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起跑线上的输赢

梦灵在亲子教育宣讲会上曾就中国的幼儿教育作了一次演讲,主旨内容是说中国有很多家长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最小从两岁起就开始上幼儿园了,幼儿园要上四年,然后小学再上六年,中学读三年,高中读三年,读了这么多年书却用之甚少。过早接受教育和过度学习的结果是很多孩子厌学情绪严重。

而在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孩子一切的未来。

识字、算术都不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内容。让孩子死记硬背,早早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应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1.学会生活生存;2.学会如何学习;3.学会良好习惯;4.学会协作交往…..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鼓励的角色,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的会员张先生在一次身心灵成长分享会上向大家介绍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张先生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张先生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张先生的母亲让他明白了: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只有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与孩子玩在一起更加重要。

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给孩子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保护好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让孩子的大脑成为存储器更为重要。

第17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2第20章 世界就在我们心中第1章 佛陀(1)第39章 用减法生活第42章 当依恋型人格遇上孤独型人格第1章 文战精灵女儿第12章 天力讲《易经》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11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37章 处罚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27章 处理情绪之痛3第75章 心灵环保2第80章 心净国土净2第9章 奇梦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68章 选择1第3章 梦魇1第65章 词语联想推开潜意识之门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27章 处理情绪之痛3第45章 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第5章 牌坊林的秘密1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24章 衣橱与鼻窦炎第9章 奇梦第24章 学会爱自己 赞同自己第81章 做有爱的能力的家长第17章 流水线上的加工品第70章 慈悲喜舍(3)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81章 爱是内在的花开第9章 回归自性之旅2第28章 参禅开悟第26章 梦灵解读吸引力法则第94章 你的身体要告诉你什么第62章 敌对共生的夫妻关系第13章 灵魂伴侣第4章 选择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经验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42章 当依恋型人格遇上孤独型人格第12章 天力讲《易经》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2章 爱的语言2第26章 梦灵解读吸引力法则第31章 起跑线上的输赢第12章 灵心疗法第23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102章 重生训练之接纳父母第2章 孩子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第21章 好大一棵树---系统排列第69章 选择2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16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第4章 梦魇2第83章 显化的法则第14章 渡7第74章 性与金钱第2章 悟后才是真修第90章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第3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第15章 灵魂伴侣(3)第73章 灵魂伴侣与缘分第21章 天力讲法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78章 转世轮回的实证第44章 给孩子正能量第27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1)第54章 今生为何会承受背叛之苦第12章 灵心疗法第55章 附体现象探秘1第20章 世界就在我们心中第25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2第23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23章 灵动的孩子第5章 万物本为一体第60章 星光体第7章 亲子教育宣讲团第29章 狗屠夫第99章 当下,即为美好第54章 成长空洞第123章 成熟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77章 心理陷阱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纳第24章 衣橱与鼻窦炎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纳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45章 培养灵性孩子第100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111章 生活,只要记得它的好(3)第15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2第80章 心净国土净2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软存活第二 卷大隐隐于市前言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117章 爱的控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