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28章 【计议离京】

想到徐贲的枉死,朱棣也不禁有些愤懑,咬着细牙冷冷地说:“哼,光做这些下三滥的勾当,枉杀无辜,能济什么事儿?就他和晋王那样的人,还想做太子,夺天下,哼——只怕老天也不会答应!”

“晋王和秦王如今抱了团,但是这二人却有些不同”,道衍沉吟着踱了两步:“晋王是心高气傲之人,怎会甘为人后?说起来,贫僧也有些看不明白,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二位爷就亲近起来了。这里面的水,只怕深着呢。”

朱棣对此事却是明白,秦晋二位抱团是始于自己迎娶徐仪华的那日。晋王孤傲,素来和谁都不会走得近,谁又能料到他心里爱慕徐仪华多年呢?但事实出人意料,洪武皇帝朱元璋竟然将徐仪华指给了朱棣,晋王朱棡为此迁怒燕王,加之秦王常加以笼络,这二人便就此搅合在了一起。只是这些事,又怎么好向道衍说呢?

道衍见朱棣默然无话,还以为他是在思索朝局,笑了笑道:“殿下,您如今躲在太子身后,万事有太子挡着,无需多虑。这把火一时半会,恐怕还烧不到您的身上。只是......小心预备着总不是坏事。如今殿下在北平的根基初定,贫僧料想皇上不久便要调魏国公回京,到了那时,北平、燕山之地便全交给了殿下您了,不趁着如今的机会好好打理停当,事到临头时,可就晚了。所以,如今北平和燕山才是殿下的关键。”

朱棣被道衍说得一愣:“父皇又要将魏国公调回应天?不至如此吧,北边军事初定,没有魏国公坐镇,只怕万事都不好办吧?!”

“不不不”,道衍连连摇头:“北元元气已伤,很难再有什么作为了。所以,元贼只是大明的疥癣之疾。倒是魏国公徐达,功高盖世、威望滔天,有他在北平掌着军权,若是殿下这位藩王也回去了,二位联手想做点什么,只怕连皇上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啊。哼哼,所以,这对皇上而言才是心腹大患啊,以皇上的心思和睿断,贫僧料定,魏国公是不会在北平呆得太久的。”

朱棣听得将信将疑,皱着眉,望着远处的黑暗沉思,许久方别转过脸来,觑着道衍沉吟道:“如今的北平虽说已经初定,但毕竟还有晋王的岳丈陈亨在那里做了数年的都指挥使,不少将官文臣都是他的人。魏国公在北平一日,那些人畏于他的威望,还不敢怎样,我们办起事来也方便。但......若是魏国公调回应天,只怕......”,话到嘴边朱棣又收了回去,因为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若是徐达一走,原本深藏着的掣肘只怕都会露了出来,他在北平的处境再也不会像现在那样光鲜了。

道衍原本沉郁的眸子悠然冒出精光,死死盯着朱棣,声音却已经冷了下来:“哼哼,贫僧原以为殿下在北平指挥数万大军杀得敌人闻风丧胆、燕山百官为之敬服,定然历已历练成了个敢开山劈石的伟男子了呢,不想竟越来越没了志气!魏国公功劳再大,威望再高,也不过是个公爵罢了。殿下您呢?您是当今洪武皇帝的第四子,是北平的藩王,如何没了魏国公的帮助就不能独撑一片天呢?连北平殿下都收服不了,谈何其他呢!”

说罢,道衍冷哼了一声,竟径自转身望着天空如洗的明月,不再理会一旁被数落得有些发愣的朱棣。

朱棣被说得呆住了,心头满是惭愧,暗暗骂着自己,许久歉然地来到道衍身后,深深地一躬身:“谢大师教我。若是大师能常伴本王于北平,那......本王又有何惧呢?”

道衍也觉得方才的话说得重了,可朱棣是自己选定的雄主,见他丧了志气,怎能不急呢?此时见朱棣并不见怪自己,反而求教模样儿,胸襟之宽广可见一斑了,心下也是嘉许,便转过身来,脸色已经齐和得多了,沉吟着点了点头:“不瞒殿下,贫僧与殿下走得过近的事已然为人所知。贫僧的师兄宗泐已经不止一次地来询问、规劝过了。再在这京师待下去,贫僧怕也不能自保。”

“什么?”朱棣闻言大惊失色,忙道:“那......那大师便早早地离开此地、随本王去北平为妙啊”。几年下来,道衍和尚是朱棣最信得着、最依赖的一个人了。若没有道衍和尚,就没有早些年燕王的崭露头角,更不会有如今的威望和权势了。若是没有道衍和尚,燕王朱棣只怕还是那个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为皇室嫌弃的四皇子罢了。如今听说道衍有了危险,朱棣又怎能不急呢?

