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东阳老人 第三节 神秘来人

这些秘密的地下工作,红玉姑娘是不大清楚的,她和杨棒子讲的是,这郭、朱、张三位呢,过去是常到聚福班来打茶围的,说是喝茶听曲的,实际上在一起商量一些事情,打茶围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那时候她年纪还小,有时躲在屏风后偷偷地听他们讲的一些事情,也听不大懂,等后来张老先生没了,郭老先生也不进城了,就剩下朱老先生一个人,时常来这里喝闷酒,有时喝多了,就对着红玉絮絮叨叨地说些醉话,这才慢慢地把以前一些模糊的印象给验明了。

这张老先生相帮着共产党,郭老先生拉杆子打日本人,这都是朱老先生和红玉说的,只可惜他们这一文一武他都学不了,自从张老先生殉国后,郭家堡子那正式成立了抗日武装,这保定三杰从此再没聚到一起。

这位朱老先生呢,从1939年开始换了个号,原先叫个“稼轩”这是仰慕辛弃疾取得书斋号,而保定三杰随着一人殉国一人上了山寨,朱老先生就给自己起了个新的字号,称为“东阳老人”。

“啥?东洋?这是个汉奸啊,还起个小鬼子老家的名呢!”杨棒子不屑地说。

“爷,不是东洋的洋,是太阳的阳,这东阳是个人,几百年前的人。”红玉又给杨棒子讲了讲这东阳是个谁的典故。

这李东阳啊是明朝从英宗至武宗朝的名臣,与刘健和谢迁组成内阁时,武宗皇帝,这个杨棒子不知道是谁,可红玉一说正德皇帝,他就明白了,那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民间传说打小就知道。

这个正德皇帝呢天天除了玩就是玩。身边的大太监刘瑾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刘健和谢迁两位据说向皇帝诉说应诛杀刘瑾以肃朝政时。言辞激烈,推案哭骂。结果惹恼了皇帝,辞官回家了。

这李东阳没走,留下后并没有和刘瑾等一班奸臣对着干,干好本职工作以外呢,还帮着刘瑾在皇帝面前呢遮掩过,私下里为了一些被刘瑾打击和陷害的大臣们,还去求刘瑾。据说还送过礼,也确实保下了不少的名人文士。

当时天下读书人都骂李东阳没骨头,投靠奸佞,有人画了一幅丑老妪骑牛吹笛的讽刺画。在画中老妪额上题“此李西涯(李的号)相业”,以此嘲讽李东阳。有人向他报告此事,可他不动声色,自题绝句一首:“杨妃身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骑牛背。春风一曲太平歌。”在后来推翻刘瑾的斗争中,李起了关键性作用。

刘瑾一党被除尽后,天下也终于明白了李东阳之所以留下,是委屈了自己,而使朝政不至于落到无法收拾的田地。结交奸臣也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那些诤臣,牺牲小我的名节,而全了天下读书人的名节。

这么一讲呢,杨棒子有悟性啊,一下子就明白这朱老爷子起这么个名号,是想做李东阳那样的人,在张老先生殉国,郭老先生上山的时局下,他去当了鬼子的商会会长,就是想凭一己之力,尽可能的保护些人。

另外这红玉说了,你想想看,老先生姓朱,你连起来读一读,朱东阳,是不是和诛东洋一样,还用手蘸着酒水在桌上写了这三个字,让杨棒子看呢。

这屋里的字画和条屏上的那首诗,就出自老先生的手笔,能看出这心里的愤懑,可又无奈的那点酸楚。

别说,杨棒子还想见见这位呢,红玉说不用急,明天就能见到的,这还聊着呢,开锣了,晚上的大戏要开场了,几个小厮敲门进来,把槅扇挪开,杨棒子看着新鲜啊,还以为这墙壁都是死的呢,原来都能挪动开啊!

这里的包厢呢和戏园子的还不一样,戏园子里的包厢呢视野开阔,楼下散座的也能大约摸地瞧见,可聚福班这得戏台子修的可有讲究,正对着楼上楼下的这些错落有致的包房,每个包房都是独立地朝向戏台子,包房和包房之间看不到彼此里面的情景。

《群英会》这一开场,杨棒子喝着小酒,吃着小菜,美女陪着,这就看上戏了,他个没心没肺地可没想到这会有人都快急死了!

一块上的街,少一个!二秃龙他们这满世界地找啊,还遇上十字路口鬼子被打伤的事情,街上大乱这也没法找了,都回到寿材店后面的联络站,把情况这么一汇报,谁也不敢再出去了。

捱到天黑,还是没有任何杨棒子的消息,去街上找的保定本地的同志们回来说,城隍庙袭击鬼子的事件,据说来百姓已经传说是“八爷”做的了,茶楼的伙计描述的那人相貌,一说来都觉得像是杨棒子。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小子去哪了,走之前交待的很清楚,如果走散了,就随便叫辆黄包车,让来东大街二十号的吴记寿材店,满城的黄包车没有不知道这得。

闹不好是被鬼子汉奸抓了吧,保定站的这从下午就安排人去治安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打探消息去了,目前传回来的消息是,听说因为城隍庙的事情,抓了不少人,有没有杨棒子还不清楚。

