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逃奴

“扒皮?”谢知听到这人的叫声, 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仰头看着秦纮, “五哥,他们是谁?”这些人穿着这么少, 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总不会是附近的流寇。

“他们应该是逃奴。”秦纮看着这些人身上大半溃烂的奴隶烙印,“追来的骑兵是他们的主家。”

谢知心中一沉,逃奴在这个时代是可以被人随意滥杀的, 她抓紧秦纮的手, “五哥, 能先问清他们做了什么事吗?”如果这些人不是因为作奸犯科而逃离的话, 谢知想救他们一命。

“放心。”秦纮示意亲卫举起秦家的旗帜,在六镇平城附近, 任何势力的主人可以不认字,但不会不认识秦家的旗帜, 这事关他们的性命。

果然那些骑兵看到秦家的旗帜,立刻放缓骑速, 远远的停在几百米之外不敢靠近。生怕被秦家兵定义为他们要攻击而将他们灭杀。谢知见这些骑兵只有为首几人身上有盔甲和武器,别的人手中都只手持木棍,不由心头一松,这样的武装亲卫抬手就可解决。秦纮让王虎去跟他们沟通。谢知则亲卫把逃奴中那位要跟追兵同归于尽的男子叫来,问问他们为何要逃。

秦山从包裹中随意抽了一件换下来的脏衣服丢在逃奴身上, 用刀示意他跟自己走。逃奴也知道自己逃不了, 战战兢兢的跟着秦山去谢知处, 他对自己主家还有几分血性,对装备精良的秦家军是一点反抗勇气都没有。要不是之前见秦家军并没有驱散他们,他猜秦家军的主人可能是怜弱惜贫的,他也不可能鼓起勇气说跟主家追兵同归于尽的话,他们这些贱民算什么?马冲上来人就成肉泥了,凭什么跟这些贵人同归于尽?

谢知又不傻,自然明白这人说的这些话是对自己说的,所以她才让他过来,至少这人还有些胆子,别的人早被亲卫和追兵吓破胆了。不过那人的胆量也只是一时,待他感觉自己获救时他就瘫软在地上,直到秦山的刀才让他清醒过来,他双股战战的看着秦山锋利厚重的刀锋,他这是要被人杀了吗?他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是无意识的跟秦山跌跌撞撞的走到谢知面前,趴伏在地上不敢抬头。

谢知温声对他说:“抬起头来。”

那人趴在地上簇簇发抖,完全没听到谢知的话,他已经被吓傻了,要不是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恐怕就要露出丑态,还是秦山用刀鞘把他下巴抬了起来。

谢知仔细打量着这人,看着身高有一米六左右,是这些逃奴中最高的人,显然是壮劳力,他头发乱如杂草,皮肤太阳晒得黝黑,脸上有着深深的刻痕,一口烂牙,看着起码要三四十岁模样,但谢知很清楚这人年纪不会超过二十五岁,胳膊和后背有部分皮肤溃烂,她先前只当他们有皮肤病,现在看来应该是烙得奴隶印没养好,导致的皮肤溃烂,也就是说他们的奴隶印是最近才烙上去的。谢知已猜到这些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但她还是问那人道,“你们以前是良民?为何要做逃奴?”

逃奴的烂牙并不是扶桑贵族女把牙齿涂黑,让人误以为是烂牙,而是真正的烂牙。从古迄今,任何国家,一口洁白的牙齿都是贵族的标志,因为白牙要用青盐维持,盐是奢侈品。谢知所见的大部分中小贵族牙齿都不白,因为他们只刷牙,并没有太多维护牙齿的手段。而平民和奴隶是不刷牙的,他们没有这概念,也没有这种闲情逸致,光是生存就足够让他们精疲力尽。

