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

昼以勤苦为事,睡眠非矣。夜以休息为事,劳动非矣。国有外敌如昼,百事当兴不兴则国必亡。国无外敌如夜,百事当息不息则民必怨。秦以上为昼,清以上为夜,自海禁大开,本由夜转昼,清不识机,误国自误,至今犹有以振兴为误者,是大梦之馀也。

九月二日

事当为,为则对矣,为之若错,是错在错上,非错在为上。事不当为,为之则错,为之虽对亦为错也。因错在为上,非错在对上。

九月三日

费力说话乱其听绪,故不能入,对亦无益。

九月四日

本日即阴历八月四日,观水洞,觉水患易来而难去,心患易增而难减。

九月五日

新有二义,以事(人与物之关系)说适之为新。以学(人与人之关系)说化欲为新。事新易而学新难,事新智及则可,学新必须智仁勇三者均衡。

九月六日

谋国必须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但既未未雨绸缪,则必须临渴掘井,虽无益尚可以儆将来。若临渴而尚不掘井,则等于顽石朽木永无复兴之望矣。

九月七日

强顽石而成美玉不能,强美玉而成顽石亦不能。

九月八日

必须以小人防人,以君子待人。不以君子待人,无以处君子。不以小人防人,无以处小人。以小人防人,君子乐之,小人幸之。以君子待人,君子安之,小人荣之。

九月九日

次陇答问者:说佛家的愿力力大,儒家是横遍十二方,佛家是多了个竖穷三际。予答问者:说儒家之愿力对,佛家的愿力比儒家的愿力大了多少,就是大出人道道上多少去。人的愿力大出人道多少,就是错了多少。大了的那多少,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做不到的,反把能做到的应当做的撂了。

九月十日

知错易改错难,人与人之关系是知易行难。

九月十一日

不能成了活死人,就不能不躁、不急、不慌、不乱。死就是要死这躁、急、慌、乱,活就是要活这不躁、不急、不慌、不乱。但是活不了当活的,就死不了该死的,死不了当死的,就活不了该活的。

今日深感官吏转一个湾子,利民病民即能倒置,有一分不为之注意到即要贻误。深觉建设计画,应有详密周到之指导施行办法,始能减少错误。

九月十二日

陷在烂泥滩中,拔不出,不算健者。陷在贪嗔痴中,突不出,不算豪杰。

欲痛改前非,非悔过自新不为功。惟悔过易,自新难。悔过是知,自新是行。知是识,行是勇。能否悔过,在知识够不够。能否自新,在勇气足不足。生平勇弱于知,每悔过而不能自新,使多少苦恼缠绵不退,将误此生。

九月十三日

言闻者不首肯,不足以动其情,闻者不畏惧,不足以约其欲。

与人交,当不竭人之情,不尽人之忠,以继交也,竭尽之后,交则变矣。

人心浮躁至极之今日,举措一政,若自己未代做者想澈底,想到堵其错误之路,中途必出漏子。

九月十四日

用有阴谋的人完成一事,每到中途必生变。

应当自己说的话不说,与不应当自己说的话说,是一样的错。

九月十五日

过好之令,不适情,不适时,救人反害人,救国反害国。

一国之事,不应根据一地之情况,下绝对之令。今年粟贱,钱贵,当息四五分,平民不堪生活,拟准当商出纸币,限制利息,不得过二分半,调查结果,因事实关系,商尚须赔累,定为三分或尚勉强可行。事已定局,平民闻之甚慌,乃因国府有息不得过二分之令,省府惧违国令而止。遂使国府体恤人民之令,反为滞碍人民之令矣。

九月十六日

事有绝对不能者。男人不能生孩是显而易见,欲求男人生孩,非特徒劳无功,又必害之。凡事时不至、情不适而强求之,其害亦有如此者。今之政治上,以为民之心行害民之政,以救国之志行误国之实者,比比皆是,皆因时不至、情不适而强为之故也。

