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梦魇2

中国有句歇后语叫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在想象中的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

小时候的梦灵在家中是第三个女儿,下面又有一个弟弟,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受欢迎的处境,跟小朋友一起玩也遭到嫌弃,因为穿的衣服不漂亮,都是姐姐们穿过的旧衣服,还总是流鼻涕,看上去畏畏缩缩的,不敢与别人争东西,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自卑的性格,直到二十四岁出现魂灵附体现象后,又得了躁郁症,很快康复之后,出现了人格大变的现象。二十四岁以前的人生一直过着的就是风箱中的老鼠的生活,到处受气,被束缚,不自在,扩展不开,也象征着灵性被压抑,二十四岁以后的梦灵,从风箱中跳了出来,不断地挖掘着生活的甘泉,在更大的天地中自由生活,还能从事把同伴从风箱中解救出来的角色,就是扮演着唤醒和提升人类的整体意识的灵性导师的角色。这里的风箱就有了另一层含义,把同伴从风箱中救出来,意味着让人类从六道轮回摆脱出来,意味着让人类对自己有清醒的意识,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个神性的自我,发掘出这个神性的自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人神合一的,人人都可以过上圆满富足的生活。

梦灵常做的噩梦还有一个,就是梦见自己睡在一个巨大的碗状的深坑边,大地一直在晃动,梦灵总觉得自己快要坠入深坑时,就从梦中吓醒了过来。后来,在深入学习解梦之后,梦灵为自己的噩梦释梦时,知道是因为梦灵在胎中时,梦灵的娘曾经因为生活困难。担心要是再生一个女儿的话,增加太多的生活负担,有过想通过干重的体力活,让胎儿自动流掉的想法,梦灵曾向娘证实过。在母胎中的梦灵因此很没有安全感。觉得随时都有坠入深坑的可能。这种不安全感一直深藏在梦灵的潜意识中。便幻化成了梦境,经常出现在梦灵的梦中,因为梦是潜意识的语言。是与意识沟通的一条途径。

梦魇在幼儿中很常见,最多见于3-7岁的幼儿,“梦魇”是指从恶梦中惊醒醒过之后,能生动地回忆起恶梦的内容。这些梦境,总是非常可怕,使做梦的孩子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或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被坏人猛兽所追赶,或是自己及亲人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等。当时想哭哭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无可奈何和透不过气来。梦灵的儿子赵昊昊前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醒来就跟梦灵讲他又梦见怪兽了,还说过妈妈变成了怪兽的话。儿子讲这些话的时候,梦灵知道自己对待儿子的方式太过溺爱了。在梦里,原本浑身散发着母爱的妈妈竟以怪兽的身份出现,这是因为妈妈对孩子过份的溺爱形成了一股制约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力量,一种负能量,让孩子感到窒息。透不过气来。所以,梦灵检讨过自己之后,对赵昊昊不再一味地宽容,合理的要求梦灵会答应,不合理的要求梦灵会拒绝,并且拒绝时如果遭受到赵昊昊的强烈反抗时,她会完全接纳赵昊昊的强烈负面情绪的爆发,对他说“昊昊,妈妈知道你现在的心理很不好受,你想要哭就大声地哭吧。但你的要求妈妈确实不能答应你。”当梦灵这样对待赵昊昊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哭起来就没完没了的赵昊昊,竟然很快地停止了哭泣。过了一段时间,他也不再像前阶段那样经常做噩梦了,有时候,梦灵能够听到赵昊昊在梦里笑出声来,这种时候,梦灵的心理就得到了无比的安慰。

对待孩子,绝不能一味地姑息迁就,否则孩子会越来越无法无天,很多父母以为给孩子的都是无尽的爱,如果这种爱让孩子内在的力量散发不出来,那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制约孩子成长的负能量。真正的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爱,不能说孩子哭闹不去上学,做父母的就不爱这样的他了,孩子乖乖听话,让家长省心,做父母的就爱这个孩子,这些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的家就是爱孩子的一切,接纳他的缺点,欣赏他的优点,告诉他,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做父母的都会爱他,但却不是一切都赞同他。

其实,“一切万有”的本质就是无条件的爱,中国人说的天(乾)是阳性创造原则,地(坤)是阴性的滋育原则。西方宗教的“神”代表阳性的“意志”,即创造原则,而“圣灵”代表阴性的“爱”,即滋育原则。万物都生自这这阴阳的交感。“新时代”倡导“无条件的爱”,是基于我们的“神性”,及我们都是同源的兄弟姐妹。这不是“贪爱”,不带私欲,不带强迫性,不是“已所欲,施予人”;而是温柔地接受,温暖地关怀,并且是由爱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内在的“圆明自性”,因而自爱自重。把这爱扩而充之,像阳光一般地普照,无条件、无要求、无批判。这种爱是不虞匮乏,源源不绝的,而且给予即获得。这样无条件的爱,也是把幼儿从梦魇中解救出来的唯一方法。

孟子说:“仁义内在”,道德是无条件的无上律令,是无所为而为,不靠宗教的戒律或国家社会的规定。所谓“良知”就是我们内在的“神”,每个人只要反躬自省,都明白应如何做,这就是“自律道德”,肯定了人的“性善”,没有原罪,也没有永罚的恐惧。这对传统基督教义下生长的西方人有非常的震撼力。罪恶感和恐惧只是人发明了来控制人的手段。天罗地网刹那间消失无踪,而人可以在喜悦、坦荡中做人“自在的人”。

