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一年(二)

天边的日头已有些泛红.在这旷野里显得格外醉人.突然一阵阵高声叫喊从秦军大营逐渐向赵军方向靠拢.伴着将士们脚下踏出的沙尘走石.犹如一波黑色的海浪.迅速的向赵军大营压去.

赵军士兵见情况紧急.连忙禀报赵国将军.那赵国将军一听.拍案起身.大笑着说道:“哈哈.他秦军还敢主动來挑衅.传令下去.所有赵军即刻迎战.给我杀他个片甲不留.”说完.那赵国将军便提着剑冲杀出去.

桓齮带着这一万将士刚刚冲到赵军大营之前.就见黑压压的赵军倾巢而出.桓齮轻嗤了一声.大喝一声:“弟兄们.给我杀.”

伴着号角声和桓齮这一声大喝.秦军将士一个个瞪着双眼.直直冲向赵军大营.桓齮见那赵国将军提着剑出來.想也沒想.就勒着马脖子冲过去.冲着那赵国将军的心脏就是一剑.赵国将军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被桓齮这一剑气的目眦欲裂.回手扯紧缰绳卯足了力气便向桓齮头上劈去.桓齮自然也不客气.轻巧一躲便躲开了那一剑.赵国将军见状.心中更是气急.沒等桓齮喘口气.又是劈头一剑.桓齮早就料到.拽着马头就往后退.退了足有几十米.

桓齮回头看着沙尘中的两军对战.秦军明显不敌赵军.桓齮笑了笑.想着时候应该差不多了.一回头不出所料.就见赵国将军又冲杀过來.桓齮抵挡了两下.便洋装不敌.下令所有秦军撤退.

赵国将军见状.心中大喜.连忙下令:“给我追.秦军一个不留.”说完.就见赵军将士提着武器.紧追着秦军不放.

桓齮带着秦军按照王翦计划好的路线向北面高地逃去.赵军果然有些被喜悦冲昏头脑.沒有多想就追了上來.等到追至高地前.那赵国将军见秦军不再逃跑.再环视四周.才猛然惊觉.大声下令赵军撤退.

赵军这才幡然醒悟.全军勒马.原路返回.可刚一出山口.就见杨端和领着另一波秦军截堵.赵国将军抬头一看.四周满是秦军.这几万赵军将士被活活困在这狭窄的山谷之间.进退两难···

这一边.王翦率领所有大秦骑兵.似一道道闪电劈进赵军大营.果然不出所料.赵军倾巢而出.仅留下数十人留守大营.这数十人一见是秦军骑兵.立马就慌了手脚.还沒等攥紧武器.就觉得身边一阵冷风刮过.脖间一阵寒凉.随后便倒在了地上···

王翦下令说道:“分头行动.给我烧了赵军大营.”

王翦话音刚落.就见几十匹马飞奔而出.旋即便看见这赵军大营火光渐起.一时间.营帐、栅栏、粮草都被大火扑上身.王翦一行见大火已经烧起來.便连忙撤回秦军大营.

这一边的赵军被桓齮和杨端和牢牢包围在山谷间.那赵国将军提着剑.一咬牙高声喊道:“弟兄们.我们这几万将士还抵不过他两万秦军吗..冲.破了他的围阻.杀出一条归路.”

几万赵军听到将军这一声号令.也顾不得那么多.若是被困在这.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冲出去.沒准还能有条活路.可正当这所有将士握紧了剑准备拼命时.只听一个人喊道:“快看.”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往赵军大营方向看去.只见浓浓的黑烟不断窜向上空.顺着风向好像要飘满整个天空.原本被彩霞映照的晚空如今却被滚滚黑烟掩盖.这时只听几人喊道:“大营失火了.大营失火了···”

所有赵军一听顿时沒了士气.如今若是硬闯出去非死即伤.就算能够全身而退.自己又能去哪?对这些士兵來讲.军营就像是自己的家一般.是自己的容身之所.如今连一方落脚之地都沒了.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那赵国将军见形势有些不太妙.连忙大声说道:“都给我冲啊.沒听到么.”

看见赵军大营被烧.一众赵军将士早就沒了应战之心.哪里还能听得进去将军的命令.纷纷扔了手中的剑.准备束手就擒.

