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一月一日

戊戌立宪,万世帝王。丙午立宪,国破家亡。立国不敢失时。适时放火亦理长,落后点灯亦理短,为政不敢违时。

语均一(财政厅长王平):你说,国是国,钧座是钧座,与其同流,何若得失任之。我以为洁身自好者,为作官可,为救国则不可,况今日祸患重重,若不保护,山西人民将陷于何境。

一月三日

种子是静的,静是动的动力。

三月十九日

与城固制造厂李厂长谈,告以你在城固和地方上处事要能取得人的同情,不作使人看不起的事。人在世上有两件事,一是成己,一是成物。成己是叫人说自己的好,成物是叫人感自己的好。切勿占人的便宜,物质上占人的便宜,是道理上亏负了人,口头上占人的便宜,是心理上亏负了人,所得者小,所失者大。不过吃亏要吃到明处,不可糊涂吃亏,人占了便宜,还要骂为糊涂无知。

三月二十一日

嘴能哄了人,心不能哄了人,所谓心劳日拙。

四月十四日

县长考试,任典试委员长,入闱时,众议当此政事繁而军事多,入闱恐贻误政治上之民生与军事上之胜利,典试条例有于必要时变通之,典试委员长可去点名一次,将来定榜一次以兼顾之。余答曰:政治军事固要紧,乃常事也,典试特事也,作一事合于时否,是在事之本身,任其事者,当尽其事,且典试大事也,县长重任也,不可忽略。设一电话专线,由试场通中和斋,重要话可以电话连系,重要文电可包送,门上备有一孔传递之。

四月十五日

县长考试,九时许点名毕,尚有三十六名未到,典委某请开试,余曰:公布点名至十时,有十时来者,如我拒而不纳,则错在我,应到十时开试。十时前果有人续来,典委某以幸未开试,否则,无以对来人。

县长考试试题圈定后,典委问“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与近来号召的下情多说是否冲突?余答曰:不只不冲突,下情多说是力行上彻底的作法。问:为政不在多言,何谓多言?答曰:当作事而只说不作是多言,如只言赏罚而不实行赏罚,只言救济而不实行救济者,始贬之以不在多言。不言赏罚而行赏罚,不言救济而行救济,是不言之愆也。不告知人民何者赏何者罚而行赏罚,古人所谓罔民也。古人所谓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乃不在多言,不是不要多言,恐言而不行也。如三令五申者,即力行之前端。至于我们之下情多说,是为唤起民众,言即是行也。无事实无以言,言事实即是彻底的行,所以给人民说征粮如何,征丁如何,征税如何,开渠如何,言其事之所当为与事之如何为,如此多说,即彻底力行其政也。况今日是改变目的方向,变旧行新,不言,何以改,何以新。

四月十七日

巡视县长考试第一试场,见有带帽者,问知患感冒,乃许可。不可不先问明白而不许可,且典试委员更不可说出无效的话。若令人脱帽,人以感冒而答之,则所言壁矣。

四月十八日

典试委员云:此次典试题出的易,阅卷者评分又偏于高,县长为政治的重心,将来政治民生恐亦受其损,可否以口试挹注之。余曰:题目易,分数高,错在明处,且是宽的错,若以口挹注,错在暗处,且是刻的错,以后者之错补前者之错,是一个错变为两错。将来以训练补救之,在正面补错,错可减少,以反面补错,错反加多。

副官处胡课长请为复兴楼题字,答曰:复兴楼为抗战时日人所建,乃国耻也,何书为,以窃之乎?以后称为复兴楼可也,不题字以为国耻之纪念。

副官处胡课长请将复兴楼前日人石刻之建楼纪载取消,答曰:去其建楼纪载,何外强中干也,素耻辱留乎耻辱,尚可以励来兹。

孙参事国策因急于通电话,即舍正路由试场之绳栏越而过之,谕曰:绳栏闲其心也,何可急则越之。古者划地为牢,君子必守之,若以其力能则犯之,虽城墙铁栅亦可越而过之,则国不堪其乱矣。

有艳装女子从试场门前而过,感曰:愈文明的人服色愈素淡,愈落后的人服色愈花丽。

四月二十日

与刘队长有泰谈冲锋战法,余言未止,意亦未尽,彼争言遂诫之曰,听我说话是增加你的知识,说你的话是欲向我逞能,为逞能而塞知,损失莫大,何其不虚心也。满招损,谦受益,应力戒之。

散步庭院中,感曰:艳花快残,才人寿短。

四月三十日

郭星符报告新闻毕,祭曲清斋兄,临行时,母命曰:老矣累矣,祭之可,勿哭。余曰:遵命。祭时见其子孙,不禁泪下,返告母曰:未哭,不由泪下。母曰:落泪当然,我不去,知衰老,不堪伤感矣。

九月二十七日

世界之公理,寓于机器中,机器转动,烟囱冒烟,始有理可讲,否则,无讲理之权。灭理凭力固非治道,但无力亦不能讲理,亦为当然,故为国必须培力讲理。

十月二十二日

强人作不如勉人作,勉人作不如教人自动作。

十一月六日

白天在稠人广众中,人很不容易露丑。为政能使是非公开,用上众人的眼耳口批评,就成了白天,谁敢为非。

十一月二十六日

有人以到四川未登峨嵋到南京未游西湖为我惜者,余改古人语一句答之曰“天地由我造,山湖何足游”。余一生所到之地,不知有何名胜,凡不与余人生效果之收获上有关者,余脑中很少印象。

十一月二十七日

星符说,现在人把造乱归根于领袖欲之作祟。我说:领袖欲是造物所付与者,不能使人没有,应归咎于政治上为领袖欲漏下作祟的空子。《易》曰:负且乘,致寇至。政治上必须把握住头等的作法,始能使头等的人才不离开政权。若是二等作法,头等人才即要离开站在政权的反面,站在反面之后,初是批评,渐是抨击,三即反对。由言语的反对,就要引起行动的反对,最后政治上常受头等人才领导的二三等人才,要跟上脱难政权的头等人才成为反对政治的人,所谓众叛亲离,亡不可救矣。今天欲治安,不能在减低人之领袖欲上用力,要在提高政治领导上用力。

十一月二十八日

帝权时代是弱不敌强,今则民主是寡不敌众。帝权时代帝王利用聪明才智之士鱼肉平民,今共党用平民报复富贵,此皆失中所致,无往不复。

十二月八日

错路上跑的愈快,错的愈远。

十二月二十一日

破除烦恼须无我,经过艰难好作人。

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56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53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1章 出版说明第5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4)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18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26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第21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1章 出版说明第7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6)第1章 出版说明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19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第15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第55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29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50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49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3)第54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57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第3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2)第11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3)第3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2)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33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第34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第39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9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7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第45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10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2)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55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41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第3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2)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22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23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6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5)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1)第46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24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第47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48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2)第58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25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第20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44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第14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第30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第12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4)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8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43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第16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第40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第37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第13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