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

康熙皇帝亲政后,很在意隐匿在民间的前朝皇子们。康熙二十八年(1699年),玄烨南巡江宁,假惺惺地祭奠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显露满清王朝对明朝的“深厚感情”。为了抚慰人心,康熙皇帝对有关官员说要派人察访明朝皇室后裔,授以职衔,让他们世代守卫孝陵,四时祭祀。几个月后,有关部门奏报说,明朝“亡故已久”,子孙埋没无闻,虽然经过多方查访,也没有找到确实可考嫡裔,建议委派一名地方官吏专门负责孝陵的祀典,以尽清廷关怀明朝之心。在公开的表演之下,康熙皇帝一直没有放松对前明皇室,尤其是对朱三太子朱慈炯的搜捕工作。清朝在各地暗暗布下天罗地网,展开大海捞针的搜捕工作,就是没有找到朱慈炯的影子。

康熙四十五年(1716年)腊月,山东省汶上县解任在家的前饶阳县令李方远家里来了一位张先生。

张先生自称是李方远的“故人”。李方远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想起这位张先生的来龙去脉来。早在康熙二十二年,李方远在一家路姓大户家中见到一位丰标秀整,侃侃能言的先生,就和他攀谈起来。先生自称姓张,号潜斋,在浙中大户张家为家庭教师。李方远和张先生相谈甚欢,交往密切,通过诗词唱和很快就成为密友。后来,张先生漂泊他乡,李方远则宦海沉浮,双方拜别后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联系了。现在,李方远和张先生都已经是白发老人,故人相逢,分外亲热。两人立刻欢饮畅谈起来。这么多年来,张先生的生活并不如意。他这次是来投靠李方远,乞求李方远能够帮他谋求一教职,养家糊口。李方远见张先生已经年逾古稀,心中老大不忍,最后熬不过对方苦苦相求,就安顿张先生在自己家和邻近几乎官宦人家里教子弟读书。

两年后(康熙四十七年)阴历四月初三,李方远正与家中与张先生下棋。突然,本地官吏调发大军,如临大敌,将李方远团团围住。兵丁破门而入,将李方远和张先生二人狠狠捆绑起来。

李方远勃然大怒,喝斥说:“我有是致仕家居的官宦,你们怎么能这么无礼?”

地方官理都不理李方远,逼问张先生:“说,你是何人?”

张先生淡淡地说:“我乃前朝皇子、定王朱慈炯。”

朱慈炯一生的经历满纸辛酸,充满传奇色彩。

根据朱慈炯当日的口供,当年李自成农民军战败西撤的时候,朱慈炯被一个姓毛的农民军将领带往河南。这个毛将军把战马卖掉,买了耕牛,种田过活,带着朱慈炯隐居起来。清朝建立后,对李自成的部下将领追查得很紧。毛将军最后抛弃朱慈炯,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当时朱慈炯只有十三岁,盲目地往南流浪。冥冥之间,朱慈炯逃到了祖先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在凤阳,朱慈炯遇见一个王姓老乡绅。王先生知道朱慈炯是明朝皇子后,冒险收留他在家。朱慈炯因此改姓王,躲过了清朝最初的搜捕。几年后,王先生病死了,朱慈炯就找了一座寺庙出家。长大后,和尚朱慈炯四处云游。一次云游到浙江,在古刹中遇见一位姓胡的余姚人。胡先生很赞赏朱慈炯的才学,就把朱慈炯邀请回家,让他还俗,还把女儿嫁给了朱慈炯。于是朱慈炯就改姓张,入赘胡家,长期隐居下来。

朱慈炯经过了这么多的坎坷,早已经把父皇崇祯皇帝分别时报仇复国的嘱托抛到爪洼国去了。他只想做个普通人,安安静静地过完一生。朱慈炯在余姚安家后,生下了六个儿子。时间长了,家里人知道了朱慈炯的真实身份。一家人都生活在阴云之下,不敢声张。朱慈炯也不敢在家里常住了,化名王士元、何言咸等,经常往返于山东、两江、浙江一带,以教书糊口。李方远就是朱慈炯在一次游荡途中认识的。

朱慈炯是无欲无求了,可各地的造反者和野心家还是经常盗用他的名号。浙东的宁波、绍兴二府交界处的四明山一带有一股反清力量,首领是张廿,张廿二。他们就以拥戴朱三太子为号召,又亮出大明天德的年号,在四明山一带和清军展开游击战争。江苏太仓的一念和尚也拥戴朱三太子发动起义,与四明山的友军遥相呼应。造反者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影响很大。朱慈炯怕引火烧身,在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举家迁到了湖州府长兴县。当年十一月,江浙一带官府加紧缉查朱三太子,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朱慈炯选择了抛弃家眷,只身出逃。

四明山和太仓的造反者很快就被清朝官府镇压下去。朱慈炯的真实身份也被告发,官府赶往湖州长兴县逮捕朱慈炯的儿子和孙子,朱慈炯的妻女六人在家上吊自杀。抛家弃子的朱慈炯成为官府的通缉犯。而朱慈炯自出逃后,用“张用观”的名字在山东汶上李方远家隐匿躲藏起来,直到两年后被抓。

朱慈炯被捕后,押回浙江审讯。康熙皇帝非常重视“朱三太子案”,派侍郎穆丹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杭州负责审讯。钦差穆丹和两江总督等高官亲自出面审讯朱慈炯。

问:“现在江南有两处叛逆谋反案,都说要扶立你为帝,恢复明朝。你知罪吗?”

