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六祖慧能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观影会近期观看了影片《六祖慧能传》,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会员在观看的过程中热泪盈眶!

慧能(638-713)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其禅学思想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伟大革命,他所开创的南宗禅后来成为中国禅宗的代名词,禅宗也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中的主流。慧能是广东新兴人,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一天,他去集市卖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忽有所悟,便问诵经人:“此经从何处得来?”诵经人答:“蕲州黄梅弘忍禅师处。” 于是决定去参礼五祖。

慧能来到湖北黄梅,在寺院里做担水、舂米等杂务。数月后,弘忍物色继承人,让弟子各写一偈。慧能的偈得到弘忍的赞赏,并得到了其衣钵传授。后来慧能回到南方隐迹,“混农商于劳侣”。大约十六年后,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檠经 ,清风吹动旗幡,听众中二僧争论,一说风动,一说幡动。慧能则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印宗法师听言,即把慧能延至上席谈论佛法。见慧能出语不凡,契理契机,不禁问道:“早听说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你吗?”慧能出示弘忍所传法衣,公开了自己的嫡传身份。于是慧能在法性寺正式剃发出家。两个月后开始升座讲法。

后来,慧能移住曹溪宝林寺。在那里教授徒弟,宣讲禅法,盛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主张,一时信徒云集,影响愈大。武则天、唐中宗曾先后召其入京,均被婉拒。慧能本人无著作,弟子法海将其在大梵寺的讲法内容记录整理成(《坛经 。慧能禅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前

者是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性”是众生成佛的依据;后者是宗教修行方法论。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慧能认为,人的“心”、“性”即为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他说人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人性本净”;“但能离相,性体清净”;“自性常清净”;“佛性常清净”。他所谓的清净,是指那种除去了烦恼、痴迷染污而达至的纯真、清洁、寂静的状态。人的本性、本心本来就没有烦恼、迷妄,可以说人的本性也就是佛性。

其次,慧能虽然强调众生自性清净,本自具足。但这是从本性、成佛的可能性上来说的。现实的人与佛还是有区别的。“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觉,众生即佛”。众生虽然本性是佛。但由于心迷不能自悟,所以舍本逐末,遗失本来,这就是为什么众生只能是现实的众生而不是现实的佛。要脱离苦海、解脱成佛,还必须依法修行,以求去迷转悟,返本归真。既然慧能在心性论上提出自性本自具足,那么在修行方法论上必然是“自悟自修”、“不假外求”。他说:“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救世度人须自修”。要觉悟解脱,应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主体自身用功夫。而不能遗其内而执其外。

在提倡“自悟自修”的大前提下,慧能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行方法。一是无念为宗。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所谓“无念”就是去除人们的执着,使心灵达到自由自在、通达无碍的解脱境界,而并非要人停止任何意念活动。二是定慧等学。他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体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提倡一种活泼的、不拘形式的、自由自在的新禅法。三是顿悟成佛。就是“识心见性”。“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强调只要一念觉悟,即可顿入佛地。

为了让众会员从本部影片中获得更多的领悟,观影会还在观看完影片后给会员们专门提供了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1.慧能六祖闻《金刚经》而开悟,决定出家的句子是:“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活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五祖问:你做这些粗活苦不苦啊?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辛苦。

3.慧能问:师父,何谓“无生法忍之究竟”?

五祖弘忍答:“无生法忍,无法忍,破除了我执、法执;归向中道,不退转境界,非善、非恶,无念、无无念。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已经参透出关、重关两个关口;如果你能体悟不生不灭的境界,那就冲过了第三关牢关了,也就大彻大悟了。”

4.五祖招集众弟子说: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你们在这里跟着我学法,说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性观照,作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看看谁真的悟透,我就把祖师的心法跟衣钵传授给谁,做为第六代祖。这一道偈语,要尽快的作来;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5.大弟子神秀作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价说:偈颂的本意很好,可是你还是没有能够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入门。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你修寻无上菩提的境界。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神秀,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6.慧能要求别人帮他朝墙上书写偈颂,而被讥笑拒绝时说:佛门弟子想学无上正觉,先要做到不可轻视初学。须知世上的事并非一定,往往下下等的人,却有上上等的智慧。同样,上上等的人。也有埋没他智慧的时候。如果学佛者任意轻视他人。因轻慢故。就种下广大无边的罪过。

7.慧能所作流芳千古且明心见性的偈语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ωwш¸ тт kǎn¸ ¢〇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五祖摇橹送六祖过江时,师徒精彩的对话:

六祖:“师父。还是我来摇橹吧!”