逃奴听了谢知的话,差点放声大哭,这位贵人居然没有因为他们是逃奴而杀了他们,反而还问他们缘由,他抽噎的把他们身上的遭遇说了一遍。他们本是住在柔玄镇附近的良民,自家有田地,这几年没什么天灾人祸,他们日子过得也不错,勉强可填饱肚子,即使家里偶尔青黄不接,靠着卖儿卖女也能活下去。但是去年年初他们被一队流寇从家中抓走,被贩卖到这里当奴隶。

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吃也吃不饱,主家去年冬天甚至不许他们烧火,衣服也不给他们,他的妻子就是去年冻死的。去年再难熬好歹一天还有两顿饭吃,今年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谷糠稀饭,前段时间有几个奴隶因为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住,去厨房偷了一点麦屑,被主家发现后,主家将他们杀了剖腹取出刚吃下的麦屑喂牲口,还把他们的皮都剥下来挂在麦田里,他们几个奴隶实在受不住才跑的。

逃奴说着说着就哭了,谢知沉默了好一会问:“你的孩子呢?都卖了?”

逃奴木然道:“以前卖了两个,最小的两个人家嫌碍事,当场就杀了,还有两个大的被卖到别的地方去了吧?我现在的主家不要女人孩子。”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谢知疑惑的问:“不要女人孩子?那你怎么知道你妻子是冻死的?”

“那是我来这里后,主家配给我们的妻子。”逃奴说,主家不要外面买来的逃奴,但是他们要从小养大的奴隶,这样的孩子最忠心。

谢知听得不寒而栗,她不想相信事实是自己所猜想的那样,但那人麻木的模样,她就明白自己没猜错,逃奴的主人把这些奴隶当牲口一样在配种。事实上自己盐场也有这种共妻的情况,盐场女人少,几个感情好的兄弟共娶一个妻子的情况比比皆是。

谢知曾想取缔这种情况,但思及现实最后还是无奈的放弃,只能尽量的提升女人和婴儿的待遇,尽可能多的给女人提供工作机会。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既然要收养孤儿,为何不让奴隶配种,这样就不用去外面收养孤儿了,被谢知怒斥了一顿,众人才知道女君很反感这种事,故大家都不在谢知面前提起这种事。

秦纮并不想让妻子接触这一面,他搂着谢知的肩膀道:“我已经让王虎把他们买下来了。”

王虎比秦山圆滑百倍不止,他知道女君心善,所以对那些人很和善,先客气的表明自己身份,然后取出重金表示要买下这些奴隶。追兵听说是秦家少郎君、少女君出游,就猜可能是少女君看这些奴隶可怜,一时心软才会买下这些奴隶,追兵很豪爽的表示要把这些逃奴送给少郎君。王虎坚持不受,最后来人取了一半钱便离开了,离开时明显心情极好,用这些逃奴换来秦家少郎君的关注指了。以后拜访也有这个由头了。

谢知问逃奴:“你是想跟我回去,还是自己离开?”

逃奴茫然的看着谢知,不很明白她话语里的意思。

谢知说:“你想离开,我就把卖身契还给你们,要是想留下,就随我们回农庄干活,至少可以让你们不饿肚子。”谢知盐场和农场里的奴隶每天都可以吃饱饭,一个月可以吃一次炒菜,每年元旦可以吃一次肉。不过谢知暂时不跟这些人说自己奴隶待遇,免得他们认为自己要他们做什么送命的事。毕竟谢知给奴隶提供的待遇是普通良民都无法达到的待遇。

“我随贵人回去。”逃奴立刻道,他身上都烙下奴隶印记了,他又能逃到哪里去?看到秦家的亲卫和赶来的追兵,逃奴一股子跟人功归于尽的气早泄了,就算谢知不让他们吃饱,只要肯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也愿意随她走。

谢知叹了一口气,对摇光说:“老规矩,先养一段时间,等他们恢复些了就送到建德去。”

摇光应声退下,又让人架起铁锅给这些奴隶煮了一锅厚厚的麦屑粥,吃的这么逃奴眼泪都下来了,他们自被人抓成奴隶后就再也没有吃过麦屑粥了。

王虎也打听到这些逃奴的主人,是平城一小官吏,品阶不高,但家族是平城大户,跟几个王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谢知偏头问秦纮:“五哥,现在这种事很多吗?”

