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第1章 【丞相被诛】

这是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因永平、金山两地军情紧急,揪出栖霞私邸案、汪广洋被杀案、杨怀宁灭门案及诚意伯刘伯温毒杀案的四皇子朱棣忽然主动请缨,匆匆辞别了洪武皇帝朱元璋,领着朱能、张武、柳升几名贴身护卫离开京师,赶回北平。

原想着如今元兵来犯,各地烽烟又起,洪武皇帝朱元璋势必会依着秦王的例,对几个案子睁一眼闭一眼,不痛不痒地给予申斥一番,并不会有落到实处的处罚。岂料朱棣前脚刚走,后脚就传来朝堂邸报——“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日前于隙墙之内伏兵四百,妄图谋逆,事败被擒,不知悔改。查其往昔,也多有悖逆不法之事。如此奸邪小人,竟忝居宰相之位多年,欺瞒朕恭之事不知凡几。此人罪大恶极,枉食君禄,着即诛其九族,以做警示。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恬不知耻,党附逆贼,着即处斩。即日起,罢中书省事,废丞相职。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洪武十三年正月。”

朱棣一行连日走的都是水路,吃喝拉撒全在偌大一块地方。朱棣此时早已被闷得浑浑噩噩、七荤八素,正在行舟上有些焦躁不安地把玩着手中的弯弓。船刚到天津卫靠了岸,邸报就递了进来。朱棣随手翻了翻,惊得立时站了起来,绕着房内转了几步,“砰”的一声一把将弯弓重重地摔在了船舱里。郑和、朱能等人闻声赶了过来,见舱内并无变故,只燕王手里捧着邸报脸色有些铁青。众人对望了一眼,想问,犹豫了一下还是住了口,默默地捡起地上的弯弓挂在墙上,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临走时朱元璋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对自己少有的温厚都令朱棣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父子之爱,可自己前脚刚刚离京,后脚就有人敢伏击自己的父皇,朱棣又怎能不怒呢?若是身在京师,他单枪匹马挑了胡惟庸的心都有。可现在呢,自己还不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离开京师?人说来真真是无奈啊。

想着朱棣悠然叹了口气,转身坐到窗口,望着外面波光粼粼的江面,忽然想起了道衍和尚。临行前也是这样的天气,也是在这样的江边,那位怪和尚前来为自己和徐贲送行,临走时还与徐贲窃窃私语了几句,好像是在劝说徐贲什么事儿。徐贲呢,看当时的模样儿,似乎有些决绝,转身稽了一稽就走了。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事儿呢?

那和尚真是个怪人,却也是个料事无有不中的神人。依着道衍的剖析,洪武皇帝是早就有心要除掉胡惟庸的。瞧着邸报里那两句“即日起,罢中书省事,废丞相职。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似乎这才是洪武皇帝没有言明的深意啊。除掉胡惟庸,灭其九族,只是顺带的事情,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罢了。

如果这么说起来,那胡惟庸妄图谋逆的说法就不那么靠得住了。谁知道这会不会又是皇帝编排的借口呢?毕竟洪武皇帝是何样的人,胡惟庸不会不清楚,他怎么敢、又怎么会去做这种以卵击石的蠢事呢?

朱棣其实疑得不错,据朝廷下发的文书所称:洪武十三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自称旧宅的井中涌出了醴泉,乃是大明的祥瑞,并为此邀洪武皇帝前去观赏。祥瑞之说历朝历代皆有,也是每位皇帝渴求的稀罕事,朱元璋自然欣然前往。岂料銮仪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驾前,拉住缰绳,阻拦去路。銮仪卫士还以为他要谋反,便一拥而上将其拿下,乱棍差点将他打死。可说来也怪,这云奇不顾性命,始终指着左丞相胡惟庸家宅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心中生疑,便中途折返,登城远望,竟发现胡惟庸家墙内果然藏着兵士,刀枪林立,心中暗自侥幸,旋即便逮捕了胡惟庸,稍加审讯,当天即处死了。

这说法,看似逼真,实则漏洞百出。先不说胡惟庸有没有在洪武皇帝面前动刀动枪的胆子,便是他真有这个胆量,也早没了那个时局。其实自李善长、李文忠调入应天,架空中书省时,洪武皇帝便已经是对胡惟庸生出了戒备之心了,更别提洪武十二年右丞相汪广洋被毒杀一事了。可以说如今的洪武皇帝对胡惟庸早已经洞若观火,怎会被他一个祥瑞之说就匆匆赶去他的府邸?这是说不过去的。

再者说来,就算胡惟庸真要谋反,不说他是如何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收罗数百名敢死之士的,便说他谋反当日,府中暗藏的兵士又怎会轻易就被登楼的洪武皇帝瞧见了?而且事先还被一个不知名的小太监得了信儿,这谋反......似乎也太儿戏了些?!

