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改变生态

【量子音乐】的总部。

卢西恩-格兰奇看着罗杰拿出的计划,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真的要这么做?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吗?!”

在卢西恩-格兰奇看来,罗杰拿出的这份计划,确实可以极大的打击包括环球音乐集团在内的,其它唱片业巨头。

但是,对自身的损失只会更大!

可以说,罗杰拿出的这个计划,完全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还没有伤到敌人,首先就捅自己一刀。

如果仅仅只是比失血能力也就罢了,只要【量子音乐】自己稳得住,拖到竞争对手承受不住失血的损失,垄断了大半个唱片业之后,自然有无数种办法把钱再赚回来。

但是,罗杰拿出的这份计划,最关键的问题却不是在伤敌伤己,而是在破坏整个唱片业,数十年以来形成的游戏规则!

可以说,若是这个计划顺利推广开来,整个唱片业的生态环境都会被改写!

至于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坏的方向变化,以卢西恩-格兰奇的目光,也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罗杰没有正面回答卢西恩-格兰奇的问题,反而是说起了一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数据:“随着现在媒体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件事对整个世界有什么影响咱们暂且不提,只看对唱片业的影响。”

罗杰指了指卢西恩-格兰奇的电脑,说道:“你随便打开一个数据网站,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唱片业的消费者数量,在过去三十年里一直在稳定地增加。但是,作为主要‘内容制造’者的明星,数量增加的更快。五十年前,是十个明星争夺一千万个消费者。而现在,消费者的数量增长到了一亿,但同一时期内活跃的明星数量却达到了一千以上!”

“也就是说,竞争更加激烈了。”

卢西恩-格兰奇点点头,说道:“而且,根据公司市场部门的预测,在未来几年中,明星之间的‘分类领域’将会更加的细致化,这也是为了顺应市场做出的调整。”

这个变化,若是在短暂的三五年之内,可能体现得还不太明显。

但若是将时间线拉长到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五十年,哪怕是一个外行,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变化。

在五十年前,一个猫王,就可以满足整个北美所有歌迷的“追星”需求。

但到了现在,虽然不会再出现猫王这样,能够吸引整个北美所有人目光的超级巨星,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数十、上百,乃至于数量更多的二三线明星。

这些明星,或许每一个明星的粉丝数量,和猫王之类的超级巨星根本没得比,但总数相加,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市场更大了,但同时,竞争也更激烈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浅显,但却让人不得不重视的结论。

“我认为,未来的几十年内,这种趋势只会更加的明显。”

罗杰摊开手,说道:“所以,【量子音乐】需要的很简单,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偶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明星,以及更大规模的造星计划。后者是你的工作,至于前者……”

罗杰伸出手,在办公桌上的文件封皮上点了点,道:“这就是我的解决方式。”

卢西恩-格兰奇没有说话,而是拿起文件,重新看了一遍。

罗杰给出的计划,实际上只是一个梗概,具体的细节还需要由【量子音乐】的管理层去完善,甚至为此做出大量的市场调研、寻找理论依据等等。

任何一个涉及公司未来数十年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都不可能拍脑门就做出决定。

罗杰的这份计划,严格来讲,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通过降低抽成比例等方式,大规模吸引明星加入,与其它发行公司在“内容产出”方面展开渠道大战。

按照如今唱片业的主流模式,像【量子音乐】这样,集制作、推广、发行为一体的大型唱片公司,签下明星的时候,往往会抽取百分之五十以上,最高甚至可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抽成,还会附带有版权方面的分割条款。

当然,这是制作厂牌和发行抽成相加之后的数字。

并且,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抽成,只会针对没有任何根基的纯新人,但凡有一点成绩和资本的明星,都有重新谈判的资本。

若是达到二线顶尖,甚至一线的程度,自己成立制作团队,甚至是制作厂牌,只与【量子音乐】进行发行方面合作的,也是有不少的,这就能省下很大一部分“制作厂牌抽成”,而且版权也完全归自己所有。

虽然说制作专辑的资金需要自己来出,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总体来说,对大多数明星而言,还是很划算的。

若是某些招牌支柱类的巨星,甚至还可以享受到“特殊待遇”。

比如,泰勒-斯威夫特与【量子音乐】的最新一份唱片合约,发行方抽成的比例就降低到了最高百分之三十、最低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具体根据渠道来决定,例如实体唱片的抽成比例就是最高的百分之三十,而巡回演出的收入则是扣去成本之后的百分之十五。

