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行路难

京中关于张原出使朝鲜的那些流言是姚宗文、韩浚等人授意家仆在酒楼茶肆散布出来的,如今在甄紫丹等锦衣卫的大力澄清下得到了纠正,对于京城士庶而言,此前听到的毕竟只是道听途说,现在是出使的锦衣卫亲口所言,自然更可信,而且锦衣卫制造舆论更内行,姚宗文等人对市井舆论的重视显然不如张原。

七月二十九日午后,翰社书局刻印的署名张原的《行路难——丁巳朝鲜纪行》就已经在京城各大书肆销售,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淐为此书作序,此前京中的流言等于是为此书作广告,很多京官都命仆人去购买此书,张原亲自送书上门的有吴道南、张问达、钱龙锡、成基命、徐光启、左光斗、亓诗教、王大智、祁承爜、杨涟等十余人——

张原不怕别人讥他请托钻营,当此世道,必须有从权之计,可结交的就绝不清高拒人,三日前,他命武陵、舍巴、马阔齐携带他和朝鲜使臣禹烟的书信和礼物前往河南商丘拜见杨镐,照目下的形势,奴尔哈赤极有可能提前侵略辽东,辽东边备废弛,想挽救抚顺、清河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就是避免萨尔浒之战的全面溃败,杨镐将是指挥萨尔浒之战的主帅,时局虽然因他张原而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但只要大明朝廷决定对后金大举用兵,熟谙辽事的杨镐一定会被推举出来,因为杨镐与方从哲同为二十年前的内阁首辅赵志皋的门生,又且指挥过二十年前抗倭援朝战争。当然是此次主帅的最佳人选,其余象熊廷弼、李如柏等人都还不具备那个资格,所以张原必须对杨镐施加自己的影响力,现在的杨镐还在商丘乡下赋闲。正是张原向杨镐展现自己的绝好机会,张原写给杨镐的信洋洋万言,其中对辽东局势的预测很快就会得到验证,这必给尚未出山的杨镐以深刻印象——

舍巴和马阔齐陪同武陵到了商丘之后就会回四川石柱,张原为他二人领了小勘合牌。以便顺利还乡,同时还有一封信带给秦良玉,请秦良玉关注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的动向,若朝廷征调石柱和永宁土兵北上辽东助战,那时就更要提防奢崇明,这个时间已不远,或许就是明年。

张原虽负家国之重,但得闲时也要悠哉优哉一番。谁说乱世就不能享乐娱情,忙里偷闲,七月二十六这日张原和大兄张岱携女眷游了十刹海,北京的秋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不冷不热,天清气朗,葫芦大枣、香脆白梨,还有葡萄和栗子这些瓜果都成熟了。十刹海的水格外明净,坐在游船上听曲吃梨。不亚于西湖七月半。

穆敬岩与女儿穆真真、还有小外甥张鸣谦相聚了几日,于二十七这日领了兵部勘合牌,与洪纪、洪信二人回榆林向杜松复命,张原当然也给杜松备了一份礼物并写了一封书信让穆敬岩带去,王宗岳则辞了张原回山西太谷家乡,明年初王宗岳会再来京中。他已答应长随张原左右,这些年王宗岳走南闯北结识三教九流人物。但在有地位有身份的官绅眼里,王宗岳是一介江湖武人。难免有轻贱之意,而在张原这里,王宗岳感受到了尊重,张原是真把他当作老师来礼遇的。

沈榷举荐温体仁为东宫日讲官以及韩浚弹劾张原的奏疏送到司礼监后迟迟未见批复,而张原旬日休假已过,从八月初一日开始到詹事府坐堂,张原现在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詹事府的赞善虽与翰林院修撰同为从六品官,但从翰林院到詹事府就是一个资历的累积,是年轻官员升迁的必经之路,张原保有翰林院修撰之职而不必到翰林院点卯,以后詹事府就是他坐堂之所,多少人在翰林院要熬上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张原只用了一年半,这就是出使朝鲜的好处——

詹事府没有正印官,由少詹事钱龙锡代掌印,钱龙锡见到张原,寒暄数语,便道:“慈庆宫一早传下旨意,皇太子要在文华殿召见你,东宫的内官还在等着呢,张赞善赶紧去吧。”

詹事府离文华殿不远,张原跟着东宫太监韩本用来到文华殿,殿门已开,有几个内官在殿上,见张原来了,赶紧去报信,不多时,皇太子朱常洛到了,皇长孙朱由校也来了,半年不见,朱由校长高了一些,脸色不似从前那般青白,在其父朱常洛身后向张原点头偷笑。

朱常洛向张原询问出使朝鲜之事,张原择要说了,朱常洛踌躇了一下,开口道:“本宫听闻有外臣对朝鲜国反正之事颇有非议,认为是以下犯上、冠覆倒置,甚至是大逆不道,张赞善适出使彼国,为何不制止此等悖逆之行反而推波助澜?”

