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2)

赵瑗的优势是他比赵琢大两岁。绍兴五年(1135年)夏赵瑗因为年龄优势先被封为建国公,送到当时宫中新建的书院——资善堂学习。赵瑗深知仅有年龄优势是不能得到皇太子地位的,所以勤奋学习,言行精神。三年后,进宫觐见赵构的大将岳飞曾经去资善堂拜见过赵瑗。岳飞出宫后,高兴地对人说:“社稷得人啊,中兴基业难道不就这个孩子身上吗?”尽管后来岳飞向赵构请求早立赵瑗为皇太子,受到了赵构的申斥。但这并没有导致赵构对赵瑗的恶感。实际上,岳飞对赵瑗的极高评价代表了当时许多外臣的共同态度。

此后将近20年里,赵瑗被养在宫中却一直没有确定名分。其间,生父秀王逝世,赵瑗外出守制了三年。赵构迟迟没选定赵瑗为继承人的原因很多。首先赵构还幻想自己能够再生育,万一生出皇子来总比立一个血缘疏远的侄子作接班人好。其次,赵构的生母韦太后和权相秦桧与赵瑗关系都不好,反对立赵瑗为太子。赵瑗在外给秀王守制期间,秦桧还计划废黜赵瑗;韦太后则更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候选人赵琢。

期间,张贤妃病逝,赵瑗也改由已经进封为皇后的吴氏一并抚养。赵构分别封赵瑗、赵璩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吴皇后虽然先抚养的是赵璩,但也认为赵瑗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可当大任,劝赵构早立赵瑗为皇太子。

韦太后死后,赵构决定在赵瑗和赵琢之间做一个决断。赵构给他们两人分别送去了美女10名,过了一阵又把她们召回。经过检查,送到赵琢处的10个美女都不是处女,而给赵瑗的那10个都还是处女。赵构确信赵瑗的品行高尚,最终决定立赵瑗为皇太子。

刚好北方的完颜亮大规模入侵南宋,为了稳定人心,赵构将赵瑗改名为赵眘,封为建王,不久正式册立为太子。

完颜亮南侵最终被南宋军民打败了。对政事厌烦了的赵构决定趁机退位赋闲。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颁布禅让诏书,直白地解释退位的原因是“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宣布由太子赵眘继位。6月11日,禅让典礼一结束,赵构随即起驾前往德寿宫,做起了太上皇。

赵眘虽然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而只是赵构血缘关系极疏松的远方亲戚而已,但当了皇帝后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善待赵构。

从这一点上来,赵构还真有先见之明,挑选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接班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很有帮助。赵构的晚年,就是居住在德寿宫,悠闲地整天看宫中的水车慢慢地旋转。

太上皇一有什么要求,赵眘就尽量满足。每个月,赵眘都起码过来探望请安四次以上。每逢节日或出游,赵眘都要恭请宋高宗出席或同行。赵眘对待赵构就像亲生儿子对待父亲一样。没有儿子的赵构在德寿宫安享了天伦之乐。1167年3月的一天,赵眘带着皇后、太子一起到德寿宫拜见赵构并赏花。当日德寿宫小西湖畔鲜花怒放,内侍杂役来回奔忙。赵构子孙三代人先看抛彩球、荡秋千,再看百戏表演,然后登上御舟绕堤而行。赵眘安排数十条小舟,满载酒食、水果和艺人跟随在御舟后面,以备太上皇随时召唤。湖上尽兴后,一行人上岸继续饮酒,欣赏歌舞,直到子孙三代都大醉为止。这样的情景在德寿宫经常出现。

晚年赵构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在德寿宫中酿酒品酒。德寿宫配置了专门的酿酒师,用当时上好的惠山大米配合上等三白泉水酿酒。酒水装在酒桶里,泥封后印上“上品”的印记封存在宫中。年老的赵构几乎一日都离不开德寿宫自酿的酒。赵眘经常陪太上皇赵构一起品尝自制的雪浸白酒。赵构年纪大了,酒量也不小。赵眘经常劝赵构:“此物不宜多吃!”

一位是退了位赋闲的太上皇,一边是并非亲生收养长大的新皇帝,两人的关系能够如此融洽,真的是让人欣慰。

赵眘正是因为种种孝行,死后定庙号为宋孝宗。

宋理宗来历不明

如果说赵眘的来历还有据可查,多多少少和原来的皇室有着血缘关系,那么南宋中期的宋理宗赵贵诚就是一个“来历不明”的皇帝。

宋理宗的出现与权臣史弥远有着直接的关系。史弥远,南宋明州(今浙江宁波人),是南宋的第三位权相,把持宋宁宗时期朝政。大凡是权臣,总会早早地为自己的权势寻找退路。史弥远就用心经营与宋宁宗太子赵询的感情,两人关系密切。当年暗杀韩侂胄,史弥远就是与赵询合谋的。史弥远盘算着,等宋宁宗“百年”之后,扶赵询即位,自己依然能保住荣华富贵。谁料到,太子赵询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宋宁宗赵扩也真是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将不育症“发扬光大”,干脆就生不出儿子来。死去的太子原本就是赵扩收养的宗室子弟,预备为继承人的。现在没办法了,皇室只好又“恢复传统”,从旁系宗室中挑选子嗣,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

