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四年(四)

一进大牢.李牧就看见梓笙虚弱的躺在草席上.脸色苍白.一旁的饭菜和水似乎从未动过.李牧让人开了牢门.轻轻走进去.低声问道:“你可是叫念卿.”

梓笙听见有人进來.微微睁了睁眼.一见來人正是李牧.便一翻身.费力的坐起身.斜倚在墙上说道:“正是.”

李牧居高临下的望着梓笙.这才细细打量了梓笙一番.只觉得这秦将身形瘦小.皮肤白皙.活像个姑娘.心里也是有几分疑惑.却生硬的问道:“这饭菜为何不吃.”

“若是将军看见自己的十万同袍被杀.看见自己的兄弟惨死.自己又被人所虏.将军能吃的下么..”梓笙声音不大.气息也不足.语气里满满都是怨恨和不甘.

李牧低头看着梓笙.沒有再问其他的.只是冷冷的说道:“如今.你成了赵国俘虏.若是还想活命.便给秦王写下书信一封.勒令秦王马上退兵.本将还可以考虑送你回秦国.若是不然.你就在赵国等死吧.”

“···哼哈哈···”良久.梓笙侧过头轻声笑着.不去看李牧.

李牧满脸狐疑.问道:“小子你笑什么.”

“笑你.”梓笙用气声轻轻说了两个字.

“笑本将.”李牧沒有生气.反而有些认真的问道.

梓笙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念卿笑将军未免太过天真.”

“此话怎讲.”本來刚刚在朝堂上就被郭开嘲笑了一番.如今.眼前这个瘦弱的秦国俘虏竟也敢说自己天真.李牧强压着心里的火气.盘腿一坐.坐在了梓笙面前问道.

梓笙一见李牧席地而坐.也倚着墙挺直了身子.缓缓说道:“念卿素來听闻赵国名将李牧用兵如神.刚毅勇猛.平阳城一战.果然不假.”

“这些恭维话就免了.”李牧一摆手不耐烦地说道.

“可是却不曾想.堂堂赵国名将竟连这都不知.”

“不知什么.”

“当今天下.秦国势要统一六国.况且.若论财力物力人力.沒有一国能与之抗衡.秦王虽然年轻.却城府极深.野心勃勃.况且朝中更有一批谋士从旁辅佐.军中又有一干优秀将领甘愿为其出生入死.如今念卿不过一个小小的参谋.想以念卿一命來威胁秦王退兵.难道将军还不可笑么.”梓笙靠在墙上.透过有些凌乱的头发仔细观察着李牧的反应.

李牧半抱着胳膊.眉头紧锁.反反复复思量着梓笙刚才的话.这几百年來.秦国的强盛和壮大.其余六国都看在眼里.其虎狼之心也是天下皆知.这小子所说看來不像是有假.他一个小小的参谋又怎么能威胁嬴政退兵.看來这件事确实是自己的考虑有欠周全.但是若如郭开所说.让赵国割地求和.那他李牧就是死也不答应.

梓笙看着李牧纠结的表情.想必正是在为如何处置自己而苦恼.现在的处境.梓笙必须保持冷静.并且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才能给自己找到突破口.才能活下去.梓笙试探的问道:“看來.将军自己也知道此法行不通了.不知将军可还有别的法子來让秦国退兵啊.”

听到梓笙这么问.李牧心中刚刚压下的火气又冒了上來.一想到郭开那副嘴脸李牧就气的牙痒痒.一起身便说道:“本将倒是沒别的法子.可郭开那小人竟说让大王割地求和.献上秦将首级.如此一來置我那几十万死去的弟兄于何地.置赵国于何地?!”说着便一拳打在了栏杆上.

梓笙这么一听.心中也了解了大概.看到李牧如此反应.便也知他定是个忠臣良将.只可惜这良将沒能遇到贤君.最后更是被奸臣所害.毁了一身才华和谋略.

梓笙眼睛一转.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服.直直坐起身说道:“不知将军能否听念卿一言.”

