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

西安,原称长安。自刘邦将楚霸王逼死乌江,天下归汉,便定都渭河以南的关中,于秦咸阳遗址筑城,立名长安。此由《史记》所载:“汉长安,秦咸阳也”便可知端倪。且张衡在《西京赋》中也曾说“(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也”,可以引为佐证。

若论起来,秦之咸阳,其实从惠文王后,便往南筑有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刘邦立汉后,遵娄敬、张良劝说,又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于秦章台建未央宫。汉经文景之治,而至武帝,彼时的长安真可谓繁花似锦,故而有史曾称“西有罗马,而东有长安”。

时光流转至隋,文帝杨坚又在汉长安城东南的建新都大兴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贞观年间又建大明宫。及宋、元年间,均弃长安另立都城。待至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此时的西安,可谓汇集了历朝都城之兴。但见其城墙高阔,四面仅设一门,只是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亦不对称,与其他城池截然不同,也不知前人是否在此暗藏了什么玄机。在西安城内的西北隅,则汇集马市、羊市、秦川驿等。

□□则在东北隅,与城隍庙、察院相邻。

□□四周筑有城垣、城门四座,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从远看去,这座城中之城,俨然是一座小的应天府紫禁城。□□四城的正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名目都是极端方的。只是一如□□,便见一处殿宇巍峨高耸,比之应天府的皇城,只怕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标至此方才品味出昨天夜里李景隆那句“殿下只要入城,便会知道,秦王违制的证据何止有啊,还大摇大摆地在光头华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呢”的意思来。

不过眼见秦王在封地如此胆大妄为、招摇过市,就连朱标目睹之下也不禁愣住了——这委实太过胆大了,却不知为何时至今日方才被举发出来。这位弟弟野心勃勃要多九五之尊竟做得如此堂而皇之,真不知他是胆大还是愚蠢。

“殿下,这是承运殿,基高便有六尺九寸。墙高,下官也已测量过了,嘿嘿嘿,是九丈九尺九寸,一寸不多也一寸不少”,说话间李景的隆嘴角忽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藏着鄙夷道:“再往里走,就是圆殿和存心殿了,嘿嘿,那里也与这承运殿也是如出一辙,一般的光景。”

“九丈九尺九寸?”朱标吃惊不小,张大了嘴久久没了言语。

九丈九尺九寸的墙高,那是京师紫禁城里皇上朝会用的殿宇才能有的规制。饶是皇上的居所,也是不敢建成这般高大的,否则便是有违天道。皇帝再大,也是大不过天的,所以也得敬天畏命,不至于一朝权在手就胡作非为了。

见朱标有些不可思议的神情,李景隆嘿然一笑,摇头背了起来:“洪武四年,当今万岁曾明发召旨曰——凡亲王,其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台、高五尺九寸。正门台、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王宫门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高三尺二寸五分。若有胆敢僭越者,罪同谋反!”

见他背诵得如此念熟,朱标也不禁佩服,却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光凭此一条,就足够让秦王翻身无望了。只是……洪武皇帝性子难以捉摸,往往别人觉得大逆不道的事,他却不以为然。可别人觉得无伤大雅的一些事,洪武皇帝又喜欢大做文章,甚至不惜自做杀孽。所以,若真要此番一举将秦王压下去、不再做耗,光凭此一条,还是显得单薄了一些。

只是这些话,朱标却不便说了出来,只是闭着双唇趋步往里走,只见承运殿内竟阔达十四间之多。殿内中画有蟠螭,饰以金边,又辅画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均用红漆金蟠螭,挂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画蟠螭彩云,交相辉映、光彩夺目。这里比之京师的太子府,都不知奢华了多少倍了。

由李景隆领着,朱标一行人在这繁华的□□内只看得五神迷乱、头晕目眩、啧啧称奇,看神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家下人初次入城呢。谁又能料得到,这里头还有一个现在的太子、将来的皇帝呢?

朱标等人过了承运门,但见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朱红色琉璃瓦,并饰以青绿点金。朱标眯着眼,瞟了瞟朱红色的琉璃瓦,心下暗道:哼,这可又是一笔僭越之罪,秦王还真是不知死活,处处僭越违制,而不加掩饰,这与公然造反又有什么区别?

