说再见。”再见,再见,就是这般宛若在前?

桔年是咬着牙的,泪水却有它的重量,狠狠打落。那泪水仿佛滴进干涸龟裂的土地的一线生机,瞬间被吞噬,却唤醒了久旱的记忆,更觉得难言的苦楚,再也遮不住。桔年蹲在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面前,没有声息的痛哭,她从没有这样畅快的流过眼泪,假如一切都是真的,这个孩子,一半是她的劫,另一半却是她的魂。

孩子感觉到异样,侧了侧脑袋,闪躲开桔年遮挡她眼睛的手。

“阿姨,我给你唱歌。”

孩子显然是误会了。跟这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她本能的渴望着出现领养人将她带走,这些日子,她见了不少前来挑选孩子的成年人,院里的阿姨说,只要他们够乖,就会有新的爸爸妈妈。她已经做到最乖,可是没人挑中她。她还以为蹲在自己面前的年轻阿姨也是一个领养人,笨拙的想要给领养人表现。

桔年摇头。

“阿姨,你能把我带走吗?”

福利院的孩子,虽温饱无忧,但绝对不是生长在温暖的花室中,没有哪个不渴望离开。

桔年闻言,心中也是一凉,这才从她自己给的一个彩色泡沫中醒了过来。她是信感觉信命的人,但是谁说这个孩子就一定是巫雨的骨肉,世上身患跟她同样恶疾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何况,怎么能肯定他的孩子就一定不幸遗传到这些,又因缘巧合被命运送到她身边?她不是圣人,拿什么去照顾一个孩子?就算这真是巫雨的女儿,那这孩子身上也流着另一半她不愿意靠近的血液,亲生的母亲尚且不再寻找孩子的下落,她为什么要背上这个包袱?不,她为他们背的已经实在太多,别人的荒唐,凭什么由她来付出代价?

“会吗,阿姨?”孩子温软的手碰触到桔年面颊的眼泪。

桔年触电似的缩了一下,飞快起身逃离。

“不,不会。”

一整个晚上,巫雨的脸,巫雨的脸,陈洁洁的脸,甚至韩述的脸都反复在桔年脑海里重叠,重叠成孩子的面容,一会儿像白天那个孩子,一会儿像巫雨,一会儿竟然有几分像她自己,一会是恐怖的妖孽,一会儿是一滩污血……她想尖叫,在幻境里疯狂的挥手,什么都触不到。

她气喘吁吁的醒来,汗津津的,很凉。平凤还没有回来,夜的黑包容而寂寞。拥被坐起,桔年试了试额角,呼吸慢慢趋于平缓,好一阵之后,她从枕下翻出了张上个月的本市晚报。

报纸是平凤从客人手上拿回来的。版面右下方有一则小小的带图片新闻——“著名旅英油画家谢斯年近期将在家乡举办个人画展”。在狱中曾对平凤提起过自己的这个堂兄。平凤是个有心人。

“为什么不去找他,他是你的亲戚,又有钱,说不定可以捞一笔。”平凤这样说过。

当时桔年已经在福利院找到工作,收入虽然不丰,但生活渐趋安定,所以她摇头。斯年堂客回来了,她是高兴的,但不去见,除了不敢,也是不想。年幼的时候斯年堂哥常说她是个有灵气的女孩,她不愿意一个被生活消磨得平庸甚至有着不堪历史得年轻女人打破堂哥的记忆。就让他的记忆里的小堂妹永远是那个乖巧内心精怪的女孩子吧。况且她要的平静生活,堂哥帮不了她。

也许,现在不一样了。从见到那个孩子的一刻起,桔年的人生轨迹注定改变。她也知道了,她不可能当那个孩子不存在,不可能把她孤零零的留在福利院里。不为什么,因为假如她可以,她就不是今天的谢桔年。

也就是五天以后,谢斯年在他的画展上,遇见了一个怯怯的,却在微笑的年轻女子——还有,从她身后探出头来的另一个小小身影。

桔年至今感激斯年堂哥,他是她生命中给了最多实质性帮助的人,而且完全不求回报。桔年的父母这一直跟谢斯年早已疏于联络,桔年自己也和堂哥多年不见。可是谢斯年很快的帮桔年办妥了所有的事,甚至比她所期望的更多。

桔年未婚,不能合法收养孤儿,另外,私心里她也不愿意这个孩子叫她妈妈。谢斯年说他跟他所爱的人结婚了,虽然他爱的人已经病入膏肓。由于谢斯年的名气和财力,领养手续办理得出奇顺利,孩子很快改姓了“谢”。

此外,在得知桔年的近况之后,谢斯年轻易的从桔年北上做生意的姑妈和姑夫手中买下了他们所继承的,林恒贵从巫雨手中夺走的小院落,以此作为桔年和孩子的安身之地。安顿好这一切之后,他并没有久留。

就这样,桔年带着孩子竟然回到了巫雨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桔年对孩子说,谢斯年原本就是她的父亲,只不过之前一不小心把她弄丢了,现在终于找了回来,因为工作忙,就托由桔年这个做姑姑的代为照应。

孩子那时还太小,许多事情不懂分辩,哪有不信的道理。安定的生活容易覆盖灰色的痕迹,何况三岁以前的记忆原本就是模糊的,并不需要太久,孩子慢慢淡忘了曾经的养父母和福利院里的生活。