史弥远就开始担心了,万一挑选出来的皇子与自己过不去,等他登基后自己的权相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务之急,他要和新太子搞好关系,把太子也拉入自己的阵营。

挑选候选人毕竟要皇帝本人点头才行。权相的权力再大,史弥远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赵扩早已经有了中意的人选。他的弟弟沂王也没有子嗣,赵扩非常喜欢弟弟,就替他挑选了宋太祖赵匡胤一系、燕王赵德昭的九世孙赵均作为子嗣,赐名赵贵和,认作了侄子,成为新的沂王。现在太子死了,沂王赵贵和作为赵扩的“侄子”,现在顺序入嗣赵扩,名正言顺。赵扩就把赵贵和收养入宫,改名赵竑,封为济国公。

赵贵和成为了内定的太子人选,朝野都心知肚明。

这个赵贵和,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年轻人,恰恰对史弥远极看不惯。同时,赵贵和又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丝毫不懂韬晦之术,把心中的想法和政治主张丝毫不剩地都展现了出来。

杨皇后为了日后地位着想,也想拉拢赵贵和,主持为他迎娶了前太皇太后吴氏的侄孙女为妻。赵贵和不喜欢这个女孩子,冷落她,顺便也冷落了杨皇后。杨皇后自然对赵贵和有意见了。史弥远之前对赵贵和没有什么了解,如今赶紧“恶补”。一次,他听说赵贵和喜好古琴,赶紧从民间搜罗了一把好琴和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献给赵贵和,拉拉关系。暗地里,他又将那位美女的全家好好供养着,扣为人质,命令她定期赵贵和的一举一动。这位琴女很快就获得了赵贵和的宠爱,对他毫无防备。史弥远常给赵贵和送一些奇计淫巧的珍宝,赵贵和都把这些玩物抛掷在地。平日里,赵贵和在桌几上将史弥远擅权祸国的种种行为都记录下来,说:“史弥远当流配八千里。”书房的墙壁上有地图,赵竑一次指着海南岛对琴女说:“我当皇帝以后,就要把史弥远流放到海角天涯。”史弥远得到琴女的密报,为了自卫,他要扳倒赵贵和。

赵贵和的老师真德秀对学生的言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劝赵贵和多读书,埋头学问,不要过问朝堂上的事。赵贵和没有照做。真德秀就把话挑明了:“殿下须要孝顺慈母,敬礼大臣,天命自然来归,不然就恐有危险之事了。”赵贵和依然我行我素。

史弥远计划采取的方法是既然皇帝挑选出来的太子和自己过不去,那我就让和我过得去的人顶替赵贵和担任太子。他很快就逮着了机会。赵贵和进宫后,沂王的后嗣又出现了空缺,需要再挑选继承人。赵扩下令再挑选宋太祖十世孙、年过十五岁的宗室养育宫内。史弥远乘机给赵贵和竖立了对立面。史弥远的门客余天锡(余天锡的祖父就是史弥远父亲史浩的门客,他打小在史府长大)刚好外放绍兴主持秋试,来史府辞行。史弥远就暗中嘱咐他找一个可靠的孩子来。

让余天赐余天锡一个人去找所谓的宗室子,说明史弥远根本就没想要找一个真正的宗室子弟。你想,余天赐余天锡一个人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为朝廷选择继承人的重任。

考试完后,余天锡空着手回来了,但是带回来一个消息。他说绍兴西门外有一个姓赵的保长,有两个孙子。这两个孙子的面相都是大贵之人。史弥远也不问赵保长家的来历,就说,那就带来看看吧。绍兴的那个赵保长听说临安的大官们要自己的两个孙子,高兴得了不得。他也实在不懂事,将这件事情大吹大擂,还变卖家产,请亲戚朋友们吃饭祝贺。冥冥中,赵保长认为孙子们大富大贵的面相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当他倾家荡产将两个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送到临安的时候,史弥远显然对这样的高调行为非常不满,只见了一面,就挥挥手把他们都给打发回去了。赵保长是败兴而归,颜面全失。

但是一段时间后,史弥远秘密派人来到绍兴,将赵保长两个孙子中年长的那个、17岁的赵与莒秘密接到临安。史弥远也不鉴定,就将他改名赵贵诚,公开宣布为宗室子弟,送入宫中。

