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心思

李唐背着一个黑色皮质的双肩包,这是上回前女友过来送他的礼物。嘴里哼着今年春晚一炮走红的《相约九八》的曲调颠颠上楼。

来早了一刻钟,小楼静悄悄的。推开会议室门,顿感一股暖意,屋里空调开着,有人比他更早。

一个正在伏案书写的女子闻声抬起头。这一刹那,李唐也看清了女子的长相,很年轻,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眼窝很深,鼻梁挺直细长,看起来像个混血儿。

“你好,我是话剧中心的李唐。”李唐不认识,自我介绍道。

“李老师,您好!我叫袁荃,饰演李惠蓉。”对方忙站起来。

原来是戏里的女一号,跟自己演一对儿。

“别,千万别叫老师,叫我李唐就行。”李唐忙摆手道。

这年头“老师”这个称呼还没有烂大街,只有真正有才能的前辈和艺术家才能担得起这个称呼。

“李……呃,李哥,您请坐。”

小姑娘一脸拘束,说着就要去帮着泡茶。

“别客气,我自己来。”

李唐抢在前头,给自己泡了杯茶,拿着热水瓶凑过来给袁荃的杯子里续了点水。

“谢谢,李哥。”

袁荃又要诚惶诚恐的站起来。

“坐坐坐,你也来得够早的。”李唐笑呵呵示意。

考虑到两人在戏里演一对恋人,要尽快消除两人之间的陌生感。他顺便朝桌上的剧本瞅了一眼,见剧本上勾勾画画写了不少东西。于是便又笑道:“你的准备工作做的够充分的。”

袁荃腼腆地笑了笑:“我是第一次拍戏,什么都不懂。”

“巧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也是第一次。”

看到袁荃疑惑的眼神,这货故作夸张地解释道:“以前都是跑龙套,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是真正的拍戏。”

袁荃“噗嗤”一声,成功被他逗笑,拘束的心态顿感轻松。她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上海,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紧张,患得患失。

李唐端着茶杯走到她对面坐了下来,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可以面对面交流。

“听说你是中戏的,怎么被选上的?”

“嗯,我是96届,今年大二。去年我拍了一段街头采访,正好被彭导看见,于是就找到了我。李哥,你呢?”

“我?运气好呗!”

“咯咯咯,李哥,你真逗!”

放开了,聊起来就顺畅多了。袁荃是个爱笑的女孩子,笑靥如花,整个人透着青春灵动,和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不多时,剧组主创们陆陆续续来到会议室,最后彭晓莲和张建亚陪着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走进来。

大概除了袁荃有些发懵,在座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李唐看到这位老者也吓了一跳,心道:这位老爷子怎么来了?

老者叫刘琼,八十多奔九十的高龄,默片时代入行的电影演员,妥妥的祖师爷。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滩红极一时,建国后又兼任导演,拍了很多优秀电影,比如《女驸马》、《乔老爷上轿》、《51号兵站》、《阿诗玛》等等。

待导演彭晓莲介绍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老爷子扮演的是五十年后的郭绍白,原先的剧本里没有这个人物,是彭晓莲后面加的,通过五十年后老年郭绍白的回忆,徐徐拉开发生在建国前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剧本围读并不是简单的演员之间对对台词就好,

而是整个主创团队包括幕后的导演、编剧摄影、灯光、美术等方面的大佬一起参与,集体研讨,大家针对剧本结合实际拍摄提出各种修改意见。

在某种程度上,剧本围读相当于剧本定稿会。会议结束后,最终确定的剧本将不再允许随意改动,成为全剧组成员共同维护的智慧结晶和创作共识。

会议开始之前,大家简单自我介绍,除了李唐和袁荃这两位男女主角以及扮演陈老总的那位特型演员之外,其他的演员包括幕后主创团队全部来自上影厂。这也算是彭导对厂里做了一定的妥协和交换。

会议开始后,彭晓莲便让大家针对剧本提意见。

这个剧本最早是由上影厂提供的,但彭晓莲对原始剧本并不满意,便张建亚一起对剧本进行了二次创作,今天原始编剧没来,估计是心里不爽,于是大家把各自的问题都抛给了两位导演。

电影剧本围读和舞台剧的剧本围读区别不大,多了一个摄影环节,同时更加突出灯光效应和美术的作用。

幕后团队多是强调技术方面的细节调整,演员则要结合人物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看******到李唐的时候,他把正在记录的笔记本往前翻,这段时间他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罗列了一大堆的问题。

这货先是打了招呼:“导演,不好意思,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多?”

