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56章 【燕王大败】

燕王朱棣大败李景隆六十万人马、收编宁王麾下泰宁、朵颜、福余三卫,天下都为之震惊。甚至于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都率众自沙漠来归。一时间北平城的军民人等尽皆喜气洋洋。偏朱棣仍觉不安,大胜之后不仅不喜,反倒连上三篇奏章陈述前事之无奈。

反观朝廷,建文帝不仅置燕王奏章于不顾,反而抚慰败军之将李景隆,令其重整人马再度伐燕。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又整兵将60万进抵白沟河,对北平虎视眈眈。燕王大骇,忙遣张玉统领中军为先锋,会同朱能、邱福、陈珪领军十万对敌。

张玉领军驻扎在白沟河上三日,观察敌营,见敌军兵马虽多,却统领不一,便以精骑出击袭扰。李景隆轻敌,便派军出迎,岂料精骑只是诱饵,张玉的大军早埋伏在两翼,朝廷军马一经出迎便中了埋伏。因军马太多,难以号令,朝廷军马骤见伏兵,大惊之下便溃逃而去,践踏死伤者无数。张玉趁机引兵追杀,大败李景隆于白沟河。

李景隆只得退走德州,张玉却领军紧追不舍,李景隆在德州立足未稳便又匆匆弃城而逃,直奔济南。此时燕王朱棣率领各部人马与张玉合会,大军也不歇息,直扑济南城。李景隆尚不及入城,仅剩的十万人马又被燕军击溃。亏得济南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开城来援,方救回了一条性命。

眼见大军围困,山东布政使铁铉遣人下书投降曰:"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择焉!唯是东海之民,不习兵革,闻大军压境,将谓聚而歼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之意也。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

众将见了这封降书,都觉有诈。燕王却不禁沉吟:“此战乃是我大明军士内战,死伤者皆我大明将士,本王自少年时便常随在军营,岂忍自相残杀、害了自家人的性命?本王曾下令,但凡投降的军士,愿留则留,不愿留则发放银两送其回乡。滹沱河之役,谭渊曾杀了三千降卒,哎,这本是极重的罪孽。本王当时便驳斥了他。本王每临战时也都戒诸位切勿妄杀,惟谭渊好杀不止,天报显明,若此所为,只怕谭渊不能免祸乎!”

这件事众将也都知晓。燕军与朝廷军马对敌,每次大胜都放归俘虏,可哪里想到那些俘虏领了银两口口声声说要回乡,其实转身又重归朝廷麾下,隔了几日便又来军前叫阵。将士们其实也对此深恶痛绝,只碍于燕王将令,不好违拗罢了。如今听燕王又如此说,也自不敢多口。

朱棣想了想,不无感叹:“若是济南城真是诚心归降,那可以免了多少军民枉送性命?道衍大师若是知晓了,也当称颂的。所以,无论铁铉归降是真是假,本王都该当去走上一遭。”

众将无奈,只得退军十里扎营,留下张玉、朱能领着百骑悄悄侯在城外的小树林里,燕王朱棣则单人匹马入城。哪里想到这果然是铁铉耍的诡计,待燕王刚要入城,城门上忽然落下一块铁石直朝面门砸了过来。燕王慌忙要逃,可马匹太大,城门太窄,哪里容得他转身?朱棣只好滚落下马,逃了出去,随行的白马却被铁石砸成了肉泥。

燕王又惊又怒,回营重整军马再度围城。

至第三个月,京师忽然大火,朝中大臣皆言乃是不详之兆,趁机上书建文帝"宜罢兵息民以答天谴"。方孝孺也建言朝廷与燕王言和,以迁延时日,方可重整军威再战。建文帝因此下诏罢免齐泰、黄子澄,贬为庶人,与燕王朱棣言和。

