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

二月四日

越着急的事越要从容处理,始能渡过事急的困难。

二月五日秋林

为八十二军四三二团讲话:

一、下级官连排长士兵人人要成个特等射手。

二、攻击时瞄准打猛攻击。

三、防御时瞄准打死不退。

二月八日秋林

不足者终累,不堪者终毁。

二月九日

出席政工会议,讨论:

一、训练军队,建立中心思想成为主义化的军队。

二、提高认识成为有政治力量的军队。

三、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二月十日

对干部团讲话:民革战法,为弱国对强国不得已之变通办法,因不能保国疆之安全,只会民革战法,不够一个军人,必须拿上国防军人的人格来做游击战法。

二月十一日

对军士教导团讲话:

一、精神上,要集体进步,时时进步,取得人心。

二、职务上要时时努力反求诸己,知错认错改错。

三、身体上,要时时注意卫生以免生病。

二月十二日

愈无能的人,说法愈多。愈无智的人,固执愈甚。

二月十四日

出席敌工会议讲话:在展开主义斗争的区域与在战场上斗争是一样的。此次韩钧叛变的乱杀人,是确具决心的表现,并不是一种策略,乃纯受西方文化而来,即对在不对的反面,不是赞成,就是反对,不容中立,根本无东方文化的调协性。

二月十七日

铁军干部的条件:

(一)三有——有中心思想,集体企图,组织责任心。

(二)三不——不装懦,不欺哄,不偷巧。

(三)三能——能服从,能打仗,能进步。铁军的条件:优良的战斗技能,指挥技术,作战计画。

二月十八日

一盘沙中一粒金,鄙弃一盘金中一粒沙,是不知通盘称量。

二月十九日

对第二一七旅官长讲话:韩钧叛变的原因,是对的赎罪,他另有背景,有立场。

二月二十日

出席干部团讲话:日本驻津司令某曾曰:“中国只有一师兵”,其意即指中国的师长只认得他的一师兵,与其他绝无关联,故能击破其一师兵,则其他皆可各个击破,此何异中国只有一师兵。今日的晋绥军正犯此弊,非力矫不可。奸雄窃权,任劳任怨,但视其居心为何。革命与反革命形式是一样,亦视其居心为何如。其居心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即为革命。其居心为个人利益,即为反革命。

出席军政民联合会议讲话:(一)真正的革命才明白中国有三千万佃雇农,能把握这三千万之数,试想能发生多大的力量,抗战愈持久这三千万佃雇农的问题也愈严重。(二)近有人说,延安怨声载道,训练成三十万民众,绝难成功。我当即反问他,怨声载道和训练成三十万民众比较孰重,子产治郑有孰杀子产吾其与之的话,今天我们抗战,需用民力民财,为减少民怨,只能用说服行政补救之,断不能放弃抗战工作。

二月二十一日

出席军政民联合会议讲话:不能以自己之所知,衡量天下之事物,不能以自己所处之环境衡量天下之局势。救国必须用民力民财,感恩戴德的亡国亦不可做。

会塔斯社记者别洛夫:

别洛夫问:中国抗战前途怎样?

答:中国长期抗战,完全操胜利之权,不仅给日帝国主义以重大打击,同时还是完成民族革命的绝好时期,所以中国抗战的前途,无疑的是由抗战逐渐走上复兴。抗战为手段,复兴为目的,藉抗战力量走上复兴途径。

问:阎司令长官对于汪日协定的观感?

答:汪日协定,完全暴露了汪派的卖国阴谋,但在中国抗战到最高峰之今日,全国精诚团结,坚持进步,汪派等卖国行为,早为国人所弃,并深切痛恨,所以彼等之阴谋绝不发生任何影响与作用。

问:最近山西战况如何?

答:这不是沉寂,正是由于敌人无法进展所致。敌人在山西几次大的围攻后,实力大损,已无进攻能力,现在只企图缩守残局,其唯一凭藉之交通线,亦旦夕不能自保,沿线均构筑碉堡抵抗,不敢外出,但在我军不断袭击下,每日各处战事仍不下数十次,我方因系持久抗战,在现阶段采用民族革命战法,消耗歼灭敌人。

问:怎样进行抗战的动员工作?

答:要达到全民全面的抗战,以增强抗战力量,非实际而普遍的动员民众不可。但动员工作必需适当而有效有步骤,首须唤醒民众,更须加以组织,才能发生集体力量。然后加以训练武装,则均能直接间接参加战斗。

问:二战区军事政治作法如何?

