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东宫论道】

一桩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朱棣、徐达二人心中各有各的滋味,却都有些道不尽也说不明似的。

眼见徐达逐渐老迈的身影离开,朱元璋不禁感叹:“魏国公昔年征战四方,战无不胜,是何等的威风?记得当年攻破大都时,为了将王宝宝剿灭,魏国公和开平王常遇春率领五千精兵奔袭千里,十几天不下战马,直驱元逆于漠北。那光景,哎,粮草不济,他们就啃树皮,没有水,他们就喝马尿。便是这样,魏国公也始终腰板挺直,从不长吁短叹。哪儿像现在,他的腰明显是弯了呀。哎,看来都老了,他们老了,朕也老了。”

朱棣见他说得伤感,忙安慰道:“父皇何出此言呢?儿臣可是听说父皇每日卯时就起,必定要打半个时辰少林长拳方才开始处理朝务。这种精神头,就连儿臣等也都自叹不如啊。若父皇还言老,那儿臣等岂不要无地自容了?”

朱元璋听了不禁一笑,闲适地踱了几步,坐到朱棣身边的瓷墩上捶了捶腿:“哎,原以为燕王越来越沉稳了,没想到你嘴巴也越来越伶俐了,哈哈哈。话虽如此,可朕时常觉得腰腿生疼,身子骨远远不如当年,朕是想不承认都不行啊。”

说着朱元璋又沉吟了半响:“前些年魏国公先征新疆,再由西往东在北边扫清元兵余孽,原想着北边能就此太平下来,却不想前几日得报说元逆派大将朵儿不花驻守灰山,蠢蠢欲动,大有要进兵永平的意思。哎,朕想着要让魏国公再到北平跑一趟,可如今看他的身子骨,怕是再难受那远征之苦了的。”

朱棣见朱元璋蹙眉沉思,显是在思索朝中还有哪些可用之将去北平战朵儿不花,心中不禁莫名感伤。朱元璋从一义士起家,东征西讨打了几十年的战终于夺了天下,本是历练出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武将,可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那些个功臣早已被皇帝诛杀殆尽,到如今一个小小的朵儿不花竟已令他如此头疼,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朱棣不禁凝眉想了想,忽然想起一个人来:“父皇,文忠表哥不正在北平么?而且他一直跟随魏国公在北边与元逆缠斗多年,熟悉元军战法。他岂不是一个现成的人选?”

“对,哈哈哈,我怎么把我家保儿(李文忠小名)忘了?”朱元璋脸上放出光来,抚额笑道:“嗯,燕王尚武,熟悉武将,调兵遣现在将比朕都强,哈哈哈。对,就保儿了。”

言罢朱元璋拿起御笔,圆笔如墨便要写旨意。

朱棣见状便要起身告退,却忽然被朱元璋叫住了。

“燕王,你府内是否有一名小太监?”朱元璋忽然抬头问道。

朱棣心中一惊。要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诸多规矩都效仿古制,极为严格。宫人太监是只有宫内及太子才可以有的随侍人员,一般皇子是不得豢养的,否则便是僭越,甚至有谋逆之嫌。驻守广西的开国功臣、德阳侯廖永忠因违制僭越刚刚被赐死,前事不远,朱棣心中怎能不惊?

略一思忖,朱棣已是拿定主意,从容笑道:“哦?!父皇说的可是马和?他本是云南的‘色目人’,前年傅友德带兵攻云南,他被副帅蓝玉俘虏阉割了在军中做‘秀童’,后来带到了京师。我瞧着孩子可怜,便向蓝玉要了过来,留在府里做了门吏。”

朱元璋面容严肃,听得很仔细,至此却讪讪一笑,笑骂道:“这个蓝玉,打仗是个骁将,只是越发的无法无天了”,说着朱元璋又沉吟了一会:“燕王能收容弱小,是善心之举,极好的事。只是......只是这孩子姓马,与皇后的姓有些犯了忌讳”。

朱棣心知皇帝是忧虑皇后过甚,什么都往皇后那里联想,心中苦笑,却不敢言声,只得点头称是。

朱元璋想了想,沉吟着道:“嗯......那便给他改个姓吧......嗯......郑和正一个音,朕看就改姓郑就挺好,就叫郑和吧......望他能做到这个‘正’字,哈哈哈”。

朱棣见皇帝并不因此责怪,已是释然,也凑趣附和着笑道:“儿臣府里一个小小的门吏,竟然能得父皇赐姓,是他三生修来的福气,也是儿臣的福气。”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又叮咛了几句筹备婚礼的事,这才示意朱棣退下。

只几天时间,皇帝为燕王朱棣向魏国公徐达求亲的事就传遍了京师,私下里议论纷起,有啧啧称奇的,有羡慕的,有诧异的,有等着看热闹的。可就在西暖阁遥遥相望的东宫,却是另一番的光景。

东宫位于乾清宫以东,故而得名东宫,是以太子为首的诸皇子日常居所。与东宫相对应的是西暖阁以北,以春和殿为主的西六宫,是皇帝及嫔妃的日常居所。东宫和西宫以皇后所居的坤宁宫为界,各占东西。