五祖:“不,现在是我渡你,该我摇橹。”

六祖:“不!迷时师渡,悟时自渡,现在我已经开悟了,我还是自渡吧!”

五祖:“对,你不但要渡你自己,还要广渡有情。今后弘扬佛法的担子,就由你一个人挑了。”

9.五祖临别六祖时送给六祖的偈语: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10.五祖弟子慧明想要夺六祖的衣钵时,五祖示现而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慧明,佛法随缘,不可强求。

11.六祖说服慧明所说的话: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先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因为万法原本就是在自性里。

慧明又问:那么祖师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密语密意又怎么解说?

六祖说:任何的密语密意,就是求了解自性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

12.当翠翠姑娘劝告六祖,不要甘受熊飞的欺负,要象个男子汉跟他公平的对抗之时,六祖答曰:“对抗并不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变得更加仇恨。”

翠翠又说: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在我们这里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六祖回曰:我知道。但是,我心目中的强者跟你不一样,只有平凡才是真正的强者……浪花虽巨,但瞬间消逝;山洪虽猛,但片刻无踪。岂能奈何大海、群山毫发呢?

13.有一天,熊飞强迫六祖吃肉,六祖实在迫于无奈,便拿起一块肉放在嘴边当作吃肉的样子。熊飞不满,说并未吃肉,六祖解释说已经吃了,并且接着解释:“当你们期待我吃肉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看到我吃肉的样子;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景象。当你们要我吃肉的时候,我拿起肉来,你们已经在想我吃肉的样子了;这样一来,我不是已经吃给你们看过了吗?”

14.有一天翠翠打败熊飞,并且要杀死他时,六祖出来劝阻,对翠翠说:为了不让你受到伤害,我才现身拦阻他们的,如果救了你,而你又去伤害他,岂不是辜负了我原来的本意吗?再说,打打杀杀能够了决怨恨吗?

15.六祖被熊飞推到流沙里后,五祖显现救助,并对六祖说: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去吧。

16.翠翠看到六祖没有说出是熊飞迫害了他,便说他不算男人,六祖劝说:只有从心里化解开误会,才是上策。……熊飞的心并不坏,只是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只要能替他拂去这层尘雾,他会是好人,是个好朋友的。

17.六祖因放走猎物而被猎人队处罚,倒吊在树上三天天夜时,五祖示现,并对六祖说:不识自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8.两个和尚在争是风动还是幡动时,六祖告诉他们: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两位的心在动。……心净自明,万众印染于心,所见风吹幡动,自然是心动。

19.大师给六祖剃度时说:

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

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

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

出家之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念佛如是,礼佛常请。

而今专情,拜辞国王、父母养育之恩。后不拜也。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僧相见。法王座下又添孙。

20.六祖对大众开示:智慧,本来是人人具有的,只是各人的心都被各种的欲念所迷住了,不能够自觉自悟。也就不能够自见自性。

21.昔年,梁武帝见达摩大师之时曾经问过:朕建造庙宇、抄写佛经、广设斋会,更供养了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功德呢?

达摩大师答曰:任何功德都没有!

梁武帝疑惑:何致于全无一点功德?

达摩大师答曰:圣上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建庙、布施、供养,名为求福,但不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

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呢?

六祖慧能的解答是:所谓功德,是要自己净其智慧。空其实体,不着功德之想,然后才可以得功德。人由于贪、嗔、痴、慢等的作祟,掩没了般若大智;在付出的时候,常盘算着要有多少回报。然而。施财助人、造桥铺路,只是修福德,与功德是完全不同的。连修佛多年的梁武帝都不免为欲念所痴迷,况且我们凡俗之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心性的调理,行为的磨练而修养心性。

22.二祖慧可为向初祖达摩大师求法,曾在雪地跪了三天三夜,

达摩问:你究竟求什么呢?

