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上香

屋子里有一会儿静悄悄的。半晌, 沈云殊才缓缓地道:“帮我的忙?”可他怎么听着许碧这话,可并不像是只想帮忙的意思。

“是。”许碧挺直了后背, 略有些紧张地盯着沈云殊,“若是大少爷手边没有懂东瀛话的人,我或许帮得上忙。”

沈云殊歪歪地靠在罗汉床上,上下打量许碧。刚才还觉得她看起来就还是个身量未成的女孩儿, 这会说起话来却是句句胆大,难不成她在许家十四年, 那副懦弱的模样都是装出来的?

“这些事, 原也不该是让你们后宅女眷操劳的。”沈云殊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他当然是需要一个懂东瀛话的人,但是许碧?这可有点……

“倭寇犯境, 真要是烧杀抢掠起来,可也不分男女。”许碧不假思索地说, “当时他们劫持于我,可也没看在我是后宅女眷的份上高抬贵手。”正相反, 就因为她是女子,才更好拿捏呢。

“这话说得倒是不错。”沈云殊目光微闪, “难得你有这份见识。”倒也是, 若没有这份见识, 又怎么敢手刃倭人呢?

他沉吟了一下, 又问道:“你家那个婆子可还在?”

“已经死了。”许碧眼睛也不眨一下, “进京之后水土不服,去了好几年了。她死了之后姨娘才悄悄跟我说,她是从倭寇船上逃出来的, 怕被官府以为是倭人的奸细,所以只说是逃难。其实她是个好人,平日里只是低头干活儿,除了我和姨娘,等闲也不跟人说几句话,家里上下都叫她哑婆子。”

这可不完全是她瞎编的。哑婆子其人确是有的,也的确是逃难而来,不过是庄子上一家佃户的远亲,自小生病坏了喉咙,别说东瀛话了,就是家乡话都说不清楚呢。

只是那佃户自己家都过得紧巴巴的,谁愿意再供养一个口齿不灵的亲戚?还是路姨娘可怜她,正好院子里缺个做粗活的,就把她挑了进来。陈氏看她不会说话,倒是愿意用这样的人,说是不会生事。因此后来进京城都将她带了去,只是前几年得了伤寒去了。

沈云殊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只直起身来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安排一下,这几天就劳动你走一趟吧。”

他跟来时一样,悄没声息地又翻窗出去了。知雨提心吊胆地进来,先抓着许碧上下看了一番,看得许碧啼笑皆非:“你还真担心他吃了我吗?外头怎么样?”倘若真能在这上头帮了沈云殊的忙,以后她再说什么也就有些底气了。

“紫电姐姐过来看了一眼,我就说姑娘起来喝口水,把人都打发了。”知雨这才松了口气,“大少爷穿成那样子突然进来,可吓死奴婢了。姑娘方才,究竟跟大少爷说了些什么?”

许碧想了一下,把知雨拉到床上一起坐下,才小声跟她说了:“你可仔细,莫说漏了。”

“哑婆子是从倭人手里逃出来的?”知雨却是十分惊讶,“难怪平日里都不说话呢,想是怕被人发现了。”

许碧哑然失笑。可不是,知雨进府才几年,哑婆子死后她才到许碧身边伺候呢。就是知晴,那时候也才是个小丫鬟,刚进了院子学规矩。那会儿她身边的大丫鬟叫知月,早就嫁出去了。这样,就算沈云殊要查,也是查不出什么来的。

沈云殊从许碧房里翻出去,便先吩咐了九炼一句:“你去查查那哑婆子可是真的?”许碧会说东瀛话,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总要查一查才能放心。

九炼一直在窗外把风,自然听见了里面的对话,也是惊得目瞪口呆:“少奶奶真的懂东瀛话?”难怪能发现那些人是倭寇呢。

沈云殊嗯了一声:“只是要查查那哑婆子,切莫是倭人混进来的细作才好。”虽然听起来不像是细作,但以防万一。

九炼连忙答应,又忍不住问道:“可这——少奶奶说要帮忙,如何出门呢?”