道衍却沉着安详得多,一手捻着念珠默默地念诵了几句佛经,这才淡淡地说:“离开京师是定必的事儿,也不难办。只是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去北平,倒有些棘手。若没有一个说法,贫僧这么一个受万岁召命入太庙祈福的和尚,忽然请辞,却又去了北平投奔燕王殿下您,这太过扎眼,也太不合情理了些。搅闹不好,只怕还要给殿下惹来祸端呢。”

经他这么一说,朱棣也觉得道衍所虑的十分有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二人正自蹙眉沉思,远处缓缓地踱过一个人来,那人身形消瘦,干干的身子在月光下照的影子越发细长,直垂入道衍二人的跟前,惹得朱棣也是一惊,抬眼看去,见竟是僧録司左善世宗泐和尚,这才舒了一口气,却也有些尴尬地与道衍对望了一眼。

道衍自幼与宗泐一处长大。宗泐是大师兄,为人聪慧、又挚诚佛法,因而很快便成了一代高僧。而后天下战乱不断,同门师兄弟里要么死于战祸、要么凡心不死要还俗立功名去了、要么就是定力不够早早破了戒、要么就是天赋不够流于表面。最后余下来的只有宗泐和道衍两人。可是道衍偏偏又不拘泥于佛法,天下奇书、五行术数,佛家、法家、道家、兵家无不涉猎,学识渊博通达,但在佛法上却造诣不够。宗泐每每看着着急,几次三番地相劝,道衍嘴上答应,私下里却仍是照旧,宗泐也是无法。多年之后,宗泐为洪武皇帝奉为十大高僧之首,入京主持僧録司,专一召集天下有德高僧说法祈福。宗泐因想着自己年迈,师门凋零殆尽,能继承衣钵的,也就剩下杂学不拘的师弟道衍了,实在无可奈何了,也只有想洪武皇帝推荐了自己的同门师弟,这才有了道衍出山的这许多事。

此时见这么一位最爱数落自己的师兄过来,道衍也觉得浑身不自在,拿眼看了看朱棣也呆立在当场,二人一时间都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第十九章 【名声大震】四卷43章 【通州寻主】三卷42章 【鬼话连篇】三卷8章 【飘雪居内】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23章 【宫殿抉择】三卷7章 【风月秦淮】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第7章 【西入临潼】三卷53章 【太子抢功】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二卷41章 【计议用兵】五卷第8章 【别宫斗口】三卷34章 【胡搅蛮缠】五卷51章 【挟持在京】三卷2章 【帝王心术】五卷27章 【明诏天下】三卷12章 【才能出众】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三卷11章 【重查旧案】三卷41章 【斗谋用诈】四卷第6章 【戏斗陈亨】四卷42章 【犹豫不决】四卷13章 【灰白锦囊】三卷30章 【步步为营】二卷10章 【慈云禅寺】三卷7章 【风月秦淮】二卷38章 【关城翘楚】三卷45章 【前朝宫人】二卷22章 【无双力士】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五卷19章 【太子回宫】五卷28章 【入宫请见】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变】四卷15章 【算无遗策】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27章 【明诏天下】四卷24章 【皇子座师】第五章 【空印案起】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三卷8章 【飘雪居内】二卷25章 【隆福为宫】二卷15章 【计议赈灾】五卷45章 【许以周公】四卷30章 【太庙遴选】三卷20章 【洪泽会合】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二卷26章 【暗谋乾坤】五卷14章 【不似人间】二卷3章 【借力打力】第二章 【剖析造化】五卷51章 【挟持在京】二卷6章 【燕王请罪】四卷46章 【理财奇人】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42章 【角山设关】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6章 【叔侄相见】五卷52章 【张信报信】二卷29章 【疯癫道士】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四卷25章 【燕王哭灵】第六章 【丞相当朝】第三十一章 【夜审杨英】三卷38章 【大厅搅闹】二卷3章 【借力打力】二卷2章 【王府护卫】三卷29章 【分头行事】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五卷46章 【京师遇冷】三卷51章 【纪张会合】四卷第3章 【小人伎俩】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三章 【笑算姻缘】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二卷44章 【计中有计】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三卷7章 【风月秦淮】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三卷2章 【帝王心术】四卷31章 【道衍随行】第十六章 【栖霞私邸】第二十三章 【离家出走】三卷17章 【督察山阳】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五卷54章 【设计擒王】二卷45章 【再袭朝阳】第二十三章 【离家出走】第三十七章 【天降灵儿】二卷33章 【金石弥音】第十九章 【名声大震】五卷30章 【殿内谏言】四卷36章 【疑案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