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见

“承恩侯府的帖子?”许碧略有点儿诧异, 忍不住笑了一下,“果然还是夫人来了有用。”也难怪沈夫人要到京城来给沈云娇寻亲事, 她一来,这送来的帖子份量就直线上升了,毕竟她的身份和辈份都在那儿呢。许碧虽然也是沈家人,但不过是沈家的小辈, 似承恩侯夫人的帖子就不适合往她这儿送了。更不用说她跟梅贤妃还有点过节呢。

“嫂嫂——”沈云婷得了消息就过来跟许碧商量,听了这话便道, “若是嫂嫂觉得不合适, 我就不去了。”她是听说过梅贤妃想要推许碧顶罪之事的,心下也颇有些不安。

许碧笑着摇摇手:“这倒不必。人人都知道我与贤妃那点子事儿, 承恩侯夫人送这帖子过来,或许就是想解开这个结的。”直接给她递帖子, 不免有些低头的意思,给沈夫人送个帖子, 这事儿也就算抹过去了。

“你跟着夫人过去也好。”许碧替沈云婷整了整鬓边一枝珠花,“就穿那套缠枝宝相花的衣裳就行。多的我也不必说了, 大大方方的。咱们不招惹人, 可若有人招惹你, 也不必太客气。”

“嫂嫂——”沈云婷犹豫半晌, 还是低声道, “姨娘说要跟着我去……”这的确不合规矩,可说实话,如今这样子, 她跟着沈夫人出去,心里确实有些不安。

许碧笑笑:“我已经跟夫人说过了,你放心,夫人答应了。”

“夫人答应了?”沈云婷惊讶。沈夫人居然会答应香姨娘跟着出去?

许碧又笑笑,没说话。其实,现在在沈夫人眼里,香姨娘已经完全不值得她注意了。原本香姨娘不但跟沈云殊亲近,还深得沈大将军信任,甚至能管着沈大将军外书房里的往来,自然要被她当成眼中钉。

可如今,香姨娘算是自坏前程,在杭州时形同软禁,早没了当初的威风。尤其是沈云婷如今处境困难,香姨娘像是老了十岁,连容貌都不复从前,沈夫人看在眼里,只会觉得痛快,再也不会觉得扎眼了。

既是不会扎眼,又何妨让她多在眼前晃晃呢?这正是胜利者的宽容。对付这对在沈夫人眼中再也爬不起来的母女,实在无须再踩上一脚了。

这话许碧当然不会说出来,但沈云婷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不由得苦笑一下,却说不出话来。能说什么呢?这一切都是香姨娘自作的,她是香姨娘的亲生女儿,这些年来也是香姨娘想方设法地为她谋划,纵然香姨娘错了,她这个做女儿虽也是受害者,却并没有资格批评她。

许碧笑笑,摸了摸沈云婷的头发:“说到底,夫人还不是那等赶尽杀绝的人。”若换了心狠的,说不准就要借机处置了香姨娘。可沈夫人只要解了气,也就把香姨娘扔到一边去任她自生自灭了。

沈云婷低下头,半晌才点了点头:“我知道。”

“所以不用太担心。”许碧拍拍她的手,“该出去只管出去,再怎么说,还有你哥哥在呢。”

要说许碧对沈夫人的心理,现在还真是把握得很准。如今在沈夫人眼里,香姨娘就像一块烂泥,已经在她的鞋底下踩着,再也起不来了。

“娘,那不是——”沈云娇正要上马车,忽然看见了跟在沈云婷背后的一个青衣婆子,虽只是一瞥,沈云娇还是认了出来,那不是香姨娘吗?她怎么能跟着沈云婷出来?

沈夫人示意女儿坐好:“随她去。你只当是个跟着伺候的婆子就行了。”

其实,不用“当”,香姨娘如今鬓边都有微霜了,人又憔悴,穿上下人的衣裳,不施脂粉,活脱脱就像个粗使婆子,沈夫人瞧着真是痛快得很。不是总喜欢自称婢妾么?这会儿可正经叫她回去做个婢仆吧。

沈云娇撇撇嘴:“娘你也太纵容她们了。哪有姨娘跟着出门的,没规矩!”

