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按理来说,【量子音乐】来势汹汹的举动,必然会引起唱片业内其它同行的警惕。

尤其是华纳和索尼这两个几年前还稳稳压【量子音乐】一头的巨头公司。

但是,如今的华纳唱片,是在小埃德加-布隆夫曼的领导之下,后者并不打算认真经营一家唱片公司,而是将收购华纳唱片视为一场投资。

很显然,小埃德加-布隆夫曼认为,这笔投资已经到了该要“收获果实”的时候,正在忙着寻找下家接盘。

据小埃德加-布隆夫曼宣称,包括AT&T、安联集团在内,多个跨行业级的巨无霸,都对华纳唱片兴趣十足,只要接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报价,小埃德加-布隆夫曼就会立刻卖掉华纳。

在这种心态之下,小埃德加-布隆夫曼所领导的管理层,对于【量子音乐】咄咄逼人的扩张,自然也不可能太过于在意。

按照典型的商人思维来讲,想要将手里的公司卖出一个好价钱,那么拥有一份看上去非常漂亮的财务报表,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候,华纳唱片最需要的是盈利率,而不是花费巨额的成本,去和【量子音乐】打上一场争夺市场的“战争”。

这会让华纳唱片的财务报表变得极为难看不说,也未必真的能够夺回多少的市场。

小埃德加-布隆夫曼很清楚,在并购了环球音乐集团之后,【量子音乐】的大势已成,在这个行业内,除非他们自己作死,或者触碰到了政-府对于“垄断”这两个字所能容忍的极限,否则没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可以竞争得过他们。

至于索尼……

索尼唱片的负责人倒是向母公司争取过,但在计划提交上去之后,却是因为“付出的代价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一理由而被否决。

对于整个索尼集团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依然是电子产品方面的布局。

例如PS游戏机、DVD的格式标准等等。

而娱乐产业,无论是索尼-BMG音乐集团,还是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尽管其自身都是所处行业当中的佼佼者,但归根结底,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确保索尼在电子产品的领域当中,拥有制定标准的资格。

——从那场著名的BD/HD格式之争就可以看出来,在涉及到娱乐的领域当中,制定标准所需要的不是技术上的领先性,而是有足够多的“内容出产商”去支持你的标准。

东芝的HD格式赢得了技术。

而索尼的BD格式,则是依靠着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的人脉,争取到了更多电影公司的支持,从而依靠更多的“内容”,赢得了这场战争。

(注:早期的HD格式清晰度是1080p,BD只能做到720p。现在的BD技术领先是在格式之争结束之后做出的新突破。)

无论是索尼-BMG音乐集团,还是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他们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当索尼集团在某项技术标准上与竞争对手开战的时候,能够为索尼的标准提供足够多的内容。

不单单是这两家公司本身,同时还需要利用它们在业内的人脉,为索尼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从整个索尼集团的“大局”角度来讲,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索尼一年卖DVD播放机以及相关专利授权赚到的钱,就够再开好几家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了。

自然是犯不着为了一个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去付出太大的代价。

和【量子音乐】在流行乐坛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比起来,在好莱坞,二十世纪福克斯所要面临的竞争就大得多了。

在收购了【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之后,经过【量子娱乐】董事会内部的讨论,决定保留前者旗下几家子公司的独立性,不将其与【量子娱乐】本就存在的同行业子公司进行合并。

在这份名单上的名字不多,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电视公司(福克斯电视网)、福克斯探照灯影业、蓝天工作室、星空传媒、二十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以及被福克斯收购的卢卡斯影业,总计七家。

——其中,卢卡斯影业,严格来说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子公司,而不是直接隶属于【量子娱乐】。

或者换个方式来说,它是【量子娱乐】子公司的子公司。

嗯,孙子辈的。

其余的子公司,则按照其所在的行业进行拆分,并入【量子影业】、【量子传媒】等公司的旗下。

之所以要保留这七家子公司的独立性,也是因为这七家子公司,早已形成了各自的品牌。

单单只是它们的名字,在各自的行业当中,都具备着极高的价值。

而且,适当地让旗下同行业的子公司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对于【量子娱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助于保持子公司的活力和竞争力。

以好莱坞来说,【量子娱乐】旗下,有三家电影公司。

若是算上卢卡斯影业的话,那就是四家。

不过大多数时候,卢卡斯影业都被算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名下,不会单独拿出来对比。