这也是除了罗杰的【Darkness】乐队以外,整个【量子音乐】里,待遇最为优渥的发行合约。

而根据罗杰最新提出的计划,确切地说,是一个设想:要将旗下所有明星的发行方抽成比例降低至“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之间”,且在版权分割方面做出较大的让步。

至于制作厂牌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因为涉及的计算内容比较复杂,罗杰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计划,但却也提出,要给予签约明星更多的选择机会。

没钱的,可以让【量子音乐】的制作厂牌垫付制作成本,在分成的时候扣除,或者直接提高分成比例。

不愿意分出更多利益的,只要能够确保专辑的质量,也完全可以自己组建制作团队,或者干脆自己出钱,委托【量子音乐】旗下的制作厂牌来完成自己的项目。

具体的数字,自然是要仔细地进行先期调查,以及评估核算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只要这个方案通过了基本的可行性论证,在未来,签约到【量子音乐】旗下的明星、歌手、乐队们,各种渠道抽成的比例都会有极大幅度的下降,分割出去的版权也会更少。

简而言之,就是“属于自己的版权”更多了,收入也更多了。

这对于明星,以及梦想着成为明星的新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但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却是未必了。

按照旧的模式,这些唱片公司完全可以说是躺着赚钱。

只要手上有一批质量不错的“明星”,一个周期内推出几张专辑,开办几场巡回演唱会,在高昂的抽成比例之下,唱片公司就会有大把的资金入账。

事实上,对于唱片业来讲,站在产业链顶端的发行公司,利润率一向是很高的。

在各个巨头的默契之下,发行公司作为整个食物链最上游的霸主,对底层,尤其是“内容产出”的明星,进行全方位、大幅度的压榨,从而获取了海量的利润。

为什么,从来没有一家唱片业巨头选择上市?而好莱坞巨头几乎每一家都是上市公司?

因为在高额的利润率之下,唱片业巨头根本不需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融资,自身的资金就足以完成扩张的需要。

如果不是几大巨头之间内耗过于严重的话,以唱片业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早就可以诞生出一家市值相当于好莱坞六大之和的超级巨头。

(注:未经验证的小道消息,有八卦小报提到,索尼的某位高层曾经在私下场合说过,索尼唱片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来打击竞争对手,所以才扩张缓慢。再次强调,未经证实,切勿当真。)

但是,若是罗杰的这个计划顺利推行开来,唱片业的生态链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发行公司依然可以保持在整个产业链中最上游的位置,但却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一个超然的存在。

而处于底层被剥削状态的明星们,地位却是会开始大幅度的提升。

虽然不至于反客为主,但是,一旦这样的格局稳定下来,唱片公司再想要像过去那样,对明星阶层肆意压榨,却是根本不可能再发生了。

当然,首先要【量子音乐】能够顶得住压力,稳定住这样的生态链。

“唱片业的消费者数量只会越来越多,按照以往的模式,广撒网,试图培养出一两个超级巨星,以争夺市场份额。这样的思路,或许还行得通,但一定不是最优解。”

罗杰见卢西恩-格兰奇似乎有些不解,立刻解释道:“在我看来,以后我们要追求的,不是明星的质量,而是数量。顶尖大牌方面,有一两个就足够,反而需要吸引数量更多的小明星,去争抢细化领域的市场。咖位不需要太高,二三线都无所谓,但数量一定要多,涉及的细化领域一定要齐全。”

罗杰所设想的这一套体系,多少借鉴了一些太平洋对岸,未来几年会流行起来的流量明星的体系。

但是本质上却有所不同。

毕竟,流量明星那一套,也就仅仅只适合太平洋对岸的特殊环境。

这套体系能够火热起来,背后的原因极为的复杂,换一个环境,必然会直接暴毙。

罗杰的想法是这样的,大体上,依然沿用过去的金字塔式阶梯,由几个顶尖的巨星撑起【量子音乐】的招牌。

但在这几个顶尖巨星之下,却不再是数量较少的一线、二线顶尖明星,而是数量众多的小明星。

这里的数量众多,指的可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以百为单位。

随着数字音乐和互联网的发展,让流行乐坛有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但同样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消费者也会变得越来越苛刻,或者说,越来越挑剔。

