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回 文死谏

四月初,阳筱和武承训的亲事终于议定。

燕国本欲将吉日择在是年冬月,但阳曦却不同意,说阳筱的生辰在那月,且又是及笄之年,时间上并不合适。二人婚期堪堪往后又延了一年有余,直定在来年的四月初六。

日子才刚定,宁王府便人来人往,前来贺喜的几乎要踩破了门槛。

武承训落落大方,亲自在门上迎送宾客,嘴里解释说不过是订了婚期、来年再贺也不迟,态度却十分热情,分明是一副万分欢迎的模样。

宁王世子待客有道,一扫从前的唯唯诺诺,让人赞叹不已。去过宁王府的人不禁议论纷纷,都说廉王府出了个大将,宁王府则有位君子,堪为世家公子之典范。

武承肃听到这些话时,愈发觉得心中不安,却又不敢将外头的话告诉阳筠,生怕她为此担忧。

其实无论他说与不说,阳筠的担忧都未曾或减。

之前阳筠还担心帕子的事情,过了月余仍不见动静,她便存了一丝侥幸,只道慈元殿并未留意。自从妹妹亲事定了下来,阳筠便开始盘算何时见阳筱,如何开口相劝,有时她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或许看错了武承训也未可知。

最让阳筠烦心的,还是武承肃的宿留。

三月十五之前,武承肃还极少宿在别处,那之后却时常去别的宫里,虽说初一、十五照例还宿在八凤殿,一月却有三四回要去宜秋宫。

莫不是从前卫良娣病着,他没处去,又图新鲜,才宿在八凤殿的么?

阳筠胡思乱想,态度上难免有几分心不在焉。武承肃大概猜到了缘由,不禁对阳筠既心疼又感激,但他哪里知道高阳与燕国不同?

武承肃心里也是难过,却以为阳筠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早见惯了,自然能懂他的身不由己,解释的话也就从未说出口。殊不知阳筠心中虽懂,却不能坦然接受。

卫良娣自是开心。

之前她还以为太子厌弃自己,如今她身子好了,太子殿下果然还是常来宜秋宫,虽然未必每回都有鱼水之欢,但软语温存还是少不了的——甚至在她小日子时,殿下还来过两回,拉着她的手入睡。

可怜卫良娣开心过了头,甚至未曾发觉,卫氏在东宫的眼线被拔了大半。

卫氏和钱氏几乎同时知道武承肃在清东宫的人,但是他们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人手渐少,等待自己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这些眼线培植了多年,并非一年半载可以补得上的。

然而武承肃并未全动,卫氏和钱氏两族的探子,他都逐一仔细权衡过,留了小半给他们。而之所以留了部分,正是为了让这些人把该递的消息递出去,至于不该知道的,偶尔透出去些风声也是无妨。

武承肃觉得,“水至清则无鱼”,用在这里竟也颇为合适。

他既然想钓大鱼,就不得不留一滩浑水给他们。

果然,卫氏的眼线把武承肃常去宜秋宫的事说了,又说卫良娣进来心情好得很,卫懋功听过之后难免开心。

卫懋功心知肚明,他清楚太子不过是做给他看,未必就是喜欢卫良娣,但他并不在乎。

女儿与家里本就是互相帮衬,太子常去宜秋宫,正说明卫氏可以为太子所用。被人利用不怕,怕的是成为鸡肋,甚至没人稀罕利用你。更何况如今用得着他的是太子殿下,未来的大燕皇帝,他大可以借势巩固自己的势力。

卫懋功越想越觉得这是互利之举,他只要谨慎一些,根本吃不了亏。

果不其然,太子有求于他。

几日后的早朝上,又有人为了增赋一事吵了起来。

武岳也知道增赋会引起民怨,但常年征战导致国库虚空,他不得不从赋税上开源,以充盈国库。因此武岳一方巧立名目,费心编了多少花样来。

这一遭由户部所辖金部郎中顾贺提案,户部尚书孙植甫附议,虽然减轻了田税与人头税,看似惠民便民,但同时增加了许多杂税——管控之内的酒、糖、盐、铁也便罢了,连日常的牲畜、车船、薪柴、油米等,但凡有需,只要有所消费,便要缴纳一份赋税。