有的家长因为想要控制哭闹的孩子而口不择词,他们口中说出的每个词语,都是为了让孩子产生恐惧、内疚的情绪,想让孩子变得顺从,听话,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会想到这样的言词说出去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呀。其实,有很多人最初和最深的伤害竟都是来源于自己最亲的亲人,父亲或母亲。他们在孩子的心中从小就种上了不够好,不够完美的残缺的种子,种上了恐惧、内疚的因,孩子长大后怎么才能活在喜悦和坦荡中,做一个自在的人呢。在家庭中如此,到学校以后,教师也会用这种控制的方式让孩子变得顺从听话,孩子们无法运用他们自己的判断,总是被所谓的权威莫名地贴上标签,然后接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去认同别人看法的结果,却丧失了自已内在的神性。越来越以外界的一切来判断自我的价值,最终随着年龄的渐增,社会的同化,完全失去了自我,那个有着“神”一样威力的内在的自我。

传统的“神”,是一种超越的“外力”,父性的、权威式的判官。“新时代”则倡导这个“一切万有”、“宇宙意识”、“生命力”、“能量”为一切的源头、本体、本来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而我们皆为其一份子。大湼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我们本质上是不灭的精神体,无形无相。这个“一切万有”正如朱子在中庸导言里所说的“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在“本体”未彰显展布为“现象界”之前,在无时间无空间性中,它寂然不动时,是孕含万有的“空”,它的创造力和梦化成了现象界。而我们那纯心灵的部分进入到肉体,来体验物质实相,心灵是不灭的本体,宇宙是“如幻如化”的现象。

孩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不同的自己。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是否与自已的某一方面很相像呢。当你从孩子身上看到让你生气的地方,让你不愿接纳的地方,让你产生强烈抵抗能量的地方,记住,那是孩子在提醒你,你自己并没有完全接纳自己。在这样的时候,不要给孩子你所认为的权威的批判,不要给孩子毫不留情地责备,更不能打骂孩子,只需向内寻求答案,对自己说“对不起,我爱你,原谅我,谢谢你。”净化清理好自己,孩子自然会转好。因为你是因,孩子是果,万物一体,清理好了自己,清理好了因,果自然是好的。而当你看到孩子身上或是别人身上美好的一面时,你自己身上也同样存在,否则你不会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好。所以说,一切向内看,一切都在。

如果有段时间总是做噩梦,那么,与其说是因为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境况,是那种境况振动的频率引发了你内在潜意识里压抑已久的不良的过去的境遇,幻化成了让你恐惧不安的噩梦。勿如说是因为你自己的心念不净,而引发了或吸收了外在的不良的事物,再结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而引发了恐怖的噩梦。

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修持灵性,相信自己内在平和圆满的自性,遇事不急不躁,“凭他万物风云动,我自岿然心儿静”,那么,这样的你,梦中必也是祥和的模样。

梦灵的梦中,竟然又出现了恐怖的景象,难道梦灵的灵性修为出了什么问题不成,还是象征着梦灵的灵修又要达到了新的修为境界了呢?难道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

ps:

凭他万物风云动,我自岿然心儿静。

第7章 我的指导灵第28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2第15章 短暂的美容顾问生涯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88章 切换自卑第28章 菩提果第75章 世间八法(2)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42章 当依恋型人格遇上孤独型人格第62章 童年创伤疗愈第32章 理智与情感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5章 活在当下2第47章 孝亲第120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1第34章 布财阵1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01章 佛眼看爱情第11章 渡4第15章 短暂的美容顾问生涯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6章 活在当下3第5章 画在纸上的花第25章 除夕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51章 女孩,请好好爱自己第65章 词语联想推开潜意识之门第18章 改变是毫不费力的第97章 与孩子一起创造共同的幸福时光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11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第11章 与宇宙的连结第1章 爱的语言第22章 神念第3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第13章 渡6第10章 渡3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57章 学会全然地信任第19章 摆脱受害者身份第54章 今生为何会承受背叛之苦第71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第8章 出于爱去做事2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3章 农村奇异的野丫头第102章 重生训练之接纳父母第15章 灵魂伴侣(3)第9章 渡2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16章 越长越美的松树第20章 涅磐的体验第50章 “定家神针”第93章 皇家舞者第9章 笑看风云淡 坐对云起时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9章 笑看风云淡 坐对云起时第21章 懂得放过自己第34章 布财阵1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48章 负责与允许第82 章 四梵行1第35章 读书会1第三 卷前言空灵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57章 学会全然地信任第25章 除夕第67章 内在顽皮的小姑娘2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22章 我是谁第29章 被接纳的喜悦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65章 词语联想推开潜意识之门第8章 回归自性之旅1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17章 轮回1第24章 别让别人的言行绑架了你第13章 灵魂伴侣第40章 亲子之争战可以优雅地进行第4章 活在当下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35章 你所寻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75章 心灵环保1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91章 进入当下有意识的觉知第37章 合作第10章 渡3第96章 静待花开第64章 内外整合法则第68章 慈悲喜舍(1)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70章 找回自我第22章 我是谁第40章 合一第76章 非言语治疗与后现代心理学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