燕王出兵日久,也恐粮道被断,遂归还山东、河北各州府,领兵回撤北平。

盛庸趁机收复德州,吴杰、平安则进驻定州,徐凯、陶铭进驻沧州。一时间,朝廷军马又成犄角之势与北平对峙。

朝廷趁机得以喘息,罢免李景隆,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伐燕。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军南下。建文二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沧州。燕王罢兵尚未及回城,得闻消息,忙遣张玉领兵一万回师迎敌。张玉引军也不叫阵,直攻敌营,一夜即破了沧州,生擒沧州主将徐凯。十二月,燕王朱棣领军攻东昌,正遇着北伐主帅盛庸。两军对峙,盛庸背城列阵。燕王朱棣长途跋涉而来,也不敢歇息,便自领军冲击敌营左翼。奈何盛庸早料到朱棣会先攻左翼,将精锐之师尽屯于此。朱棣几次冲击无果,只得转攻中军,盛庸趁机引左右两翼将其重重包围。

自沧州而来的张玉、朱能见状忙亲自领兵去救。可张玉、朱能二人只有五千人马,分从左右两翼冲入敌营,在乱军丛中左冲右突,死伤了大半,哪里寻得找燕王的身影?

偏在此时,朱能眼见前方敌营密密麻麻地围成一个圈,弓箭手引弓,却不敢放箭,料想可能是燕王,便发了狠地往里直突。朝廷军马眼中只有燕王,并不料后面还有援军,一时间被杀得大乱。朱能快马赶到跟前,果见燕王朱棣满身是血被围在中央。朝廷军士想来是畏于燕王身份,并不敢朝其动兵戈,这才保住了性命。朱棣与朱能会合一处,拼死杀出重围。只可惜了一代名将张玉不知朱棣已被救出,仍在阵中不断冲杀,终力竭而死。

东昌大败,张玉战死,燕军气势低迷,人人都面露恸色。燕王朱棣见折了张玉这么一位知己战将,心里也自悲痛,下令全军戴孝,祭奠张玉。又过几日,因朝廷军马虽然东昌取胜,却也折了许多人马,并不敢再攻,燕王这才下令撤军。十万燕山将士,尽皆一身白绫地匆匆回守北平。

三卷36章 【据为己有】四卷41章 【郭恒案发】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25章 【功败垂成】二卷40章 【旧时渊源】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32章 【宫外雪人】四卷第14章 【燕王从军】五卷52章 【张信报信】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二卷42章 【角山设关】二卷27章 【巧言设谋】第十三章 【人间地狱】第十五章 【奇谋救朝】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三卷23章 【口舌之争】二卷40章 【旧时渊源】第二十章 【皇帝提亲】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三卷10章 【慧眼识主】二卷28章 【火德真君】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五卷41章 【燕王谒陵】二卷20章 【老将争雄】二卷42章 【角山设关】五卷30章 【殿内谏言】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五卷16章 【忍辱负重】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五卷52章 【张信报信】四卷第10章 【国丈相争】二卷18章 【奇招解困】第三章 【笑算姻缘】第三十八章 【洪武变局】五卷23章 【北平得信】四卷19章 【升帐点将】二卷2章 【王府护卫】五卷第3章 【潼关跋涉】第四十七章 【雌雄难辨】三卷30章 【步步为营】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12章 【才能出众】四卷45章 【贪墨真相】三卷12章 【才能出众】五卷22章 【太子暴毙】第三十五章 【无端蒙冤】四卷19章 【升帐点将】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三卷34章 【胡搅蛮缠】三卷16章 【终定人选】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动】三卷23章 【口舌之争】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第3章 【潼关跋涉】二卷22章 【无双力士】三卷4章 【父子重逢】五卷第10章 【一举两得】五卷26章 【蹊跷毒杀】第四十章 【师徒别离】五卷第8章 【别宫斗口】第二章 【剖析造化】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四卷44章 【大庆寿寺】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三卷43章 【大雪纷飞】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8章 【飘雪居内】四卷16章 【启用旧将】三卷20章 【洪泽会合】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二卷16章 【调兵遣将】二卷15章 【计议赈灾】五卷27章 【明诏天下】第三十四章 【叶伯巨案】三卷42章 【鬼话连篇】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11章 【书生意气】二卷34章 【二虎相斗】五卷21章 【坦诚相见】五卷42章 【嫡为生变】三卷50章 【暗度陈仓】第三十一章 【夜审杨英】二卷4章 【硬闯行舟】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17章 【夜宿潼关】二卷15章 【计议赈灾】四卷48章 【收拢民心】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三卷50章 【暗度陈仓】四卷25章 【燕王哭灵】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三卷55章 【燕王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