正想着,只见承运殿门口由两名命妇领着,老老少少地跪满了人。当前一名年长些的红袍命妇跪伏于地,高声道:“罪妇王氏携王府臣属,恭迎太子殿下,千岁——”

罪妇王氏?

朱标不禁一愣,仔细打量,只见这位美艳的少妇身材挺拔、鼻梁高挺、双瞳很大且黑,发丝有些微卷,并不像中原人的模样儿,这才想起来这是被洪武皇帝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北元的河南王、中书左丞相王保保的嫡亲妹妹。洪武初年,大都被破,秦王在一干人犯中竟对她一见钟情,冒着被朱元璋砍杀的危险,硬是将她娶了回去,被立为王妃。

众人原想着此人有着北胡血脉,若被封为王妃必将多有荒诞之事。可哪里想到,这么一位北元贵戚、后成阶下囚、而后又做了王妃的胡人女子竟比中原女子还懂得忠孝礼仪。秦王朱樉性情乖戾残忍、贪财喜色,自娶了目无礼法的偏妃邓氏之后,更是为所欲为,惹得人人都知道秦王和偏妃邓氏是地狱里的无常鬼上了岸,最是招惹不得的人。

偌大的一个□□,里里外外其实全靠这么一个正妃王氏忍辱负重、苦心维持。就连洪武皇帝朱元璋知道一些底细后,其实也对这位王妃心疼有加。秦王的不法之事其实洪武皇帝早有耳闻,之所以一直没有追究,一来是念着嫡亲骨血的亲情,二来其实也是看在这位贤达王妃的面子上的。

二卷36章 【阴谋算计】二卷38章 【关城翘楚】二卷27章 【巧言设谋】四卷16章 【启用旧将】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十九章 【名声大震】三卷52章 【私邸被破】第二十五章 【寺庙姻缘】五卷39章 【后起之秀】第三十五章 【无端蒙冤】二卷1章 【邗沟遇阻】四卷16章 【启用旧将】二卷30章 【群匪夺宝】第四十八章 【情到浓时】四卷38章 【烧鹅传说】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五卷第4章 【泼辣茶主】五卷21章 【坦诚相见】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二十六章 【杨府灭门】五卷49章 【朝廷设谋】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第十三章 【人间地狱】三卷50章 【暗度陈仓】三卷31章 【瓮中捉鳖】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四章 【兄弟相争】三卷9章 【纨绔子弟】二卷29章 【疯癫道士】三卷8章 【飘雪居内】五卷40章 【同胞兄弟】四卷30章 【太庙遴选】四卷15章 【算无遗策】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动】三卷41章 【斗谋用诈】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变】三卷27章 【巧遇熟人】第二十六章 【杨府灭门】四卷18章 【虚虚实实】四卷13章 【灰白锦囊】五卷40章 【同胞兄弟】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缘】第五章 【空印案起】三卷21章 【夜闯茹府】五卷52章 【张信报信】三卷14章 【佐证之人】五卷第8章 【别宫斗口】第四十章 【师徒别离】五卷46章 【京师遇冷】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43章 【通州寻主】四卷40章 【骨肉相残】三卷45章 【前朝宫人】四卷28章 【计议离京】四卷第1章 【丞相被诛】二卷3章 【单刀赴会】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五卷53章 【谋夺九门】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十八章 【长堤告白】五卷40章 【同胞兄弟】四卷20章 【大战前夕】第六章 【丞相当朝】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二卷15章 【计议赈灾】五卷42章 【嫡为生变】第二十五章 【寺庙姻缘】五卷15章 【秦王恶行】二卷26章 【暗谋乾坤】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四卷第7章 【北征军至】第四十二章 【小试牛刀】三卷34章 【胡搅蛮缠】三卷24章 【别有他图】五卷39章 【后起之秀】五卷第10章 【一举两得】三卷37章 【暗入扬州】第二十章 【皇帝提亲】第四十章 【二人斗法】四卷48章 【收拢民心】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54章 【设计擒王】三卷41章 【斗谋用诈】二卷20章 【老将争雄】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二卷38章 【关城翘楚】二卷11章 【书生意气】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38章 【百官跪迎】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变】四卷38章 【烧鹅传说】第二十一章 【东宫论道】第二十六章 【杨府灭门】五卷32章 【宫外雪人】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五卷26章 【蹊跷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