秦纮犹豫了一会,颔首说:“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别说是普通平民,就是寻常有些小家产的富户都随时有被人抢光家财,掠夺成奴隶的危险。

谢知问:“怀荒和建德有吗?”

“有,但情况不多。”秦纮说,怀荒和建德势力最大的就是他们秦家,秦家已经不需要靠掠夺良民来成为奴隶,他们本身养的人足够用,别人又畏惧秦家权势,不敢明目张胆的在秦家地盘抢人。

谢知闻言心里多少有点欣慰,至少她做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她轻叹一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代绝大部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部分被朝廷以各种名义收走,辛苦一年勉强足够饱腹,间或还要卖上几个孩子才能活下去,这是风调雨顺的太平年间的生活。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家破人亡,全家死光的不在少数。

最怕的还是战时征兵役,被征走当兵的人,从此以后再难跟家人有联系,绝对部分人客死异乡,无人收尸。底层的百姓因活不下去而去当兵,几年回乡已经是立战功的老兵,那是碧水种田文和点娘争霸文的男主,现实则是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就这还是幸运的,他至少还活着。

谢知垂目低头,她庆幸自己投胎到谢家,让她享尽荣华富贵,让她不用受这些绝对大部分人都受过的痛苦。来这个时代越长,她越感激现代的生活,越感激给他们带来那么幸福的生活的先辈。她或许做不到先辈那么舍生忘死,可如果有可能,她也想改变时下的现状。

但还不是时候……她穿越的时代太早,如果她穿越到明朝,还有几分搞工业革命的可能,毕竟那时候各方面发展都挺到位,可现在各种科技只在萌芽状态,任何改革都不能违背时代,违背时代只会落到王莽的下场。谢知心中暗暗叹息,还是照着自己的计划,先推进农耕方式的改革,尽快的提高粮食产量,先填饱人的肚子,然后才能做更多的事。

秦纮见她面露抑郁,轻哄道:“你要是不开心,我派人去给他一个教训。”

谢知摇头:“不要。”从魏国律法来说,逃奴的主人并未做错什么,贱民类比牲口,甚至单个的人还没牲口值钱,主人有权决定奴隶的生死,五哥所谓的惩罚肯定是私下行为。谢知又不知道这家的脾气,要是他们吃了亏,把所有怒火都发泄到别的奴隶身上怎么办?

这不是一家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她一己之力,能对天下大势有什么影响?更别说她现在身上连个诰命都没有,要对天下大势有影响,起码也要崔老太的地位。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出钱买下这些逃奴,她管不了天下百姓,就在自己眼前的人她还是能管的。谢知不想因为自己让五哥跟自己一起不开心,她仰头对秦纮笑道:“五哥,我们今晚吃什么?要不要去采野果?”

秦纮莞尔:“这附近没什么野果,你想看我打猎吗?”

“不想。”谢知很干脆的拒绝,她以前对打猎也挺有兴趣的,虽然她从不动手杀猎物,可看到别人射箭、找猎物还是挺有意思的,但等到怀荒看到五哥打猎,她才知道她以前玩的是打猎游戏,山林里的猎物是有人放养的,数量多到随手可射,根本不用找。而真正的打猎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猎物上,往往有可能白等一天都没猎物,谢知自觉没有当个好猎人的天赋。

秦纮轻笑一声,让她先回车上休息,亲卫们部分去湖边取水,部分整顿烧完的野草,大部分还是留在秦纮和谢知身边守卫。

“五哥。”谢知刚坐上马车,又想起一件事,掀起车帘探头喊着秦纮,“我们要不要路过贺楼家?能去看看初一吗?”

秦纮说:“初一在秦家。”

谢知讶然道:“他怎么会在秦家?”

