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不尽人意

2013年1月末。

《寂静岭》专辑正式发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由于风格方面的限制,以及实体唱片市场整体大环境的低迷,这张专辑的销量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

整整三个月过去,根据【量子音乐】从各地分销商那里拿到的数据,《寂静岭》实体专辑的零售端销量,总共也不过是四百多万张左右。

出货量倒是勉强看得过去,全球所有市场相加,大约有一千一百万的出货量。

不过,自从数字音乐迅速占领了实体专辑市场以后,大部分分销商在进货的时候,都不会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款项。

而是和超市类似,按照一定的比例,预付一部分货款,剩下的,要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和【量子音乐】进行结算。

这还是因为【Darkness】乐队和《摇滚圣经》系列的名气和口碑摆在这里,分销商们对乐队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

若是换成一些实体专辑销量不甚理想的歌手、乐队,分销商甚至连预付的货款都不愿意出,每卖掉一张CD,才会向唱片公司支付一笔费用。

这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销售模式。

数字音乐暂且不提,单说实体唱片这一块。

零售端的分销商们,承担的经营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他们从一张唱片中获取的利润却是要少得多。

举个栗子,一张标价二十美元的CD唱片,零售端的分销商平均可以从中获得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六美元的收入。

而唱片公司、歌手、词曲创作者以及制作人加起来,则可以拿走接近百分之七十。

除此之外,还有不到百分之五的“零头”,会支付给唱片业协会、出版物管理机构等等的组织,具体的比例,根据各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例如在岛国,就没有类似于RIAA的机构来伸手要钱,但他们的“出版物管理机构”会从每张唱片的零售收入中抽取千分之四。

而在北美,若是一张专辑被确定为“工会认证项目”,那么就每卖出一张唱片,就要向北美唱片业协会,也就是RIAA支付一笔钱,具体的数字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五之间。

不过,无论在哪一个市场,这部分“浮动成本”的总数,通常都在一两个百分点,最高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当然,这是不计算税款的。

这是每一个环节的“渠道方”需要自行承担的部分,不会计入一张专辑的总成本当中。

从这个分配模式就可以看出来,零售端的分销商,在一张专辑当中所取得的收入比例并不高。

百分之三十看起来不低,但要知道,开设一家唱片店,经营成本可不低。

单单只靠卖唱片的钱,在一些实体专辑市场低迷的国家,说不定连成本都赚不回来。

若是以前实体唱片市场火热的时候倒也还罢了,只要能卖出足够多的唱片,成本就会被分摊到足够低的水平上去。

分摊到每一张唱片上,可能平均成本还不到一美元,这样算起来,五六美元的“分成”,就显得颇为丰厚了。

为了尽可能地多“抢”到一些货源,尤其是在专辑刚刚发行的时候抢到第一批货,分销商们不介意全额支付货款,甚至有时面对一些比较火爆的专辑时,还会主动加价,以求能够在竞争对手的前边拿到货。

但现在……

实体唱片店都已经倒闭得差不多了,诸如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全城加起来,可能都找不出二十家唱片店来。

而且这二十家唱片店,生意也未必好到哪去,很多一部分都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这种情况下,分销商们自然不愿意像过去那样,去承担高昂的风险。

因此,先铺货,卖到消费者手中之后再结算,也就成为了主流。

唱片公司不愿意?

当大部分分销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唱片公司也没有多少议价的资本。

除非你能自己去将零售网络搭建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但这根本不可能。

没有哪一家唱片公司能够做到这样的规模。

事实上,唱片公司也不会花费巨大的资源和代价,去和分销商们“抢饭吃”。

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比例。

既然自己不想花费巨额的成本去将销售网络搭建到零售端,那么做出让步,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那些小明星的专辑而言,这种延期结算的销售模式早已施行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不过,一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向顶级明星的圈子“蔓延”。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如今实体唱片的市场环境差到了什么地步。

《寂静岭》是【Darkness】乐队第一张签订了延期结算合约的专辑。

而从前三个月的表现来看,这张专辑的销量,也确实是不尽如人意。

零售端四百多万,不足五百万张的销量,若是仅仅只在北美市场,倒也还说得过去。

但若是放到全球,对于《摇滚圣经》这个系列来说,就显得有些“丢人”了。

至于数字端,销量也说不上有多高。

毕竟,Spotify的会员点播付费模式成为了如今的主流。

对于歌迷们来说,如果每个月只需要十几美元,就可以随意畅听几乎所有的歌曲,为什么要每首歌花几美元去“永久买断”呢?