文华殿上的气氛霎时紧张起来,皇太子朱常洛问话的语气虽不甚严厉,但问题却很尖锐,御史韩浚在奏疏中弹劾张原也基本就是这些,攻击张原动摇了儒家礼仪道德这些立国之基了,张原必须当面给出让皇太子满意的解释,不然这东宫日讲官的位子怕是难保。

张原当然是早有准备,躬身道:“殿下容禀,当年光海君以庶次子的身份即朝鲜王位本就不合国礼,我大明礼部诸臣对此也多有非议,曾以‘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为由拒绝册封,但后来考虑到光海君在朝鲜的地位已经稳固,而且建州女真日益强大,奴酋奴尔哈赤桀骜不驯,为巩固东北边疆,故而给予册封,但光海君即位后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民怨沸腾,更且因为我大明曾经拒绝册封其为王而怀恨在心,竟与奴酋勾结,奴酋遣其麾下智囊纳兰巴克什者与光海密谋不利于我大明,臣在朝鲜国忠义之士相助下洞察其阴谋,擒获纳兰巴克什。归国后已交与锦衣卫审问,骆指挥定会将实情向宫中禀报,至于说绫阳君拨乱反正,那是出于朝鲜仁穆大妃授意。臣只是适逢其会,却遭到如此毁谤,臣不胜感慨——”

说到这里,张原语气慷慨又有些悲怆,续道:“遥想汉之班超出使鄯善国。彼时鄯善国有匈奴使者在,班超率三十六人突入城中斩杀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国王表示愿意归附大汉,其余西域诸国有不忠大汉者,班超或灭其国、或另扶新君,极大地打击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匈奴最终远遁不敢与汉争锋,岂无班超之功在?若班超不幸生于今日。是否一归国就要定其大逆不道、犯上作乱之罪?”

张原解释完毕,文华殿上悄然无声,立在皇太子身后的东宫首领太监王安暗暗点头,张原果然大才,这番解释堪称完美,张原先以光海君得位不正说起,一下子就切中皇太子心事,福王虽已就藩洛阳。但威胁依然存在,光海君的倒台与朱常洛在国本之争中最终获胜岂非暗合。单凭这一点,皇太子朱常洛就要力挺张原,更何况张原后面以班超为例的自辩相当有力——

想到这里,王安与钟本华对视一眼,二人都是微微一笑,张原果然是有辅臣的资质。辅臣必须具备的是御前应对能力,平日文章写得再如何花团锦簇也不如当面切入帝心一语。

果然。皇太子朱常洛和颜悦色道:“张赞善莫要为那些流言蜚语困扰,本宫已明白你忠君爱国之心。”

张原跪禀道:“殿下。微臣出使朝鲜的日记已经刊刻印行,臣借此次出使,对辽东、建州、朝鲜的军政边备都有考察记载,敢呈殿下披览。”

朱常洛道:“甚好,呈上来。”

张原即从怀里将一册散发着油墨香的《行路难——丁巳朝鲜纪行》双手呈上,王安过来接了。

朱常洛对王安道:“传旨詹事府和翰林院,明日重新出阁开讲。”又道:“王伴伴,中秋佳节临近,给各位先生的节礼应早早送去,张赞善的节礼要丰厚一些,算是补上回端午的节礼。”

王安应道:“是,奴婢立即就办。”

朱常洛想想两份节礼实难奖慰张原的功劳和忠心,但又没有能力给张原升官,便道:“张先生学问品德俱佳,本宫甚是敬重,以后张先生也给本宫讲学解惑。”

给朱常洛讲学那就等于是朱常洛的老师了,这摆明一旦朱常洛登基张原必受重用,以张原的资历,这是极大的尊荣了,钟本华都为张原暗暗高兴,不料张原却婉拒道:“殿下,小臣今年才二十岁,无论学识还是声望都不足以担此重任,皇长孙年幼聪慧,臣教导皇长孙庶几可以胜任。”