秦纮说:“他今年都十一岁了,身体也差不多养好,祖父想让他学点功夫。”

谢知想到初一的课业,也有点头疼,许是他爹娘都没念书天赋的关系,初一在读书方面也没什么天赋,他很用功,先生教他的书他都会背,但就是理解不了。谢知原先以为是先生教的不对,她亲自辅导,等教了一段时间,谢知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真心在读书上不开窍,她期待的问:“他习武天赋如何?”

秦纮不好打击妻子,但也不想她对初一抱不必要的指望,“比他课业稍微好一点。”

谢知:“……”

秦纮安慰妻子:“他是永安侯世子,就算文武不成,也能活的舒舒服服的。”

谢知摇头:“那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她低头想了一会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初一文武都不成,就先陪我们一段时间,我看看他有别的什么方面有天赋。”

秦纮捏她的脸,半真半假的抱怨:“才说要陪我过两人生活的。”

谢知仰头说:“本来就是两人世界,我又不可能事事陪着初一,就你在忙公务的时候陪他。”

秦纮轻笑一声,让她在驼车上小憩,等他们弄好晚饭才让谢知出来一起吃饭。

谢知让秦纮陪着骑了三天马,第四天浑身骨头就开始抗议了,她一直有锻炼的习惯,可她运动跟镇日镇夜的骑马还是不同的。而且路上虽然食宿都还可以,可是没地方洗澡,谢知很少有四天没洗澡的时,她感觉浑身都痒了,最后她放弃的躺在驼车上,让众人一路加紧赶往怀荒。

谢知虽不常住怀荒,但她一年总要来这里一次,这里又有阿娘,她早把这里当半个家了。可这一次回家,谢知明显感觉家里气氛不对,出来招待自己的居然不是二娘高氏,而是秦绍的妻子尉迟氏,尉迟氏笑着同谢知寒暄:“前几天就收到你们要来的消息,院子我派人打扫干净了,你看有什么缺了的东西尽管跟我说,我马上让人补上。”

谢知闻言微微挑眉,她这是得了管家权了?她看了谢兰因一眼,谢兰因淡淡道:“你走了一路,先去洗漱。”

尉迟氏忙起身笑着说:“我只顾高兴,都忘了弟妹赶了这么久的路,热水我已经让人烧好,弟妹先去洗漱吧。”

谢知:“……”尉迟氏这是把自己当客人来看了?谢知刚回秦家,搞不懂关系,也不好说什么,先回自己房里洗漱,等她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她一面让丫鬟给自己擦头发,一面问留在秦家给自己看院子的丫鬟:“以前不是二嫂、三嫂管家吗?现在怎么成长嫂了?”

丫鬟说:“管家权是夫人给的,夫人说将来大郎会是大将军,所以以后家就由大娘管家。”秦家的媳妇都随自己夫婿排行。

“长嫂这是得罪母亲了?”谢知问,不然阿娘怎么会说这种话。

丫鬟道:“大娘到家以后把郁久闾氏接出来,放在她的别院奉养,连大娘子都被她接到别院伺候郁久闾夫人。”

谢知:“大人就这么任他们把人接出来?”如果大人肯放过郁久闾氏,也不会在秦绍成年这么久,都没把她放出来。

丫鬟苦着脸不说话,她只是丫鬟,哪里知道主人的私事,尉迟氏这些事是做的太明显,大家都知道了才会如此。

“郁久闾氏瘫了。”谢兰因站在门口对女儿解释,“你大人本来就要派人把她接出来,正巧秦绍来了,就让人秦绍去伺候她了。”女儿是跟女婿一起回来的,谢兰因担心女婿会跟女儿一起洗漱,所以没跟女儿一起会她院落。不过女婿贴心的去了书房洗漱,谢兰因便过来找女儿说话。

谢知问:“怎么会瘫了?她中风了?”

谢兰因摇头:“不知道,就是某天突然倒地不起,再也没站起来了。”

“那她还有神智吗?”

