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回归自性之旅2

天力灵示:我们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概念及理论都放在一边,为自己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神圣的事物——不是言教,因为言教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言语的描绘绝非被描绘的事物——世间是否存在着某个真实的东西,它不是想象出来的幻象或神话,而是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实相,不变的真理?若想发现它,巧遇它,任何一种形式的权威都必须舍弃,因为权威暗示着臣服、顺从以及接受某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心必须有能力自主,为自己带来光明。追随别人,属于某个团体,依循某个权威或传承所设定的修持方法,这些做法完全无关乎为自己去探查,看看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一个无法被思想所揣度的不朽之物。如果它无法在日常生活里发生作用,那么修持就是一种逃避,而且是毫无裨益之事。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你必须独立自主。但孤立与独立是不同的,孤独与独醒无‘惑’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所关怀的乃是整体人生,不是支离破碎的某个局部,而是你整体的言行、思想及感觉。倘若我们关心的是整体人生,我们就不可能透过四分五裂的思想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思想也许会授权给自己,将自己所有的碎片组合起来,但这些碎片仍然是思想本身的产物。我们早已被制约成以渐进的方式来成长。人们深信内心的进化是实存的,但真的有一个所谓的“我”这个东西在进化吗?或者它只不过是思想的投‘射’罢了?

若想‘弄’清楚是否有一个非幻象、神话或思想所能投‘射’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探索思想能否被‘操’控,念头能不能静止不动,能不能压制下来让心完全寂静?但是“‘操’控”意味着有一个‘操’控者与被‘操’控的对象,不是吗?那个‘操’控者到底是谁?它难道不是被思想创造出来的一个掌控者,而其实只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如果你认清了这项事实。那么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经验者就是被经验的对象,思想者正是思想的本身。它们并不是分裂开来的不同个体。如果你领悟了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去控制什么了。

掌控者是不存在的,只因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当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分裂时,冲突就会产生,而能量也消耗了。但掌控者如果就是被掌控的对象,那么能量就不会耗损。然后所有经由压抑、抗拒——因掌控者与被控对象的界分而导致的能量耗损,就会重新蓄积起来。当界分感不存在时,你自然拥有足够的能量,去超越那些你认为必须掌控的东西。在冥想时你必须认清。控制念头或驾驭念头都是不对的,因为驾驭念头的人,也不过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假设你认清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经由比较、掌控和压抑而消耗能量。那时你就能超越眼前的现象了。

我们现在真正想探讨的是:心能不能彻底安静下来?因为一颗安静的心是具有无比能量的。它是所有能量的总集。这颗心——它永远都在喋喋不休,永远都在转动不已;换句话说,思想永远在回顾、记忆、累积知识、不断地改变——它能不能完全安静下来?你有没有试着去看看念头能不能安静下来?如何才能发现让念头安静下来的方式?你知道,思想就是时间,而时间便是活动;时间本是一种度量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你衡量、比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层面,而这些都是度量的活动。较量也意味着度量。在生活中不与人较量,你能不能做到?不只在冥想时不比较,而是在生活中完全不跟人较量,你能做到吗?如果我们正在选布料、选衣服、选汽车。或是正在评断不同的知识体系,这时当然要作比较,但除此之外,我们在心理上也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这种较量的心思一旦安静下来,而且是必须安静下来,那时我们有没有可能完全独立自觉?“不较量的心”便暗示着这样的心境——但这并不意味你是在‘混’日子。因此,在日常生活里,你能不能不跟人较量?试着去做做看,才能发现个中的旨趣?你会觉得如释重负;除去不必要的负担之后,就会拥有能量了。

你有没有全心全意地注意过某样东西?你现在对眼前这名讲者的话语,有没有真的在注意听?还是,你正抱着比较之心在听,看看他说的话和你以前所吸收的知识是否相应?你是不是在根据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倾向和偏好,在诠释这名讲者的话语?如果是的话,那就不叫全心全意地听了,不是吗?如果你真的以你的全身、全副神经系统、你的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在倾听的话,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注意力了。全心全意地倾听便是彻底的宁静。

请听听这些话语的内涵吧!因为很不幸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们这些事。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地听,那听的本身便是一件最神奇的事。在全心全意的倾听之中是没有边界感的,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了。这时存在的只有全观,当全观出现时,你我之分就不见了,二元对立也消失了,观者与所观之物的界分因此而消融。如果心只是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境界。我们将其锁定为一个目标,一份理想,然后便径自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当你朝着那个特定方向迈进时,空寂感就不见了。一旦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留意、行走或思考,你的心便失去了空间。每当心中充塞着执著、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它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没有任何方向感的一种空境。

因此,冥想暗示着完全没有任何的活动在进行。这意味着心是彻底宁静的,它不朝任何一个方向运转。它没有任何活动。而活动就是时间感,活动即是思维。如果认清了这个真相——不是言语的描述。而是无法描述的真相——你的心就安静了。我们必须让心安静下来——但不是为了睡得长一些,事情做得好一点,或是赚到更多的钱!