山口的杨端和见状对一众赵军将士喊道:“诸位.如今你我双方形势已经分明.若是不想死.扔下手里的剑.我秦军许你周全.但若仍是不知好歹.那就休怪刀剑无眼.”说完杨端和一个手势摆出來.就见四周秦军纷纷引弓.箭已上弦.

杨端和这话音刚落.就听见山谷间一声声清脆的响声不断传來.接连不断.那赵国将军定睛一看.这几万将士足足有一万多人将自己的兵器扔了出去.赵国将军胸中顿时火光迸起.勒住缰绳挥起青铜剑就冲过去.大声喊道:“虎狼之言何以信..你们这群怕死的孬种.”

说完就见战马奔过之处.弃剑的赵国将士纷纷倒下.其余的赵国将士顿时傻了眼.怔在原地动也不敢动.

杨端和也是沒想到赵国将军竟会这么做.可如此一來.待赵军反应过來.定会引起慌乱.到时恐怕便不好压制.杨端和当下立断.手势一落.就见密密麻麻的箭雨齐刷刷射向山谷···

箭雨一发.就见赵国将士纷纷倒下.那赵国将军一开始还能抵挡.可是体力毕竟有限.加之秦军人数众多.终是抵挡不住.万剑穿心而死.

见那赵国将军一死.杨端和便下令让秦军收了箭.仔细环视了一下山谷.几万赵军将士.被这箭雨一扫之后.还剩下一万有余.杨端和暗自点了点头.下令说道:“将余下的这一万赵军.先行押回秦军大营.等待将军定夺.”

就这样.两万秦军在桓齮和杨端和的带领下赶在天黑之前.将这一万赵军俘虏.一路押回了秦军大营.

一回到秦军大营.桓齮杨端和就迫不及待來报:“将军.桓齮、杨端和前來复命.”

将军帐里的王翦和梓笙还在商议着下一步如何铺排.看见这俩人回來连忙迎过來问道:“如何.你俩可有受伤.”

“回将军.好得很.”二人齐声答道.

“那就好.战况如何.快说与我听听.”王翦一听二人无事.便放下心來问道.

桓齮抱拳说道:“将军.我与杨端和按照将军吩咐将赵国几万人围困在北面山谷处.本來那赵国将军还想突围.不料却发现自己老巢被烧.纷纷弃剑投降.”

“然后呢.”王翦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将军.本來我与桓齮都以为这赵国士兵就这么不战而败了.可谁知.一见这些赵国士兵弃剑.那赵国将军竟杀了自己的同袍.杨端和无奈.只得下令放箭.”杨端和拱手接着说道.

听了杨端和的话.王翦背着手在将军帐里走了一圈.开口说道:“赵军还有多少生还.”

“回将军.还有一万余人.被我等带回.现在大营外.还等将军下令如何处置.”杨端和利落的答道.

王翦看了看帐外.回过头说道:“这一万赵国将士.留下三千.为秦军做些杂物.余下七千.押回咸阳.交由廷尉大人.为骊山劳役.”

“诺.末将这就去办.”杨端和说完便连忙出了将军帐去安置那些赵国俘虏.

一旁的梓笙听到这恍然大悟.原來这敌军俘虏并不会全部处死.这些生还的都会分配到秦国各个地方.做些体力活.看來这古代战争也并非如史书上所写的那般白骨累累无人收.

“这次秦赵一战.多亏了念卿的法子啊.”王翦回身说着却见梓笙有些走神.便叫道:““念卿.念卿.”

“啊.念卿在.”梓笙这才回过神來连忙答道.

“想什么呢你.”王翦笑着问道.

“沒什么.沒什么.一时走神罢了.哈哈.”梓笙尴尬的笑着.

“此次.念卿你功不可沒.王翦定会如实将战况禀报陛下.以你的谋略做我营中军师.不屈才吧.哈哈···”王翦说着便走向案几.拿起笔蘸了墨汁就开始写.

梓笙见状连忙拱手说道:“将军.这可万万使不得.念卿才疏学浅.如何做的了这军师啊.还请将军万不要提及念卿姓名.”

“诶.小个子.你这是作甚.哪有人立了功还不让报的.我看你啊.就这身板要是上了战场.不出一刻钟.就得叫人给劈了.还是在这营帐中给我们想些好法子才是最好的.”一旁的桓齮走过來.拽着梓笙的胳膊就把梓笙拎起來说道.

“桓齮将军.还是先把念卿放下來.咱们有话好好说.好好说···”梓笙被这桓齮这一提.有些难堪.连忙说道.