“有。”谢兰因顿了顿说,“你大人就是发现她有神智,才让人把她接出来好生照顾。”

谢知一怔,试探的问谢兰因:“大人还没放下?”就算是现代,有神智的瘫痪病人活着都是一种折磨,别说是在古代的环境,大人把郁久闾氏关了这么多年,要放早放了,不会等到这时再放。

谢兰因默默点头。

谢知没经历过大人的少年,不知郁久闾氏对他到底造成多少伤害,也不能劝他去谅解,所谓谅解只是因为旁人不会感同身受,谢知问:“那秦绍现在对郁久闾氏可好?”

wWW▪ttκǎ n▪c○

谢兰因讥讽一笑:“能有什么好不好的?又不要他自己去伺候,他的妻妾又不是摆设。”

谢知一想也是,这年头也没人会想要成年的儿子来伺候父母,都是儿媳伺候的,“那尉迟氏又是怎么回事?以前不是二嫂、三嫂管家吗?”

谢兰因道:“这是你二嫂、三嫂主动放手的,她们现在都要搬出去了。”

谢知讶然问:“搬出去?她们舍得?”

谢兰因说:“老爷子补贴了私房,老二不是弄了一个商队吗?老爷子帮他把商队规模扩大了,让老三、老四和老七也加入。”

谢知匪夷所思的问:“都让他们去跑商?”大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谁知道他们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谢兰因也不知道秦宗言打什么主意,“现在不止你们不着家,就是老二、老三都不着家,他们的媳妇都不知找我哭诉多少次。”

谢知若有所思,大人这是借口跑商让他们出去练兵?毕竟西域那边流寇盗贼泛滥,最适合秦家来练兵,而且秦家现在也不缺钱,黄金那是通用货币。

谢兰因问:“你们准备住多久?”

谢知说:“我看五哥,五哥走我也走。”

谢兰因问女儿:“想阿生吗?”想她当年丢下女儿,一个人远嫁秦家,一开始也是朝思暮想的想女儿。

“想。”谢知失落的叹气,怎么不想?儿子是她亲手养大的,原本一直黏在她身边的小尾巴突然不在自己身边了,她怎么可能不想?

谢兰因说:“那就再生一个。”女儿跟她情况不同,可以多生几个。

谢知摇头笑道:“暂时不生,不然阿生会以为我们不要他,只要弟弟妹妹了。”

谢兰因嗤之以鼻:“就你想得多。”

谢知暗忖,那是因为你们不懂儿童心理,“阿娘,初一呢?”以前她要是回秦家,初一第一个就会出来找她,怎么今天不在?

谢兰因说:“他被老三带走去走商了。”初一年年来秦家拜年,跟秦家兄弟都熟悉了,秦家兄弟都把他看成自家子侄。初一读书不成,武艺也不大好,谢兰因想试试他艺术方面是否有天赋,结果秦三却说真男人要真刀实枪磨砺出来,这次去西域就把初一带走了。

谢知目瞪口呆:“初一不是才十一岁吗?”

谢兰因轻描淡写道:“你五哥五岁就跟你大人去围剿流寇了,以后阿生也要如此。”

谢知苦笑,这下轮到谢兰因惊讶了,她以为女儿会反对,谢知说:“阿生总要长大的。”她可以庇护阿生十年、二十年,但不能庇护儿子一辈子,谢知并不准备完全照搬前世育儿法,前世育儿法的前提是社会安定,这个社会并不安定。

谢兰因这才欣慰的摸摸女儿的鬓发,“总算没有傻到底。”

谢知不满的看着母亲,她从来都不傻好么?