但最可疑的,还要数洪武皇帝在逮捕胡惟庸当日竟然就将其处死了。胡惟庸可是掌权十年的宰相啊,对这么一个人物竟然只是稍加审讯就处死了,放在哪一朝哪一代也是有些说不过去的。若是证据确凿,对这么一个天下瞩目的大人物定罪,理应慎之又慎,而后颁布天下,最后才能行刑,否则天下悠悠众口,如何能堵得住呢?可若是证据不足,那就更不能轻易言杀了。这里面的文章,怎么看都是有些不可思议之处。

但无论胡惟庸被杀一案的真相如何,洪武皇帝到底是将他杀了,中书省也被裁撤了。正如道衍和尚所说,这是皇帝在给太子朱标铺路啊。太子在一日,朱棣就算做得再好,也只是无用功罢了,搅闹不好还惹来猜忌。想到此,朱棣再怎样都是欢喜不来的,于是便在天津卫弃舟改马,一行人一路打马走旱路直奔北平。

骑马虽然累了一些,可朱棣等人毕竟都是不喜水路的武将,骑马反倒要更合心意一些。其实还有一个心思朱棣却没说出来,那就是王妃徐氏的产期预计也快到了,若是走水路怕是来不及。燕王与王妃情深,又怎么忍心让王妃独自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平给自己诞下王子呢?更何况再过一阵子,燕王的岳丈徐达也将奉旨出征北平,算日子,他们开拔的日子也快到了,那时候他们一家子总算可以在北平团聚了。

朱棣自小与洪武皇帝并不亲近,并没有太多的父子温情。如今渐渐年长,这些情愫在朱棣心里埋得也越发的深了,可渴望父子天伦的心思却从没有断过。自娶了徐仪华作王妃,岳丈徐达对自己的关爱极让朱棣感觉亲切。在朱棣心中,徐达早已不只是一个臣下,也不仅仅是自己岳丈,其实更像他的一位“后父”。也正是因为此,朱棣也想早点到北平,好做些准备啊!

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二十一章 【东宫论道】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七章 【雌雄难辨】第四十章 【二人斗法】五卷28章 【入宫请见】三卷18章 【监察御史】三卷30章 【步步为营】五卷第12章 【偏妃邓氏】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五卷第12章 【偏妃邓氏】二卷3章 【单刀赴会】二卷37章 【巡视居庸】第二十三章 【离家出走】五卷56章 【燕王大败】四卷第1章 【丞相被诛】四卷29章 【皇帝情深】第四十章 【师徒别离】二卷44章 【计中有计】第四十一章 【柳庄居士】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50章 【暗度陈仓】二卷34章 【二虎相斗】二卷3章 【单刀赴会】三卷24章 【别有他图】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第四十八章 【情到浓时】五卷42章 【嫡为生变】三卷6章 【叔侄相见】五卷55章 【一举两得】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三卷8章 【飘雪居内】三卷50章 【暗度陈仓】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五卷55章 【一举两得】第三章 【笑算姻缘】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31章 【绕道昌平】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39章 【滑稽千户】五卷17章 【夜宿潼关】二卷22章 【无双力士】四卷第5章 【国丈失礼】二卷27章 【巧言设谋】第四十章 【二人斗法】二卷1章 【邗沟遇阻】三卷55章 【燕王请战】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三卷37章 【暗入扬州】三卷54章 【秦王背后】四卷47章 【历史之谜】五卷第7章 【西入临潼】二卷11章 【书生意气】第四十七章 【雌雄难辨】五卷24章 【大变在即】三卷9章 【纨绔子弟】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二卷33章 【金石弥音】四卷25章 【燕王哭灵】二卷23章 【宫殿抉择】四卷第5章 【国丈失礼】第三十七章 【天降灵儿】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四十一章 【柳庄居士】四卷19章 【升帐点将】第二十章 【皇帝提亲】三卷2章 【帝王心术】三卷55章 【燕王请战】四卷39章 【御医华中】五卷14章 【不似人间】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五卷54章 【设计擒王】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18章 【王官待客】第十三章 【人间地狱】四卷16章 【启用旧将】二卷8章 【秦晋相斗】第四十七章 【雌雄难辨】第十章 【杀伐工匠】五卷55章 【一举两得】五卷20章 【夤夜陛见】第九章 【于皇寺内】五卷第1章 【费尽心血】五卷第6章 【油壶茶香】三卷41章 【斗谋用诈】三卷45章 【前朝宫人】五卷50章 【托付王子】三卷53章 【太子抢功】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二卷14章 【扶危救困】四卷第4章 【朝廷邸报】三卷14章 【佐证之人】第四十一章 【柳庄居士】五卷31章 【太子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