“不要紧,问题多是好事,我们只有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了,才能塑造好角色。小李,你大胆问吧。”彭导挥挥手鼓励道。

“谢谢导演。首先我想问的是郭绍白这个人物准确的年纪是多少,剧本里只是说他二十几岁,比较模糊。另外他是属什么的?他的星座是什么?他家里有兄弟姐妹还是独生子女?他父母多大年纪?性格如何?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彭晓莲听着李唐巴拉巴拉冒出来一大堆问题一脸懵,抬手打断道:“小李,你先慢点。你问郭绍白的年龄和家庭背景这些可以理解,但你为什么要问的那么细呢?连星座,父母的性格、关系都出来。”

她话音刚落,会场里就冒出一阵哄笑,嘲笑的成分占了大多数,显然很多人对李唐这个外来的男主角人选有抵触心理,只有刘琼老爷子看了看提问的李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唐不慌不忙,笑笑道:“导演,对不起,星座可能是个玩笑,这个有点玄学。但父母的情况包括性格、关系,这个一定要问,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角色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性格特点。

郭绍白这个人物很复杂,他的性格有坚强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如果说李惠蓉作为地下党是有信仰的,那么郭绍白的信仰是空白,或者干脆说他的信仰就是李惠蓉。 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个人物是摇摆不定的,我想要抓住他性格中最基本的点。”

他的这番话让会场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是懂行的,细一琢磨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只是他们平时想不到这么细,或者是惯性思维使然。

“呃,小李,你继续吧。”

“我想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去的美国?如何入籍的?又是怎么当上美国媒体的记者……还有就是他和李惠蓉是指腹为婚还是自由恋爱?他们的恋爱经历……”

李唐又问了一大通,然后看着彭晓莲,满满的求知欲。

彭晓莲只能报以苦笑,道:“你问的这些我不知道,我相信原始编剧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估计也无法给你准确的回答。所以我还是建议你通过剧情和台词来推断郭绍白这个人物的性格。”

“我知道了,导演。”

彭晓莲的回答正是李唐所要的结果。

这是他在百老汇总结出来的经验,百老汇的舞台剧往往都是编剧中心制,剧情、台词往往不能轻易改动,演员的表演不可避免的受到局限。

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和编剧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演员提出问题,需要编剧解答。如果你能解答,我就按照你的路子来演。反之,如果你不能解答,那么作为演员发挥的余地就大了。

毕竟这世上没有一个演员不想红的,每个配角都有一颗当主角的心。即便是很小的角色,都想要极力去展现自己。发挥余地大了,自然展现的机会也多了。

第77章 来自张导的关注第150章 师妹成人妻,绿帽心中留第193章 前倨后恭第103章 金鸡百花(上)第97章 口是心非的小胖第155章 获奖第192章 来自张导的召唤第19章 导演不走寻常路第1章 李唐第232章 我不喜欢那部电影第101章 我妈怀孕了第121章 都是好消息第153章 八卦第110章 老李的地主思维第76章 众生相第111章 惊艳第186章 投桃报李第161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169章 第三个人第205章 李老师的物理课第8章 过年第176章 说服力不够第46章 过年回家第61章 电影上映了第230章 没咖位没人权第114章 可以加场吻戏第51章 未雨绸缪第34章 嘴巴太臭第34章 嘴巴太臭第209章 今年很喧嚣第35章 颜狗第88章 角色理解第127章 面试第31章 懂的都懂第46章 过年回家第170章 问问第45章 杀青第120章 又到过年时第17章 杀青第115章 不忿第69章 无事献殷勤第202章 琴琴冰冰初相会第227章 抵达威尼斯第49章 程尔(一)第146章 突如其来的消息第105章 金鸡百花(下)第151章 有了新欢忘了旧爱第172章 押解的故事第190章 这钱我投了第185章 搏一把第203章 逗你玩第40章 太不道德了第35章 颜狗第176章 说服力不够第63章 初吻第229章 打倒好莱坞帝国主义第126章 够狠第146章 突如其来的消息第69章 无事献殷勤第138章 苏州探班第197章 不堪的小胖第49章 程尔(一)第219章 朋友妻不可戏第108章 恰逢其会第32章 还是算了吧第204章 表演要走心第119章 杨梅酒家常菜第101章 我妈怀孕了第157章 逼格拉满第53章 灵感第147章 成了第225章 素手调羹汤第2章 小李和老李第155章 获奖第208章 我要当经纪人第52章 草台班子第61章 电影上映了第22章 入戏第98章 太极一十三枪第121章 都是好消息第37章 剧组群像第18章 周讯第228章 冷清的交易市场第232章 我不喜欢那部电影第220章 恍然如梦第225章 素手调羹汤第230章 没咖位没人权第211章 你还不行第23章 不完美的结局第213章 这么草率么第92章 气质如兰第108章 恰逢其会第231章 出人意料第164章 《笑傲》杀青第118章 得罪了又能怎么样第42章 四合院第123章 拜年第225章 素手调羹汤第146章 突如其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