答:军事——自采用民族革命战法以来,敌人限于穷困境地,不独无法进展,而且不易保守。因民族革命战法,纯粹注重机动运动战,运用优势兵力消灭劣势的敌人,敌人优越的武器及机械化不能发生效力。晋绥军虽有叛变者,但为数不过十分之一。政治——配合全面游击战,实行说服行政强民政治,使军队成为主义化政治化的抗日武装,保障抗战胜利的早日完成。

二月二十五日

对同志会会员讲话:

(一)建立组织的问题——欲使组织发挥强大的效用,只有严格的过组织生活。如不过组织生活,则虽具牺牲奋斗的精神,亦如雨后的洪水,仅为一时的,不能如泉源之水,为永久的。组织如军队,纪律是命脉,如无纪律,等于无命脉。

(二)宪政问题——今天迎头赶上现代化的国家,需要最进步的宪法,亦即民主集中制的宪法,而且要改善人民生活,去其剥削,增加生产。欲去其剥削,应将耕者有其田扩大到工者有其器,商者有其本,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欲开辟造产途径,须实行物产证券的钱币革命。故民主集中制的民生主义的宪法,是最合理最进步的。

二月二十七日

对省党部干部讲话:

一、遵守党的纪律,以巩固党的组织。

二、过党的组织生活,以表示党的效力。

二月二十八日

甘言欺人,愚者易受。利言欺人,智者亦难免受其蒙蔽。

三月一日

旧日的攻必克,守必固,今应改为攻灭敌、守歼敌,希即研究具体实施的战法。(出席干部团会议讲话)

三月二日

出席晋绥军军官第一期周期训练班讲话:

(一)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全国各战区说可谓最困难最复杂,所以我们今日的地位,必须抵抗敌人而保持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使不破裂。我们今日的任务,就是要站在复杂的环境中、重要的地位上,巩固我们自己,稳定山西,稳定全战区,以做全国抗战的支援点,华北抗战的根据地,这就是我们今日的任务。

(二)攻灭敌守歼敌,必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小胜继之以大胜,这完全在计划。计划的实现,全在极强的战斗技能,配合上良好的战斗指挥与部队指挥。努力训练士兵的战斗技能,连排长的战斗指挥,营长以上军官的部队指挥,一般军官的作战计划。

三月三日

攻灭敌的具体办法,是左右包剿,断其退路,中央突破,猛力追击。欲攻敌成功,须攻其无备。一翼包抄,只能要出敌人一部分的预备队,再行一翼包抄,通常即可将敌大预备队尽数要出,此时选其弱点,步炮联合,集中火力,突破敌人。但欲歼灭敌人,非断其退路,猛力追击,不易成功。

三月四日

守歼敌的具体办法:

甲、战斗歼敌——伏起来,近距离,猛火力,瞄准打,一百公尺处开始射击,可将敌人全数消灭。

乙、战术歼敌——小部队固守点,诱敌入我埋伏火网之内,予以重挫之后,再实行左右包抄,断其退路,中央突破,猛力追击。

三月五日

此次八十三军在乡宁作战时,一连连长阵亡,三个排长均受伤,普通的军队就不易再支持,因该连的组织强,有三十多个同志,坚定继续作战,推定临时连排长,而各同志起了领导作用,此即有组织的铁军。

三月六日

品字形的守点攻击——品字形的阵地不怕包抄,不怕迂回,更不怕其钻入。因战术上成犄角,包抄迂回皆为我正面战斗的夹击。品字形连合即可成为圆阵地。

三月七日

以弱胜强的民族革命战法能否实行,全在军师旅参谋长的脑筋能否改变。打日本人非实行民族革命战法不可,打骠悍的敌人则非品字形的守点攻击阵地攻防战不可。民族革命战法为弱国对强国不得已之变通办法,不能保国疆之安全。我们须由机动运动的游击战变为国防战法,抗战胜利之后,才不致落伍。

三月八日

军纪好,能打仗,是今天军队求存在的必要条件,否则无异自趋灭亡。革命团体的作风,上级应当是诚恳的欢迎人批评错误,下级应当是不客气的提出错误,共同谋求进步。

三月十日

想到做不到是空想。

三月十一日

欲得到人的同情,须先没有自己。

三月十二日

随上力量的道理才有效用。

三月十四日

利己的人,聪明反供其糊涂。

三月十五日

疾病是由生活的错误得来,败仗是由作战的错误得来。

三月十六日

打仗是斗智兼斗力,平时不练兵,不能有力量,不能斗力。战时不计划,不能有方法,不能斗智。

三月十七日

自身努力的三条件——甲、取得民心。乙、知错认错改错。丙、反求诸己。

三月二十日

两难并立。

三月二十一日

思与做须并重,思而不做是罔思,做而不思是盲动。

三月二十二日

最后过不去,终是失败。

三月二十三日

щшш ●тт kán ●¢ ○

制度以外无学问,用人以外无经验的话,很对。

三月二十四日

容纳人言,纠正人言,两者必须并重。

三月二十五日

是非人的中心力量非组织不足以完成。

三月二十六日

对中心县军政人员讲话:军队工作放在兵棚里,政治工作放在乡村中,是今后工作的两个路线。当前的主要任务:一、统制食粮,二、统制壮丁,三、稳定金融,四、统制贸易,五、国民抗敌自卫团之迅速组织,六、建立游击根据地。

