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下)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在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里传来101声礼炮响,德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宣告投降。消息传到英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英国的政治家们却笑不出来,他们弄不清英国在这次战争中究竟是赢家还是输家。

(一)索姆河的“马克”

1916年,一战的战场从冰天雪地的东线转回到泥泞潮湿的西线。1916年2月21日,德军在凡尔登发起了进攻,长达一年的凡尔登战役开始。为了牵制凡尔登的德队,以英军为主力的英法联军于7月在法国北部发起索姆河战役。

6月24日,索姆河两岸雷鸣般的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英法联军隐蔽的炮兵群对德军阵地开始了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击。空前猛烈的炮火使德军阵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盘旋在德军阵地上空的协约国飞机不时扔下炸弹,而后俯冲扫射。

到7月1日清晨,炮击终于停止了,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硝烟渐渐散去的战场,经历了一周炮击的德军阵地上死一般的寂静。早晨7点半,英军的阵地上突然响起刺耳的军哨声,只见英军士兵爬出战壕,开始向德军阵地发动攻击。与此同时,英军进行了更为猛烈的炮火掩护。但这时所有掩藏在地下工事中的德军倾巢而出,他们抬出沉重的机枪,把黑洞洞的枪口居高临下地指向排列整齐、几乎是肩并肩缓慢前进的英军士兵。待到英军接近时,德军枪炮齐发,顷刻间把英军“像割麦子一样成群地扫倒”结果进攻变成了大屠杀。仅这一天,英军就伤亡了6万多人。

第一次使用坦克

1916年9月15日,英军采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坦克。这是这次大战中最革命的武器,比攻城榴弹炮或毒气意义要大得多。主要创始人是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这位作家在战前写的文章,就想象一架自动推进的机器,类似美国的履带拖拉机那样,能在一条连续的带子上前进。

在以后,双方展开阵地战,战斗异常激烈,地面上炮弹坑密密麻麻,死尸遍地,恶臭熏天。英军的每一步推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改变索姆河战役的胶着状态,英军打算以一种新式武器来加快进攻的步伐。

9月15日清晨,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这时德军阵地前突然响起了“轰隆轰隆”的机器轰鸣声,十几个巨大的“怪物”身披钢甲,形如房屋,脚底虽没有安装轮子却能缓缓前进,身后扬起棉絮般的尘土,从这些“怪物”里还传出“哒哒哒”的机枪射击声,子弹像雨点般射向德军士兵。这些装有铁甲的战车用宽大的履带压垮了铁丝网、越过战壕,将工事碾压得支离破碎。德军见状吓得四散逃窜,他们不知道这就是“坦克”后来称雄战场的“陆战之王”

这一仗由于坦克的助战,英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英军未受多大伤亡就向前推进了4.5公里,缴获德军众多武器。但是不久,德军开始加强防御体系,并掌握了反坦克作战的方法,英法军队的所有进攻都无法奏效。转眼进入11月份,索姆河两岸大雨滂沱,被炮火破坏的地面变成一片片沼泽,连生存都困难,进行战斗简直是不可能的。而此刻双方的物资也已近枯竭,无以为继。直到这时,索姆河战役才不得不宣告结束。通过这次战役,英法联军虽然牵制了德军,使其放松了对凡尔登的攻势,但代价巨大,光英军的损失就有42万人。

(二)日德兰大海战

当英国的远征军在欧洲大陆上同德军奋力厮杀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的将士们则在大西洋北海地区的日德兰海面上同德国舰队进行着一场殊死较量。德国的海军舰队自大战开始以来一直被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封锁在其海军基地内,动弹不得。长期的海上封锁严重影响了德国经济,因而德国海军的指挥官决心与英国海军进行一次真正的会战,突破英舰的封锁。而英国人则感到,德国的出击是彻底摧垮这个海上劲敌的大好时机。

5月31日,北海的海面上阴云密布,海面一望无际。德国的诱敌舰队沿日德兰海滨向西北驶去,而这时英国的诱敌舰队自西北向东南驶进。一路上两支舰队都不停地拍发无线电报,唯恐对方不知道自己的行动。下午2点20分,两支舰队相遇,都庆幸地以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很快,双方都进入了大炮射程,日德兰海战就此打响。

15时48分,巨炮雷鸣般地响开了,双方展开了远距离的炮轰。16时整,英舰“雄狮”号炮塔被炸,燃起熊熊烈火,首先被击毁。16时26分,2.7万吨的英国超级无畏舰“玛丽女皇”号也被德舰炮弹连续击中,发生了水中大爆炸,一分为二。

17时,受到胜利鼓舞,一直后撤的德国侦察舰队突然转舵,返身扑向实力受挫的英国舰队。英舰队被迫后退,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英军的后援舰队——第五战列舰队姗姗来迟,这才稍稍扭转了英国海军的败势。

英国第五战列舰队投入战场后,形势逆转。德军受到大口径炮的威胁,几乎陷入危局。这时,一位德军观测兵激动地喊起来:我们的大洋舰队来啦!”来者大多是“无畏”级战列舰和巡洋舰,大小共有70多艘,由德国的舍尔海军上将直接指挥。英诱敌舰队司令贝蒂急忙向英国舰队司令杰利科海军上将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火速增援。而杰利科在听到贝蒂的呼救信号后,马上命令舰队全速前进。到18时13分,英国海军的主力队也杀入了海区。