朱常洛听张原这么说,想想也对,他比张原年长近二十岁,张原做他的讲官的确有些不合适,虽然韩愈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说,但言官们显然不会以《师说》来理解张原,只会抨击张原僭越、狂妄,这就反而给张原造成麻烦——

朱常洛看着年少英气的张原,心道:“张原是栋梁之材,就留给我儿由校吧。”示意朱由校过来,拉着儿子的手说道:“吾儿要听张先生教诲,虚心求教,不要顽皮。”

朱由校高兴道:“是,儿极敬重张先生,张先生讲学讲得极好,人品更好。”

朱由校这几日一直担心张原会被奸臣所阻不能继续当他的老师,这时自然要大赞张原。

……

年初张原请求出使朝鲜时,姚宗文等人暗喜,都认为出使是苦差,巴不得张原离开京城去朝鲜,现在才醒悟张原已然得利,看来张原并不打算在万历朝与他们抗衡,而是寄望于皇太子朱常洛,詹事府正是东宫的事务衙门,一旦东宫即位,张原自然飞黄腾达,对此,姚宗文、周永春、韩浚等三党首脑人物都极为忌惮,万历皇帝今年五十五岁,这在普遍寿数不高的大明朝皇帝当中算得是高寿了,不过想必也没几年好活了,张原今年才二十岁,而姚、周等人都已四、五十岁。到了新君即位后只怕斗不过张原,如今张原可等于是东林人在朝中的希望了,所以必须在这两年就把张原逐出京城,牢牢把持住朝政。这样的话即使新君即位之后也动摇不了三党的势力,但韩浚弹劾张原的奏疏未见批复,张原堂而皇之地入詹事府任职了——

八月初一这日傍晚散衙后,姚宗文与韩浚同车密谈,姚宗文说道:“晶宇兄的那份奏疏还未批复吗。张原明日依旧入宫进讲了,真是岂有此理。”

韩浚道:“圣上被前几个月的京察搞烦了,如今关于官员弹劾的奏疏大抵留中不发,因为丁巳京察已经结束,所以说今年想把张原逐出京城只怕不易,张原极是狡猾,回京才十来日,出使的日记就已刊刻成书了。那册《行路难——丁巳朝鲜纪行》姚兄可曾一阅?”

姚宗文冷笑道:“若非要揪其破绽,谁耐烦看他的日记,我是昨日傍晚购得那册书,尚未及细读。”

韩浚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倒是连夜翻阅了一遍,张原的自辩很有力啊,堪称无懈可击。”声音转低,问:“那个阮大铖如何了。若阮大铖能指出张原日记不尽不实,那将给张原沉重一击。”

姚宗文道:“阮大铖是个无胆色的纨绔。他是翰社骨干,与张原素有交情,要他突然倒戈,他自己脸面抹不过去,也怕被人讥为寡礼义廉耻,不过前几日他曾来访我。言语间有疏远翰社之意,但割席绝交之事他一时也做不出。此人只堪煽风点火,要他作先锋与张原作对。他不敢。”

韩浚道:“建州奴酋屡受张原挫辱,必有侵略辽东之举,待那时我等再群起弹劾是张原造成的辽东边患,必可让张原难以辩驳,阮大铖见风使舵之辈,对张原落井下石也是做得出的。”

姚宗文道:“张原多番对人说建州奴酋的威胁,可莫要真被他言中,辽东成我大明的大患。”

韩浚道:“建奴如何能威胁到大明安危,无非劫掠边塞一些牛羊人口而已,建州人口不过十万,我大明人口万万,建州如何与我大明抗衡,疮癣之疾,何足为虑,张原亟言建奴威胁,乃是危言耸听,是想舒缓东林人在朝堂上的困境。”

……

万历四十五年(后金天命二年)九月十二,奴尔哈赤率军扫平了东海女真虎尔哈部回到赫图阿拉城,立即召集诸贝勒、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上月中旬奴尔哈赤在虎尔哈河南岸接到长子代善的急报,得知朝鲜发生发政变,他派去的使者纳兰巴克什被擒,余众被杀,奴尔哈赤大怒,匆匆安抚了归降的虎尔哈部首领,领兵回建州,九月初行至辉发河畔,又接到代善的急报,扈尔汗死在连山城东凤凰山下,奴尔哈赤急怒攻心、口舌生疮,率部星夜赶回赫图阿拉——

议政大殿上,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诸贝勒、大臣,率文武官员分四排八隅站立,奴尔哈赤脸色阴沉,声音嘶哑道:“诸贝勒大臣,自今日起不能再这般安闲度日了,我已决定,我大金要向明朝开战!”

