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数千年未有之人物

迪生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而他却没有料个选择,对于中国、对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有无法估量的影响。

“你做出了非常明智的决定,恭喜你正式成为大明政府的外藉雇员,让我们来喝一杯庆祝一下吧。”能将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收纳于麾下,曾纪泽颇有一番成就感,便命取来好酒,三人举杯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咳!中国的酒好怪异啊——”酒量本就有限的爱迪生,一时兴起喝下了整整一大杯的白,立时有了强烈的反应。

“看来你在中国要适应的东西还很多,那就先从我们的酒吧。”曾纪泽笑着说道。

“依王爷的意思,是想让托马斯先生从事发明研究工作,那既然如此,就不妨先在上海建立一所专门的实验室,地点由我来选择。至于实验室需要的器材、人员嘛,托马斯先生可以列张细表,我会想方设法满足你的要求。”容高兴之余还不忘正事。

“没错,你有什么,尽管早容是了,他会替你解决一切难。

”曾纪泽轻拍着容的肩。

爱迪生对此示十分的感谢,于是双方敲定,在上海建立一所科学实验室,取名为纪泽-爱迪生实验室。爱迪生占有该实验室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曾纪泽则以私人的名义,控制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为了尽地主之谊,曾纪泽便找了谋部懂英文的年轻参谋李宾,让他带着爱迪生游玩一下济南的山水,然后再回上海筹办实验室。

在送走了爱迪生之后,闳又向他引荐了另一名年轻人:“王爷,这是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名叫裴明宪,字鹏飞,刚刚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目前正在《明报》担任记者兼编辑。他是专程从上海赶来,为王爷做专访的。”

曾纪泽猛然想起。道:“是专地事啊。本王差点给忘了。也好。本王现在正有空闲。咱们到后园聊吧。”

“在美国攻读地什么专业。怎到明报去做记者了?”曾纪泽边走边问。

“我在耶鲁攻读地是化学专业。辅修文学。本来回国后想去武器制造局工作。但正巧《明报》开设了一个‘科普专栏’。社长段鸿飞先生跟老师故交。便想让老师为他介绍一个既懂点科学知识。又能写些文字地人。于是老师就我介绍过去了。”裴明宪谈吐轻松自然。言辞有度。这一点颇令曾纪泽欣赏。

“你大学读地化学。到头来却改行当编辑。会不会觉得大材小用了呢?”曾纪泽有意识地问

“专业对口固然可以学以致用。但我以为在报社做编辑。为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将会做出更大地贡献。所有我很满意自己现在地工作。”裴明宪坦然地回答。

说话间三人来到后园地竹亭。裴明宪便拿出了笔记本。以记者地口吻道:“殿下也知道。我们地科普专栏将是第一次上报。这对于科学在中国地传播来说。将是一个历史性地时刻。那么。我想听听王爷对科学地看法。”

“既然谈到科学,那么我想大多数的国人,对科学是什么还很不清楚。就我个人总结,科学就是运用范畴、道理、规律等思考形式,反映出咱们眼中世界各种现象内含地一种体系。就象佛家有一套轮回的体系,道教有长生的体系等等。科学应当是凡人智慧的最高结晶。”

裴明宪跟着微微点头,作为一名海归地留学生,他自然清楚曾纪泽关于科学的论断是十分恰当的,接着又问道:“我们知道,科学原意其实为‘科举之学’,宋代的陈亮在其文中写道:自科学之举,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不遇。可见科学之意,其实与自古以来的科举之制是有很大关系的。那王爷又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事实上,“科学”二字,历史上是康有为在1893年才引进并使用,而曾纪泽则是通过报纸、学校等方式,提前对其进行了宣传,实质上科学一词对大多数人而言还都很陌生。

“如果我们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社会科学,一类叫做自然科学,那么自然科学狭义上来讲,指地就是蒸汽船、枪炮、电报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而社会科学,我们地科举之制就可以归于其中。不过,当今的中国,重于社会科学而轻于自然科学,而前者更是弊病重重,其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实际上根本不适应当今地国情。至于自然科学,非这些年推行洋务,我们几乎连一枝像样的枪都造不出来。所以

决当今中国地种种问题,首先就要解决科学的问:

曾纪泽不失时机的对科举制度进行抨击,而在几年之内彻底变革科举制度,同样是他的既定目标。

裴明宪对此深以为然:“如王爷所言,那我大明若想奋起直追,赶超欧美,势必大力的发展科学了。”

“对,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崇尚科学乃是天下大势,所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满清的灭亡已经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我大明若是不想重蹈覆撤,非将发展科学作为重要国策不可。”曾纪泽“盗用”某人的名言,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第生产力”这一个响亮的口号,尽管他并不认为这句话完全是对的,但至少放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就是天下大道。

