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回 分明语

鲍启勋一家子走得彻底,没人知晓他们去了何处。

然而鲍启勋不过是个落跑的大学士,许是不看好燕国的前途,走了也便走了,即便他投了魏国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因此武岳派人查了两月仍查不出,便把这事搁下,久了也便忘了。

如今又提起科举改制,武岳才有些恍惚,想起当初时常陪自己说话的那个人。

或许鲍启勋从来都是心中不平罢?却不知如他那般不平之人还有多少。

此番科举改制也不是寒门学子提出的,还是由几个有些本事的贵族之后联名上奏,请旨变法改革。

奏疏中不仅提出殿试考策论一节,更主张废除各级考试中诗赋的部分,提高明经的分量,避免官场中人只好诗词,一开始便养成浮夸不切实际的陋习。

当初写奏疏时,还有人提出不少名妓也精通诗词,说“天下妓|女多半都会作诗,其中更有佼佼之人,若只需诗赋出众便可为官,乐籍中人岂不比我等还配入朝出仕么”。

这话一出,立时引起多少议论,有人骂说话之人言语轻浮不敬,有人说这话虽然粗糙,却字字在理。

武岳听了难免动气,将说这话的人叫过来痛骂了一番,然而他内心深处却也觉得此乃积弊,须得尽快破除才是。

事与愿违,武岳极力要破除积弊,科举改制之事仍久久不能议定。

在殿试加策一篇还罢了,废除诗赋却引起巨大争议。

其时世人皆好诗文,于吟诗填词一节更能显示出一人的文采学识来,若把这一项忽然从科举中剔除,许多人还是不能接受。且有人寒窗十载,花了多少工夫在这些诗词上,如今忽然说不考,让人哪里受得了呢?

有人便又提出异议,说用人之道在于知人、识人,加策加论都还罢了,诗赋却不必省去。又说自前朝至今,许多名仕良相都是因诗赋出众而被擢拔入仕,对社稷立下多少功劳,并无负于天下及百姓。

武岳心中虽觉诗赋无用,却也不能自己直接定了,少不得还是要众人在朝上争辩议论一番,得出个定论来再行改革。

彼时周纪正在临水,听说此事之后还与武承训议论一番。

“依我说,两边倒都有些道理,只是并不冲突,诗赋之试可以保留,另在殿试加一策论不就妥了么?轻易便能两全,何必如此争辩不休?”周纪笑得不以为然。

武承训并不爱接这话。

他是个吏部司勋,又不是考功、司封,更不是侍郎、尚书,凭科举如何改制,与他也没什么关联。若说裁撤勋爵或许还用他出力,这科举改革,便是闹上了天他也不想理会。

可不理会是不理会,心中是否明白则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他涉世不深,对朝廷这些制度也不是十分通晓,但科举只重诗赋确实不妥。书中道理颇多,便是每场考试都加一论一策,也未为不可,至于诗赋之类,确实也看得出学问本事,不过诗赋好的人品未必好就是了,还不如试论一篇,好歹能看出些端倪。

周纪的话看似说得明白,实际让人瞧他不起。

从来改制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之事,多少人如今身居高位,又或者受人敬仰,凭着的就是吟诗作赋的好本事,若真要讲经世治国,他们未必能派的上什么用场。

这会子忽然说要改革,将诗赋取消,又或者殿试上不考诗赋,只靠策论,他们虽不必回去重考,也未必有人会知道他们与策论上不通,对他们却始终是个打击。

毕竟,改了的便是无用的,这个道理谁都能懂。若不再试较诗赋,他们的地位也就大不如前,再不像现在这般趾高气昂了。

见武承训只笑不说,周纪心中便有了些猜测。

经过这几日接触,周纪对武承训也算有些粗浅了解。武承训这人饱读诗书,有一肚子学问在腹中,偏他不能参加科举应试,又经由武承肃安排入仕,直接进了吏部做司勋。

如此一来,武承训虽有发挥之地,却没人看得见他的真本事,甚至不会有人管他是否下过苦功夫,只需要知道他是东宫的裙带头官即可。

听说廉王府还有一个武承思,征战厮杀得来了累累的军功,更是死死压着武承训不能抬头。

这样的武承训,难免日渐焦躁偏激,心气时常不得顺畅。

想起当初在高阳时阳筱一副混不吝的样子,周纪不知是该笑,还是该替武承训叹息。想必这宁王世子回到府里,只会愈发烦闷了罢?这世子倒也可怜,只是心思难免偏激,若真教他居于要位,给了他大权,恐怕是个酷吏,并不能为百姓谋福。

