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知府,船厂

“少荃你好好想想,洪秀全自广西金田起兵时,不过千余之众,后流窜十余省,待占据金陵时,其下已有百万之众。其所过之处,振臂一挥,当地的农民便是闻风而蚁聚,他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加入贼军,除了受到洪秀全那套邪教之说的蛊惑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吗?”曾纪泽对李鸿章是询询善诱。

李鸿章沉思半晌,叹道:“自乾隆爷以来,朝廷对农民们所征的税日益加重,各地官吏为饱私囊,又巧立名目,倍加盘剥。而八旗贵族和汉家富绅们则不断的强取豪夺农民的田地,致使他们生活日渐的艰难,即使是富庶的江南一带,也多有家破人亡之事发生。这些农民们虽不敢反抗,但心下却怨声载道,发匪揭竿而起他们便群起而响应,虽说是大逆不道,但多少也有些被逼无奈吧。”

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可怜的农民们每一次都被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但每一次被逼得没有活路之时,他们还是会被忽悠着加入“起义”的队伍,为所谓的“均天下”而战斗牺牲。

其实每一朝的统治者都知道,只要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那他们的江山就可以万年永固。可是往往到最后,立国者们的警世之言都会被子孙们扔到一边,再加上倒霉如明朝来点什么冰河期的天灾,西汉来个黄河改道,于是,新的徇环又将开始,周而复始。

所谓不破不立,太平天国把清朝搅了个天翻地覆,摧毁了他赖以统治的根基。那曾纪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立下新的秩序,而这个秩序能否良性运行性的根基,就在于他脚下的这片土地被谁耕种。

李鸿章的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看来,他在土地问题上,差不多和曾纪泽已经有了一些共识。

“其实我说的那几点意见,多半也是从父亲那里学得,他在安庆搞的那套与民休息的政策成效就很不错。我只不过把他的作法改动了一些,以便适应咱们江苏这边的具体情况。”曾纪泽想尽量淡化这件事的重要性,他的口语显然比刚才要轻松许多。

这两年来,曾纪泽得出了一个结论,但凡遇到比较有争议之事时,只要把他老爸曾国藩的名头搬出来,多半就能压服不同的观点。看来有曾国藩这颗巨荫大树罩着,办起事来还是要方便许多。

“我刚才细细一想,你的办法对于解决饥民温饱,安置降兵这方面确实很有利。而且战争即将结束,也该考虑着手恢复生产,那么多的土地空置着,到底还需人来重新耕种,把无主的土地买给农民,咱们既能赚一笔银子,还能尽快从他们手上征税,可谓一举数得呀。我完全赞同。”李鸿章的脑袋还是转得挺快的,马上分析出了更多的好处,也不知是他有意顺着曾纪泽的意思,还是真的从心底是看到了土地改革的好处。

“你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就好。”曾纪泽颇感欣慰,“当然,这事也急不来。我的意思是由你牵头,成立一个‘土地司’,专门负责无主土地官有化和销售的所有相关事宜。另外,我还将向朝廷建议任命你为苏州知府,在苏州一带试行土地改革计划,从中找出缺点,加以改进,看效果然后再全省推广。”

对于曾纪泽突然间的委以重任,李鸿章竟有些惊喜过望。李鸿章这人一向报负很大,绝非那种甘愿永久屈居于幕府之中的人,先前曾纪泽任命周馥为徐州知府时,李鸿章心下还闹了不小的情绪。他原本以为知府人选是非他莫属的,却不想曾纪泽意外的选择了周馥,这让他很是失望了一阵。

而今曾纪泽却在没有任何事先暗示的情况下,将更为重要的苏州知府的职位交给了李鸿章,这让一心想能独挡一面的他怎么能不觉兴奋。

“怎么,少荃,你难道没信心接手苏州这副烂摊子吗?你要没信心,那我可找别人了。”曾纪泽见他一脸的震惊之情,故意的想急他。

果然李鸿章又吓了一跳,忙不迭的说道:“有信心,我当然有信心了。放心吧我的曾大人,不用一年的时间,我就让这苏州不但不要你一粒的救济米,还能重新上交税赋,支持你的江苏衙门。”