这种事情从前也有过几回,不过是大家在朝堂上吵嚷一番而已,最终常由武承肃这边的人死死扛住,武岳也便无法颁旨施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何时行军需要粮饷,何时再换个名头提出来再议罢了。

可偏偏这么一件事,竟忽然不在控制。

按燕国制,门下、中书两省设立谏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这些官员虽名为谏官,实际却更像个空衔,均不得在朝上主动谏诤——除非皇帝之前有明旨,许其谏诤的实权。

彼时卫懋功等人正与顾贺苦辩,不开眼的门下省右司谏贾兆忽然冒了出来,也不知他被谁怂恿着,分明未得武岳允准,却好一番据理力争,张嘴闭嘴都是国计民生,力谏不能增赋。

还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那贾兆竟好大的气性,先骂了句“穷兵黩武”,又痛斥朝制,列举谏官不能言之十弊,接着便在大殿上疾走,直接触柱而亡。

贾兆当即死在了早朝之上,满朝文武登时便都傻了眼。

武岳怒视武承肃,几乎要把眼珠子瞪了出来。

武承肃却不知自己该去瞪谁。

贾兆并非东宫的人,却好像站在东宫这边,于辩论中处处维护着卫懋功。但他究竟为何忽然跳出来,一言不合又直接触柱,武承肃也一头雾水。

武承肃直觉今日的事是冲他而来。

有侍卫上来把贾兆抬了出去,又有力士提着水桶进来抹地,武岳冷哼了几声,起身就回后宫去了。

武承肃愤怒不已,强忍着才没发作,硬撑着回到了东宫。

丁鑫在殿外等候时便知道出了大事,见武承肃黑着脸,他小心问是否还要议事。武承肃让众臣先各自回府,好好想想今日的事,自己则直接去了崇文馆。

不止众臣需要思考,他也需要独自呆着,静下心来仔细分析。

无论是谁在背后搞鬼,使的可都是狠厉的好手段。

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六十七回 诚相随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一三八回 形于色第二三一回 愁无奈第五十一回 幽来去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七十六回 生枝节第五十六回 无退路(补加更)第一零八回 恋绣衾第八十回 相时机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三三九回 近眉睫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三四一回 承母训第九十六回 沉舟计第四十八回 步步错第三四三回 早筹谋第三一八回 暗相较第二五七回 两相厌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第二二六回 寻底里第五十六回 无退路(补加更)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十九回 八凤殿第一三一回 会当晴第二五五回 无多路第二三一回 愁无奈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二六二回 万念灰第二五七回 两相厌第一二五回 痼难痊第七十四回 雀在后第二四二回 跳梁戏第六十二回 语惊人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二十五回 染风寒第三四三回 早筹谋第二三五回 悔曾经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二零回 守不严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四十一回 殃无辜第六十三回 如梦中第十五回 苦纠缠第一二七回 文死谏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七十六回 生枝节第二零三回 起兴致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八五回 谋不谋第七十四回 雀在后第二九五回 三宝殿第二四八回 敬如宾第二一二回 恼无情第一四八回 强支撑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二六六回 言无稽(三更)第一一三回 石砸脚(三更)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一六零回 言弃德第一七二回 垒高台第二二零回 守不严第四十一回 殃无辜第九十六回 沉舟计第七十七回 难间界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二三零回 知节义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九十四回 浅辄止第二四零回 针锋对第二二九回 半真假第一三八回 形于色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二二回 先自欺(三更)第一四零回 风可辨第一八三回 比礼单第八十一回 明月夜第七十四回 雀在后第一五七回 重阳日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七十九回 鲍启勋第三十四回 自盘算第一零七回 绮罗丛(三更)第三零六回 风满楼第三三五回 醉沙场第一二六回 疾难隐第二八四回 弘重恩第三零二回 非常事第二一四回 忆惊心第二零九回 天有异第一三六回 神不宁第一七一回 怜同命第一八一回 承风雨第一四一回 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