秦纮这次来秦家是跟父亲商量对革岛奴隶的管理,秦八的意思是对奴隶分等级管理,魏国奴隶地位最高、高句丽奴隶地位其次,最末是扶桑本土奴隶,这种区分并不仅限于地位划分,还事关奴隶的福利待遇,每个等级奴隶每天吃的食物,年底的奖金都不同。

这种等级划分谢知是反对的,这让她想起当年的伪满洲国,那个最后连满洲贵族都忍不住造反的国度。可是除了她,家里所有人都赞成,其中包括柔娘和凤容。两人很实际的从现实考虑,这种等级划分更让他们便于管理。后来谢知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允许各族奴间联姻,联姻并不会降他们本身的等级,他们的子女的等级随着他们高等级的父母变化,同时鼓励他们学汉语,让他们风俗习惯往魏国靠拢。

谢知是想过几代后革岛上各族人能彻底融合成,当然融合以汉族为主,现在还没有国家、民族概念,哪怕对一个士大夫,让他为国为民,人家也会把你当傻蛋,这时大家只有忠孝思想,爱国?什么国?什么是民族?没人对这些下真正的定义。

这也是民族融合的最好时期,谢知还是偏向用温和手段同化革岛原住民,而不是用侵略手段。除非她能狠心到用白人种族灭绝手段来侵占大陆,不然暴力压迫只会激起别人的反抗。革岛是谢知发现的,她提的建议也不是不可行,在秦纮的坚持下,秦家最后决定实施谢知的提议。秦六准备去革岛,给秦八做帮手。

谢知救了那些逃奴后,就派人去六镇转了一圈,打听了些情况后,不动声色的将手头近些年培育出来的良种往高句丽和山东推广,自三年前爆发了一次蝗灾后,近些年边境一直顺风顺水,作物收成不错,粮食价格稳定,谢知手上有的是金子,买粮食也不心疼。

她没有先知之能,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可她明白边境的百姓生活再恶化下去,这里迟早要起兵乱。兵乱并不一定会让魏国覆灭,黄巾起义最后也被镇压,东汉还是苟延残喘了许多年。而且如果起义规模不大,甚至对皇朝统治造不成任何影响,但对皇朝统治没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却很大,因此谢知要积蓄足够的自保实力。

这担忧谢知对秦纮说过,秦纮搂着谢知保证,如果有人造反,他一定会保护她的。秦纮并不觉得普通民众造反会起多大风浪,除非后面有贵族撑腰,阿菀是过虑了。不过她屯粮的计划跟他不谋而合,他也想屯粮,虽然他屯粮的目的跟谢知不一样。有计划生活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三年。

第109章 守城(一)第179章 千里托孤(六)第216章 郗家来人(上)第282章 宫廷琐事(四)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89章 母女谈心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266章 南梁(二)第159章 生波(一)第278章 尘埃落定第235章 京城风起(十三)第23章 书房议事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13章 守城(五)第93章 暗中筹谋第79章 打拐(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课(下)第163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下)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111章 守城(三)第69章 如何扬名第80章 瑶姬传人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103章 敌袭(中)第121章 色令智昏(三)第162章 帝心难测的拓跋曜(上)第237章 京城风起(十五)第83章 别后重逢第185章 生产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87章 夫妻情话第264章 暂时的安定(六)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17章 兰因成亲第153章 谢知的规划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175章 千里托孤(二)第61章 过年第208章 太子第10章 各自算计(上)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08章 母女谈话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61章 生波(三)第167章 初到建德郡(三)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247章 平城大乱(十)第146章 京城风云(三)第64章 赏雪(二)第266章 南梁(二)第240章 平城大乱(三)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60章 糟心的谢简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63章 暂时的安定(五)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196章 奔丧(中)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219章 内院准备第85章 母女相见(下)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197章 奔丧(下)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8章 一见钟情(上)第53章 惹人眼红的白糖(上)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49章 宫中琐事(下)第256章 乱世起(七)第201章 弟妹们的婚事(四)第80章 瑶姬传人第23章 书房议事第49章 宫中琐事(下)第225章 京城风起(三)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198章 弟妹们的婚事(一)第95章 驿站逃离(二)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130章 翁婿夜话(上)第230章 京城风起(八)第11章 各自算计(下)第38章 步六孤将军府(中)第185章 生产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87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下)第28章 遴选伴读(上)第110章 守城(二)第231章 京城风起(九)第22章 入宫第98章 草原安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