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夜审杨英】

朱棣得了道衍的计谋,连夜便拜会了太子朱标,并将朱标引至太平堤外土城,将杨英交个过去。太子朱标见了杨英,又是惊又是喜,连夜便召集了叶伯巨、侍御史文原吉和起居注魏观夤夜在土城审讯杨英,终于有所获。

却原来空印案后的七月初六日傍晚,太子朱标曾遣叶伯巨到中正街的杨怀宁府邸,试图说服杨怀宁联手太子,说出指使之人。因杨怀宁自空印案后足不出户,日日借酒消愁,家中水酒早已是没了。为了招待叶伯巨,管家杨英便奉命前去长安街打酒。岂料路上遇到暴雨,杨英便耽误了一个时辰,等再回到府邸正要进门,却听见屋内隐约传来哭喊声,便贴着门缝往里一看,只见里面一群蒙面人正在肆意屠杀杨府满门,手段之狠毒真真前所未见。

杨英一时惊呆了,等缓过神来时,黑衣人早已将府里一干人等杀得干干净净。因自己出门前叶伯巨曾经来访,而叶伯巨是太子所派,故而杨英怀疑是太子下的毒手,也不敢声张,可又不忍心旧主杨怀宁陈尸家中无人知晓,便连夜敲了三法司衙门的登闻鼓。因担心衙门追问,自己是万万不敢将太子吐露出来的,而且也不愿卷入这天大的案子里去,便在衙门口留字后逃出了城去。

太子朱标见这杨英的证词对自己不利,暗暗庆幸自己先行得手,否则若是这杨英被三法司衙门抓了去,将他的怀疑说了出来,那自己便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到时候自己的太子之位只怕难保矣。

可是此时杀了这杨英又觉不忍,且料定那群黑衣人便是空印案的始作俑者、二皇子秦王所遣,留着杨英兴许还有用。故而朱标连夜将杨英带出土城藏了起来。岂料这居然引出了不少后患,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眼见着八月十五临近,李善长领着各司衙门到燕王府和魏国公府清点婚礼所需一应物品,不足之处补齐、瑕疵之处则更换,之后又遣礼部司官领着两府的仆役、丫鬟和随从排练大婚礼仪,免得临事错漏失礼。百官经李善长调度,处处得法,又处处做得滴水不漏,人人心头都钦佩不已,暗暗感叹“确是开国第一功臣,果然有非常的临事之能,当真不是浪得虚名”。

朝中内外,人人忙碌得热火朝天,偏偏只有新郎朱棣日日沉郁不语,倒像个事外人一样,不是独自把自己关在书房,便是坐在后花园里发愣出神,要么就是撇下从人出城遛马,也没人知道他去做了些什么。

如此这般,在满应天的百姓和朝臣的期盼下,八月十四终于是来了,燕王大婚已近在眼前。

这日一大早,洪武皇帝朱元璋遣司仪官、太子太傅李善长告了太庙,设节案,制册案,制王妃冠服,礼物,备中和乐。魏国公徐达府则依司仪官李善长令设了大婚正副使,香案,节案,制案,册案,玉帛案,并备玄纁、束帛、谷圭、八马等一应物品。之后司仪总管李善长率礼部司官、及燕王府和魏国公府的上下人等忙了个通宵方才将次日大婚的物件打点齐整。

八月十五卯时三刻,天刚刚破晓,紫禁城午门外忽然乐音大作,卤簿彩舆铺天盖地地从午门涌了出来,遮天蔽日的彩旗之后便是年迈的司仪官李善长当先骑马引路,身后则是穿着朱红婚服的新郎官朱棣骑着高头白马缓缓驰出。新郎身后则紧随教坊司大乐行于两侧,身后随侍官舍八十九人、侍卫官军八百九十人。过了承天门,华丽的王妃仪仗车辂早已在长安左掖门外等候,见仪仗出来,李善长稍加示意,王妃仪仗忙携了礼物进入队伍,当先而行。

一行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出洪武门,饶道东长安街,直奔魏国公徐达府。

魏国公徐达的府邸此时早已收拾得齐齐整整,并设了皇子华盖于中门之外,华盖朝南而向,供皇子歇马之用。又在府内中堂设了香案、奠雁案等一应典仪物品。

朱棣一行的仪仗一到,魏国公府的大婚正使、徐达三子徐增寿慌忙迎了出来。徐增寿与朱棣本是军中旧识,素来交好,只值此大典之际也不便亲近,只是稍加见礼便将朱棣等人引至门外华盖下,徐增寿这才跪倒下拜,请朱棣弃马上了辂车,由司仪官李善长领着礼官、随从紧随其后,教坊司乐声又复大作。

一行人至魏国公府正厅外下马落轿,魏国公徐达一家早已跪等多时。这时,身着朝服的李善长快步上前,朝老友徐达稍一致意便立于西东向,高声唱道:“皇四子燕王奉制行亲迎礼”。

燕王朱棣忙上前一步,在徐增寿的引领下当先而行步入中堂,李善长紧随其后,立于堂中之左,魏国公徐达及谢氏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朱棣则位于中堂肃然而立。

这时,两名丫鬟引着一名身着王妃服饰、头顶华盖的窈窕女子从房内踱步而出,立于徐达妻子谢氏之下。只见新娘虽然顶着华盖看不清眉目,但莲步轻移间婀娜多姿、体态极美已隐约可见。李善长引着朱棣到早已备好的案前,将册封的案牍恭敬地置于案上,退至东西向立。李善长随后至案前,行八拜之礼。