三家电影公司当中,规模最大的,无疑就是好莱坞六大巨头之一的二十世纪福克斯。

尽管在罗杰的前世,好莱坞从六大变成五大的时候,第一个被淘汰掉的就是二十世纪福克斯。

但这一世,在【量子娱乐】的协助下,二十世纪福克斯成功趁着其它竞争对手资金短缺的机会,提前数年拿下了卢卡斯影业。

好莱坞,乃至于全世界最出色的电影特效制作团队,以及《星球大战》这个价值无限的系列作品,仅仅只是这两样,对于一家电影公司来说,就可以说是价值无限。

《印第安纳琼斯》系列虽然有越拍越烂的趋势,但却也具备着不错的价值。

至少,等过上几年,现在的观众们忘记了这个系列糟糕的口碑之后,还是可以拿出来重拍的。

这个IP本身,依然有巨大的价值。

随着将卢卡斯影业收入麾下,再加上二十世纪福克斯在MPAA的固定席位、完善的全球发行渠道,以及在电影制作方面深厚的底蕴,只要几个项目取得成功,重新焕发生机,并不是妄想。

好莱坞就是这样。

接连几部大制作失败,足以让一个巨头沉入深渊。

但哪怕是濒临破产的境地,只要有一部大制作取得成功,就能够轻松翻身。

尤其是后者,如今的好莱坞六大,任何一家,都经历过不止一次。

而六大巨头之所以能够长时间的屹立不倒,除了依靠着MPAA的席位,对好莱坞巨头以下阶层,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有着肆意揉捏的势力之外,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电影资源,也足以让任何这个行业的人感到眼红。

每当遇到危机的时候,在过去那些一直取得成功的系列电影当中挑选一个出续集,永远是挽救一家巨头的不二法宝。

比如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X战警》系列、《异性》系列、《铁血战士》系列。

迪士尼的漫威系列、动画改编真人电影系列。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蜘蛛侠》系列、《黑衣人》系列、007系列。

环球影业的《速度与激情》、《侏罗纪世界》、《木乃伊》、《神偷奶爸(小黄人)》系列。

派拉蒙的《碟中谍》、《夺宝奇兵》、《变形金刚》系列。

以及系列影片资源最为丰富,手中的“牌最好”的华纳兄弟所拥有的《正义联盟(DC漫画)》、《黑客帝国》、《哈利波特》、《指环王》系列等等。

这些系列,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只要续集拍出来,就必然会赚钱,区别只在于赚多少。

当然,以这些系列的人气,拍一部烂片出来骗一波票房是没问题。

但若是这样做,会毁掉的是整个系列的未来。

所以,靠着007续命续了十几年的米高梅,在彻底耗尽这个系列最后的口碑之后轰然倒塌。

咳咳,扯远了。

总之,在【量子娱乐】旗下,二十世纪福克斯,是【量子娱乐】三家电影公司当中,最为强势、最为重要,同时也是“业绩”最为出色的一家。

相比较而言,福克斯探照灯影业和【量子影业】就有很明显的差距了。

后期是后者,即便是在吸收了【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一部分的资产之后,整体的平均水准有所提升,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发行渠道。

但放在整个好莱坞,【量子影业】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线末流的小公司。

和福克斯探照灯影业相差不大,或者略逊一筹。

不过,这两家公司,对于【量子娱乐】在整个好莱坞的产业布局,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好莱坞不像唱片业,在这种“群雄割据”的行业里,不但要在头部建立足够大的优势,同时在整个产业的中下游,也不能放松,同样要有所布局才行。

在【量子娱乐】对好莱坞的规划当中,二十世纪福克斯,就专精于大投入、大制作的项目。

而次一些的小投资项目,则按照类型的不同,分别交给福克斯探照灯影业,以及【量子影业】来负责。

前者主要以青春喜剧、恐怖片、爱情喜剧等等,比较偏向商业类型的影片为主,而后者则专门制作文艺向的电影,以及大部分的电视剧集项目。

在完成了现在的项目之后,杜克-罗森伯格和尼古拉斯-凯奇的“二人组”,也将会转到福克斯探照灯影业那边去工作。

当然,这一前提,是杜克竞争《星球大战》和《X战警》系列的导演失败。

若是成功得到这两个大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任何人都会做出这个并不困难的选择:放弃投资只有几千万美元的“小项目”,去执导《星球大战》或者《X战警》。

事实上,在确认要拍摄《星球大战》和《X战警》的续集之后,虽然剧本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许多相关的工作已经是在进行了,其中就包括导演的甄选。