赵扩认可了这个“侄子”,赐名赵昀,袭爵空缺出来的沂王爵位。

不久,史弥远在净慈寺为老父亲史浩做佛事。

史家有个世代姻亲,叫做郑清之。郑清之把女儿嫁入了史家,儿子也娶了史家的女儿。他刚从峡州调回临安任国子学录,听说史家做佛事,不请自来。史弥远看到郑清之,决定与他共商大事。为了控制赵贵诚,也为了他具备较高的素质,史弥远正在为赵贵诚挑选老师。这个老师必须是自己的亲信、亲戚,同时官位又不能太高,而且又得有真才实学。郑清之是史弥远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史弥远把郑清之叫到暗处,让郑清之为赵贵诚讲授儒学,同时在宫中伺机拥立赵贵诚为新皇帝。他郑重相告:“事成,史弥远现在的地位就是你的。但这话出于我的口,入于你的耳。如果有一语泄露,你我都是要被族诛的。”郑清之应允入宫,为赵贵诚教授程朱理学。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赵扩病危。史弥远谎称皇上有密旨,立宗室之子赵贵诚为皇子。赵扩驾崩的当晚,史弥远与杨皇后商议废黜赵贵和,召赵贵诚入宫。杨皇后虽然对赵贵和不满,但对于私行废立这样大逆不道的事,还是不敢做。杨次山的两个儿子杨谷、杨石受史弥远的嘱托,一夜之间七次去劝姑姑与史弥远合作。杨皇后还是摇头,反对假传圣旨,立来历不明的赵贵诚为新皇帝。两个外甥侄子最后把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道:

“姑姑,事已至此,如果不立沂王,恐怕日后杨氏满门都威胁了啊!”

杨皇后这才点头同意,配合史弥远的政变。史弥远连忙假传圣旨,让宫人去传沂王赵贵诚进宫。临行前,史弥远反复叮嘱出宫宣旨的人:“记住,你所宣者是沂王,而不是太子。如果叫错了人,小心你全家人的脑袋!”

沂王入宫后,史弥远、郑清之公布赵扩驾崩的消息,并以“遗诏”的名义强行拥立赵贵诚为新皇帝。原本可以冲击一下皇帝宝座的赵贵和是个老实人,在决定命运的当晚尽管看到许多黑影在宫廷内外来回穿梭,他也没有想到和他们一样搞些小动作。赵贵和本以为轮到自己继位了,谁知道迎来的是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的诏书。他茫然若失,被禁军将领强迫接旨。

于是赵贵诚端坐到了龙椅之上,成为了宋理宗。

历代嚣张的权臣不少,但像史弥远这样生生“造”出一个皇帝的人还真是绝无仅有。史弥远的政变阴谋,激起了朝野上下的愤慨。一些大臣上书说济王赵贵和冤枉,都被罢官出朝。

临安的太学生潘壬和弟弟潘丙,都是湖州人。他们知道宫廷换皇帝的内幕,反对史弥远,赶回湖州,聚集部分力量,图谋拥立赵贵和登基为帝。为了增加胜利的把握,潘壬约长江北岸掌握军队的将领李全进兵接应,建立大功。约定的日子到了以后,潘壬和潘丙兄弟俩带领由渔民、巡尉兵卒数十人组成的队伍,连夜闯入王府,要用力赵贵和为帝。从赵贵和的心理来说,他眼睁睁看着皇位飞走,不能不有所眷恋与不满。深夜,他看到有人群涌进来拥戴自己为皇帝,虽然知道这个叛乱,但也没有表示反对,配合潘壬等人的行动,等于是默认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潘壬等人在湖州街头到处张榜揭露史弥远罪恶,宣告政变。一行人拥着济王赵贵和到州衙,就要黄袍加身。当时,江北的李全到期不至,没有带军队前来响应。赵贵和在光天化日之下,看清了原来支持自己的人不过几十个人。这不是瞎胡闹吗?赵贵和对政变的前景失去了信心,慌忙派人向临安告变,同时征调湖州的官兵对潘壬等人举起了屠刀。史弥远听说湖州叛乱,赶紧派出军队镇压。在军队到来之前,湖州的叛乱就被赵贵和给浇灭了。潘壬隐姓埋名逃往楚州,被官府抓获斩首。

经过叛乱后,赵贵诚和史弥远都意识到,只要赵贵和活着,就是对两人权力的威胁。

史弥远干脆秘密派人到湖州逼济王赵贵和上吊自杀,对外称病死。

赵贵诚即位后,朝政听由史弥远把持。

1233年,史弥远终于病死了,宋理宗赵贵诚开始亲政。赵贵诚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皇帝。这个不足说的不仅是他来历不明的身份,也指他的政治能力和个人素养。史弥远把持朝政的时候,宋理宗藏在幕后,掩盖着个人素质的缺陷。但等他走到前台亲政的时候,他能力不济,导致了南宋王朝的衰败。宋理宗时期是南宋由盛转衰的时期。

第19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2)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2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2)第24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1)第18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3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1)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4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2)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4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14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3)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1)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17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2)第16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2)第14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3)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14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7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3)第19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1)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3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1)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2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4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7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3)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2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