三月二十七日

对狙击大队全体官兵讲话:军人四德:甲、坚强——强韧不屈,乙、沉着——沉着应战,丙、敏捷——不失机不吃亏的打击敌人,丁、勇敢——猛攻击死不退的作战精神。

三月三十日

对晋绥军军官第二期周期训练班讲话:

一、明了我们今日的环境。

二、讨论建军及改进事项。

三、明了我们抗战的决心。

三月三十一日

负气损威,姑息养奸,急躁滞进,迂缓误事。

四月一日

智不足以知人,勇不足以胜人,仁不足以感人,是吾忧也。

四月二日

现实是不停留的,不离开现实,须时时进步。

四月三日

人是合易而离难,用人之处,要十分审慎。

四月五日

防人须严密,接人须礼貌。

四月七日

出席生产运动会讲话:

一、鼓励人民生产。

二、协助人民生产。

三、军队自己生产。

四月九日

空言生障,不智之甚。

▪ttκa n▪co

四月十日

充实自己,顺利环境,两者同重。

四月十一日

思想要深刻,行动要浅显。

四月十二日

致各同志指示信:

一、思想行动能适合时代,并推动时代,就是进步。

二、人类社会适生的变革就是革命,就形式说是去旧换新,就实质说是去错求对。

四月十三日

能一长之人多,能十长之人少,练兵施政抓住要处,使之彻底,则能收相当之效果。

四月十七日

完成小事,亦须大劳,潦草为之,小事亦难成。

四月十八日

民众应军事化,军人应社会化。

四月十九日

势成难转。

四月二十日

对干训所学员训话: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志气,见义勇为牺牲奋斗的精神。

四月二十二日

下午六时由秋林赴官庄。

出席各级政治主任周期训练班讲话:企图上不可要求太高,工作却必须十二分努力。企图骛高恐落了空,结果是大无功。工作上努力,脚踏实地的做,必见大功。

四月二十三日官庄

易经恒卦,恒是努力。但有二凶:浚恒之凶,始求深也;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四月二十五日官庄

光明能胜黑暗,正义能胜邪行。有一分光明即可减少一分黑暗,维护一分正义即可压制一分邪行。

四月二十六日官庄

谦己之长,谅人之短,是德。进己之长,补人之短,是能。

四月二十七日官庄

恒其德,恒其功,吉。急其德,急其功,凶。

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六时由官庄返秋林

发展群生,才能保障个生;健全个生,才能充实群生。

四月三十日秋林

革命行动产生于革命的认识,认识强者发生的行动力量必强,否则必弱。

五月一日秋林

事业愈大,成功愈难。功绩愈伟,挫折愈多。

五月二日下午六时返官庄

革命事业完成是成功,失败也是成功。事业有成败,精神则永不毁灭。

五月三日官庄

革命是人类适生的变革,即谋人类幸福的实现。

五月四日官庄

仁者不忧,即仁者心中浑然与自己信仰的道理融合为一,故无所谓忧。

五月六日官庄

为政最怕失信,失信等于自杀。

五月七日官庄

余每于病三两天中,感到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脑筋清闲,可以从容筹策许多大事的计划。但在平日,则脑筋为琐事缠绕,便无馀力务此。

五月八日早三时,离官庄七时过裴家园休息八时抵桑柏村

自己多劳一分,即收一分的效果。自己偷懒一分,事即损坏一分。

五月九日桑柏村

朝会讲话:未雨绸缪大事小做亦成功,临渴掘井小事大做亦无益。(每晨五时半司令部及省政府人员举行朝会)

五月十日桑柏村

伤不致命,不可舍命治之。

五月十一日桑柏村

求得必有失,求益必有损。得不偿失,损不敷益,智者不为。

五月十二日桑柏村

留心才算有心,有心才算有人。

五月十五日桑柏村

光天化日之下坏人少,暗室之内坏人多,形成黑暗,欲使弊绝风清,则甚困难。

五月十六日桑柏村

为政在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五月十八日桑柏村

朝会讲话:有困难即发生障碍,不能前进。困难之来,应当克服者克服,应当解除者解除。

五月二十四日

早五时二十分由桑柏出发,东渡黄河观壶口瀑布,九时二十分抵南村坡(吉县),改名克难坡。

注:至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此地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及山西省政府之所在地。

五月二十五日克难坡

错误即是失败。

五月二十六日克难坡

真正的革命者,应当是热心的批评人,诚恳的接受他人的批评,虚心的请求他人批评,以求自己的改进。

五月三十日克难坡

出席供给会议,指示军粮临时救急办法。

六月一日克难坡

朝会讲话:实行田赋改征食粮,是减轻人民负担,解除军队困难,巩固长期抗战的唯一办法。

六月十日克难坡

欢宴南洋华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

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51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31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28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27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36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32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28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3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2)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1章 出版说明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35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