“而欲发展科学,就必须先兴教育,不是原先那种单纯只读四书五经,应对科举的教育,而是德、知、体三位一体的新式教育。假使我大明十年之内,新式学堂遍及全国各地,又以十年,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新式学子走出学堂,为我华夏的振兴而奋斗,那么,再过十年之后,我大明必将重振汉唐辉煌,中国,亦必将傲立于世界列强之林。”

明治维新使日用三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丰富,只要将她导上正确的轨道,曾纪泽相信不出二十年,中国便可与英法争雄,三十年的数字,还是他保守的估。

裴明宪越听越兴奋,全然记了自己记者的身份,仿佛已置身于曾纪泽所描绘的雄图伟略之中,情不自禁的起身向曾纪泽深鞠一躬,感慨万千的说道:“我中华能有王爷这般的领袖,实乃万民之华,祖先之佑。”

这些话曾纪平素不知对下属们谈过多少次,些时接受采访,自然是信手拈来。也许是他天生有着一种感染人心的口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就算是自己也情不自禁的为之激动,又更何况是那裴明宪。

“免礼了。”曾纪泽笑着将他扶起,目中满怀期望,“本王的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易。若想实现这些大道,我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通晓新学,扎实苦干的栋梁。你要好好的在你的岗会有一番作为呀,本王对你有很大的期望。”

作为一名满怀报效国心的年轻人,裴明宪当即表示出极大的决心。而就在采访行举结束之时,曾纪泽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叫下人从书房中取来一张纸。

曾纪泽道:“这是本王业余间一点科学研究成果,权当是庆祝科普专栏开办的小小贺礼吧,不过,稿费你们可不能少啊。

明宪接过来细看一番,眼睛中惊喜神色愈加的浓重:“王爷,这……这可是震惊世界的发现呀。”

“你是学化学出身的,应该知道本王写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吧。”曾纪泽倒显得相当的不以为然。

“知道,我当然知道了,这是元素周期表啊!”裴明宪激动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是在1869年由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捷列夫首先整理出来的。他当时是将已知的63元素依原子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并成功的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特性。

曾纪泽一直试图为国人树立起一种追求科学的典范,而他本人尽管不是一个科学家,但却具有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没有的“天赋”。作为十九世纪的一项重大发现,元素周期表是曾纪泽唯一记得清楚的一项,这得意于他高中时曾一度对化学十分感兴趣。

严格来讲,这算是曾纪泽的第一次“抄袭”,以前的他往往只是“借鉴”。而他选的这位抄袭对象,和抄袭的时间,又恰巧不会引起什么争议。

对曾纪泽而言,什么元素周期律,也只不过是超越百年的知识中的一叶而已,但对裴明宪而言却是意义重大。他仿佛捧着宝贝一样把那张表细读了数遍,一一核算之后,才确信这元素表是何等的精确。而由此所引发的他对曾纪泽的惊奇与崇敬,更是一发所不可收拾。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我以前认为王爷你是一位伟大的领袖,真没想到你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几千年来,人类中都没有出现过王爷你这样的人物,你真是太神奇了。”裴明宪有点语无伦次。

曾纪泽习以为常,微笑着接受了他的崇拜。

第198章 大沽口第30章 假老爸第232章 有惊无险第78章 瘟疫第23章 官督商办第237章 宿命第211章 数千年未有之人物第200章 关门打狗第27章 码头相遇第90章 保存实力第59章 掌控财税第165章 红顶商人第244章 反目第33章 屠杀第14章 洋教习第25章 江上纵论第215章 天才第155章 骄军必败第17章 坚守黄州第17章 坚守黄州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73章 刘铭传第256章 天策门第292章 德意志第109章 鼎之轻重第112章 野心 铁血 柔情第69章 整风第170章 冲突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188章 四面开花第58章 北极熊第207章 新的敌人第169章 被开明第20章 以利换技第301章 反英运动第262章 卖国成性第117章 天兆第34章 悲壮的热血第98章 慕王第40章 狂欢与告别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40章 狂欢与告别第202章 罪有应得第305章 放权第315章 宪法第296章 屈服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76章 留学计划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81章 烽烟再起第24章 彭玉麟第202章 罪有应得第146章 派系第208章 “禽兽”第27章 码头相遇第275章 开源第192章 夜论第91章 大杀器第158章 幼天王第70章 三路进兵第191章 四川第165章 红顶商人第4章 英国医生第238章 自作孽第97章 立威第155章 骄军必败第66章 程学启第132章 所谓忠臣第14章 洋教习第105章 大势已去第289章 经略越南第65章 海袭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44章 反目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251章 谣言第257章 谁入地狱第144章 北征第109章 鼎之轻重第243章 黎明第165章 红顶商人第190章 总统的恩人第112章 野心 铁血 柔情第62章 行刑第242章 肉第22章 大冶建厂第314章 牺牲第199章 最后的骑兵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65章 海袭第105章 大势已去第69章 整风第48章 变夷为夏第13章 打砸抢烧第56章 军校第189章 世界的转折点第275章 开源第246章 削兵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82章 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