沈云殊正推开了自己房里的窗户,打算熟门熟路再翻进去,闻言便笑了一笑:“女人家么,出门自然是上香。”

沈家新娶的大少奶奶,要去寺里上香了。听说是因为担忧夫君的伤势,打算去寺里跪两天经,求菩萨庇佑。

自打一到江浙,沈家便是万众瞩目,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有人眼睁睁瞧着,更何况是新进门的少奶奶出行呢?这车马才出沈家大门,消息就已经送出去了。

杭州知府衙门后院,董夫人正在听着大丫鬟松萝回话:“说是因敬茶起了身,伤势又反复了。沈家大少奶奶就起了愿心去跪经,怕香火太盛的寺里不清净,显不出虔心来,特地择了中天竺边上一处小庵堂。”

董夫人便嗤地笑了一声:“我就说那不是个省事的。”跪经也就罢了,还说什么不清净的寺里显不出虔心来?当初沈云殊受伤,沈夫人就往灵隐寺、净慈寺这些有名的寺院里都去拜了,这会儿却说起这个话来,可不是跟沈夫人打擂台?

董家三姑娘藏月正在一边合香,闻言便有些好奇道:“那大少奶奶究竟生得什么模样?听袁家大少奶奶说,甚是美貌。”

董夫人一张脸便拉长了,冷冷道:“什么美貌,狐媚子样儿罢了。这女子四德,不说别的,单说这妇容便是要端庄稳重,若是轻浮孟浪,便是有几分姿色又如何?”又郑重对董藏月道:“你也要记得,娶妻娶贤,这做正妻的必要端庄贤惠方可,若是那等掐尖要强、轻浮放浪,再没有正经人家喜欢。”

她絮絮叨叨说了一串子,直说得董藏月脸上绯红,轻轻顿了顿脚:“娘说什么呢。”丢下手里合的香,转头出去了。

旁边的青妈妈便笑道:“三姑娘还小呢,夫人说这些倒臊了她。”她是董夫人奶娘的女儿,便是最心腹之人了,深知董夫人的心病,道,“咱们三姑娘是极出色的,夫人无须太过担心。”

董夫人便叹了口气:“月儿自是好的,只是如今这世上的男人们多爱皮相,竟专喜那等狐媚子……”譬如她自己,便是吃亏在这张脸上。女儿虽比她好些,但也算不得什么绝色,只怕将来也要吃亏。

青妈妈暗暗叹息。董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诗文俱通,会抚琴会合香,掌家理事都来得,只可惜一则是容貌不显,二则运气不好,嫁入董家二十余年,只生得三个女儿,倒是被得宠的苏姨娘连生二子,死死压在下头。若不是因董知府当着官儿,不敢宠妾灭妻,只怕董夫人的日子早就要不好过了。

“夫人且别理那边。不管如何,夫人是嫡母,大奶奶不也是敬着夫人,远着那边……”

刚进门的董家大奶奶自己是嫡出,自然对一个姨娘婆婆没甚好感,但对董夫人这个嫡婆婆也只是敬着而已。

这点董夫人自然明白,哼了一声道:“你说的是,若他们不敬我,便是不孝。我也不管他们,只管给月儿找一门好亲事,我这一辈子的心事也就了了。”三个女儿都有了归宿,董家日后如何,她才不在意。

青妈妈低头不语。其实苏姨娘刚生下长子董藏瑜之时,她便建议过董夫人将孩子抱到自己身边来养,再给董大人寻几个颜色明媚的丫鬟来,分了苏姨娘的宠爱,便好对付她。

无奈董夫人不肯。那会儿她自觉还算年轻,能生儿子,更不肯再给丈夫添人。结果几年后苏姨娘生下次子,她却只又添了一位三姑娘。至此苏姨娘根基已成,动不得了,董夫人的日子便越过越是憋气。

也就是去年,新帝登基,皇后的娘家梅氏也就一跃成了后族。董夫人的亲妹嫁的便是梅家,如此一来,董大人为着这一门姻亲,少不得又对董夫人退让三分。只是董夫人得的是面子,董大人那里子,却仍旧都是给了苏姨娘。

“罢了,我和敏淑也是同病相怜,她家那个姨娘也不是个省心的。只她运气比我好,儿子又聪明……”董夫人说得满心怅然,“终究是比我强……”

青妈妈忙道:“夫人也别这么说。沈夫人到底是继室。咱们家两位少爷便是再怎么,终究只有夫人是他们的娘。沈夫人那里……”前头原配留下的儿子,可跟庶子不是一回事呢。只是依她看,这次沈家大少爷伤得太重,说不得将来的前程堪忧,沈夫人以后的日子大约就好过了。