武承训虽不想接这话,却不好冷着周纪,只推说自己不懂科举之事,胡乱搪塞了过去。

周纪也不追着这话问,说起自己明日要与武承肃弹琴的事,问武承训是否会同往。

“我于音律上可谓是一窍不通。”武承训一脸惭愧,轻轻一笑,道,“太子殿下琴艺精湛,而世子之技也远近闻名,陛下又有此雅兴,嘱二位切磋商研,如我这等俗人去了只是扫兴,就不参与了罢?”

“世子未免过谦了!”周纪笑道。

说完,他又劝了武承训两句,奈何武承训执意推辞,只得揭过这话,说起旁的来。

“若说琴艺、音律,我不过是于演奏上较为熟练罢了,说不上什么好来。”周纪嘴角略上扬,微微有些出神,道,“魏国也有不少出名的乐师,我也听过一二,竟都不及少时听的一曲。”

“哦?不知是哪位圣手,听世子如此说,此人竟似不在魏国。”武承训随口问道。

周纪惊觉失言,忙干笑两声,想把这话岔开去。

就在这时,他忽然生出一个主意,竟把原本要吞回去的话又说了出来。

“说来也巧,这人现今也在这临水城中,想必世子也曾见过数次。”周纪微微一笑道,“彼时年幼,并没许多忌讳,如今那人身份贵重,虽想再听一曲,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的了。”

武承训闻言大惊。

这魏国世子究竟想做什么?

第五十一回 幽来去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一九五回 莫轻贱第五十五回 惯多心第一五二回 悬未决(翩雪生日加更)第一零二回 沉转醒第二二七回 传乩文第二二三回 心有亏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一七回 嗜诡殊第一一五回 藏心计第二零九回 天有异第二一一回 错里错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八回 鸳鸯谱第一三九回 朋同利第百拾一回 怨悲欢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五零回 张声势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一二四回 择其宿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三回 白纻舞第二九九回 留恋处第一九五回 莫轻贱第三四四回 主仆情第一二八回 现高明第六十九回 兴所至第九回 喜登门第二六六回 言无稽(三更)第三四一回 承母训第一五零回 张声势第一七五回 毋擅动第二二五回 泪洗面第二四零回 针锋对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一九五回 莫轻贱第二三七回 猛回头第二五七回 两相厌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二二六回 寻底里第三四七回 吝同归第二十六回 庆生乐第一零八回 恋绣衾第七十六回 生枝节第一三三回 望江楼第七十六回 生枝节第三十七回 三分话第一三七回 欣难抑(三更)第二三八回 积思虑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二六五回 伤心人第一二四回 择其宿第三五二回 尾声(下)第三三三回 英魂销第三零三回 祸出口第二一四回 忆惊心第二三八回 积思虑第二一四回 忆惊心第九十四回 浅辄止第九十九回 意难平第七十回 难言隐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六十回 悔当初第七十八回 情可悯第三四零回 有取舍第二三五回 悔曾经第二三七回 猛回头第七十八回 情可悯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一七九回 忆儿时第五十二回 神难安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三一四回 解千愁第一四四回 浅谈兵第一七零回 香袭人第一五七回 重阳日第七十九回 鲍启勋第七十八回 情可悯第一四四回 浅谈兵第二六二回 万念灰第二一零回 衍腌臜(三更)第二四零回 针锋对第二一九回 娶贤德第九十七回 死余辜第二一八回 论天下第四十七回 一步错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八十回 相时机第二九一回 短志气第八十四回 有所悟第二五九回 激将法第七十七回 难间界第二二二回 先自欺(三更)第一四一回 退为进第二四九回 十传百第二六五回 伤心人第二七二回 窄肚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