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想着想着就想多了

PS:感谢书友“浮夸”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李沐对李婉顺却有了深刻的认识,虽说史载李婉顺是个才女,可现在终究只有十五岁,非亲见,总有些怀疑。如今算是领教了。

郑观音看李沐脸红,道:“沐儿自幼流落在外,怕是没有好好读过书吧?”

“五岁那年,梁先生替孩儿开的蒙。”

“梁先生?”

“就是父亲的亲卫梁仲业。”

郑观音闻听无言,好半晌道:“其不过是个武人,能识字已是不错,教人怕误人子弟了。”

李沐有种吐血的冲动。

“沐儿啊,为娘思虑着,在闲瑕之时,让你二姐教你读书,你意下如何?”

李沐的头顿时一个变成两个大。

“咳……母亲,其实如果不是孩儿身世暴露,皇上原本是令我去国子监读书的。”

“沐儿是怕婉顺教得不如国子监那些司业?”

“啊?不,不,母亲误会了,孩儿的意思是说,如今神机卫扩编,庄子里事务繁忙,还有各种迎来送往需要应酬,孩儿确实没有读书的时间。”

郑观音闻言叹了口气,淡淡地说道:“看来我的话,你是不愿意听了。罢了,大王退去吧,我要歇息了。”

李沐一听傻眼了,崔尚之事,还没着落呢。

他赶紧道:“母亲训诫,孩儿自当从命。日后闲瑕之时,孩儿定会向二姐请教。”

郑观音这才点点头道:“沐儿啊,不是为娘逼你,只是你身系先王一脉,不读书明礼,岂不是失了你父亲的颜面。”

李沐连连应是。

“好了,现在讲讲,你是不是不愿意与崔氏联姻?”

李沐道:“是。”

“那就回了便是。”

“这……母亲,现在问题是,孩儿需要借助五姓世家之力。”

“哦?何事需要借助五姓?”

李沐沉默起来。

“我儿如果不便向为娘透露,那为娘便不问了。”

“不,不。孩儿说就是了。”

李沐将与五姓交往的过程,向郑观音述说了一遍。

在说到卢挺、郑之桓二人指派刺客行刺自己时,郑观音的脸色大变。

而说到卢、郑二人被当街诛杀,郑观音再也忍不住了。

她本就是冰雪聪明的女人,身为太子妃,不过是内敛罢了。

“沐儿,你可知道,郑之桓论起来是为娘的族兄?”

李沐瞬间有种石化的感觉。

他突然反应过来,郑观音便是出身荥阳郑氏。

“孩儿有罪,还请母亲责罚。”李沐跑在郑观音面前请罪道。

郑观音沉默了许久,才道:“罢了,郑之桓敢行刺大王,也是罪有应得。”

“孩儿当时真不知道郑之桓与母亲的关系,否则,怎么也会留他一条命。”

“杀了便杀了吧。只是……唉……。”郑观音叹道,“你杀了卢、郑二位家主,你可知道,这二家联合起来,与你为敌,那该如何是好?”

“当初崔尚答应孩儿,只要卢、郑二人一死,他便能按压住卢、郑二族族人。”

“胡说。”郑观音轻喝道,“卢、郑氏皆为数百年世家,岂是仅凭一个外姓就可能压服?”

“母亲的意思是说,崔尚在坑孩儿?”

郑观音沉思了一会,道:“害你倒未必,不过是利用你让其坐稳五姓盟主之位罢了。”

李沐闻言心中一盘算,觉得母亲所言确实在理。

“敢问母亲,如今孩儿该如何行事?”

“你先告诉为娘,你究竟想要借助五姓世家行何事?”

李沐不再隐瞒,回答道:“孩儿初来京城,没有根基,也不知道自己身世,只能与长孙无忌合作。原本庄中所产的货物皆依赖长孙氏的店铺销往各地。如今既然明白长孙无忌是害父亲的元凶之一,自然是不能再与其媾和了。”

“你是想与五姓合作?”

“是。”

“这该是崔尚乐见其闻之事啊,莫非他还不愿意?”

“母亲误会了。崔尚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孩儿提了个要求。”

“什么要求?”

“孩儿提的要求是……五姓在半年之内,打垮长孙氏在各州的店铺。”

郑观音沉默起来,她怔怔地看着李沐。

好一会,才叹道:“你还是想复仇?”

李沐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你最终的想法,恐怕是这天下吧?”郑观音幽幽叹道。

李沐知道无法隐瞒郑观音,便实话实说道:“是。这天下本该是父亲的。”

“沐儿可知道,你一旦动了长孙无忌,皇上岂会坐视不理?”