非权限之所当为,而以情势为之者,久必生滞。

九月十七日

贪嗔痴是贪嗔痴,我是我,何时能使贪嗔痴摆不动我,我才能快乐。

明知一撒手就苦恼灭尽,快乐丛生,然而不能者是豪气不能胜凡庸之故也。

九月十八日

人多爱虚面子,矫人之错,必须单独言之。

九月十九日

养和须先去躁,去躁须先去执,去执须先去有。有则恐损其有,则不能不执。既执恐伤其执则不能不躁。既躁则融和之气消尽矣。

情理兼尽之事最好处,若理上无办法之事,当以情处之,情上无办法之事,当以理处之。

九月二十日

第十九次纪念周讲“经济建设之难关”。

今日世界各国完全以商战争,国家之生存,兵战胜利不过为半胜利,商战胜利始为全胜利。实则兵战之目的,亦在求商战之胜利也。商战攻击,以物美价廉为唯一利器,防御以关税自主保护贸易为有效阵地。吾国制造与贸易如此落后,欲图攻击,已丝毫不可能矣。而关税不能自主,贸易无法保护,并防御阵地亦完全失败。故当今日不但一切精细之制造品丝毫不能与各国相抗衡,以致外货遍及腹地,已呈百孔千疮之势,即退一步就原料品及食料品而言,美国之棉花面粉木材,日本之米煤炭,其他各国之生铁等,亦大批侵入,是原料品食料品亦渐不能抵抗外货矣。观海关统计,贸易入超逐年增加,二十年内总数已至六十万万元,国家之经济绝命,将可立待。本省近作“十年建设计划方案”草成之后,两经审查,现正在详慎编订,惟就经济一部论,当然以设立工厂,实行制造为主要部分,而详细估计,无一种工厂可有相当把握者。即就推广原料品言,如皮毛棉花蛋白蛋黄等现产数量尚无销场。至于矿产,除金银矿不虑无销路外,如煤与铁等以现在小规模之开采出产能力,已可超过销场十分之五。制造品、原料品、矿产品等既如此,尚有何物可能建设。故此时欲实行经济建设,难关层层,若不打破,即无从着手。即选一二勉强为之,幸而一时成功,一受物美价廉之利器攻击,终必归于失败。今既不能不于经济生命将绝未绝之时实行经济之建设,以救经济生命之危亡,而层层难关若不能打破,则经济建设势难进行,诸君有何意见,请书面条陈。

九月二十一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话,原本不错。但是讲不周到,适足以为经济建设之障碍。前此中国之士大夫,每以尽力从事于实业之发达而为小人之事,以故每办一工厂公司终归失败,至今此风犹未尽改,实因义利未辨别清楚,以为做官是君子,办实业是小人,说理是喻义,整理工厂是喻利,以致物不美而价亦不廉,一入商战之场,即遭失败。商战失败,兵战随之,是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不周到之故也。孔子会计当,牛羊茁壮长,是牧场商场之利,即孔子自身之义也,自身之利为利,他人之利即为自身之义,所以拾金不昧是义。

九月二十二日

乐其所以亡,矜其所以乱,务其所以败,幸其所以死者,不可救药矣。

替人想到人即乐从,只为自己想人即离怨。

九月二十三日

贪嗔痴发出来,就是盗杀淫。化不了贪嗔痴,就了不了盗杀淫。化贪嗔痴须智知之,勇为之,仁恒之。智不足补智,勇不足补勇,仁不足补仁,短的少少补,短的多多补,必须死以前补的足,化的过,了的了,始不枉此生。

九月二十四日

勇无气方为至勇,仁无贪方为至仁。

九月二十五日

能将知难行易之知做到,能将知易行难之行做到,作人做事皆有把握,且自觉清快、人感贤哲。

九月二十六日

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能否达到为什么的目的。凡做一事,就此三语加以考量,则不至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九月二十七日