当然,从收入的角度来讲,这种模式倒也不会让乐队少赚多少钱。

Spotify正在和乐队的经纪人接触,希望能够买断乐队的所有作品在数字音乐平台的独家授权。

不过双方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分歧。

Spotify只愿意开出每年三千万美元,外加按照“付费用户点播次数”支付的费用。

而以西奥多为首的经纪人团队,则报出了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天价”。

如此大的差距,想要成功达成协议,双方都要做出不小的妥协。

至少在几个月之内,估计是得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但若是这份协议成功签下,乐队在版权方面的收入又能有一个不小的上涨。

虽然说,乐队现在已经不怎么在乎赚钱多少的问题了,反正赚多少都是没地方花。

但总是没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的。

事实上,在现在,数字音乐平台所支付的版权费用,还不是音乐版权收入的“大头”。

至少对【Darkness】乐队来说不是。

毕竟,摇滚音乐,是非常适合用在电影配乐之类的地方。

那些暑期档大片的剧组,往往也舍得在这方面投入。

一首歌的一次性授权,就收入上百万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仅仅是电影,许多的体育赛事、商业广告等等,也都喜欢购买现成的版权来使用。

比如说,那首本该属于红军利物浦的《你永远不会独行》,就被NFL买了下来,每个赛季就要向乐队支付五百万美元的授权费用。

一次两次的授权,收入看上去不多。

但数量累加起来,就相当可观了。

这些授权,才是乐队在版权收入方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数字音乐平台的收入,虽然说没有少到可以随便无视的地步,但至少在现在,确实算不上乐队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量子音乐】调查到的情况来看,想要让Spotify同意在每年一点五亿美元的版权协议上签字,也几乎不可能。

事实上,每年三千万美元,已经是当今乐坛最顶级的“待遇”了。

(注:版权方参考的是Drake,2016年Drake自曝从流媒体平台获得的版权费用大约在两千三百万美元一年,差不多算是当时的最高水准了,就算有比他高的,也不会高太多。)

咳咳,扯远了。

回到《寂静岭》这张专辑。

无论是实体唱片,还是数字端的表现,《寂静岭》的表现都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

甚至于,【量子音乐】还传来了一个让罗杰感到颇为郁闷的消息。

按照惯例,【量子音乐】为《寂静岭》专辑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限量版”黑胶唱片,其中包含了《天使的房间》这首“额外附赠单曲”,以及印有乐队四人漫画头像的徽章,有四人签名的纪念卡等等“附赠品”。

——当然,签名是复印的。

和《摇滚圣经》系列过去的作品一样,这套限量版黑胶唱片定价设置在一千二百九十九美元,比普通的黑胶唱片足足贵了二十倍。

不过发行量却减少了许多,“仅仅”只发行了十万套。

然而,就这十万套限量版,三个月过去了,都还没有卖完。

根据【量子音乐】统计到的数据,截止到目前为止,限量版的黑胶唱片,还有差不多两万多套没有卖掉。

这两万多套限量版黑胶唱片,意味着两千多万美元。

然而,对乐队来说,更重要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丢脸。

并不是每一位明星,都会为自己的专辑推出特别的限量版、典藏版等等。

但通常情况下,但凡是推出了这种所谓的“限量版”,必然是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限量版”的发行量都不会太高,一经发售,就会被歌迷们抢购一空。

若是发行的多了,卖不完,“限量版”就会失去它本来应该有的“附加价值”。

这对任何一位明星的“脸面”,都是很大的打击。

“要不然……”

胖子纠结了半天,犹豫着开口道:“我们自己掏钱买下来?”

胖子所说的,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解决办法”。

与其将这些限量版的唱片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一直卖不出去,让乐队丢脸,还不如自己掏上一笔钱把它们买回来。

乐队几人都有把握,只要自己开口,【量子音乐】那边,肯定是会放弃这些“回购唱片”的分成的。

但是,分销商、RIAA、出版管理部门等等,这些钱可是省不了的。

除此之外,还有纳税的问题。

无论是谁掏的钱买下了这批专辑,按照IRS的逻辑,这笔收入都会算在【量子音乐】和乐队的头上。

既然有了收入,就得缴税。

杂七杂八的算下来,两万多套唱片,乐队差不多得付出一千多万美元的“成本”。

这笔钱倒是小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若是这么做了,无异于是承认了这一次的“失败”。

圈外倒也还罢了。

在唱片业内的同行们,肯定是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还没到那时候。”

罗杰摇了摇头,否决了胖子的提议,开口道:“说实话,我倒是宁可专辑卖不动,摆在货架上,也不想弄虚作假。”

“不过这事可太丢脸了。”

胖子还是显得有些郁闷:“我觉得我们还是把价钱订的太高了。一千三百美元,现在哪还有这么贵的专辑?”