由李鸿章主持苏州重建工作,曾纪泽当然是放心,这一次他之所以是大胆的放手,一方面是苏州本就是江苏巡抚衙门的所在地,李鸿章将来在他眼皮子底下办事,自然不敢有什么事合适的举动。何况,他只是让李鸿章主持民政,并没有放给他调动淮军一兵一卒的权力,手里没有枪杆子,就算有天大的野心,又能折腾出个什么动静呢。

苏州克复,太平军在苏南一带的主力基本丧失殆尽,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军的势力彻底被驱逐出了江苏,他们仍然占据着常州等数座重镇。在拿下苏州后不久,曾纪泽即调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等三个团分路进剿太平军残存势力,又命张树珊团南下,支援进攻嘉兴的淮军部队。与此同时,其余各团则抓紧时间休整,被充兵员弹药,以待下一步的向天京进军。

而就在苏州城刚刚克复不久,曾纪泽又收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清廷方面百般无奈之下,只有听从了曾纪泽的意见,将阿斯本舰队所有舰船折价变卖。并决定将所得近一百五十多万两银子的资金,全部拨给他的江苏衙门,责成他在上海建一座近代化的造船厂。

曾纪泽做梦都几乎要笑出来,也许清廷怎么也料不到,他们亲自拨款建造的这座船厂,将来造出来的可以媲美洋人的坚船利炮,却会被反用来对付他们自己。

如果说曾纪泽的淮军兵力毕竟有限,战斗力也难以达到欧美军队的水平,要对付北方清廷号称的“百万大军”仍存在困难的话。那么,他将要拥有的这支近代化的海军,将以无敌的存在,纵横于中国万里的海疆线,无情的嘲笑着满清的愚昧。

洋人之所以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打败清军,最大的利器并非他们先进的枪炮,而是他们所向无敌的舰队。他们游弋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选择清军防守最弱的环节,集中兵力发起进攻,当清廷闻知信息,想要调兵遣将时,战事已然结束。

于是,号称百万之众的清军便被几万洋鬼子牵着鼻子走,完全不知道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哪里。海军的绝对优势,才是洋人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而再,再而三击败清军的直接原因。

曾纪泽想学洋人,以精兵对付清廷的人海战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清廷满足了他这个愿望。

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269章 强硬第210章 发明家第137章 国号第166章 政治投资第170章 冲突第171章 修好第254章 先手第184章 誓师第120章 对峙第27章 码头相遇第23章 官督商办第38章 咸丰第115章 联姻第166章 政治投资第5章 湖北巡抚第252章 自作聪明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309章 没有最好第13章 打砸抢烧第149章 英国的态度第116章 绝对控制第120章 对峙第156章 侍王第117章 天兆第42章 政策调整第121章 来阴的第185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136章 至尊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144章 北征第45章 戈登第118章 兵临城下第121章 来阴的第310章 世界潮流第272章 强硬第251章 谣言第283章 边境第253章 龙颜大怒第56章 军校第253章 龙颜大怒第183章 重复的历史第288章 南京条约第94章 亲信第316章 信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53章 龙颜大怒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189章 世界的转折点第101章 知府,船厂第28章 手术第48章 变夷为夏第23章 官督商办第250章 暗战第289章 国土第237章 宿命第98章 慕王第210章 发明家第189章 世界的转折点第62章 行刑第300章 忆往昔第151章 办报第220章 空军第267章 傀儡第277章 安内第219章 “贵宾”第219章 “贵宾”第36章 信仰第129章 黄梁一梦第213章 立场第297章 攻其不备第17章 坚守黄州第36章 信仰第132章 所谓忠臣第305章 放权第226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135章 左拥右抱第297章 攻其不备第24章 彭玉麟第121章 来阴的第170章 冲突第314章 牺牲第134章 不上也得上第314章 牺牲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233章 刺客第259章 为天下者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择第88章 家庭晚餐第118章 兵临城下第236章 空袭第50章 幕府第91章 大杀器第96章 会面第85章 第一面第113章 帷幕渐开第289章 经略越南第73章 刘铭传第187章 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