“讲.”李牧转过身伸出手说道.

“将军.念卿现在乃是败军之身.又陷在这赵国大牢.也算是将死之人.所以念卿之言绝无恶意.将军听则听之.最后如何做还是要看将军你自己.”梓笙满眼真诚的看着李牧说道.

看着梓笙的脸.李牧心里也有些疑惑.这小子到底要和自己说什么.便微微点了点头.沒有开口说话.

看到李牧的回应之后.梓笙清了清嗓子说道:“想必将军也知道.两年前秦赵一战.赵国损失惨重.再有去年.我秦国又斩首十万赵军.大军已经逼近邯郸城.对赵国來说.如此危急时刻为何沒有马上调回将军全力抗秦.将军可曾想过.”说到最后的梓笙陡然提高嗓音.

“那是因为北方匈奴多次侵犯赵国.若是匈奴不灭.赵国便也不得安生.”李牧低声说道.

“将军大错特错.据念卿所知.近些年.匈奴内部部族纷争.直到去年才有所稳定.因此毗邻的燕国.赵国.秦国边境这些年也无甚战事.这些.将军应该比念卿更加清楚.”梓笙降低了嗓音.又重新缓缓说道.

听到这的李牧一惊.沒想到自己竟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给堵得沒了话.

梓笙见李牧的表情有些变化.便继续说道:“之所以沒有调回将军.正是因为将军战功显赫.为人刚正不阿.而赵国朝中佞臣当道.赵王昏庸无能.偏听偏信.才会让将军常年守在边境.眼下是已经火烧眉毛.赵国那一班乌合之众沒了法子.才紧急调回将军抗秦的.”

“住口.区区帐前参谋.竟也敢对我赵国朝政擅加言辞.”听到这的李牧猛然抬起头.大声喝道.

“念卿不过是在说明事实而已.正如将军刚才所说.郭开正打算献上我的首级和城池向秦王求和.试问赵国从开国至今.可曾有过战胜了还要向战败之国割地求和的先例.”梓笙沒有理会李牧.正了正色继续说道.

“不曾有过.”李牧皱着眉.沉声说道.

“正是.可如今郭开却妄图以此來逼秦王退兵.在念卿看來.此法更为可笑.”梓笙扶着墙.慢慢站了起來.一连几天的不吃不喝.双腿也有些发软.只得倚在墙上.强撑着说道.

“何解.”李牧疑惑的问道.

“据念卿所知.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国力渐强.乃至后來曾一度成为七国之首.当时的赵国可谓朝野一心.犹如今日之秦国.后來虽经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国力减弱.但是朝野上下精气神却沒变.这一点念卿着实佩服.其余六国也都赞誉有加.但如今若是赵王偏听偏信了那郭开的言论.赵国的颜面和威仪就会在六国之中荡然无存.除了秦以外.其余五国也都会如此效法.到时你赵国又有多少城池可以割.又有多少各国将军首级可以献..”

李牧低着头.听着梓笙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如炸雷般在自己耳边.那一场场战争的惨状回放在自己眼前.李牧不禁握紧了拳头.

梓笙见状.连忙又说道:“此为其一.其二念卿也实话告诉将军.秦王之心.非天下不能满足.一个秦将首级.几座赵国城池又岂能让秦王放弃这北方大片江山..难道这还不可笑么..”

此时的李牧彻底被眼前这个瘦弱的少年惊得说不出话來.他沒想到小小一个参谋竟会有如此学识.

看到这样的李牧.梓笙苍白的脸上硬是扯出一丝笑.手肘拄着墙壁.向李牧拱了拱手说道:“将军.今之赵国已非武灵王之赵国.可将军在念卿看來却是当今之廉颇.将军也知道.好剑只有在见血的时候才最耀眼.否则不过是一块废铜罢了.当今七国当中能配上将军这把好剑的非秦国莫属.秦王求贤心切又志在天下.那赵王却老眼昏花偏听偏信.将军正值壮年.难道就甘愿在那匈奴境界呆上一辈子.难道就甘愿受着佞臣的冷嘲热讽.难道就甘愿让你手里的剑一辈子再见不到真正的鲜血么.”