大部分的人活得都相当贫乏空虚。虽然他们拥有许多知识,但还是活得不圆满,不完整,不快乐,并且充满着矛盾。这一切都算是贫乏的形式。而他们竟然还要‘浪’费生命,企图让心丰富一些,刻意去培养各种形式的美德,做尽其他的傻事。这并不是在说美德是不必要的。美德本是一种秩序,只有当你深入于内心的‘混’‘乱’时,才能了解秩序是什么。我们的生活确实是‘混’‘乱’失序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混’‘乱’就是矛盾、困‘惑’、各种独断的‘欲’望,或是口里说的和真实的行为不符。心中的理想和你之间有一道鸿沟。这一切都是失序的状态。如果能觉察到这个真相,而且是全心全意地觉察它,那么从这份觉察之中就会生出秩序,而这便是美德了——这种美德是自然的,并不是透过千方百计修来的一种邪行。

生活中的冥想就是要转化心念。带来心灵上的革命,让我们在日常之中——不是理论,也不是理想,而是在每一个行动之中——活出慈悲、爱以及转化琐碎、狭隘和肤浅的那股大能。当心寂静时——真正的寂静,不是透过‘欲’望和意志力制造出来的定境——一种没有时间感,不同于往常的活动就会出现。

你知道,要描述那样的状态是相当荒谬的事。言语的描述绝非那真实的东西。重点在于,冥想其实是一种艺术。“艺术”这个名词有一种将事物放在正确位置的意味,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将每件事都摆在正确的位置,这样我们才不会产生困‘惑’。假设日常的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行为正当,心也完全宁静了,那时心自然会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一个无法度量的东西。在你尚未发现那最高形式的圣境之前,生活永远是平庸的,无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冥想乃是绝对必要的事,因为只有透过它,心才能年轻、鲜活、纯真。纯真意味着不受伤害。冥想之中蕴含的一切都在日常生活里。为了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冥想确实是必要的。冥想乃是全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别人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样子,思考的模式,思想的内容——全观这一切,便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冥想不是一种逃避。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借由冥想,我们自然能活出神圣的人生。你会因此而看见众生身上的神‘性’。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还竟然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如果你观察一下从古至今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一直是人类最深的渴望。然而人类越是文明化,制造的失序和战争就越多。地球从未有一个时期是没有战争的,人杀人,宗教摧毁宗教,某团体掌控了另一个团体,而某个组织又压榨了其他的组织。

觉察到这永无止境的挣扎,你难道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神智清明地、快乐地、理‘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外在或内在的争战,也不企图逃开,跑到集体公社里,变成一名隐士或和尚?如果你曾经问过自己——希望你现在就问问看,因为这样我们才是在共同思索这个问题——那么你一定会渴望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

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良善也意味着美。良善同时更意味着神圣,它和神以及最高的‘操’守攸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良善”一词。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你可以在一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藏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良善”的意义。如果你真的深入于它的‘精’神内涵,它一定会对你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因此请稍微留意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文字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也许可以用最优美的词藻来形容一座山,甚至可以把它画出来,写成一首诗,不过文字、描述或诗,毕竟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文字或描述所感动。

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因为良善完全跟丑陋、邪恶或不美好的事物无关。良善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你说良善是从丑陋和邪恶逐渐演变而成的,那么良善之中一定包含了邪恶、丑陋及残忍。因此,良善是跟不善毫无关系的一份品质。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权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立下了无数的权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们所顺从的自己过往的经验,以及掌控我们生活的一些琐碎原则。此外还有教会的规范,被我们称为宗教的组织化信仰之中的教条。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无关。

请检视它,仔细思索一下。良善并不是乖顺。如果你臣服于一种信仰、观念、理想或原则,并不意味你就是善良的,因为那只会制造冲突对立。良善无法透过别人,透过宗教导师、教条或信仰而达成;它只能在“全观”的沃土里生长,而其中是没有任何权威的。良善的本质其实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

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34章 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部的责任第74章 性与金钱第20章 世界就在我们心中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7章 儿子喜欢奥特曼第80章 心净国土净2第60章 星光体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长第35章 读书会1第13章 渡6第84章 发现内在的力量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78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2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12章 渡5第5章 活在当下2第26章 拥抱阴影2第1章 回归自性的圆满第14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第49章 理想国第2章 悟后才是真修第28章 参禅开悟第52章 生命的解药第17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第39章 用减法生活第119章 改命,从孝养父母开始第12章 渡5第12章 与天力的连结第1章 爱的语言第87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1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7章 我的指导灵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5章 万物本为一体第6章 佛陀6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第43章 学心理的人怎么养育孩子第三 卷前言空灵第35章 你所寻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75章 心灵环保1第12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2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长第91章 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第26章 梦灵解读吸引力法则第19章 静心打开喜乐之门第2章 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第79章 心净国土净1第35章 净土情怀1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81章 爱是内在的花开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21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13章 灵魂伴侣第113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1第54章 成长空洞第48章 负责与允许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游第66章 命运掌控在谁的手里第11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第21章 与天力的第一次会面第28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2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二 卷大隐隐于市前言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2章 佛陀2第57章 明心见性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4章 选择第2章 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第7章 得与失的修炼第8章 后台朋友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第84章 四梵行3第10章 渡3第18章 清除幼年伤痛的种子第49章 理想国第30章 人间好时节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经验第13章 灵心疗法2第45章 培养灵性孩子第22章 神念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87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1第72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2第12章 与天力的连结第77章 心理陷阱第6章 对生与死的思考第9章 回归自性之旅2第9章 静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第18章 空椅子第30章 灵性觉察力第2章 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