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北京

大人,这是今天的报纸。”杜聿光将一叠报纸放在了案上,大约有七八份之多。

在曾纪泽的鼓励下,他辖内的报纸业发展十分迅速,就比如这济南刚刚攻克,什么《明报》、《新民报》等各大报社便纷纷在此设立分社。由于电报线路的铺设,使得消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曾纪泽拿到的这些报纸,基本与总社的发行是同步的。

“挑点关于那妖妇的报道,就先从《新民报》念起吧。”曾纪泽手头批示着从南方送来的文案,他习惯每天早上这个时候,边听报纸边处理政务。

杜聿光便从中挑出《新民报》,翻找了一会就大声念了出来:本报济南快讯,近前,伪清皇太后慈禧已被押解回济南,此足以振奋我大明军民士气。吴王以仁慈为怀,暂时免除了慈禧死罪,但却将其发配到了当地的一家青楼。然慈禧虽为我大明死敌,但毕竟乃太后之尊,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她是否真的恰当还不得而知……

这则报道的内容,显然是在对曾纪泽处置慈禧的做法表示婉转的质疑,杜聿光本能的停了下来,小心翼翼的看了他一眼。

“继续念。”曾纪泽一脸的泰然。

杜聿光便将几份报纸统统念了一遍,除《明报》这样的有官方背景的报纸之外,大部分的报纸都对曾纪泽这样的做法有所质疑。理由嘛,无非是慈禧地位尊贵,且又是妇道人家,要么就是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当以宽宏大量为念,诸如此类仁义道德的借口。

“哼,如果他们看到当年满奴入关,他们的祖先父兄是如何被杀,母女是如何被奸辱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堂而皇之的说出这一通什么‘以德报怨’‘慈悲为怀’的道理来。”曾纪泽批示好了一份文案,将笔轻摔在了砚台上。

杜聿光道:“这些报社不懂得王爷的用心,实在是可恶,王爷是否要对他们予以警示?”

曾纪泽摆了摆手:“本王既然许他们办报,便会给他们充分的言论自由,只要不涉及我大明根本利益,他们想说什么就叫他们说去吧。”

杜聿光点了点头:“那么。我们是不是也给《明报》一些指示。让他们写些正面地评论。以抵消其他报纸负面地报道。”

“这个可以。本王早就拟好一份署名评论。你直接发往上海就行了。”曾纪泽从那一堆文案中拿出一份稿子。

杜聿光顿时对他佩服不已。心想吴王殿下果然是料事如神。对于民间将有什么样地反应。早已有所准备。这样地眼光与谋虑。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地。

杜聿光方离去。外面来报。言苏州侯李鸿章到了。曾纪泽忙是亲自出府迎接。李鸿章神采奕奕。大老远便拱手施礼。笑道:“恭贺王爷北伐功成。”

“什么功成。关外还尚未收复。离功成还早着呢。”曾纪泽笑着携李鸿章入内。

二人分主臣坐罢。茶水上过。曾纪泽便道:“苏侯。你可知本王此次招你来地用意吗?”

李鸿章微微一笑:“如果我没猜错,王爷莫非是想让我主政山东吗?”

“丁葆这个人还算有些能耐,山东有他打理就够了。”曾纪泽摇头而笑,“直隶全境现下基本已在我大明控制之下,本王已向父皇递上奏折,奏请他任命你为直隶省长。”

当初清廷以北京为国都,直隶关乎京畿安危,直隶总督自然而然的便成了封疆大吏中最为重要的一位。现如今大明定都于南京,直隶地重要性虽然有所下降,但因其毗邻关外,东接渤海,战略意义依然不容小觑。曾纪泽荐李鸿章为直隶省长,无疑是体现了他对自己这位首席幕僚的器重与信任。

李鸿章助曾纪泽创立淮军,经营江苏,其辅佐之力功不可没,但眼看着周馥、张凯泰等人都被委以省长之重,自己却一直只为苏州知府,后曾纪泽北伐之时,原以为会将江苏省长给他,但曾纪泽却非要亲自执掌江苏行政大权,这自然对李鸿章又是一个打击。

对于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李鸿章算得上是仕途不利吧。然而现在,等了那么久,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曾纪泽总算没有忘他,一个直隶省长的位子,足以弥补他这些年来地不满了吧。

“多谢王爷栽培,鸿章必不负王爷的信任。”李鸿章并没有官场上固有的自谦,显然他对此十分的激动。

“呵呵,以苏侯之才,直隶一省除了你

:接掌呢。这是你应得的,不必谢本王,坐吧。”

李鸿章激动的情绪稍有平复,坐下来时,正好瞅到了桌上地报纸,便顺势问:“听说王爷擒获了伪清慈禧太后,这真是奇功一件啊。”

“吴师长立了一功,本王该重重赏他。对了,你由江南而来,民众对本王处置妖妇可有什么议论。

李鸿章这次来本是带了一肚子的话来地,而对于曾纪泽处置慈禧的方法,他本身就不太赞同,曾纪泽从他地眼神中也看得出来。

“这个嘛,王爷以德理教化子民,他们凡事好以仁德而非大义来判断,有些议论也是再所难免。总而言之,王爷不必太过在意。”