“住口.别再说了.若是让李牧背弃赵国.去投奔敌国.那李牧还不如自刎于此.”李牧听明白梓笙的话中之意.面色一沉.粗声说道.

“将军.乱世之中.何來敌国之说.今日的敌国说不定明日就变成了盟国.将军之节气风骨念卿佩服.只是念卿不忍心看到将军之才就这样被一个将死之国所掩埋.更不愿看到有朝一日将军死于佞臣谗言之下啊.”梓笙向前走了一步说道.

听到这的李牧猛然醒悟.偏过头用鹰一般的眼神盯着梓笙.紧咬着牙关问道:“你到底是何人.”

念卿挺直了脊梁.沒有回避李牧的眼神.深深一揖.缓缓说道:“秦军帐前参谋.念卿.”

良久.李牧突然仰头大笑道:“哈哈.好.区区一个帐前参谋竟有如此胆识.秦国当真是人才济济啊.”

“将军过奖.若是沒有将军.秦国便远远称不上人才济济.”念卿浅笑着说道.

“呵.小子好生呆着.本将做好打算过几日再來找你.”说完.李牧便一转身.大步跨出了大牢.临走前还不忘吩咐自己的亲兵.让他们好生看着梓笙.不得出任何差池.

梓笙看着李牧的背影渐渐走远.她不知道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只是自己实在不忍心看到李牧这样的帅才被奸臣所害.若是这样.还不如搏上一搏.李牧要是真的投奔了秦国.那么自己也便得了救.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就会被改写.若是李牧还是留在赵国.那依刚才他的反应來看.自己的性命尚且也算是保住了.至于怎么逃出去就只能另作打算.

想到这的梓笙瞥了一眼地上的饭菜.想了想日后的打算.再加上自己其实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只得默默走过去.将那些饭菜吃了个精光.

出了大牢的李牧.驾着马一路飞奔回赵国大营.一路上.李牧反复思量着梓笙的话.她说的句句在理却又能一针见血.这赵国朝堂当真如她所说.可是自己身为赵国将军.又如何能够做出此种叛国之行.看着军中的赵国将士.自己又怎能放心将他们交予佞臣之手···

这一边.秦军大营中.王翦和杨端和焦急的在营帐中來回踱着步子.杨端和一脸愁容问道:“将军.这蒙毅都去了这么多天了.怎的还不回來.”

“应当快了.快了.”王翦满眼焦急.心中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突然.帐外有人高喊了一声“将军.”王翦和杨端和纷纷往军帐的门口处看去···

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十年(三十六)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十年(四十三)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十五年(一)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十年(十八)秦王政九年(十六)秦王政八年(十八)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五)秦王政十五年(六)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十五年(四)秦王政九年(四十二)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九年(四十九)秦王政十年(十六)秦王政八年(五)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十五年(一)秦王政八年(十二)秦王政十年(十)之子于归(一)秦王政八年(十六)秦王政八年(十八)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九年(四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二)秦王政九年(二十七)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三十二)一个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十年(十三)秦王政十年(三十)秦王政十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四年(七)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十年(二十七)秦王政九年(二)秦王政九年(四十五)秦王政十年(十九)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八年(二)秦王政九年(九)秦王政九年(六)秦王政十三年(二)秦王政十年(三十六)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十七)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四十三)秦王政九年(十)秦王政九年(二十)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九)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十年(十六)秦王政九年(二十九)秦王政九年(二十一)秦王政九年(二)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八年(十六)秦王政九年(十七)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十四年(一)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十四年(九)秦王政十年(四十)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九年(三十六)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一年(八)秦王政九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九年(二十二)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八年(十)秦王政九年(二十四)秦王政九年(四十三)秦王政十五年(二)秦王政八年(二)秦王政八年(十七)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年(三十五)秦王政十年(二十七)秦王政九年(四十九)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十一年(六)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九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