“啊.对不住啊.小个子.力气大了些.你别在意啊.”说完.桓齮便将梓笙放下來.顺手又重重一下拍在梓笙背上.

梓笙被这一下拍的有些咳嗽.好一阵才缓过來.心里想着以后还是离这桓齮远点吧.下手也太重了.等梓笙想起正事时.王翦早就将呈给嬴政的书信写好.装进竹筒里了.

王翦看着梓笙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大笑着说道:“哈哈.你不愿意提及你的名字.难道是想着以后离开这秦军大营.”

“沒有.沒有.念卿岂敢.”梓笙一听.还以为王翦话外之意是自己以后想着背叛秦国.连忙摇头否认道.

“如此便好.国尉既然将高徒送进我这里.那我王翦又怎能轻易放了你这人才啊.”王翦笑着走下來.拍了拍梓笙的肩膀说道.随后又把信使叫过來.将刚写好的书信交给信使.吩咐道:“将这书信交到陛下手中.快去快回.”

“是.末将领命.”那信使接过竹筒便一溜烟的出去了.

梓笙见已经沒办法挽回了.也只好认命了.只是希望不要再因为自己生出什么事端才好.

信使走后.王翦叫过梓笙和桓齮两人到地图前.开口说道:“如今这一边的赵军主力已被秦军消灭的差不多.北方燕赵两国之争又使得赵国脱不开身.想必赵王若是再派出援军也不会那么快.所以眼下.秦军必须把握战机.攻城略地.”

梓笙和桓齮点着头.表示赞同.

王翦看二人也表示赞同.便回身指着地图说道:“你们看.此处是蒙毅所管辖的阏与.以此为中心.周边十城.赵军防范过松.再加上赵国这几万人马已被秦军歼灭.北面又受到燕国牵制.赵国如今可谓是腹背受敌.恐怕已无精力东顾.如此一來.正是秦军的大好时机.”

“将军说得是.念卿也以为.趁着如今这股士气.收了这赵国十城.如此一來.也不枉咱们秦军将士数月的辛劳和坚守.”梓笙不住的点着头.看着地图上那些城池的标记说道.

“将军.桓齮也同意小个子的说法.若是能攻下这十余城.弟兄们也沒白白在这守了这些个时日.”桓齮大声说道.

旁边烛台上的火光映在王翦脸上.低垂的眼睑里却射出道道精光.梓笙还是第一次看见王翦这样的眼神.像一头嗜血的狼.充满着意欲和血腥.

梓笙和桓齮谁都沒有说话.静静地看着王翦.良久王翦开口说道:“桓齮.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晚.明日向阏与出发.与蒙毅汇合.准备连拔周围十城.”

“是.末将领命.”桓齮大声回道.说完便雄赳赳的跨出了将军帐.

一旁的梓笙拱手说道:“将军明智.”

“你也早些下去休息吧.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战场杀伐.”王翦说道.

“是.将军也早些休息.念卿告退.”梓笙说完便转身出去了.

秦王政九年(四十九)秦王政十五年(六)秦王政十年(三十)秦王政十五年(四)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一年(五)秦王政八年(十四)秦王政九年(二十七)秦王政十四年(九)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十年(四十二)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年(八)秦王政九年(四十九)秦王政九年(六)秦王政十一年(七)之子于归(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二)秦王政九年(十六)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九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年(三十一)秦王政十七年秦王政九年(一)一个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十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九)秦王政十八年(二)秦王政十七年秦王政八年(二)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十年(十八)秦王政九年(三十五)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九年(十二)秦王政十年(十六)秦王政九年(二十一)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十年(二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五)秦王政十四年(五)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十年(十四)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九年(四十八)秦王政九年(九)秦王政十年(十三)秦王政十五年(三)秦王政九年(三十四)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十六年(二)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十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六年(一)秦王政八年(十九)秦王政十年(二十六)秦王政十年(二十六)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九年(三十)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八年(十六)之子于归(一)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八年(八)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八年(五)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十年(九)秦王政十六年(一)秦王政八年(十九)秦王政十五年(一)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四十七)秦王政九年(十九)秦王政十六年(一)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十一年(六)秦王政八年(十五)秦王政八年(七)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十年(十)秦王政十年(十四)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九年(二十七)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十八年(二)秦王政九年(三十)秦王政九年(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