“可据孩儿了解,皇上与长孙无忌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这些年在大唐各州,长孙氏的势力日益见涨,皇上心中对此也非常忌惮。”

“就算如此,皇上可以为利益而疏远长孙无忌,或者时不时敲打长孙无忌,可如果到了生死之时,皇上会毫不犹豫地站在长孙无忌一边。”

郑观音轻轻摇头道:“你毫无胜算。”

听了郑观音的话,李沐如醍醐灌顶一般,自己之前确实想得简单了。

李世民虽然忌惮长孙无忌的势力渐长,可这毕竟只是利益之争。

如果到了生死时刻,李世民岂会抛弃长孙无忌,而帮助自己?

毕竟长孙无忌是他坐上皇位的最大功臣。

这种关系绝不会因为区区利益而割裂。

换句话说,只要长孙无忌没有谋反,李世民就绝不会将长孙无忌打落尘埃。

“母亲说得是,孩儿想得太粗浅了。不过,复仇之事,孩儿不会放弃。如今孩儿身份已明,皇上册封孩儿,只是顾忌到声名和朝中安定,才行的权宜之计。如果孩儿苟延残喘,等长孙无忌等人布置完成,灭门惨事还会重演。”

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如何的仇恨,岂是能轻易化解的?

不管是哪一方都会想尽方法置对方于死地。

否则,连睡觉都不会安稳。

郑观音自然是明白这道理的。

人的心里,就不能有希望。

因为有了希望,就会生出许多不该有的想法。

而且,想着想着就会想多了。

最后往往发现,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美梦罢了。

郑观音沉默了,她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 驳旨第三十六章 京城衙内们第三百九十五章 利益交换第九百零九章 女人心,海底针第一百三十五章 连升六级第五百六十四章 多年同袍,分道扬镳第九百五十六章 那么,再来!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走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七百零八章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得狠第五百十五章 班师杭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第九百六十章 家的温暖第八百六十五章 多么痛的领悟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离愁第六百六十八章 长孙两兄弟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在做,天在看(加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退位诏第六百九十章 可怜的史暕第五百六十八章 潜入京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房玄龄一语定音第九百零六章 魏征死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崔尚醉翁之意第八百九十八章 养寇自重?第九百四十八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百五十章 剑履上殿?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讲各的道理第三百七十三章 即兴演说第三百五十七章 怒斩候君集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力青黄不接第二百五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七百四十二章 李师被罚第五百十五章 班师杭州第五百九十七章 图穷匕现第七十八章 李泰,哪里逃?第八百四十七章 这厮还有什么不想要的?第九十八章 坐地起价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现另一种声音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会师第七百七十五章 旅游?!第四百五十五章 外戚之患?第二十三章 惊鸿一瞥第四百零一章 朕也信第十六章 撒谎是门艺术活第九百六十一章 惩罚第四百五十四章 钱庄之争第七百四十九章 辽东城危急第六百五十三章 崔杼献女第九百四十章 惜字如金第七百十一章 京兆韦家没落(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见朱邪克勒第六百五十三章 崔杼献女第一百二十三章 彻夜奏对(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六百二十九章 盖棺定论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刘禅第五十五章 誓师出征第三百十一章 想着想着就想多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刘洎献策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三百十三章 心照不宣罢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扩股就是抢钱第六百七十七章 饮鸠止渴第四百八十二章 战略失误第三百四十三章 刘仁轨的小算盘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臜之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长孙明月替父求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孙福回来了第七百七十章 驱虎吞狼第九十章 雄辨胜于事实第五百六十章 决定造反(三)第七十二章 祭奠李渊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丝剥茧(三)第六百十四章 别开生面的谈判(四)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满天下第七十九章 兵发越王府?第三百十五章 新罗使团到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朕要是崩了呢?第五百八十三章 顾虑重重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朝会(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争夺军权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时刻(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置死地而后生(今日第四更)第七百六十一章 高藏王要降唐第三十一章 无意插柳第二百二十六章 扩股就是抢钱第十二章 谎言与真实第六百零四章 李沐的战术(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此结果最合适不过第五百十二章 常何的自辩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吃瘪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时就是一种毒药。第五百五十八章 决定造反(一)第九百四十三章 诚信友爱,坚韧敢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好问宝宝李治第二百八十九章 房玄龄一语定音第六百五十三章 崔杼献女第三百四十章 仇恨可以让人记一辈子第八百十七章 风云渐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线索重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