这算是大事了,一个军分区的前司令员被抓,那可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保定站的负责人,这位化名吴梓友的张大中同志马上趁敌人还没有全城戒严封锁城门,去城外的水碾头村找行署专员去亲自汇报情况。

离保定城才四里地的水碾头村,别看离着鬼子伪军这么近,却是咱八路的堡垒村,咱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年前刚刚迁到这里,专署的专员叫个张林池,就是为国捐躯的张培植老先生的儿子。

按说呢,专署专员还是地委的委员,不该靠着敌占区这么近,可张林池此次来保定是有重要任务的,这个任务还非比寻常,他是来接人的。

张大中天黑前出城后,来到水碾头村的堡垒户。见到张林池,把十一军分区前司令失踪的事情一说完,专署专员的头上就见了汗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还闹出乱子来!这可真要命了!

此刻张专员正在等着几个人的到来。这要来的人呢,张大中也认识,整个保定就他们两知道来的人的身份,一位是化名许建国的杜理卿,时任北方分局社会部部长。另一位是中央保密局的老保卫干部谭政文,刚调到晋绥分局任分局社会部部长兼公安总局局长。

陪同他们来的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两位负责人,刘仁和刘慎之。这些名字可能读者呢都不太熟悉。听都没听说吧,但是在我党的秘密战线上,这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一下子到保定来这么四位重量级的人物,这是要做啥呢?这事就涉及到以往不为人知的很多秘密战线的往事了。咱说点过去不能被披露的,刚刚才解禁的一些历史真相。

李克农大家都知道,我党的情报工作的天王级人物,但是他在国安局的前身,中情部(中央情报部)却是副部长!正部长是谁呢。大家绝对想不到,是毛主席!这话的从1941年开始说起。

1941年初,国民党突然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残酷的现实再次提醒我党必须预防来自国民党和日本鬼子这类的突然袭击。

为了预先掌握敌情,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毛泽东亲任局长的中央调查研究局。全面负责对敌我友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是毛泽东一生,任职唯一同情报相关的职务。

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关。以往都是一个机构兼管情报和保卫工作,现在第一次成立专门负责战略情报工作的机构。这标志中共情报工作的战略自觉,坚决实现了由防转攻的工作方针的转变。

新成立的中央情报部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调查情报工作的统一的军政战略情报机关。中央情报部是在原中央社会部的基础上,与军委总参谋部的一部分合并而成,仍由中央调查研究局领导。

1942年5月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军委任务加重,又把中情部中的军事部门大多分回军委总部工作。中情部与中社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任务是军政战略情报的获取与研究,也保留较小的机构指导各根据地的保卫工作,指导情报工作用中情部的名义,指导保卫工作用中社部的名义。

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兼任中情部部长,副部长三人: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中社部副部长李克农。部长康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政治运动,王稼祥因病没有到职,叶剑英来得不多,部里的常务工作实际由副部长李克农主持。

当年中央特科的‘龙潭三杰‘,钱壮飞在长征途中遭到敌机轰炸离散牺牲,胡底在长征中被肃反错杀,只剩李克农一人,被公认为党内的情报专家。李克农主政,立即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展开全面部署。

根据中央指示,中情部树立调查研究和情报工作密切相关的观点,明确情报工作为党的整个路线、战略、策略服务。同时还下发文件明确情报工作的任务:一方面进行一般的调查工作,系统地搜集有战略意义的公开半公开材料;另方面进行秘密的情报工作,采集敌人各方面的军政机密消息。

中情部工作以日伪、国民党、欧美三方面为主要对象,调研其政治、军事、党派、人物、特务、社会情况。将全国分为几个地区:陕甘宁地区,晋察冀地区,香港、上海地区,晋绥地区,华中地区,重庆地区,西安地区。各地区建立情报电台、情报交通站、交通线等联络指挥系统。

中共秘密战线的宿将干才,纷纷走上情报第一线。周恩来驻扎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负责与国民党中央联络,同时领导中共南方局的秘密工作。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博古、吴玉章、邓颖超等不时往来重庆。

毛泽东亲自要求各省调查上层人士情况,南方局部署全面调查国民党的党、政、军、财、文、特情况。南方局的情报关系打入国民党深处,中央党部秘书处、机要处、军统、中统和宋子文、孔祥熙、白崇禧、陈诚、戴笠身边都有秘密共产党员。刘少文还创造性地将情报活动与经济运营相结合,秘密筹办公司,为党积累经费。

林伯渠在陕西省会西安,谢觉哉在甘肃省会兰州,公开职务是八办代表,同时也领导西北的地下工作。晋察冀边区是陕甘宁边区以外最大的根据地,杜理卿和谭政文派往华北地区开展工作。