朱慈炯答:“我今年已经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哪还有力气造反啊?再说,我不在三藩作乱时造反,却在如今太平盛世造反,与情理不通。我平日对占据城池,积蓄屯粮,招买军马,打造盔甲等事情一无所知,从无参与。还有,我曾在山东教书度日,那里距京师很近,如果我有反心,怎敢呆在那里?”

清朝官员又押解生俘的大岚山造反首领,让他来“拜见”朱三太子。这位造反首领看了半天朱慈炯,说:“我不认得此人,他是谁啊?”

官员大怒:“他不就是你拥戴的明朝三太子、定王朱慈炯!”

造反首领说:“嗨,我们只是假借朱氏皇子名义鼓动百姓而已,并不知三太子真假。”

最后穆旦等人也不能确定这个朱慈炯是否就是真的朱慈炯,只好将朱慈炯押解到北京,由康熙皇帝定夺。康熙亲自翻阅卷宗,钦定这次抓住的就是朱慈炯。康熙皇帝御批说:“朱三者乃明代宗室,今已七十六岁。伊父子游行教书,寄食人家。”可见康熙皇帝相信了朱慈炯的供状,但是康熙皇帝置朱慈炯年逾古稀、苦苦求饶的现实情况于不顾,判定朱慈炯有罪。刑部因此做出结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慈炯虽然没有参加造反,也有想造反的心思。)最后清朝以“通贼罪”仍将朱慈炯父子全家处死。朱慈炯三代同堂,共赴黄泉。而李方远因为收留朱慈炯,全家流放东北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朱慈炯生于崇祯四年,死于康熙四十七年,终年七十八岁。

康熙皇帝以为“朱三太子”从此应该销声匿迹了。但很多人认为此次抓住的朱慈炯也是假冒的“朱三太子”。康熙皇帝为了早日将“朱三太子案”结案,匆匆找了个情况接近,稍微可信的人当替罪羊。在民间,百姓们依然相信朱三太子还活着,躲在某个乡间角落。康熙末年,台湾朱一贵发动大起义,一度控制全岛。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康熙皇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雍正二年,清朝找出一个名叫朱文元的镶白旗汉人,宣称朱文元就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的后裔。出于“政治团结”的需要,清朝封这个朱文元继承明朝皇室血脉,享受优厚的待遇,四时祭祀明朝皇陵。朱文元这一系,世代成了清朝的“政治花瓶”。但仔细考察,这个朱文元来历可疑。明朝的代王这一系藩王在皇太极时期就被清军俘获,迁往关外,世系传承很混乱。同时,朱元璋时期就给子孙后代定下了宗谱。而朱文元的名字排行无据,不在宗谱字号里面。最后,朱元璋的侄子、靖江王始祖叫做朱文正。朱文元和祖先名字相似,一点都不避讳。凡此种种,这个朱文元可以判定是假冒无疑。可就是这家假冒的朱元璋后代,直到民国时期还代表明朝后裔,定期领取国民政府的俸禄。其人已经粗俗不堪,一点贵族气也没有了,动不动就扬言要出卖十三陵还债,还去故宫中找逊帝溥仪“打秋风”赚外快。

雍正搬出一个朱文正元后,丝毫没有杜绝“朱三太子”的出现。雍正七年,有个叫李梅的人声称朱三太子没有死,而是流落到了海外。清朝广东总督亲自带兵抓捕李梅,李梅不知所终。此后国内的浙江、广西,国外的越南、吕宋等地都出现了朱三太子的踪迹,让清朝头痛不已。一直到乾隆年间,清朝入关超过百年,百姓对明朝的记忆已经淡忘,“反清复明”的号召起不了什么作用了,“朱三太子”才慢慢销声匿迹。

明朝末年和清朝初期这么多风风雨雨,反反复复地告诉后人:亡国太子是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子。不论是投奔哪一方,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们都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人愿意他们出来分享政治权力,也没有人愿意他们隐居在民间成为政治隐患。

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7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3)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3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1)第4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2)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2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2)第7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3)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27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1)第2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2)第19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1)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2)第17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20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25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2)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18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2)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24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17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1)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2)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16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4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2)第19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1)第24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1)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26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3)第17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1)第28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2)第17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血缘外的南宋太子们(1)第24章 亡国太子必须死——明亡国太子朱慈烺(1)第19章 养在深宫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户生涯(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团重重的朱常洛(3)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7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2)第29章 云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废立太子事件(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6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2)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t(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1)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4章 长居膝下尽欢颜——沙丘政变与扶苏之死(2)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选择——孙权晚年选立太子风波(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2)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们(1)第5章 巫蛊祸后冤难雪——戾太子刘据与巫蛊(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12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泪——西晋弱智太子司马衷(2)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