确信有鬼神,则不敢得罪鬼神,切信有因果,则不敢种其恶因。迷信固不可,迷不信亦不可,当信者信,不当信者不信。

九月二十八日

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怕人知兮莫施为。莫显乎微,莫现乎隐,怕人知兮莫动心。

欲求晋绥文武对得起我,舍我从对得起晋绥人民路上走无他法,无所谓恩与怨,不必分亲与疏,建设者扶之,反之者斥之,得之耳。

与险诈人共事,要如瞎子登阶,步步小心,免受其欺。

九月二十九日

说到对处反发急,必有隐情。

九月三十日

身体之健壮,不足以充分表现其精神之宏愿时,当修正身体。精神之涵养,不足以充分维护其身体之健壮时,当修正精神。

十月一日

理论为事实之母,事实为理论之果。理论必须合于时合于地,始能有事实发生。

十月二日

与无益者谋事,与无知者论事,非只失言而且惹非。

十月三日

欲实践早起,须先实行早睡,始觉易为。欲寡其过,须先化贪嗔痴,始能有效。

十月四日

个人与国家,均不敢使病与命相连为一,若相连为一,去病则连命一并去之,不去病则命终为病所害,故病命相连,则虽有圣者,亦无如之何亦。

十月五日

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

凡一事,均含有相反的二素,其不反处谓之中。

十月六日

自馁的事要在做以前努力自止,否则有悔莫及之伤。

十月七日

生日在人当庆寿,在己当思恩。

十月八日

自利之事易倡,共利之事难兴。

十月九日

托人办事,自己意思当说之在先,不可怨之在后。

十月十日

输送量不及标准轨之原则时,修轻便铁路较为有益,拟用兵工筑路,十年内至少修轻便铁路三千里。

十月十一日

要想在忙时闲,须先闲时忙。要想危时安,须先安时危。

十月十二日

失信病在轻诺,更改错在轻决。医失信之病须从不轻诺用力,医更改之错须从不轻决用力。

以成己之心成物有着,以救人之心杀人无亏。摆脱一切做一切,不粘不脱。从知难行易之知上、知易行难之行上用力,自修有入手处,教人有起点处。知我者其在天乎,罪我者亦其天乎。化贪嗔痴为智仁勇,可以荣,可以辱,可以危,可以安。注重了身外物,则失掉了身内物,结果是个空。注重了眼前的利害,忽略了将来的利害,终久是个损。教的不会看的会,应躬行实践以为师。知止可以处余,知足可以处困,知命可以处危,知分可以处卑。余不知止,困不知足,危不知命,卑不知分者,必殆。好好的做事以善生,好好的作人以善死。裘葛均为美衣,但须用之适时。冬裘夏葛,裘葛均可以保身。冬葛夏裘,裘葛均足以伤身。

十月十三日

上山费力而平安,下山省力而危险。处世亦然,逆境难处而谨慎,顺境易处而放肆,谨慎则多得平安,放肆则易生危险。曲高和少,行难伴少,见深同少,病久侍少,难久友少。困久挫志,富久丧志。不怕家穷,入多出少久必富。勿恃家富,出多入少久必穷。生活要卫生化,做事要技术化,处世要公道化。嗜好胜于生命者,生命必为嗜好所杀,不仁不智不勇之甚者也。

致定襄邓县长函

余此次旋里,每遇定襄人辄谈定襄县社会经济状况,均说甚感穷困。询其所以,概因东西两口商业凋敝,以致入款项减云云。余细为之计,谈县入不敷出,每年约在四五十万元左右,查该县人口为十一万余,约二万二千户,平均每户每年购用外县货物须在二十六元之谱,内计棉花布匹费十五元,蓝炭石炭费七元,干菜纸张炮糖费二元,胡麻油费一元,煤油费一元,以二万二千户计共合五十七万余元。解省赋税五六万元,特别用炭费如烧酒熬盐等约十五万元。全县人民之吸食鸦片者,以人口百分之四计之,约为四千余人,每人每年约需五十元,约共合二十万元。总计以上各项出款,约共为一百余万元。而全县入款之总数,至多不过有其半,是则全县每年不足当在四五十万元。由此观之,该县社会经济又安得而不穷困乎。就大者言之,国之入不敷出者,其国必穷。省之入不敷出者,其省必穷。就小者言之,村之入不敷出者,其村必穷,家之入不敷出者,其家必穷。而县之入不敷出者,其县必穷。故为之长者应预为之谋,使之出入平衡,以资救济。古人所谓家国一理,今以经济绳之,尤觉不爽。余数年前,道经该县,曾告知该县人民,在东西两口之商务,将不可靠,应预谋救济之法,惜未能早为之计。今后东三省热河及外蒙古之商务绝难恢复,而该县入款向以此为大宗,一旦失之,非有确实补救之办法不能维持。该县社会经济现状,余之所计,出款从未能尽符,而该县出入不敷甚巨,切为事实,应如何设法补救,执事宜招集该县绅商,详切考究。以余思之,该县河北各村农田土质最宜种棉,而地亩为数又复不少,应竭力提倡种棉,每亩收量可四五十斤价值约十五元,假定种棉三百顷,则能有四五十万元之抵补,此其一。如能再提倡纺织,将所收之棉花织成布匹,除供县内居民使用外,犹可出售他处,则其收入更可增多,此其二。再能将鸦片一项出款消减,又可减少二十万元,此其三。此外尚不无可为之事,该县绅商必较余所知更详,希执事招集该县绅商详与妥筹为要。

至五台王县长函

第1章 出版说明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3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章 出版说明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56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42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第33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28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52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1章 出版说明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