奴尔哈赤作出这个决定并非因为纳兰巴克什被擒和扈尔汗之死而起的复仇冲动,他是早有预谋,如今建州的后方东海女真诸部已平,西面的蒙古科尔沁部与他是姻亲,虽然蒙古最大部落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依然瞧不起他奴尔哈赤,但林丹汗自奉信红教后,在蒙古诸部的影响力大受影响,而且林丹汗也与明朝作对,所以不足惧——

诸贝勒和大臣们虽然早知奴尔哈赤的野心,但这时听奴尔哈赤郑重其事宣布要与明朝,众人都是惕然心惊,八旗军在白山黑水间纵横叱咤、所向披靡,但与明朝军队并未进行过大规模正面对战,当年李成梁对女真诸部的残酷打压至今仍是女真人的噩梦——

奴尔哈赤扫视诸臣子的神情,知道众人的顾虑,便对皇太极道:“由四贝勒为诸位说说南朝虚实和辽东边备。”

那个曾在北京城出现过的八字眉、红脸膛的皇太极踏前一步,将他一年来在辽东诸地和北京城的见闻择要说来,集中渲染明朝官吏腐败和军纪败坏,又举数年来八旗兵扮作马贼与辽东守军交战情况,辽东明兵简直不堪一击,至于前次扈尔汗败亡凤凰山,那是因为明使张原手下有一百二十名锦衣卫精锐,另有连山关的三百名火枪手,而扈尔汗所部不足三十骑,仓促遭遇十倍于己之敌,犹自杀死杀伤了南朝锦衣卫和火枪手近百人,若非扈尔汗因坐骑被火枪射中而坠马,明使张原已然就擒,实为可惜……

皇太极夸大张原使团的实力,以此鼓舞诸贝勒大臣与大明开战的信心。

——————————————————

第251章 别样温柔第106章 隔屏密语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术第385章 惊马第58章 暴雨下的温馨第69章 风月场老手第478章 挑衅第24章 不动心第380章 疑云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334章 尔虞我诈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145章 张松戏曹瞒第168章 桃树下青莲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术第414章 说死第9章 插花和捷径第377章 天上神仙第501章 雪夜论兵第474章 八百馆生第469章 笔谈与手谈第146章 敢有儒童操选政第69章 风月场老手第263章 无故加之而不怒第486章 胜负一线第355章 皇帝憋屈第329章 疑似警幻仙子第358章 无极长生第278章 桃叶渡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6章 蝴蝶振翅第357章 又见客印月第221章 恶绅猛于虎第146章 敢有儒童操选政第140章 眉月第357章 又见客印月第131章 就象商景徽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99章 芳心缭乱第75章 天生此才第391章 朱徽嫙第353章 铿锵三人行第432章 奴尔哈赤的奸细朱怡璇mm评雅骚千人千面第299章 通天塔第219章 扬州瘦马第119章 龙门解衣第21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235章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506章 稍纵即逝第344章 聚宝门惊变第55章 湖心亭看萝莉第9章 插花和捷径第167章 姐姐犀利第104章 菩萨姻缘第418章 翻云覆雨第330章 温柔乡第86章 冷猪肉第233章 折扇之祸第503章 决战前夕第116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494章 暗流汹涌第381章 空惹一身膻第469章 笔谈与手谈第153章 天降小任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伪药第451章 慕少艾第149章 巧言令色说天理第339章 解元第第238章 朝中无人莫经商第333章 两难第504章 萨尔浒!萨尔浒!第476章 北岳山伏击第6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第390章 闯东宫第454章 拾遗之鞭第213章 财神范蠡是吾师第296章 亲迎之期书友陈归来写在雅骚上架前夕第323章 一剑西来千崖拱列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长成第489章 景徽的病第225章 弃子第299章 通天塔第372章 苦海彼岸第141章 训弟第76章 纨绔风采第360章 吕仙乞梦第488章 先知的苦闷第71章 婴姿第166章 骚赋体八股第382章 鸿渐于陆第99章 芳心缭乱第346章 东厂耳目第437章 天大的秘密第308章 女人心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140章 眉月第276章 远方和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