东宫内,诸年幼一些的皇子均聚集大本堂,正由国子监助教,当今天下名士张羽宣讲经史。可在柔仪殿内,崇尚儒学的太子朱标正领着翰林学士宋濂、吏部尚书詹同(原侍读学士,讲授太子《易经》、《春秋》)、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国子监生叶伯巨等一干近臣坐而论道。

国子监生叶伯巨,字君升,并无官职在身,却因早年喜欢游走于士大夫之间,在朝中也小有名气,后经宋濂推荐为国子监生。

叶伯巨三十出头的年纪,相貌俊朗,只眼睛小了些,生性正直率性,话也最多,虽无官职却并不怯懦,端坐下首喝了一口茶,对着满口君子之道的众人讪笑:“诸位大人,何苦在此坐地论道呢?岂不闻君子若以德报怨,又何以报德?你们以君子之道待人,别人却以小人之道待你,难道还要坚守君子之道?门外沸沸扬扬,我们却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岂是辅佐储君之法?”

宋濂最是道学,见叶伯巨言语轻浮,不禁愠怒道:“太子面前,叶君生不可妄语!”

朱标却是个温和大度之人,淡然一笑,摆手制止宋濂,用扇子点了点叶伯巨道:“百家争鸣方可显我儒家之圣学嘛,且听听君升有何高见又何妨呢?且听听你又有何高见,若只是平常的那些老生常谈之说,我可是不依的。哈哈哈”

叶伯巨感激地一笑,并不怯场,起身来到诸人中间,朝太子朱标微施一礼,嘿然一笑道:“嘿嘿嘿,依学生看来,辅佐储君当以时政才是良法。诸位大人,请问今日朝中大事是何也?”

起居注魏观是个五十来岁,身世坎坷,苦读数十年方得入朝为官,因而十分老成持重,最见不得叶伯巨危言耸听的轻浮之相,故而白了白眼,冷冷道:“朝中有何大事?君生一个国子监生倒先行知晓了么?”

“诸位不闻皇帝亲自为燕王向魏国公徐达求亲之事吗?”,叶伯巨眨着眼瞧着众人笑问。

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三卷50章 【暗度陈仓】四卷38章 【烧鹅传说】五卷31章 【太子人选】四卷第4章 【朝廷邸报】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五卷55章 【一举两得】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四卷32章 【同门情重】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三十八章 【洪武变局】三卷24章 【别有他图】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三卷15章 【谋之以诈】三卷24章 【别有他图】四卷第4章 【朝廷邸报】三卷14章 【佐证之人】第四十章 【师徒别离】二卷8章 【秦晋相斗】五卷39章 【后起之秀】三卷37章 【暗入扬州】五卷24章 【大变在即】三卷32章 【大功得成】第四十二章 【小试牛刀】第四十二章 【小试牛刀】二卷25章 【隆福为宫】第二十八章 【长堤告白】五卷34章 【二王选一】二卷12章 【仗义执言】五卷第7章 【西入临潼】五卷20章 【夤夜陛见】三卷39章 【红市竞价】二卷22章 【无双力士】五卷54章 【设计擒王】二卷4章 【硬闯行舟】四卷23章 【纪纲奏事】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二卷8章 【秦晋相斗】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五卷第9章 【夜宿飞霜】三卷49章 【一劳永逸】三卷31章 【瓮中捉鳖】三卷53章 【太子抢功】三卷37章 【暗入扬州】二卷20章 【老将争雄】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缘】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二卷8章 【秦晋相斗】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四卷32章 【同门情重】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台】二卷3章 【单刀赴会】五卷44章 【召见燕王】二卷1章 【邗沟遇阻】三卷21章 【夜闯茹府】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四卷31章 【道衍随行】五卷26章 【蹊跷毒杀】三卷17章 【督察山阳】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9章 【天德将台】三卷49章 【一劳永逸】四卷第4章 【朝廷邸报】四卷27章 【龌龊不堪】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第十三章 【太庙重逢】二卷33章 【金石弥音】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缘】第二十八章 【长堤告白】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五卷27章 【明诏天下】四卷第4章 【朝廷邸报】四卷16章 【启用旧将】五卷51章 【挟持在京】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第三章 【笑算姻缘】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28章 【火德真君】第十九章 【名声大震】四卷25章 【燕王哭灵】三卷8章 【飘雪居内】四卷第11章 【深夜来访】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三卷12章 【才能出众】五卷17章 【夜宿潼关】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二卷16章 【调兵遣将】二卷30章 【群匪夺宝】五卷28章 【入宫请见】第二十八章 【长堤告白】第四十二章 【小试牛刀】第二十章 【皇帝提亲】三卷53章 【太子抢功】三卷14章 【佐证之人】五卷第12章 【偏妃邓氏】五卷49章 【朝廷设谋】五卷14章 【不似人间】五卷34章 【二王选一】五卷第4章 【泼辣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