“那苏侯是怎么看的?”曾纪泽又问。

“依下官之见,王爷对处置方法……”李鸿章顿了一顿,“也没什么不妥地。慈禧罪大恶极,下官以为王爷对他的惩罚还轻了,应当直接对其处以极刑。”

曾纪泽哈哈大笑,看来这次“直隶省长”的任命,算是对李鸿章的一种“收买”,想从前为幕僚之时,凡有不同见解时,李鸿章是知无不言,而今身处高位之后,反倒顾虑重重。没有人反对固然做事顺利,但这却不是曾纪泽所希望看到的。

“少不必避而不言,哼,世人皆拘泥于所谓的礼仪道德,岂不知大丈夫有仇必报,才是世间大道。敌人对我的残忍,我必十倍还之,这才是天经地义的至理。本王乃顺天道而行,又何须在乎那些凡夫俗子们怎么看待。”

曾纪泽以藐视一切的口气说了这一番豪言,李鸿章听得却是听的惊心动魄,心中暗想:“吴王城府至深,无人能揣测其所想。他的胆色更是不可斗量,我等看来阻力重重之事,他却敢拂袖之间,以一己之力推动。将来他还能做出怎样叫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还真是难以想象呀。”

李鸿章感慨归感慨,他对曾纪泽的是既充满了敬佩,但在很多事情上却并不赞成他的做法,这时更是如此。“王爷豪情胆色固然令我等佩服,但天下之事,总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度,如果做过头了,便会适得其反。鸿章此言别无他意,王爷别见怪。”李鸿章终于说了几句真心话。

“忠言逆耳,这个道理本王岂会知。你放心吧,本王自有分寸。”曾纪泽颇感欣慰,说着他站起身来,走到了一直悬挂的地图上面,放眼望去,黄河以北已是圆圈遍布,每一个圈都代表着大明已将该地攻陷。

曾纪纪泽墨笔轻挥,在那“北京”二字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千里之外的北国,吴宗敏跨着高头大马,正向着那座宏伟的城池开去。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此地,始有燕国。其后先后有过蓟郡、幽州、郡、等称呼,但无论她叫什么名字,都一直归属于中国,直至五代末期,被大卖国贼石敬塘割给了契丹。

四百年之后,明征虏大元帅徐达收复北京,将此天府之地重新置于中国辖下,然而明末中国大乱,野蛮的女真人趁势窃取天下,北京又一次陷于异族之手,虽然她依旧是清之国都,但对她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历史的枯页在吴宗敏的脑海中翻过,此刻,他心中感慨万分,他忽然想起了两百年前的那位名将徐达,当年的他,也是这样率领着大明的百战之师,昂首踏入这座八百年古都,在汗青中书写下传奇光辉的一笔吧。

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啊。

大军继续前进,在接近永定门之时,城门已是大开,一队队的等待整编的清军规规矩矩的候在城门之外。

清廷外逃,天津失陷,北京城已陷入绝地,在这种情况下,九门提督汪国毅然决定放弃抵抗,开城归降。

吴宗敏便命一团三营先行入城,收缴了清军已集中好的武器,确保了城中仅剩的三千多清军皆是放下武器,已没有任何威胁。这时,吴宗敏才亲率大军进入北京。

当吴宗敏骑着马进入永定门的那一刻,他忽然感觉到心头涌出一阵无形的厚重。他抬头看了一眼那古老而破败的门洞,每一块砖都仿佛写满了兴衰与荣辱。

穿过那一片短暂的漆黑,然后,他终于走进了北京城,而眼前的景象,却令他大为唏嘘。没有想象中的壮丽,只是无尽的脏与乱。

第165章 红顶商人第260章 五条誓约第151章 办报第225章 实验室第177章 伐清大计第69章 整风第32章 太平军的投降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章 湘江北去第162章 大辩论第112章 野心 铁血 柔情第171章 修好第5章 湖北巡抚第123章 炮第32章 太平军的投降第144章 北征第23章 官督商办第276章 不当婊子第163章 新的变数第14章 洋教习第27章 码头相遇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301章 反英运动第189章 世界的转折点第93章 北方重镇第215章 天才第89章 阿斯本舰队第301章 反英运动第297章 攻其不备第82章 同文第153章 强国之本第13章 打砸抢烧第306章 让步第121章 来阴的第43章 美国领事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40章 反戈第282章 先发制人第192章 夜论第286章 一夫当关第310章 世界潮流第32章 太平军的投降第86章 夫妻情调第215章 天才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择第61章 楚军第286章 一夫当关第307章 法官第159章 易主第15章 创建炮连第209章 校长姐姐第92章 机枪车间第52章 料事如神第300章 忆往昔第118章 兵临城下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61章 楚军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25章 实验室第249章 宝刀不老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83章 复旦第123章 炮第264章 谢幕前的演出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232章 有惊无险第192章 夜论第62章 行刑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58章 北极熊第170章 冲突第9章 杀手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37章 国号第316章 信第76章 留学计划第76章 留学计划第185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25章 江上纵论第178章 决断第171章 修好第178章 决断第215章 天才第66章 程学启第87章 徐州第85章 第一面第278章 民以食为天第122章 献策第147章 笼络人心第156章 侍王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86章 夫妻情调第266章 借道第64章 淮扬水师第127章 血战第41章 上海,扩军第247章 储君第62章 行刑第25章 江上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