二祖说:我的心,已经茫无所寻,请师父帮我安心。

达摩说:你把心带来,让我为你安心。

二祖说:即使求心,我也得不到。

达摩说:既然是无心可取,又怎么说心绪扰乱你了。(稍停示语)我已将你心安好了。

二祖恍然大悟说:谢谢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23.片中美妙的歌词:

缤纷世界,像那彩虹,

美丽灿烂,令人追寻;

即贪且嗔,又加痴心,

竟认事事,一切皆真;

执此执彼,愚昧大成,

何时高人,指引津迷?

24.武皇帝派大臣薛简请六祖入宫,六祖诚意相辞,大臣问六祖:那我要如何回宫复命呢?

六祖一笑。大臣问:大师为何笑而不答?

六祖答:你要我如何回答?修佛见性的道理,并非一问一答之间能够悟明。

大臣问:那要如何才能修佛见性?

六祖答:我只能告诉你,心法的要旨:对一切善恶都不去思量,自然会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量。

大臣明白心意:多谢大师指点!

大臣又说:我知道大师不会贪图名利奉养,但是身为国师,不是更能弘扬佛法吗?

六祖答:弘法利生,是要因缘和合才行;有所为而为,就成为落俗的妄想了。

大臣又问:为什么不能指点圣上呢?

六祖答曰:指点,只是给你一个方向而已,路仍然是你自己要走的。当年五祖传我心法,见悟非悟,知悟如修;但若非在猎人队中磨练,又怎能得知“不在困中,岂能脱困;未曾有迷,岂能有悟”的道理?只有自己体会,才能自悟明道。

25.武皇帝没有请到六祖慧能,但最终还是明白六祖的用意而欢喜,说:不来即来,无法即法,朕受教了!

26.六祖向众弟子永别,众弟子难过,六祖说:你们难过什么,修行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懂“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道理吗?

27.有弟子问六祖:您的心法呢?

六祖曰:只要照着经文行事,处处都是心法。你们只要记住:如果能了悟自己的心性,众生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就是众生。

28.片尾精美歌颂:

风雨吹散情欲美梦,理想未达终辞凡尘;

佛法犹如菩提明镜,一旦领悟显自在身;

精勤修持成道根本,隐约之间光明来临。

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106章 与潜意识沟通的冥想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20章 涅磐的体验第69章 慈悲喜舍(2)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83章 四梵行2第16章 谁该负起拯救灵魂之责第49章 低成本做女人第25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2第2章 悟后才是真修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123章 成熟第30章 人间好时节第4章 活在当下第2章 孩子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第49章 理想国第33章 看潜意识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75章 世间八法(2)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难言之隐第14章 疗愈之路第78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2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9章 参禅开悟2第6章 佛陀6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113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1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样的疯病第24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第107章 不替代孩子成长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51章 女孩,请好好爱自己第22章 我是谁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36章 净土情怀2第17章 轮回1第4章 选择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56章 罪孽清理第23章 灵动的孩子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第19章 一切问题本不存在第92章 允许孩子适当表达愤怒第20章 涅磐的体验第48章 做觉醒父母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1章 佛陀(1)第29章 参禅开悟2第34章 合一 创造性的能量的来源第24章 撞客第23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第13章 灵魂伴侣第9章 回归自性之旅2第27章 处理情绪之痛3第31章 天力回国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37章 处罚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32章 共同的约定第21章 轮回5第8章 后台朋友第84章 四梵行3第59章 阴阳八卦第72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2第14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第96章 与父母和解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35章 布财阵2第40章 合一第4章 这些孩子怎么了第5章 画在纸上的花第4章 梦魇2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43章 六祖慧能第99章 接纳孩子的叛逆第58章 气场第17章 轮回1第67章 内在顽皮的小姑娘2第23章 我心深处第26章 处理情绪之痛2第34章 爱的法则第2章 孩子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第2章 悟后才是真修第96章 静待花开第51章 超渡自己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难言之隐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28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2)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纳第28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2)第5章 林松解读《西游记》1第16章 不可忽视的阴性能量3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学会爱第19章 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财富之路第27章 儿子喜欢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