中社部副部长潘汉年亲赴上海、香港地区,就地隐蔽,秘密开展工作。设点、连线、结网,中共的情报工作很快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中央确定的地下工作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当时国民党中统专门负责反共特务工作,局长徐恩曾敏锐地看到中共已经‘实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立即派人潜入延安,从抗大得到一本张浩所著教材《党的策略路线》。徐恩曾从中分析共产党的新战略:共产党懂得在国共再次合作之后,必须及时组织自己的军队,必须及时在友军中进行工作,必须尽量保持公开活动的机会,必须稳扎稳打,避免刺激,尤其重要的是在羽毛未曾丰满以前,隐忍退让,避免与国民党分裂。

徐恩曾又判断共产党的新战术:归纳起来,就是要每一个地下工作人员,人人都有正当的职业,生活言行都和普通人一样,让别人丝毫看不出他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共产党新地下战术的特色——长期隐蔽。

这一情报工作的重大转变,连长期和我党地下人员斗的你死我活的中统都惊叹,可想这个转变的重要性。

第158章 各行其道 第二节 三英战吕布第58章 三天神仙 第一节 玉皇顶第136章 上槽子去! 第一节 声东击西第115章 大闹聚福班 第一节 大旗杆子第180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节 溃围而出第227章 攻心为上 第五节 老兵新貌2第233章 谜底揭晓 第四节 火中取栗第144章 西园寺据点 第一节 狗比人强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一节 行家出手第168章 故伎重演 补充说明第129章 因缘巧合 第二节 鬼都不如第3节 给地雷加点料第72章 活死人 第一节 中国刀第102章 围猎 第四节 功亏一篑第76章 教学课第四节装要装的像第177章 朔风寒刀 第三节 井上队长第205章 燃烧的泥土 第二节 丢盔卸甲第235章 鱼死网破 第二节 十则围之第64章 冷酷到底 第一节 狼烟四起第53章 血战柴劈岭 第二节 红旗不倒第238章 最后五分钟 第二节 放火烧山第183章 苦战大营 第一节 就地取材第221章 进退维谷 第四节 铁丝网和手纸第126章 声东击西 第三节 定点拔毒第100章 二十八勇士 第二节 刘大屁股的愤怒!第177章 朔风寒刀 第一节 找俩外援第12章 杀手 第一节 盗神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三节 人心难测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一节 点到为止第183章 苦战大营 第二节 土坦克第143章 日思夜想 第四节 鬼怕变聻第123章 时穷节乃现第二节 战斗从未停息第85章 兵无常形 第四节 火烤肉第121章 身陷囹圄 第三节 又入狼窝第77章 夜宴 第三节 女护士第44章 第三节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一节 能说清也说不清第3节 夜审第218章 谁入地狱 第二节 不怕一万第173章 惹不起躲得起 第三节 有理说不清第99章 义薄云天 第一节 恩将仇报第221章 进退维谷第三节 人的问题第3节 后方也是前线第187章 动如脱兔第三节 胆大心细第109章 北特警是啥? 第一节 一头大来一头小第56章 常家渠 第三节 半拉手掌第33章 第三节第129章 因缘巧合第三节 驱鬼不是闹着玩第108章 一路不消停 第一节 疤瘌眼第1章 突围 第一节 团部第98章 放手一搏 第一节 捉对厮杀第103章 少了两! 第三节 英雄落寞第77章 夜宴第二节 差不多就行了第202章 人在铲在 第一节 十二小时第106章 撒套子的 第四节 年关不好过!第241章 巅峰对决 第四节 火烧峪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三节 去留两难第51章 毛遂自荐 第三节 扛一个拖一个第96章 强弩之末 第二节 破锋八刀第87章 尔虞我诈 第二节 算不算通敌第179章 雪夜袭孤山 第二节 技术决定战斗力第65章 过三招 第一节 血色黄昏第66章 中秋节第二节 闲的第81章 棒战群雄 第三节(七十三八十四)第40章 第二节第65章 过三招 第二节 炖肉加拉呱补充之朱遵斌案与陈正湘2补充之陈正湘与黄土岭1第216章 进退两难 第一节 反客为主第91章 三鼓而竭 第三节 烈火地狱第237章 连天烽火 第二节 让块地盘第3节 数字第155章 谁也不欠谁的 第一节 倒回来的火车第189章 二战银坊 第一节 鱼上钩了第167章 国仇家恨 第二节 mg42第97章 重赏之下 第二节 大八卦第74章 消失的一个营 第一节 人垫出来的通道第2节 一更第168章 故伎重演 第二节 困兽犹斗第237章 连天烽火 第三节 吃哑巴亏第146章 无心插柳 第四节 两大主力第197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第一节 为我所用第45章 第二节第39章 第三节第227章 攻心为上 第二节 自己人第117章 三下跤场 第二节 忘年交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四节 高低之分第47章 第四节第41章 第二节第52章 战旗猎猎 第四节 野生和家养的区别第128章 运动那点事 第三节 抗大与游杂第210章 狡猾狡猾地! 第二节 炮打后背第42章 第四节第167章 国仇家恨 第四节 狗蛋子!快跑!第204章 磨盘战术 第四节 难熬的潜伏第85章 兵无常形 第三节 鬼子学精了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后退! 第三节 火烧冰墙第3节 天女散花第201章 谁都得交过路费!第二节 高大帅不是好事第113章 东阳老人 第二节 张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