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欲烧三把火(一)

转眼便是年底。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

好在时间是抹平一切的良剂。

要过年了,京城百姓笑脸遂开。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要过的。

变局都是朝堂之上,百姓的生活并未有多大的冲击。

大唐依旧是大唐,皇帝还是那个皇帝。

用百姓的话说,天上神仙打架,与老子何干?

何况,百姓的收入确实成倍的增加。

物资丰富了,口袋有钱了。

笑意自然就涣发出来了嘛。

可与百姓不同的是,京城官员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欢喜的自然是李沐一派的官员。

摄政王掌控朝堂,有道是大河有水小河满。

这好处可不是一丁半点的,再怎么样,说话的底气也硬了不是?

实力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虽然李世民还掌控着三省,名义上也掌控着六部。

可民部韩仲良、工部马周,现在谁都清楚,他们是李沐的人。

还有礼部李道宗,暗中也是李沐辅臣。

也就是说,六部之中,李沐掌控了三部。

除了李道宗之外,李世民心知肚明,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李世民便装聋作哑,当作不知道罢了。

忧的那批官员,自然是李世民一派和两不相靠的一派。

这两不相派的是有历史成因的,其中一部分是长孙无忌的附从者,从长孙无忌死了之后,这批官员没有大恶,且官职低微,也就没有人去整他们了。

还有一部分是长孙无忌发动宫变后,一心想从龙,站错了队的。

这批人水性杨花,被李世民和李沐两派同时唾弃。

所以,他们日思夜忧,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李世民和李沐有朝一日想起他们来,杀鸡给猴看。

而李世民一派的官员,忧的是官位和权力。

虽然李世民依旧是皇帝,可大权旁落已成事实。

除了各部主官的任免,其余官位皆掌握在李沐手里。

更关键的是,李沐将魏征送上了御史台大夫一职。

这魏征搞民生不怎么样,玩吏治那可是一把好手。

如今有了摄政王做为靠山,魏征便拿出了口水喷李世民老脸的劲头。

要不是李沐看在年关将近,京城局势刚刚平稳,生生拦着,估计以魏征的个性,至少有一半李世民一派的官员会被他送进大理寺。

官嘛,真要查起来,哪个屁股后面没有点屎?

谁都知道,没有屎的那不叫官,叫公仆。

所以,李世民一派的官员,忧得是年关将近,自己还能不能在家过年。

这天,摄政王府中,李沐与魏征、马周、韩仲良等人商议国事。

既然已经占据了摄政王的位置,自然该做些事了。

以李沐的计划,是想连续推出三项改革。

都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沐有种一朝大权在手,直叫天地改颜色的豪迈。

这三项改革分别是,军制改革、科举改革和农税改革。

大唐现役军队大体可分为三种,禁军、府兵、边军。

大唐的府兵制在起始时,确实适应了变化。

军户制度让百姓亦农亦军。

朝廷得益于节省了大量开支,并且在战时,有兵可用。

而百姓也得到了好处,那就是军户可以免除许多赋税。

本是两厢都有理的良政,只是时过境迁,慢慢地不合时宜了。

父子传承,近三十年,军户已经传了三、四代了。

长久的太平,让第二代、第三代军户忘记了沙场的血腥和残酷。

府兵、边军中四、五十岁的老兵还在服役。

加上近十年土地兼并变得严重,军户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人心思变,由此带来各州府兵空额现象严重,战力低下。

这在边军中,因为时常有胡族袭扰,变得更为突出。

况且,当初府兵制度规定,军户是需要自备武器铠甲的。

刚刚开始时,军户的武器铠甲是崭新的。

可现在呢,家境贫穷,致使武器铠甲无法更新,许多军户还在使用第一套器械,但凡有脑子的都能想到,二十多年了,那套老古董还能上战场杀敌吗?

