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军开始撤退

PS:感谢书友“574455”、“夜、独醉癫”投的月票。和尚向书友们作揖了,新书《汉明》正在试水推,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三十六门火炮齐射,中奖的概率就上升了三倍。

按城墙上二丈放置一门火炮的距离,再来计算齐射炮弹落下后,产生的碎片范围。

那么理论上来说,在七十上二丈的横向区域,中奖概率就是百分之百。

加上早已安置的数百架投弹筒。

百步至二百步距离的区域几乎被密集覆盖。

变换场地的突厥骑兵被猝然炮击,打得是一脸的懵。

好好的突厥骑兵阵营,生生被炮弹砸出了两条丈宽的空白区域。

无数人回头冲着城墙挥刀咒骂。

如果不是骑兵,恐怕现在一定会不顾生死地登墙与李沐理论。

这,太卑鄙了。

唐人太奸诈了。

这种咒骂虽然听不见,但李沐能猜想得到。

但他不觉得的羞耻,反而手舞足蹈地在催促炮手赶紧装弹。

也正因为这轮炮击,让朱邪克勒在回头时,看见了城墙上,那一抹熟悉的影子。

他,果然没死。

但此刻已经不重要了。

朱邪克勒咬着牙,挥刀斩落了一个唐军骑兵。

他让旗手下令,与唐军粘合。

这是现在对付炮击的唯一有效方法。

很快,李沐发现城墙上的火炮失去了作用。

两军再次胶着起来。

而唐军最大的依仗——手雷,也没了用武之地。

战场再次成为了冷兵器搏杀。

朱邪克勒的中军骑兵开始粘合李大亮的骑兵。

双方因为胶着,同时失去了骑兵该有的速度,这倒相互不占便宜。

只是李大亮为了应对东、西两门向自己夹击的突厥军,分出了两只偏师,在兵员上有些显得单薄。

这在冲锋时,还觉察不出来。

可一旦失去速度,这劣势就分外明显了。

几乎两个唐军,要应对三个突厥兵的围攻。

不过唐军的铠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这种装备优势渐渐地挽回了兵员的劣势,双方的厮杀渐渐稳定下来。

而东西两侧。

李大亮分出的是骑兵,而进攻东西两门的是步兵。

这是显而易见的嘛,没有人见过有谁会骑着马去攻城的。

同时,李勣奉李沐的旨意,令东西两门守军出城追击突厥攻城大军。

这就在主战场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两个局部的战术优势。

突厥的攻城部队被唐军分割包围。

战场的胜负天平渐渐开始向唐军倾斜。

朱邪克勒自然懂得这后果的严重性。

既然李沐活着,那么攻凉州城已经无望。

不说别的,单城墙上的数十门大型火炮,就会使得大军攻城无法连贯,而丧失气势。

而那不知数量的小炮,因为密集,更是攻城大军的绞肉机。

此时,如果东西两翼被唐军歼灭,那么中军、后军很可能被包了饺子。

朱邪克勒没有犹豫,这十年来无数次的胜仗和败仗,让他的神经格外的大条。

他迅速下令,中军突围与后军会合,撤退!

从开始到结束。

战役持续了一半个时辰,数万人命化为灰烬。

朱邪克勒逃了。

李大亮所部因兵力的劣势,无法阻止突厥大军的突围。

铠甲装备的优势,无法构成速度上的优势。

拼杀可以,追击就需要战马和控马技术。

在这两点上,唐军比不过突厥人。

就算李沐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改变这个民族天然优势。

李沐没有去因此责罚李大亮。

他随即下了一道命令,令李大亮率骑兵追击至玉门关。

用意其实很明白,这是最后一战。

如果让朱邪克勒突破玉门关,那么就如同鱼归大海。

西域的沙碛里,唐军最多只能击败、击退突厥人,想要全歼,比登天还难。

李大亮所部,无法在西域得到民众的支持,那么追得太远,就可能被朱邪克勒反击。

所以,李沐认为这是一战。

他的依仗是,李勣麾下进行远程穿插的两卫,已经顺利行军至玉门关,并拿下玉门关。

如此,朱邪克勒就算越过甘、肃两州,也会被唐军阻止在玉门关前。

那么,李大亮的骑兵追击,就会对朱邪克勒形成东、西夹击。

李沐心里,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他对李勣道:“英国公,我们是不是应该前移了?”

李勣应道:“理该如何!”