沈夫人笑而不答,只疼爱地摸摸女儿的头发,替她整了整头上的八宝奔月钗:“在外头可别这样。”姐妹不和,落在外人眼里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这种时候,沈云娇越是对沈云婷好,就越显得她贤淑。

“知道了。”沈云娇还有点抱怨,“我想戴那副红宝的头面……”那副头面是来京城之前在杭州新打的,如今京城也流行南式首饰,那副头面又鲜亮,戴出去,保证比沈云婷那对儿镶珊瑚珠的钗子华丽得多。

“急什么。”沈夫人轻轻戳了一下女儿的额头,“不是刚跟你说了,在外头,你们是一家子呢。”刚到京城,必得有个好名声才好。若是沈云娇打扮得富丽堂皇,把沈云婷远远比下去,叫外头人的说起来,纵然是嫡庶有别,可同一家的姐妹这样天差地别的,也难免有个苛待庶女庶姐的名声,这可不好。

“再说了,也不是满头珠钗才是好看。”沈夫人有点发愁。她自觉也是会打扮的,怎么女儿就没学到一点半点,只觉得金玉满身才是气派呢?就是今儿沈云娇这一身,都是她精心挑选过的,看着跟沈云婷的衣裳首饰价值相差不大,可细细看去,肯定比沈云婷的更精致贵重。

“你呀,都这么大了,也该自己学着打扮。平日里都教过你了,怎么就是学不会呢?”

旁边的宝梨忙笑道:“咱们姑娘生得好,打扮得鲜亮些也衬得起。不比那些个清汤寡水的,略贵重点的东西就撑不起来。”

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奉承。沈云娇浓眉大眼的,像沈大将军,虽不是什么绝色美人,却是大气的长相,那些鲜亮华丽的衣裳首饰穿戴在身上,确实撑得起来。反倒是淡雅风致,跟她有些不合宜。

这边马车里母女俩忙着点检衣饰打扮,那边马车里香姨娘也在忙着给沈云婷整理衣裳,免得在马车里坐皱了,到了人家里不好看。

“这钗子还是——”香姨娘一句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虽说是赤金钗,钗头上镶的珠子也有莲子米大小,但颜色却是淡银之色。比起沈云娇那镶八宝的钗子,香姨娘就觉得有些寡淡了。

沈云婷一句话就让她闭了嘴:“那是夫人给云娇准备的,这是嫂嫂特意给我准备的。”

承恩侯府从前在京城之中算是低调的人家,虽然出了一位皇后,但皇后无子,承恩侯梅汝志又实在是个胸无大志之人,手中无权,只爱赏花钓鱼这些闲事,所以承恩侯府一直都不是什么宾客盈门的地方。

不过,如今梅贤妃入宫,还产下皇子,袁家又倒了台,承恩侯府便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了,若不是梅汝志整天的在别庄呆着,承恩侯夫人又不是什么样的客人都接待,恐怕还要更热闹些。

饶是如此,今日承恩侯府这一场桂花宴,也来了不知多少人,门前的马车排成了长队。

沈云娇在二门下了车,不由小声道:“人可真不少。”

其实沈家当初在西北,其声势也不逊于承恩侯府。袁家倒台之后,就是在江浙亦是煊赫。不过沈大将军素来不喜饮宴,沈夫人又只是个继室,并不敢太过违逆沈大将军的意思,故而沈家还真没这么热闹过。

二门处迎客的是承恩侯世子夫人吕氏。

梅汝清虽有两个侍婢,但家中子女却尽是承恩侯夫人所出,独子梅若恒早早就请封了承恩侯世子。不过他的性情很像父亲,整日里除了读读书养养花,也不做什么。而且他还不大喜欢出门,以至于京城里有很多人都根本不认得这位本该炙手可热的承恩侯世子。

世子夫人吕氏比丈夫稍好一点,因为承恩侯夫人在家中宴客之时,都是这个儿媳在侧,所以认识吕氏的人还不少,对她的评价也都不错。

“那就是世子夫人啊?”沈云娇倒是有些失望。

吕氏生得不错,但出身平平。梅若恒年纪只比梅皇后小一岁,当初梅皇后嫁做靖王妃,梅夫人本是想为儿子求娶高门的,却是袁太后挑中了当时任佥都御史的吕家之女,并暗示了梅皇后。

