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回 尾声(下)

镐城之交的王宫里,武承肃借着有人对前朝忠心耿耿,终于打通了一条渠道,着人悄悄送信出去给惠王。两个月后惠王便有了回信,二人如此一来二往,不知道商议些什么。

段氏看在眼里,心中有些忧虑。

可她终究什么也不问。

武承肃也没太瞒她,只问她是否后悔跟着来镐城。

“妾身不悔。”段氏微笑道,“从前在东宫时,陛下时常找妾身说话,然而只是说话罢了,陛下心中妾身没什么分量,妾身心里还是有些惧怕陛下的。后来陛下登基,妾身与陛下愈发远了。说起来,倒还是如今的样子好,妾身能日日伴在陛下身边,也不用再害怕些什么。”

武承肃叹气,道:

“我既已退位,你也莫要再唤我作‘陛下’了,免得惹祸上身。”

“陛下终究是陛下,即便如今退了位,在妾身心中都是一样。”段氏说着,俏笑道,“大不了人前不说,只有陛下和妾身二人独处时才这般称呼。”

见她笑得灿烂,武承肃心中一酸,忍不住问道:

“你见我那般对筠儿,还肯真心对我,究竟是为何?”

段氏低头寻思了半天后缓缓道:

“因为陛下独留了坠儿在皇后身边,妾身便明白当日的事或许另有真相。”

武承肃闻言一愣,片刻后才笑道:

“难得,难得!不枉我从前与你说了那么多年的心里话!”

然而笑着笑着,他的泪便再绷不住了。

段氏跟着落泪,却全不顾着自己,只给武承肃拭泪。

武承肃则握了她的双手,朝她微微一笑。

段氏略想了想,心里的话终还是问出了口:

“陛下如今有计划,妾身也不好多问,只想知道这四个孩子,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武承肃面色一滞,只说出一句话来。

“分别送出去,听天由命。”

三年后,惠王与武承肃勾结叛乱。

太子因不可出征,虽举荐贤王周绍出征。三月后,周绍战死沙场。

又四月,周绰出兵平叛,惠王与前朝太子武承肃伏诛。

因武承肃等人所居的别宫先被叛军攻击,宫里死伤大半,武承肃的四个儿子死了三个,还有一个不知所踪。至于从前的那些嫔妃,多半死于乱军之中,只有个别人捡了一条命,趁乱逃了出去。

惠妃段氏与前朝皇帝武承肃死在了一处。

周道昭特赐恩旨将二人合葬。

阳筠听到这些消息时,呆呆出了半日的神。

当年武承肃给她的不知是什么药,竟让她睡了十来日,以至于醒来以后跟傻了一般,足足调养了月余才渐渐恢复神智。

清醒之后,她便看到了珠儿与钏儿,也发觉自己身在山间的一间竹舍内。

数日后,秋云与春桃也找来。

阳筠高兴了半刻,便想起坠儿不见的事,忙拉着众人追问。

珠儿几个不知情,还是秋云知道的多,对阳筠说了实话。

原来从卫氏倒台起,武承肃便察觉不妥,也知道依周道昭为人怕又会利用阳筠,沈夫人怕也会加害于她。

且依照武岳的性子,断然不会禅位以求天下太平,只会力战到最后,把临水城一起拉去陪葬。届时即便周道昭夫妇不下手,阳筠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那时起,武承肃便一步步算计,摆出个痛恨阳筠的样子,想在城破之前寻个借口赐一杯“毒酒”,让阳筠假死,暗地里把她送出宫去。直到武岳烧伤不治,武承肃便彻底有了主意——投降禅位拖延时间,以此为借口处死阳筠。

而后来钱皇后自尽,武承肃却真的有些怨恨阳筠了。

怨恨归怨恨,他心中到底还是不舍,仍旧按照先前的布置将阳筠的婢女一个个丢了出来,接着又将送出。

段盛槐在此事上帮了不少忙,可他倒是异常忠心,竟连一个字也没告诉亲女燕惠妃段氏。后来阳筠出城,也是多亏他从中帮忙。

“娘娘当时是被藏在送菜的车里,宫门上的人早听说陛下要降,没什么心思细细检查,因此竟瞒了所有的人出来。”秋云叹道,“说起来,当初八凤殿膳堂的吴百丰倒有些义气,从前看他狡猾世故、贪图小利,这回却是他把娘娘送出来的。他又怕自己泄露了娘娘行踪,回去当着陛下的面自尽了。”