“那就移驾甘州吧。”

……。

朱邪克勒从撤退开始,就预料到玉门关,未必还在自己的手里。

当初南下凉州,留在玉门关的守军,只有三千人,其中大部分都人轻伤员。

留下他们,既是守城,又是养伤。

可自从证实李沐还活着,还出现在凉州。

朱邪克勒心里已经彻底否决了自己之前的一切判断。

他虽然狂妄,但绝不优柔寡断,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性格。

认为对的,就一直坚持下去。

一旦发现错了,就毫不犹豫地挥刀自残、断臂求生。

朱邪克勒依旧在向玉门关挺进。

不是他自大,而是他有所依仗。

朱邪克勒认为,能从突厥大军眼皮之底下,潜伏到玉门关的唐军人数,不会太多。

既然不多,就可消灭。

关键是,从碎叶城奉命赶来的五万精锐已经离玉门关不远。

这也是朱邪克勒孤注一掷,敢于倾囊进攻凉州城的真正原因。

他不是没有留预备队,而是预备队就在路上。

在凉州城外,朱邪克勒丢掉了三、四万人,可与后军会合之后,他手中的军队依旧强大。

与来援精锐东西夹击玉门关,那就有很大的胜算。

或许,还能在玉门关扳回一局。朱邪克勒就是这么想的。

只要占据玉门关,那么自己就有了和李沐谈判的资格。

虽然可能要割舍些什么,但只要大唐这条丝绸之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一切都会回来的。

最多三年,自己就能恢复到与战前一般强大。

……。

玉门关血战已经爆发。

幸运的是,李勣麾下潜进的两卫。

赶在突厥援军到来之前,攻下了只有三千突厥人防守的玉门关。

这个时间差仅仅只有半天功夫。

如果突厥援兵早到半天,那么战局确实有可能因此而改写。

世间没有如果,已经发生的,任谁都无法改变。

李沐不能,朱邪克勒更不能。

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贤王第五百五十九章 决定造反(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秦心的安置第四百九十二章 围城(三)第八章 伏允来寇第九百十四章 亲审辩机(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义府第七百七十七章 李沂的怨念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六百三十四章 刘洎献策第六百十二章 别开生面的谈判(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另类的马拉松第四十一章 长孙冲的酸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弹指一挥,生死之间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贤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三百九十三章 举止神秘的秦心第三十章 有心种花第九百七十三章 遗憾有遗憾之美。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长孙府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贤王第五百十二章 常何的自辩第三百三十二章 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第七百十一章 京兆韦家没落(二)第九百四十章 惜字如金第七百三十四章 谁说攻方不能坚壁清野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军开始撤退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选?第七百七十八章 长安乱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圆桌会议(一)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辽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坦诚相对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二个儿子第三百章 郑观音(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崔尚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突破口第九百十七章 常绿云省亲第二百二十一章 纥干承基第四百四十八章 生死关头第七百二十九章 李孝恭的疯狂第七百八十四章 底线?!第七百四十八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世民救场第七百五十一章 高延寿献策第一百十八章 祥瑞(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幕下的密会(一)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标是大海第九百零六章 魏征死了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拢(二)第九百八十二章 骚乱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师殿后第八百二十五章 绝计第四百九十六章 与李靖重逢第二百五十七章 常宝亲手画押的口供第九百十四章 亲审辩机(一)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吓哭了第五百零二章 长孙无忌吐露隐秘(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目标龟兹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满天下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四十章 仇恨可以让人记一辈子第七十四章 小四出昏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会(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很多人死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为外戚之祸矣第八百零六章 真是个难题第九百九十一章 战备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儿红第七百七十八章 长安乱了第五十八章 出征大典(二)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书者诛第四百九十二章 围城(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七十二章 祭奠李渊第六百七十三章 荥阳之行(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本国公要反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刘禅第六百十五章 别开生面的谈判(五)第六百零十章 闻香、秦心的选择第一百九十六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二十四章 仅仅只是偶遇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能战,毋宁死!第九百二十二章 营啸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言而废第一百三十九章 娶了媳妇忘了娘第五百九十章 据理力争(加更)第三百九十章 向息王妃讨个主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彻夜奏对(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另类的马拉松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贤王第四百零二章 时不我待啊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师殿后第六百七十七章 饮鸠止渴第四百六十八章 密信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孝恭效忠第二百二十七章 请付束脩第八百二十六章 山风欲来第二百八十一章 本国公要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