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四章 浪潮

沈冲在美国呆了将近两个月,东忙西忙,和张爱嘉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一周,这次更是才呆了一晚上,就又要离开,让她颇为不舍,依依惜别之态,和李开元的于脆利落相比,别有一番风情。

虽然平时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沈冲面面俱到,从不缺礼数,但他其实非常讨厌繁文缛节,这点在旅行时最为明显,不管去哪,他都是只带一个小箱子,装几件日用必需品,说走就走,从不墨迹。

洛杉矶和香港之间,相距一万多公里,即使是直达的航班,也要飞十六个小时左右,为了打发时间,沈冲带了一本书,一本刚刚出版不久的书,一本他独家买断中文版权的书,一本他前世看过很多次的书——《第三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是未来学大师和社会思想家之一阿尔文-托夫勒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于19ru年3月出版,他在书中,把人类的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农业阶段”,即人类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历时几千年,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

第二次是“工业阶段”,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农业文明社会,在这次浪潮中,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在这一时期,受标准化工业生产的影响,社会追求一致性,崇尚整齐划一,拒绝标新立异。

而“第三次浪潮”,则从50年代的美国开始兴起,以信息和高科技为基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为前提,以“产销合一”满足人类个性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信息化或者说服务业成为主流,社会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多样化,个人化,小型化,互动化的生产,成为工业主流,人们崇尚个性,拒绝千篇一律。

托夫勒分析了这种浪潮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从微观的个人感情到宏观的全球政经大势,都有涉及,除此之外,他还对未来做了很多预测,比如跨国公司即将盛行,全球将进入电子网络时代,用电脑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人们可以自有的在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里自有的收看电视节目,网上商店,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商业模式也会出现……

要知道在19ru年,连tcpp协议都还没出来,即使是资深的计算机专家,没有几个人对全球互联网有概念,而阿尔文-托夫勒居然能提前二十多年,预测到utu,亚马逊等商业模式的兴起,这眼光,可谓超凡脱俗,丝毫不逊色穿越党。

在沈冲前世,《第三次浪潮》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商业周刊》认为它是“解读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永恒坐标”,英国的《卫报》认为它是“一部超级伟大的作品”,1983年三联书店引进了这本书,删除其中有关批判马克思的内容之后,在1984年大规模发行,迅速成为内地最畅销的书籍之一,销量高达10uu万册之多。

无数人看过这本书,可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拿这本书当回事,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个人前景规划或者商业活动的,凤毛麟角,因为每个人都喜欢预测未来,但矛盾的是,没有人相信未来真的可以预测。

但把他的话奉为圭臬,并有能力加以实践的信徒,则都建功立业,成就了一番伟业,比如特德-特纳信奉他对信息化的预测,于是生了,比如史蒂夫信奉他对互联网的预测,于是l成了网络巨头,还有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样是他的信徒,于是耗资数千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得以开展,为美国经济复兴和攫取全球网络霸权奠定了基础……

不说二十年后才兴起的互联网,就说最近,托夫勒预测“世界经济将进入资产重组资产转移状态,将有一部分人从中获取不可预知的财富。”这是对的,在du年代初,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并购的浪潮,凡是胆子大的,眼光靠谱的,个个吃的嘴角流油。

但此时美国经济正处在谷底,因此没人相信托夫勒的话,这两个月来,美国的媒体对沈冲冷嘲热讽,就是明证——他在美国,一口气花了四五亿美元,投资了三十多种股票,并购了十多家不同领域的公司,《纽约时报》认为他是个“疯狂而又无知的暴发户,仿佛误入华尔街的毛驴,对投资一无所知。”而《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更是直言他“忘乎所以,脑袋被飞机撞了。”

越是如此,越发显示出阿尔文-托夫勒不凡的远见卓识,因此沈冲在华尔街捣鼓完事后,特意去拜访了他,不仅买到了《第三次浪潮》的中文出版权,而且还在协议里加了特别的一条:沈冲可以发行一本以此书为基础的中文点评版。

沈冲加了这一条,也是技痒难耐,反正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也没几个人认为“未来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门神棍学,既然如此,那么何不把那些他知道,但是没精力或者没兴趣去涉及的未来知识,以点评的方式放出来?假设这本书还能在内地卖10uu万册,不求多,这10uu万读者中,有10个人把他的话当真,而且有本事做出来一番事业的话,说不定未来中国会多几个商业巨头或者科技达人。

在下飞机之前,沈冲用铅笔,在托夫勒亲笔签名的书籍上,划了其中的一段文字:“面对‘第三次浪潮,的文明冲击,每个人都要自觉的扫除三种文盲,即文字文盲计算机文盲和传播媒介文盲。”

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都是传播媒介,是第三次浪潮中极端重要的东西,但中国的那些头头脑脑,对传播媒介的理解,还停留在宣传和洗脑的三四十年代,希望这本书,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第三卷 第九十九章 小成第三卷 第三十五章 八卦第一卷 第十四章未来计划第三卷 第九十四章 余韵三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下棋第十七章 刷声望第二十章 八卦第一卷 第三十七章任务第三卷 第二章 早餐第三卷 第十五章 信息第三卷 第十三章 来客第一卷 第五十八章营销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猜疑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典礼十六第三卷 第十二章 金像奖三第三卷 第九章 投资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情报第三卷 第十五章 电视第372章 秘闻第三卷 第七十七章 典礼五第三卷 第十七章 片场二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典礼七第一卷 第二十章大鳄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 台北十第三卷 第六十七章 财团十七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家居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内幕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新总编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审查第二卷 第三十二章掌机第二卷 第十五章嘉禾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八卦续第三卷 第三十五章 八卦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财团九第三卷 第十章 八卦第三卷 第八十六章 典礼十四第三卷 第七十四章 电视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情报第三卷 第八十七章 典礼十五第三卷 第五十八章 财团八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宴席第二十八章 惆怅第一卷 第五十九章总结第三卷 第九十八章 预备第三卷 第十章 八卦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专访第三卷 第七十七章 典礼五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西餐厅第三卷 第十章 接机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西餐厅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内幕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试探第三卷 第二章 思量第347章 歌词第三卷 第三十八章 嬉闹第二卷 第十五章嘉禾第三卷 第九十三章 早晨第一卷 第九章销售计划第二卷 第二十章和谈第三卷 第九十一章 大新闻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典礼十六第三卷 第四十九章 台北十四第一卷 第十六章缠绵第三卷 第九十二章 典礼二十第353章 资料第三卷 第七十八章 典礼六第三卷 第四十八章 台北十三第三卷 第九十九章 小成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票房第三卷 第四章 夜聊第374章 中午第三卷 第六章 劝说第三卷 第二章 思量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插曲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财团五第三卷 第八十章 典礼八第三卷 第六十一章 财团十一第二卷 第四章营销会议第三卷 第七十二章 三月第三卷 第六十二章 骚扰第三卷 第六章 劝说第二卷 第二十二章接风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评论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典礼三第三卷 第八十五章 宣言第337章 归来第364章 采访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合拍第三卷 第三章打秋风第350章 影响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票房第379章 晚宴第368章 炸弹第三卷 第八章 会议第三卷 第六十五章 财团十五第三卷 第三十章 预告片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政策第三卷 第二十章 音乐一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投机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战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