杜克-罗森伯格理所当然地向二十世纪福克斯投递了简历,也给罗杰打了一通电话。

这个“年轻人”从来不是什么迂腐的家伙,不会说有现成的资源不去利用。

俗话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北美虽然没有这句俗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罗杰没有给杜克任何的承诺,仅仅只是表示会确保面试过程的“公平性”。

这毕竟是投资数亿美元的大项目,即便罗杰是【量子娱乐】的大股东和现任董事长,也不可能光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挑选导演。

即便,在这种顶尖的大制作当中,导演对一部影片的成败影响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但选择导演,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仍然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事情。

对于罗杰的答复,不知道杜克心里是怎么想的,但至少在表面上表示很满意。

作为好莱坞的“圈内人”,杜克自己也很清楚,这种大制作的项目,和独立电影圈子里那种混乱的情况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或许那些边缘的小角色,可以通过人情、关系,乃至于交易拿到。

但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分量的职位,都必须凭着实打实的本事去争取。

人情、交易等等,充其量是加分项,让项目的审核小组在其它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但绝对不会是决定项。

在《星球大战》和《X战警》两大项目立项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好莱坞都闻风而动。

其它五大巨头,乃至于次一级的电影公司,可以不在乎《X战警》所带来的影响。

毕竟,其它五大巨头手中,都有绝对不逊色于《X战警》的王牌系列。

但,对于整个好莱坞的从业者来说,没有人,可以不把《星球大战》当一回事。

在过去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星球大战》系列,一直毫无悬念地统治着好莱坞。

即便是在未来,迪士尼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已经声势渐起,单论在北美这块地界上,在面对《星球大战》的时候,底气仍然是弱了一筹。

第788章第827章第823章 阿曼达-克里斯蒂安第585章 宿醉第420章 格雷西的要求第842章 夜谈第237章 《美国偶像》第221章 鬼知道什么原因第341章 我回来了第390章 重金属的误区第405章 【女装出镜】第247章 “只是很纯粹的关系”第616章 《一直以来》第351章 我们有麻烦了第452章 这个学不来第64章 首秀第515章 天敌第704章 第一大股东第663章 “公鸭”德雷克第478章 最大的赢家……之一第406章 罗杰需要……第584章 安妮的计划第160章 三首情绪核第264章 淡化键盘第76章 新的分配方案(第五更)第816章 宁可信其有第496章 遭遇挖角第234章 混乱的午后第727章 街头卖艺?第228章 全多伦多唯一一台Neve.88R第514章 又是一年颁奖季第255章 媒体合作者第357章 这家伙是谁找来的?第441章 鱼已上钩!第721章 其它的计划第151章 让声音更立体第291章 地区和受众第300章 【摇滚控股集团】第786章 底线第38章 索尼唱片?第788章第453章 做好背黑锅的准备第843章 长不大的孩子第426章 一觉睡到国庆节第447章 我不会跟你客气的第493章 传记电影?第301章 最佳金属乐演奏奖第217章 混合金属专辑:《黑色》第164章 “自己人”第93章 该花钱了第304章 “什么?我没钱了?”第408章 没那个必要第467章 斯威夫特第693章 亚洲的消息第584章 安妮的计划第825章 谁认输谁是小狗第726章 西海岸第一张《Nevermind》第507章 最有力的武器第497章 别小看她第309章 六度分隔理论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体育场”的火山第754章第816章 宁可信其有第325章 先导EP:《深渊》(上)第872章 自带项目?第64章 首秀第416 埋藏过去第146章 三名新成员第48章 罗杰和理查森的要求第841章 香江第452章 这个学不来第433章 第一项任务完成!第547章 这简直比……第707章 不可调和第269章 《天佑女王》第37章 上东区的豪宅第342章 巡演开始第737章 新专辑中的老歌?第491章 孤狼……哈士奇?第520章 迷你专辑第66章 为贝斯而生的单曲(第五更)第881章 《太阳报》的报道第880章 一年第700章 割肉还是卖血?第466章 三亿美元第607章 人员臃肿的百代第644章 理论上的可行性第74章 尘埃落定第139章 现场和气场第231章 一亿美元的投资第410章 第三方担保第529章 她长大了第587章 “商业天才”安妮第679章 改变生态第115章 龟壳拨片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840章第185章 求婚?第67章 主唱的位置第441章 鱼已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