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雍正继位之谜

“牛哥!这雍正继位,是不是就是那个把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的故事啊?”大也很感兴趣的插话道。

我解释道:“呵呵,就是这个故事。但这只是坊间的流传。篡位之说即传位允禵说。雍正在位时就有人传言:康熙帝原本“传位十四阿哥”,雍正将“十”字改成了“于”字,于是乎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但是,了解了清代有关皇子的称谓制度,便可以将这一说法否定。清代书写皇子称谓,一定要冠以“皇”字,即“皇某子”、“皇某某子”,四阿哥胤禛为“皇四子”,而十四阿哥允禵则书写为“皇十四子”,于是,将“十”改为“于”一说不攻自破。况且,“于”是现代的简体字,在清代并不通用, 当时应使用“於”,所以,此说更是无稽之谈。”

工作人员很是佩服的看着我,“是啊,看来您对清朝的历史很有研究。我刚才雍正自称的承父命即位。你刚才说的是一种对立的说法,便是篡位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雍正原名不叫“胤禛”,而十四阿哥胤禵原名“胤祯”。康熙遗诏为“皇位传十四子胤祯”,雍正认为“祯”很容易直接改为“禛”(旧时“祯”写作“禎”),于是在诏书中将其修改,而自己的名字也就随之变成了“胤禛”。允禵的确曾用名“胤祯”,雍正即位后则一直用名“允禵”。“允”字是由雍正帝兄弟所用名字中的“胤”字所改,即清代皇帝的兄弟名字要避皇帝讳,把共用的某个字改成音近的字,而与皇帝名字同音的字也要避讳则是历代均有的做法,“胤祯”与“胤禛”后一个字同音,所以,要把“胤祯”的“祯”字也改掉,于是,改成了带“示”部的“禵”字,“胤祯”就成了“允禵”。并且,康熙年间历次所修《玉牒》中雍正的名字都为“胤禛”,各类官书也只记载此名,并无他名。这说明雍正从未改过名字,更不用说是盗用他名。如若按照上面所述的有关皇子的称谓制度,那雍正只能将诏书改为“皇位传皇于四子胤禛”,文字更加不通,所以此说也是难以成立。第三种说法:康熙皇帝病中传旨命允禵回京,但被隆科多隐瞒。康熙帝驾崩时允禵未到,隆科多则传旨由胤禛继承皇帝位。按照当时谕旨下达的程序,康熙帝谕旨理应由内阁承办撰写,由兵部所管辖的驿站发送。隆科多非内阁大学士,亦非兵部主管,因此很难对此隐瞒。”

“是啊,其实我更相信是雍正顺天命继位。有一个史实,就是清代诏书为满汉文合璧,满文是拼音文字,根本无法对其增减横竖笔画来篡改文字。”

工作人员说着:“但是胤禛承父命即位有一定的证据,也有种种疑点:先说康熙遗诏。遗诏所署时间为“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应写于康熙病逝当天。但是胤禛十六日才宣读,且只宣读了满文本。看来,直至十六日,汉文遗诏尚未完成。由此可知,这份遗诏出自胤禛之手。”

“清代几乎所有的遗诏都是在先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撰写,用的均为先帝的口吻,这似乎也不能说明胤禛就是篡位。”我反驳道。

工作人员继续与我讨论,说道:“那康熙病重之际,胤禛多次被召至畅春园。当时胤禛正代康熙帝行南郊冬至祭天大礼,担负如此重任,没有父皇的召见,他断不能离开。由此可知,康熙帝召他多次至榻前,必定有特殊的使命。但是,仍有疑点: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于病中召见胤禛,并未提及传位一事,仅仅是诉说病情。为何不当面宣布,反而要隆科多传达?能把传位胤禛告诉诸多皇子及隆科多,为何不能直接告诉胤禛?总的来说,康熙传位胤禛这一说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依靠现有的史料分析并推断。而清史学界对此问题也是看法不一。”

“行了行了,我这一个问题,把你们俩招出这么多话。欺负我没文化是不是?”大壮说着。

“呵呵,好吧,那咱们不讨论这个问题了。你带我们去看看一些不对游客开放的宫殿吧?我想长长见识。”我请求道。

“这我好像没有权力...抱歉。”工作人员有些为难的说着。

我也知道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也不在意。

突然,他眼前一亮,“我带你去看看雍正的第一个玉玺吧!”