阳筠闻言唏嘘不已,竟不知那样的小人物也有如此一面。

秋云说到这里,不禁有些哽咽。

阳筠遂问坠儿如何,只是话未出口时她已有了推断。

果然便如她所料,棺材里总要有人,坠儿服了毒药,自己躺了进去。

而阳筱自然是要来给阳筠送行的,旁人碍着身份不得见阳筠的脸,阳筱却看得清楚。因料到姐姐已经平安出宫,阳筱又早就不想活着,于是一条白绫吊了上去,赶着给阳曦、阳楌赔罪去了。

阳筠听到这里,才好的身子又有些不利索,忍不住嚎啕大哭。

几个婢女跟着也哭,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阳筠哭累了才罢。

之后阳筠又病了数日,幸好秋云会行针,阳筠的身子也渐渐有了好转。

一个月后的某日,门前忽然来了个孩子,春桃见到喜极而泣,大声喊着让众人出去。

珠儿扶着阳筠出去看,才发现是武存琰不知怎么找了来。

母子相见,自然又是一场哭,好在阳筠早知道瑄哥儿不在人世,如今见到了琰哥儿,也算是喜出望外。

“琰哥儿如何找来的?”阳筠笑着问道。

武存琰摇了摇头,道:

“并非儿子自己找来,乃是有一位贵人送儿子过来,那人还叮嘱儿子从此只可以叫母亲,不可再唤您‘母后’。”

阳筠等人闻言大惊,问武存琰送他来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儿子不知,只知道他在魏国十分尊贵,那人带着随从,又将儿子藏在箱子里,一路送儿子过来,路上也没人敢阻拦。到了临水城的一个大宅子后街,他将儿子放出来,让儿子自己先出北城门,在城北河边的亭子里呆着等他。儿子等了不过半个时辰,那人果然也出城来,一路将儿子送到这里后便离开了。”

秋云闻言看了看阳筠。

阳筠眸子一黯。

那人不是周绎,便是周绰。

次日一早,山间林里响起了一阵琴声。

阳筠听见后微微一笑,仍旧转身回屋,教武存琰读书认字。

“琰哥儿以后不考状元不当官,只做个隐居在此的贤士可好?”

武存琰仰着脸看着阳筠,点头笑着说好。

山间琴声不时响起,有时连续数日每日都能闻得琴声,有时数月才响起一次。

又三年,魏太子周绎薨逝,顺王周绰即太子位,立钱氏女为太子妃,册崔氏女为良娣,一年后,太子妃与崔良娣同时产子。

自周绎薨逝,周道昭身子便时常不好,熬了不到十年,之后也便病逝了。

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段盛槐替武承肃办的最后一件事,是替他传一句话给周绎。

“临水往北三十里,有个好去处,得天下者可前往观之,那处景致最好,极适合作江山图。”

而阳筠如今日日都能听见那琴声。

(完结)

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二零六回 追旧事第一七五回 毋擅动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一一五回 藏心计第二二五回 泪洗面第一五九回 静藏动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七十三回 事违愿第四十一回 殃无辜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二五五回 无多路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三二八回 论平心第一三二回 有专攻第一九六回 洞房夜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一一六回 意难平第二一五回 犹在目第一七六回 讳不言第三十二回 喜盈门第二回 初相见第三三六回 几人回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八十二回 远千里第九十三回 悔当初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零二回 沉转醒第三二八回 论平心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一一九回 微动念第三一二回 哀满腹第三五二回 尾声(下)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六回 谨相询第一四三回 孰忧喜第一六七回 贪成痴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二十三回 下阶行第一八四回 昔难追第二百回 手足亲第二三八回 积思虑第三三八回 好谋算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六十三回 如梦中第一六零回 言弃德第二十五回 染风寒第六十一回 想当然(补加更)第三一七回 尊有仪第五十三回 证深情第七十二回 以诚待第十七回 凤求凰第四十七回 一步错第三二八回 论平心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二零五回 画中话(三更)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三十回 难眠夜第二五五回 无多路第一八三回 比礼单第三零五回 六十九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二四八回 敬如宾第九回 喜登门第二十四回 赏秋梨第一三七回 欣难抑(三更)第二八八回 宜深思第二六六回 言无稽(三更)第三十六回 初长成第一三六回 神不宁第三零四回 如云散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一四九回 牡丹饼第一七四回 观为先第二三九回 闭门羹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百回 手足亲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二回 初相见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三十四回 自盘算第一七一回 怜同命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一三回 讲旧闻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二一零回 衍腌臜(三更)第二七一回 满庭芳第一三九回 朋同利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二九五回 三宝殿第三三九回 近眉睫第一四六回 恩卓殊第一零九回 与君知(二更)第一七零回 香袭人第二四六回 寒彻骨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三十二回 喜盈门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三百回 前路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