在过去,一个猫王就可以满足全北美所有歌迷的审美,哪怕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歌迷,因为选择范围太少,也只能选择听或者不听,而无法对唱片公司提出要求:你必须得给我弄一个我喜欢的作品出来。

而现在,随着“内容产出”的基数大规模增加,流行乐坛也明显出现了领域细化的倾向。

站在歌迷的角度来讲,就更是如此。

例如说,喜欢摇滚乐的,就分为金属乐、另类摇滚和原型摇滚。

不仅仅如此,例如金属乐摇滚内,还要再细分为重金属、力量金属、激流金属等等。

而每一个分支类别,又要再分为英语摇滚、岛国摇滚、华语摇滚等等。

按照这样细分下来,单单只是一个金属乐摇滚,若是每一个最末端的细分领域都有且只有一支乐队,需要的乐队总数至少也得上百。

所有音乐类型相加,少说也要以千为单位。

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罗杰才产生了一种想法:通过吸引更多的明星,乃至于主动“制造”更多明星的方式,以数量来抢占市场。

这种思路是否可行,罗杰也没有十足的信心,否则拿出来的就不会是一个计划的梗概,让【量子音乐】的高层去完善,而是直接在做完所有前期工作之后,拿出正式执行版本的计划书来。

在罗杰的前世,一直到罗杰重生之前,唱片业的主流,依然是沿用过去那一套。

不得不说,虽然歌迷的审美一直在变得越来越挑剔,但若是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歌迷,还是属于那种“喂啥吃啥”的类型。

但罗杰想要做的,却是主动来改变这一点,让歌迷们“想吃啥就吃啥”。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的,是整个唱片业的生态。

第165章 48分钟的超长专辑第146章 三名新成员第864章 避税第852章 RIAA怎么样?第296章 提名者晚会第662章 推广计划第345章 希望你是她第354章 祝我们的敌人好运第878章 《黄昏之十二乐章》第458章 你退群吧第225章 这章的章节名又被我吃了第675章 三方合作第337章 MAD唱片第199章 乐评人的影响力第388章 吃不下第151章 让声音更立体第25章 专辑立项第4章 第一首歌第71章 摊牌(第五更)第849章 心照不宣第817章 荆棘与白骨的王国第315章 安妮的第二首歌第368章 2.15亿第583章 第二次求婚第388章 吃不下第358章 八项提名第336章 我们要不要改个名字?关于最近的事,有些话说。第572章 凛冬将至第313章 华丽摇滚:波西米亚狂想曲第386章 一个小目标第144章 三个电话号码第865章 超级英雄月第182章 假期结束第102章 发行方:华纳唱片第644章 理论上的可行性第233章 犯众怒的安妮第188章 这章的章节名被我吃了第81章 新乐队成立(第五更)第193章 第二站:西雅图(第五更)第224章 改编经典第302章 三座留声机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议的速度第821章 要生了第429章 新专辑《滚石》第775章 隔行如隔山第228章 全多伦多唯一一台Neve.88R第160章 三首情绪核第573章 到底该怎么抉择?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第171章 海外发行第2章 贝斯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281章 花钱如流水第543章 玩一把大的第842章 夜谈第664章 《纽约邮报》的副刊第30章 录音 下第22章 加入第679章 改变生态第455章 什么时候摊牌?(第二更)第292章 空客ACJ第607章 人员臃肿的百代第768章 剥削自己第599章 抄袭指控第458章 你退群吧第393章 米拉也要加入?第76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五更)第792章 拆分和并购第832章 国王的领地第697章 信第482章 海外巡演计划第534章 虽然他不怎么靠谱……第560章 要花多少钱?第880章 一年第149章 华丽的音乐剧式摇滚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90章 我从来没有……第76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五更)第720章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189章 首站:天使之城洛杉矶第804章第874章 不是没有机会第137章 朋克礼第524章 这家伙不会当真了吧?第365章 什么叫骗?第73章 吉姆?吉他手?第204章 “休假”第755章 变故第875章 给歌迷发福利第337章 MAD唱片第686章 侧面迂回第96章 演出确定(第五更)第8章 签约第3章 毕业舞会第532章 是时候做点什么了第465章 《三种符号》?第753章 我们不会输第813章 屁股要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