胖子的话说的倒是没错。

在过去,实体唱片比较辉煌的日子里,一千多美元的限量版专辑,不说比比皆是吧,但也不算罕见。

但如今,整个实体唱片产业都已经日暮西山,主流歌迷们甚至不愿意去收藏一张唱片。

这种市场环境下,一千多美元的专辑,哪怕是赠送了不少的“附赠品”,再冠以“限量版”的名义,还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若是重金属、布鲁斯摇滚等等,受到主流市场偏爱,容易大卖的类型也就算了。

哥特金属这种小众类型,还定个如此高的价格,确实是有几分草率的意味。

“定价这块确实是有点草率了。”

安妮也附和了几句,而后话题一转,又说道:“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意义,重要的是得想个办法尽快把这些唱片卖出去,或者干脆回收掉。”

安妮的意思不难理解。

若是能卖掉,自然是最好不过。

若是卖不掉,干脆也别搞什么自掏腰包回购的事了,直接将这些专辑“撤回来”,无论是销毁也好,还是怎么样处理都行,总比一直摆在唱片店的货架上要强。

“别着急,我说了,事情还没有坏到那个地步。”

罗杰想了想,还是开口安慰道:“等到格莱美结束之后,说不定会有一些变化,反正也就不到半个月时间了,等到格莱美结束,再观望一下。”

“格莱美……”胖子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你的意思是……”

“对。”

罗杰没等胖子问出口,就“抢答”道:“当代传奇!只要能拿下这个奖项,两万多张限量版唱片,很容易就能卖掉。”

第683章 局外人第604章 打破天花板第749章 究竟是怎么想的?第155章 不需要证据(第十更)第415章 安妮-哈莉-金克斯第312章 弩哥达里尔第438章 交给歌迷们决定第517章 选择困难症第822章 母女平安第449章 《卧了个槽》第110章 两支乐队的近况第19章 录歌第16章 第一个粉丝第50章 黑人社区的音像店第873章 《星际穿越》和《奇异博士》第385章 海外发行敲定第846章 逗智逗勇第147章 联合巡演计划第876章 【《摇滚圣经》 Tour】第879章 贝斯主音第407章 《后天》第501章 令人惊悚的销量第360章 大卫-鲍伊是谁?第304章 “什么?我没钱了?”第334章 细思极恐第277章 好莱坞都不敢这么拍第784章 最致命的一环第712章第529章 她长大了第168章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第363章 融(坑)资(钱)计划 下第87章 Slap第712章第133章 紧张的女孩第832章 国王的领地第652章 拉下水第248章 威廉莫里斯的星探第788章第193章 第二站:西雅图(第五更)第13章 目标第138章 即兴第229章 AC-130第313章 华丽摇滚:波西米亚狂想曲第785章第457章 天堂的阶梯 Tour第493章 传记电影?第340章 恐怖袭击第78章 重回洛杉矶第109章 安妮的女朋友第435章 心理医生???第382章 谁在乎那玩意?第340章 恐怖袭击第804章第401章 别忘记联系媒体第770章第823章 阿曼达-克里斯蒂安第63章 调音与排练 下第795章第474章 出事了?第819章 七千万美元的税款第661章 两件事第788章第636章 124亿美元第379章 价值连城的金矿第523章 打包八亿?第513章 影帝第578章 大难临头第411章 福布斯名人收入榜第743章 【Darkness】乐队又回来了!第306章 哥特金属第624 当众洒狗粮第444章 两份计划书第792章 拆分和并购第729章第394章 直接用钱砸反而更省钱?第99章 假装兴奋第271章 三叉戟第287章 安妮的特殊天赋第294章 重大的决策失误第216章 温切斯特第734章 大费周章第725章第288章 数字唱片时代第836章 向过去道别第398章 发行时间确定第538章 你一个敲鼓的……第302章 三座留声机第656章 和老狐狸的谈判第650章 各取所需第442章 《后天》首映第70章 法律咨询第587章 “商业天才”安妮第162章 玩摇滚的都是神经病和变态第791章 尘埃落定?第152章 项目超期第27章 制作人玛莎第210章 大胖子和小胖子第206章 昆士兰州的农场第846章 逗智逗勇第455章 什么时候摊牌?(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