所以,军制改革势在必行。

科举改革也是此理。

前隋已经倡导科举,可毕竟前无古人,前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科举延至大唐,建国二十多年了,却依旧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大行其道的依然是门荫和举荐。

几年前,李世民还下过这么一道圣旨。

凡州府刺史的任命必须出自李世民,但各县县令,凡七品以上京官皆可举荐一人。

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象长孙无忌这样把控朝政者,谁的麾下没有几十上百个县令。

可谓举手一挥,万众响应啊。

所以,李沐认为必须改革推行科举制度,将各地官员的任用规范起来。

至于农税改革,就如李沐在长孙无忌临死前说的一样。

这是打压、铲除世家豪族的利器,当然顺带着也是于民之福利。

当李沐将这三项举措,向在座心腹吐露之后。

场内一片寂静。

连一向激进的马周都怔住了。

他是赞同科举改革的,这在几年前刚任交通监时,马周就与李沐探讨过科举改革。

并向李世民上疏过此事。

只是后面一系列的变化,使得科举改革,半途而废。

可现在,李沐突然抛出三项举措,就如同三颗雷同时炸响,让人措手不及。

看着满屋人沉默不语,李沐也觉得奇怪。

这些人照理都该是自己的拥护者,可现在哪有一点拥护的样子?

连自己人都不赞成,那之后所遇的阻力,就可想而知了。

想到此,李沐不禁有些沮丧起来。

魏征看见李沐脸色不虞。

勉强开口道:“殿下提提之事,确实都是我朝弊端。只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殿下三项改革齐下,不说陛下会不会同意,朝野间所遭遇的阻力便可想而知。臣就单说这府兵制吧,殿下可知大唐在册,有多少府兵?三百六十余州,每州三千至一万人不等,共计有二百万之众。殿下若一朝改革,等于弃二百万军户于不顾,殿下,二百万呐。脱离军户之后,让他们以何安生?”

第六章 飞来横祸第七百零四章 将相和啊?(加更)第八百零六章 真是个难题第六百六十七章 做不得第二百十一章 美人计第二百三十七章 亲卫常宝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开始便结束的初恋第七百八十三章 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第八百五十八章 财权大于夫权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是唐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时就是一种毒药。第五百八十六章 李沂来得正是时候第九百二十五章 杀!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的已经到达第三十七章 再遇李泰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里之外?第六十六章 李道彦的怨念第二百五十章 要人(三)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龄正式效忠第三百三十章 你一定会被射成刺猬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宝亲手画押的口供第八百五十八章 财权大于夫权第七十五章 妙人闻香第三百章 郑观音(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马周心中的失落第一百五十九章 恍然大悟第二百六十八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彻夜奏对(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软禁第五百二十七章 袒护第三百十一章 想着想着就想多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粮食生产是基本国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两相呼应第三百零六章 找抽的长孙逸第九百五十一章 三战三捷第四百八十二章 战略失误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吗?第四百五十四章 钱庄之争第六十二章 战场变化第八十六章 破茧第二百零九章 你待怎地?第三百零三章 郑观音(四)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龄正式效忠第一百六十二章 试探军心(三)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宫第九百十四章 亲审辩机(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当婚托吗?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长孙府第五百四十三章 密谈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负惨了的张亮第三十六章 京城衙内们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线索重现(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带甲入宫第五十章 尉迟恭的报复第二百九十八章 嗣王府(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食言而肥,太不要脸第六百六十一章 韩仲良遇刺第九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二百五十章 要人(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叛旨意第九百十七章 常绿云省亲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谜(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现另一种声音第七百十三章 京兆韦家没落(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当局者迷第九百三十五章 我有儿子了,知道吗?第六百二十九章 盖棺定论第九百三十五章 我有儿子了,知道吗?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对(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会骂人的许胤宗第六百八十七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四百十五章 翻脸不认人第九百九十九章 军法何在?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驳调息令?第二百四十六章 置死地而后生(今日第四更)第五百二十七章 袒护第一百零七章 募兵规则(第二更 求订阅)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琼居然是知情者(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马周的野望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龄正式效忠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谁的叛?第六百二十一章 追谥息王为太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灵犀一闪的速度第一百十七章 闹除夕(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秦琼居然是知情者(二)第九百五十七章 进攻第二十六章 失之交臂第五百三十四章 梁仲业再次与长孙无忌密会第三百五十五章 弹指一挥,生死之间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辽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欲望无底限第九百六十一章 惩罚第六十一章 女孩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