这时夜幕已完全降临,海面上漆黑一片。待到双方发现彼此的时候,距离已是很近。两支舰队在慌乱中投入战斗。只见在照明弹、探照灯及中弹军舰上燃起的冲天火光的映衬下,上百艘英德战舰碰撞、扭转、加速、开炮。一时间,夜幕笼罩下的日德兰海面上,炮声隆隆,恶浪翻腾,一条条鱼雷在水中四处飞驰,不时有舰艇中雷,顷刻间沉入海底,只在海面上留下几缕青烟。最后英军的舰队利用自己在航速上的优势,截断了德军回港口的航道,对德军舰队形成包围之势。

到次日清晨,德舰见大势不妙,遂冒着纷飞的炮火和纵横的鱼雷,从英舰的封锁中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逃。英舰由于未能及时收到有关敌舰逃亡路线的情报,眼睁睁看着对手穿过事先布满鱼雷的秘密通道回到基地。英舰只得收兵作罢,规模浩大的日德兰海战遂告结束。

海战的结果,英军舰只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大于德国,似乎让德国人占了便宜,但在战略上,英国海军成功粉碎了德国海军突破封锁的计划,牢牢掌握着制海权,使得庞大的德国舰队被困海港,无法发挥作用。

谁是日德兰海战的胜利者?

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以至于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就战术而言,德国人的确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大洋舰队向强大的英主力舰队发起了勇猛的挑战。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

(三)惨痛的胜利

1917年在西线战场,由于法国国内兵变,又连遭败绩,对德作战的重担不得不落在英军肩上。6月至11月的伊普尔之战,德军放水阻止英军的进攻,英军被迫在烂泥塘中与德军展开苦战,最后以牺牲30万人的代价,只得到了几平方英里毫无价值的沼泽地和荒芜区,这是英国开战以来打得最糟糕的一次战役。

11月至12月的康布雷镇战役,英军最初取得了很大胜利,俘获敌军7000余人,摧毁了德军大量坦克。为此伦敦各处教堂钟声齐鸣,庆贺胜利。但英国人高兴得太早了,德军反扑后,夺回了一半的失地,英军死伤甚多。英军撤退的消息传到国内,伦敦的欢乐顷刻无存。

当大战双方精疲力竭之时,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以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为由,于1917年4月宣布对德宣战。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方面的力量,英国听到美国参战的消息后欣喜若狂。

1918年11月,败局已定、节节败退的德国爆发革命。11月11日,德国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签订了停战协定,血战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英国成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英国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战争中英国与其自治领一共900万人因战争而残障,伤亡或失踪达出兵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战死近百万人;英国庞大的商船有70%被德军摧毁,大英帝国赖以生存的两大基础——经济实力与海上霸权均受到极大削弱。随之而来的是左右时局的国际地位的丧失和国内社会秩序的动荡,“日不落帝国”的太阳开始陨落了。

在一战前后,众多英国女性走出家门,填补大量成年男子入伍空下的职位,妇女地位大大提升,她们在此情况下也为取得选举权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女权运动。英国女权运动的领头人是埃米琳·潘克赫斯特(EmmelinePnkburst)潘克赫斯特早在191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之前的多年就发起了争取让妇女有投票权的民间反抗运动。这些女权主义者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她们通常从防寒手套和手提包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锤子,然后开始向伦敦的主要大街行进,沿途她们用锤子砸碎商店橱窗的玻璃,因为她们知道此时此刻潘克赫斯特也正在准备用石头向唐宁街的一扇窗户投去。

在女权运动的压力下,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和年满30岁的女子都享有选举权,英国的妇女被首次给予了选举权。

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9章 一代贤相——丘吉尔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44章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第52章 国有化、福利国家与英国病第37章 黑奴的泪与血——罪恶的黑奴贸易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3章 血腥玛丽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5章 专题英国的风俗习惯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37章 黑奴的泪与血——罪恶的黑奴贸易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54章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1章 出版说明第31章 工业革命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2章 引言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3章 “狮心王”的传奇人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33章 专题诗坛双圣——拜伦与雪莱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11章 诺曼征服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章 引言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9章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第20章 专题绅士风度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23章 血腥玛丽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38章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13章 “狮心王”的传奇人第13章 “狮心王”的传奇人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33章 专题诗坛双圣——拜伦与雪莱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9章 丹麦金与丹麦人的统治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11章 诺曼征服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11章 诺曼征服第23章 血腥玛丽第1章 出版说明第48章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15章 议会制度的起源第43章 厘清敌友——协约国的建立第28章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第10章 专题英国贵族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第32章 两党制的确立与工党的崛起第22章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第6章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35章 海军军神纳尔逊第18章 历时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下)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30章 天主教复辟的失败——“光荣革命”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创业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3章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第4章 罗马人入侵第8章 阿尔弗雷德大帝第51章 分崩离析的大英帝国第11章 诺曼征服第50章 专 题 名门名将——蒙巴顿勋爵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第40章 盛世时代的女王——维多利亚第23章 血腥玛丽第19章 玫瑰战争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