跟上他的步伐,我们到了一个展厅,他指着玻璃柜里的一块明黄色的玉玺。

我定睛看去,头皮有些发麻。“清雍正寿山石雕夔龙瓦纽宝玺。”我的脑袋里浮现出了答案。

“这是雍正御笔之宝,清雍正时期,寿山石质,雕夔龙瓦纽,汉文篆书。面13.2厘米见方,通高15厘米,纽高6.5厘米。”工作人员介绍着。

“这就是玉玺啊!”大壮很是激动,“这能不能拍照啊?我想和他合个影。”

“行,那您别外传,因为这个玉玺,没有展览过。”工作人员勉强答应下来。

“此宝体量硕大,瓦纽上雕出没于云间的九条夔龙,形态各异,宝周边浅浮雕博古夔龙纹饰,古朴典雅,做工精细,为典型的清早期寿山石雕作品。但是,从材质看,并不奢华,看来雍正初期,也并没有那么富足。”我说道。

帮着大壮完成了拍照,工作人员向我介绍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懋勤殿首领太监苏培盛交出寿山石夔龙钮宝一方,上书朱字‘雍正御笔之宝’。奉旨:篆样呈览过再镌刻。钦此。于正月十九日翰林张照篆样一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一张、南匠袁景邵篆样一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一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张照篆样文范,但笔划微细,照袁景邵篆书的笔画另篆。再,滕继祖篆样上‘之’字篆法好些,问张照‘之’字篆法有何讲究。钦此。于正月廿二日翰林张照篆样二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三张、南匠袁景邵篆样三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三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准张照古篆‘雍正御笔之宝 ’,将‘之’字下横取平,选吉时照样镌刻。钦此。于正月廿九日刻得。怡亲王呈进讫。奉旨:将此宝好生收着。钦此。”可知此宝刻于雍正元年正月,是雍正继位后首批制作的宝玺中最早完成的。宝文由清代著名书法家翰林张照撰写,并按照雍正帝的意见进行了局部修改。为雍正宝玺中的重器。”

第六十九章 居然圈内皆知第四十七章 峰回路转第十八章 萌生复仇的种子第四十八章 送去鉴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问礼第八十四章 实至名归第九十三章 变种墨翠第二章 人齐了第六十九章 居然圈内皆知第十二章 真的恋爱了第九十五章 深入虎穴第五章 异能初现第七十四章 底蕴深厚的故宫博物院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乞丐第二十三章 切割翡翠的讲究第十六章 两条不成文的校规第九十二章 异能有误?第一百一十二章 利用通宝第六十章 成了圈儿里人第八十三章 二次赌石第五十四章 李墨价值四百万第一百一十三章 太极石第二十章 南利的翡翠店第三十四章 文房四宝第六章 第一桶金or不义之财第三十四章 文房四宝第三十二章 明仿哥窑青釉菊瓣式盘第一章 入学第四十章 马道长何许人也第五十三章 含铜的碳酸盐矿物第七十四章 底蕴深厚的故宫博物院第八十五章 比比核桃第二十五章 冰种飘兰花黄翡第八十六章 冰释前嫌第七十三章 反戈一击有功第二十章 南利的翡翠店第八十八章 定好了去云南第三十三章 宣德斋第一百零四章 开启寻宝之旅第四十章 马道长何许人也第八十七章 乾德通宝第二十章 南利的翡翠店第一百一十一章 问礼第一百一十一章 问礼第八十九章 云南汽锅鸡第三十八章 惊为天人第七十三章 反戈一击有功第二十二章 赌块公斤料第七十四章 底蕴深厚的故宫博物院第四十八章 送去鉴定第七十九章 铁龙生第六十一章 好气派的茶楼第五十四章 李墨价值四百万第九十章 赌石一条街第一百一十三章 太极石第六十四章 出风头第一百一十二章 利用通宝第五十九章 我不是色狼第五十八章 正面五个背面仨第七十七章 大圣遗音第五十五章 伏羲八卦第一百章 南红玛瑙第一百一十四章 人性第一百一十一章 问礼第八十四章 实至名归第四十四章 李墨第十六章 两条不成文的校规第六十四章 出风头第四十一章 虚惊一场第一百零九章 富可敌国的金元宝第九十六章 又见甄旭伟第八十八章 定好了去云南第四十五章 捡漏青铜簋第六十四章 出风头第五十二章 居然是真品第四十章 马道长何许人也第四十三章 这块墨锭有来头第四章 她叫赫连婉儿第六十七章 真假立辨第五十六章 神秘的龟甲第四十一章 虚惊一场第九十三章 变种墨翠第六十二章 全是熟人啊第七十五章 雍正继位之谜第二十五章 冰种飘兰花黄翡第一章 入学第七十七章 大圣遗音第七十八章 鉴宝社团第九十九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道教石刻第六十四章 出风头第八十章 赌约第五十二章 居然是真品第六十章 成了圈儿里人第六十一章 好气派的茶楼第九十八章 洒蓝釉第六十二章 全是熟人啊第六十六章 隆重的鉴宝大会第五十章 私人鉴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太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