要说佥都御史是四品,就吕御史本人来说,官职不算低了。但吕家是寒门,并无根基,吕御史又有点孤臣的意思,虽然当时好用,但只要日后他退了,吕家后继无人,就算不得什么了。

梅夫人是不情愿的。但梅皇后认得吕氏,觉得她性情温润稳重,堪为弟妇,所以到底还是促成了这门亲事。

不过也正因如此,即使如今梅家成了承恩侯,吕氏的穿戴也不改从前的朴素,虽说身上的东西也都是好的,但乍一眼看上去却并不怎么显眼,至少沈云娇就没看到她所想像的雍容华贵的世子夫人模样。

吕氏身边还有个年轻妇人,年纪与吕氏相仿,脸上虽带着笑,眉间却似总有一丝愁色似的。这女子穿得更简单,沈云娇就更不感兴趣了。

因客人太多,沈家的马车都要在这里等一等,沈云娇觉得无聊,正四处打量,就见又一辆马车自大门进来,车辕上坐着个穿雨过天青色长衫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真称得上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沈云娇一眼看过去,只觉得心里一跳,眼睛便有些转不开来。

承恩侯府的下人已经迎了过去,沈云娇竖着耳朵听,便听那下人满脸笑容地唤了一声:“辰少爷——”接着便牵住辕马,旁边又上来几个丫鬟,将马车里头母女两人迎了下来,口中还唤着“七太太”和“婳姑娘”。

来京城之前,沈云娇自然也补过京城中各家的知识,能被承恩侯府以排行相呼的,那只是能梅氏族人。至于“七”太太——当初在沈家住过的梅大儒,不就是皇后娘娘的七叔么?

这么一想,沈云娇已经猜到这年轻人的身份了——这不就是上次秋闱之后,以论文而闻名的那位梅解元么?早听说他风神俊朗,形貌不凡,如今看来,竟是传言非虚……

香姨娘比沈云娇反应得还快,不过她的反应是往后退了一步,且很想把沈云婷挡住。倒是沈云婷神色从容,大大方方向梅太太见了个礼。

梅太太今天过来,因知道承恩侯府请了沈家,特意没让长子来送,只带了幼子幼女。这会儿在二门上遇见,不由得暗叫自己有先见之明,神色淡淡地跟沈夫人招呼了一声。

沈夫人见梅太太这副冷淡的模样,心里也有几分不快。亲事上头确实是沈家有些不是,但说到底也没损了梅若明什么。且梅大儒教授倭语的功劳,还是沈大将军在奏折里一力推举,纵然梅大儒是梅皇后的母族之人,也不能抹了沈大将军的推荐之功。更不必说,沈云殊还救过梅若婳呢。

这若是在私下里,梅太太冷淡些,沈夫人也就算了。可今日这是在承恩侯府,幸而眼前只有个吕氏,若是还有其他宾客,梅太太这般模样,岂不是很不给沈夫人面子?

幸好吕氏带着身边的少妇已经走了过来,笑着招呼。梅太太便拉了那少妇的手道:“沁姐儿,你也回京城了?”

承恩侯有三女,长女梅若华便是梅皇后,幼女梅若婉是梅贤妃,如今皆是身份高贵。唯有次女梅若沁,听说是嫁了个普通的书香人家,先帝之时便跟着丈夫外放出京为官,京城里并不见她的踪影。眼下梅太太这样招呼,这少妇显然就是梅若沁了,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

梅若沁生得与姐妹们有三分相似,只是眉目太过平淡,既没有长姐的端严,也没有幼妹的妩媚,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不过她气质淡雅,眉尖常蹙的模样,倒是有几分楚楚动人。听了梅太太的话便轻轻笑了一下,温声细语地道:“今年父亲五十整寿,我这几年都在外头,此次带着孩子们回来为父亲祝寿。”