宣读册封案牍毕,徐增寿这才引着朱棣出了中门。凤轿和王妃仪仗早已在中门外等候。徐达、谢氏引着两名丫鬟扶着新娘出了正厅来到中门立定。李善长跪,高声又唱道:“请亲王压轿,揭帘,王妃升轿。”

朱棣依言而行。

李善长又唱道:“请亲王升辂”。

朱棣这才上辂车,王妃仪仗随后而行。由辂车开道,领着新娘由东长安门直至午门外。仪仗、侍卫、官舍、官军因礼法,至此便都止了步。王妃仪仗则从左掖门入内等候。

李善长快步出了队伍,跪倒唱道:“请王妃落轿,亲王揭帘”。

朱棣心中暗觉麻烦,却也无奈,只得依着礼仪,对李善长言听计从。

随后朱棣乘舆先行,王妃则升轿后行入宫,过内御河、武英殿,经乾清门进入□□,过柔仪殿、大本堂进入长安宫。

长安宫位于内廷东北角,是刚刚竣工的一座宫殿。因恰逢朱棣大婚,朱元璋和马皇后商议,便将这座长安宫用作了朱棣婚房。只是等大婚过后,朱棣还得携王妃回到东安门外、三法司衙门附近的燕王府罢了。

长安宫是一座二进院子,过了影壁,大殿全是用明黄琉璃瓦做成的顶棚,檐角安放着五只走兽,檐下饰着龙凤和玺彩画,与这大婚的喜庆十分契合。

长安宫内东西向早已设了朱棣的座,王妃座则设于西东向,两座中间设有酒案。

忙碌了一天,人人都回家过节,此时的殿内静极了,只听得红烛燃烧发着“吱吱”声。两名女官引着王妃进了殿,朝端坐的朱棣拜了四拜。朱棣早听李善长说了礼仪,忙也起身拜了两拜,作为回礼。

见二人坐定,女官取金爵斟上满满的两杯分递二人。朱棣常在军中与兵卒斗酒,因而素来酒量极好,见如此杯小,只是一笑,举杯便一饮而尽。王妃因顶着头盖十分不便,只得一手稍稍将头盖拉开,一手举杯进酒。如此反复三次,朱棣与王妃又复重新互相跪拜见礼,女官这才退了出去,大婚之礼也总算是毕了。

二卷36章 【阴谋算计】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第10章 【国丈相争】五卷27章 【明诏天下】五卷22章 【太子暴毙】二卷9章 【秦王后招】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缘】二卷3章 【单刀赴会】三卷25章 【功败垂成】三卷18章 【监察御史】四卷18章 【虚虚实实】五卷29章 【皇帝出迎】四卷13章 【灰白锦囊】二卷42章 【角山设关】五卷31章 【太子人选】五卷20章 【夤夜陛见】五卷42章 【嫡为生变】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二卷38章 【关城翘楚】五卷46章 【京师遇冷】四卷第11章 【深夜来访】四卷第8章 【众将出迎】五卷27章 【明诏天下】五卷第9章 【夜宿飞霜】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二章 【小试牛刀】四卷26章 【爷孙情深】二卷44章 【计中有计】四卷29章 【皇帝情深】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三卷55章 【燕王请战】二卷9章 【秦王后招】四卷第1章 【丞相被诛】五卷30章 【殿内谏言】四卷12章 【深谋远虑】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二卷23章 【宫殿抉择】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四卷13章 【灰白锦囊】三卷24章 【别有他图】四卷第11章 【深夜来访】五卷47章 【过眼云烟】二卷37章 【巡视居庸】五卷31章 【太子人选】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五卷第4章 【泼辣茶主】第二十章 【皇帝提亲】五卷54章 【设计擒王】三卷17章 【督察山阳】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四卷32章 【同门情重】三卷23章 【口舌之争】二卷12章 【仗义执言】四卷第3章 【小人伎俩】三卷8章 【飘雪居内】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门】五卷36章 【冒雪探营】第十五章 【奇谋救朝】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二卷37章 【巡视居庸】四卷15章 【算无遗策】二卷32章 【风水宝地】三卷34章 【胡搅蛮缠】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3章 【单刀赴会】四卷25章 【燕王哭灵】二卷25章 【隆福为宫】二卷1章 【邗沟遇阻】三卷23章 【口舌之争】第三十一章 【夜审杨英】三卷6章 【叔侄相见】三卷11章 【重查旧案】三卷39章 【红市竞价】三卷53章 【太子抢功】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20章 【夤夜陛见】五卷21章 【坦诚相见】二卷11章 【书生意气】二卷20章 【老将争雄】二卷21章 【燕王入城】第三十章 【烫手山芋】三卷51章 【纪张会合】第六章 【丞相当朝】第四章 【兄弟相争】二卷5章 【秦王酒宴】三卷27章 【巧遇熟人】四卷41章 【郭恒案发】二卷3章 【单刀赴会】四卷34章 【重回北平】四卷30章 【太庙遴选】二卷14章 【扶危救困】第四章 【兄弟相争】第五章 【空印案起】四卷25章 【燕王哭灵】五卷24章 【大变在即】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五卷第8章 【别宫斗口】三卷7章 【风月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