为了避嫌,桔年也辞去了福利院的工作,靠着在狱中学会的一手娴熟缝纫技能,应聘到如今的布艺店做了店员。岁月好像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桔年曾经劝过平凤,尽早从那一行抽身,现在是她回报平凤的时候了,平凤可以搬过来跟她一起生活。但是平凤对于这个建议付之一笑。她说:“我这辈子就是这样了。也谈不上你回报我,你欠我几个月的房租,但是我欠过你一条命,你自己好好过吧。”

是啊,好好过吧。桔年牵着孩子站在落着枇杷叶的院落里,前尘旧事,恍若电光幻影,南柯一梦,惊石击碎的水面恢复得安宁如蒙尘的古境,仿佛什么都从未发生过,她从来就是在这里,一直都在。只有那棵当年巫雨亲手种下的枇杷树已非昔比,这让桔年很容易想到归有光的句子。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婷婷如盖矣。”

那况味,凄凉藏在平静背后,她是懂得的。

可她何必凄凉。平凤曾怨她傻,收养一个毫无血缘的孩子,更何况,那孩子是不是故人之后还不一定,天底下未必有那么巧的事,也许所谓的想像只不过是桔年思念之余的错觉。桔年没有反驳,也许平凤是对的。但是她给孩子取名叫“非明”。太明白,未必是幸福的。她选择跟随自己的心。

风吹过园子的矮墙,树影婆娑。听说这颗枇杷树已经结果。桔年的世界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巫雨是徘徊得最近得一个,却也从来没有叩门而入。现在,桔年反倒觉得他就在这里,他回来了,陪伴着她和孩子,只是她看不见。

桔年摊开掌心,巫雨送给她的那片叶子被风拂到树根。她的世界从未如此圆满。

她朝空荡荡的墙角浅浅一笑,关上了院门。

第三十八章 他在哪啊第三十七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十九章 毒苹果第二十四章 谁会喜欢风间同学第二十六章 小树的梦第三十一章 庄生晓梦迷蝴蝶第四十章 就当他死了第十六章 一个人的完美世界第三十五章 他们终于一家团聚第十五章 从蝴蝶到蛹第二十四章 掌纹是最多变数的特征第三十章 没有谁不可替代第十一章 谁没有做过这样的梦第三十二章 为他人做嫁衣裳第三十一章 巫山上的一滴雨第二十四章 掌纹是最多变数的特征第三十一章 巫山上的一滴雨第三章 爱意会消磨 但愧意不会第十三章 我才刚刚做好准备,她就按...第十六章 谁难受谁知道第三十二章 为他人做嫁衣裳第二十二章 怎样才有一个家第四十二章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第三十八章 他在哪啊第十二章 他们都是上帝第七章 hs&jn第四十章 就当他死了第七章 谁欠谁还第五章 爱是你舍不得丢弃的痛苦第二十三章 皇军与良民第二十三章 委屈的纸杯第十章 许我向你看-1997年第二十九章 你怎么不跟居里夫人比第二十二章 怎样才有一个家第三十一章 巫山上的一滴雨第三十八章 他在哪啊第三十五章 他们终于一家团聚第三十三章 破碎的假如第二章 镜子的两面第三十七章 惟一的自由第十七章 往事不要再提第六章 卑鄙的善良第三十五章 他们终于一家团聚第四十章 就当他死了第四十章 桔年,再见第二十二章 我一直看着你走第一章 死不掉,就活过来第十一章 谁没有做过这样的梦第二十三章 皇军与良民第十五章 从蝴蝶到蛹第六章 卑鄙的善良第十一章 当天使经过第二十一章 药成碧海难奔第三十二章 她唯一的归航是海市蜃楼第二十八章 誓言是尘世里最无望的祈盼第十四章 我原谅,并不代表我忘记第二十二章 我一直看着你走第二十八章 誓言是尘世里最无望的祈盼第六章 卑鄙的善良第十二章 他们都是上帝第十七章 巫雨,巫雨!第六章 卑鄙的善良第二十三章 皇军与良民第三十九章 还没开始就结束第二十二章 怎样才有一个家第十章 明天晚上 左岸二楼第十五章 从蝴蝶到蛹第十三章 放过你,也放过我第三十七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四十一章 万般成灰第四十章 就当他死了第二十八章 誓言是尘世里最无望的祈盼第三十一章 巫山上的一滴雨第七章 谁欠谁还第二十七章 甘之如饴的等待第八章 望河亭大暑对风眠第二十八章 一门之隔的世界第三十章 烟花里的三人自行车第二十章 带我走吧第二十六章 小树的梦第三章 说好了,就不能改了第三十章 没有谁不可替代第二十五章 七伤拳 先伤己,再伤人第十一章 当天使经过第四十章 桔年,再见第二十二章 怎样才有一个家第二十八章 一门之隔的世界第七章 谁欠谁还第二章 镜子的两面第三十五章 谁是谁的搭档第十七章 巫雨,巫雨!第二十六章 小树的梦第二十八章 誓言是尘世里最无望的祈盼第二十三章 委屈的纸杯第二十八章 一门之隔的世界第十四章 我原谅,并不代表我忘记第二十八章 一门之隔的世界第十五章 索性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