吕氏对这个小姑子显然十分亲近,笑道:“可不是,这一外放就是四年,家里人都惦记得很。”说完了,转头招呼沈夫人:“世子常常说起沈大将军和沈少将军,先定西北,再治江浙,战功累累,甚是景仰。只是沈大奶奶有喜,不好惊动。夫人能带着两位姑娘前来,真是不胜欢喜。”

沈夫人忙客气几句,跟着吕氏进了二门。

承恩侯府办这个桂花宴也是有底气的。园子里有两株近百年的老桂树,一株金桂一株银桂,如同双生般并立着,亭亭如盖遮了园子小半边。此时树上已经如同繁星般挂满花苞,虽只才开了三分,那幽香已经顺着风,一进承恩侯府就能闻到了。据说等花朵全部盛放的时候,一阵风吹来,这一条街上都是香的。

梅家为这两株桂花,特在园子里挖了一条水渠,落下的桂花顺水漂流,里头还养了红色的鲤鱼,追着黄白两色的桂花唼喋,煞是好看。至于梅家的桂花宴,自然也就设在水渠边上。

承恩侯夫人正在那里与先来的人说笑。今日能到这里的客人身份都不低,倒是梅太太,算是最低的了。但她本是承恩侯府族人,丈夫又是名动京城的大儒,虽无官职,却也超脱。

吕氏请了沈夫人往水边去。今日客人虽多,沈夫人这正二品的大将军夫人也能数得着了。彼此见礼过后,承恩侯夫人便笑道:“听说杭州多桂花,沈夫人想必是看惯了的。”

沈夫人也笑道:“杭州桂花虽多,如贵府这两株一般的却是少见了。且闻着这香气,竟似比南边的桂花还清幽些似的。这条水渠更是开得好,实在是点睛之笔。”

承恩侯夫人对这条水渠也颇是得意,笑道:“这还是贤妃娘娘在家的时候想出来的。”

周围众人,自是少不得要跟着夸赞梅贤妃几句。有人便道:“家里出一位皇后一位贤妃,真是再没人有您这样的福气了。”

吕氏不由得瞥了一眼旁边的梅若沁。梅家三女,外头人说起来却都是只提两个,有些个近年才来京城的,竟都不认识梅若沁。吕氏听着那人拍马屁,都觉得有些替梅若沁脸上发热。

承恩侯夫人却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笑道:“也都是皇上天恩。”说着,又拉了沈云婷和沈云娇的手笑道,“沈夫人也是有福气的,家里儿子争气,女儿也生得水灵。”

沈夫人心里不由得憋闷了一下。承恩侯世子才华平平,在京城里是出名的不怎么争气。可是承恩侯夫人所说的那个沈家争气的儿子,也肯定不是沈云安哪。

不过这时候沈夫人当然不会表露出来,只笑道:“您过奖了。我怎么能跟您比呢。”皇后娘娘的生母,自然是没人能比得了的。

众人也都笑着奉承起来。梅若沁垂了眼睛在一边,仿佛没听见似的。倒是吕氏看得不忍心,捉个空儿笑道:“母亲,咱们这里说话,女孩儿们坐着也无趣,都叫她们去园子里罢。”招呼梅若沁,“二妹妹帮我请两位沈姑娘过去。”又笑向梅若婳道,“婳妹妹我可就不招呼了,容我偷个懒儿。”

承恩侯夫人便笑道:“偏你会支使人。罢了,沁儿去罢,也瞧瞧晶姐儿和水哥儿,可别叫他们磕着绊着,也不许往水边去。”

沈夫人笑着正要叮嘱女儿几句,便见梅若婳和沈云婷都起身了,唯有沈云娇有些心不在焉地还坐在那里,竟像是没听见吕氏说了什么似的,不由得眉头微微一皱,连忙戳了女儿一下,道:“跟你姐姐一处,可别乱跑。”

承恩侯夫人便笑道:“夫人别担心,园子里许多人呢。”

梅若沁领了几人往园子里去,沈云娇转了转眼珠,便赶上梅若婳,笑盈盈地道:“姐姐从岭南过来的,我听说岭南那边儿天气和暖,一年四季都是鲜花不断,可是有的?我家从前在西北那边,八月里就冷得不行了,到了杭州就觉得暖和许多,冬天雪都下不了几场。没想到岭南竟是更暖,四季如春的?”

梅若婳笑了一笑,道:“岭南确是比这边都暖和。岭南微草,经冬不凋,尤其是云南那块儿,是真真的四季如春,花开不断……”

香姨娘一直亦步亦趋地跟着沈云婷,此时便凑在沈云婷耳边低声道:“二姑娘这是怎么了?”方才梅夫人在二门处态度冷淡,沈夫人甚是不快,若依着沈云娇的脾气,必定不理梅若婳,这回怎么还这么殷勤地凑上去,未免太过反常了吧?

沈云婷也想不明白,低声道:“姨娘只看着就好。”梅若婳也是承恩侯府的亲戚,沈云娇这样,总比板着个脸,叫别人明晃晃地看出梅沈两家不和的好。

几人才走了几步,路边上就钻出个小胖子来,摇摇晃晃地冲着梅若沁就扑了过来:“娘亲——”

“水哥儿别跑!”后头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儿跟过来,手里拿了个红红绿绿的布球,跑得气喘吁吁。

梅若沁忙蹲下身抱住那小胖子:“怎么自己跑在这里?跟着你的人呢?”又招呼那女孩儿,“晶姐儿怎么也一个人?”

女孩儿看见母亲,有点胆怯地站住脚,小声道:“水哥儿让我给他捡球,他自己就跑了。小灵去端酸梅汤,吴妈妈——被人叫走帮忙去了,说小郡主喜欢她做的芝麻饼。”结果就只剩下她一个人看着弟弟,然后一个没看住,弟弟就跑了,幸好她追得快。

梅若沁抿着唇,对女儿招招手。晶姐儿有点犹豫地过来,却被母亲也一把搂进了怀里,顿时松了口气,把手里的布球塞给弟弟:“给你。不许再跑了,再跑就不乖。”

小胖子却把大脑袋一抬,奶声奶气地:“就不乖!”

晶姐儿气得直瞪眼。梅若沁搂着女儿,只觉得一阵心酸。是,她是才华平平,远不如两个姐妹,就是嫁的人家也不怎么如意。可这两个孩子也是承恩侯府的外孙,如今在承恩侯府里,母亲不把她当一回事,就连她的两个孩子,别人也不当一回事吗……

第70章 教导第36章 挑拨第60章 头痛第146章 重逢第14章 结拜第28章 游春第140章 花朝第137章 真灵第173章 寿宴第32章 态度第25章 旧事第96章 请功第106章 成亲第181章 大局第170章 风暴第32章 态度第63章 府里第28章 游春第85章 谈心第147章 名气第155章 嫡子第182章 已定第123章 抓周第42章 争功第173章 寿宴第23章 上香第1章 待嫁第74章 过节第60章 头痛第6章 姐妹第8章 驿站第39章 爬床第148章 愚妇第154章 钟情第21章 心思第1章 待嫁第27章 私心第98章 良配第172章 庆寿第92章 年关第134章 朝贺第33章 庶女第145章 相看第82章 及笄第132章 大比第138章 提亲第96章 请功第125章 心事第128章 次子第33章 庶女第59章 欢喜第178章 遗言第58章 位份第169章 伺机第59章 欢喜第58章 位份第25章 旧事第53章 选中第65章 不祥第179章 出征第137章 真灵第38章 茶园第11章 劫道第85章 谈心第126章 生辰第129章 巴结第37章 行动第57章 舌战第159章 阴谋第168章 成亲第107章 暴病第56章 辩论第123章 抓周第129章 巴结第131章 事发第64章 私心第127章 糊涂第101章 死讯第31章 戏精第153章 私心第179章 出征第86章 相许第69章 又遇第8章 驿站第136章 拐子第80章 冲突第6章 姐妹第68章 报捷第25章 旧事第49章 相遇第147章 名气第4章 谈判第135章 有孕第102章 召见第123章 抓周第61章 前途第35章 春心第93章 除夕第94章 宫宴第146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