不过这话她可不能说出来。董夫人觉得与沈夫人投机,不过是觉得两人日子都只是面上风光,若是觉得沈夫人过得好,心里只怕更不自在了。倒不如就叫她觉得还有与她差不多的,心里倒能慰藉些。

这其实颇有些掩耳盗铃,但董夫人已经这般年纪,难道还指望有什么机会翻盘不成?也只能让她这般自我安慰一二,免得心中郁郁,倒生出病来。

“你说得也是。这许氏如此闹腾,敏淑只怕心里也不快,我倒该去瞧瞧她才好。”董夫人正说着,只听外头大丫鬟峨蕊唤了一声“老爷”,董知府打起帘子走了进来,正听到她说的话,便道:“你要去沈府?”

董夫人如今与丈夫已是相敬如冰,淡淡道:“正是打算去瞧瞧。”

董知府见惯了她棺材板儿似的脸,并不在意,只道:“去看看也好。听闻沈少将军伤势反复,你去问问消息,究竟是怎样了?”

董夫人既与沈夫人交好,对沈云殊便没甚好感,尤其在董知府面前更没个好气,冷淡道:“又不曾报丧,又不曾出殡,自然是没事的。”

董知府气恼道:“这说的都是什么话!我与你说,你且少跟那王氏往来,沈家被自西北调到江浙来,多半还是因着当年端王作媒的这桩亲事。别人家尚且要回避一二,你却直往上贴!”

董夫人顿时也竖起了眉毛:“明明只是端王幕僚随口提了一句,怎的就成了端王做媒!况且若沈将军自己不肯,谁还能强按着他结亲不成?怎的如今倒怨到敏淑身上!且沈家亦是平调,这回宫里都赐下御医来,你口口声声只说圣上忌惮沈家,我看却不见得!且当初也是你叫我往沈家走动交好,那时你怎不说这忌惮的话?”

董知府被她噎了个半死。少不得按捺下性子道:“这江浙两个大将军,彼此又不和睦,我便如那磨盘中间的麦子,一不小心便要遭殃的。你们后宅女眷走动不显眼,多打探些消息,也好见机行事。”

董夫人冷笑道:“见机行事,只怕是见风转舵罢?只可惜我愚笨,不晓得要见什么机。”

董知府暗恨自己那位已然过世的老泰山,活脱脱把个女儿教成了个腐儒,有些话再说不明白。

一山不能容二虎,袁沈两家必是要争个胜负的。袁家世居江浙,袁大将军袁翦根基深厚,自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沈大将军却是初来乍到,少不得要寻个助力,这便能显得出他来了。

只是沈家当初与端王的那些许联系,毕竟还是落了今上的眼,不得不小心些。然而也正因如此,将来扳倒了袁家,沈家怕也不能久居于此,到时可不就只剩了他一个?以他的出身才能,做到知府怕也就到头了,杭州是个好地方,若头上没尊神压着,他这一方大员也过的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只是这些话,若说与董夫人听,怕只是又招来冷嘲而已。董知府只得沉了脸道:“你去便是!与夫主争吵,这又是哪里学的规矩?”

董家这番争吵,沈家人自然是不知道的。此刻他们大少奶奶的马车已经到了稽留峰下,中天竺寺就在此处。

中天竺寺,又名法净禅寺,是隋朝宝掌禅师所创建,虽比不得上天竺寺规模宏大,却也颇有些名气,香火甚盛。而离中天竺略远些地方的那处观音堂,却是乏人问津,只有一些特别虔诚的妇人,在中天竺上过香之后,会再走一段路去庵堂也拜一拜观音菩萨。

不过庵堂冷落也有冷落的好处,香客既是不多,随时都可闭门谢客,再有带来的家人将门一守,女眷们在此跪经上香做法事,绝对不受打扰。

沈家是贵客,庵堂的住持自是亲自出来迎接,见了沈家那区区两辆马车,不由得心里也赞这位大少奶奶虔诚。

跪经本是个苦活儿。多少高门大户里的女眷,既要那跪经的虔诚名声,又不肯自己受罪,不过都是象征性地跪一跪,之后就都交给身边的婢仆代跪。这样人来了寺中,大多前呼后拥,仆从如云。这位沈家大少奶奶却只带了一个丫鬟一个管事娘子,另有几名小厮家丁,实在已是轻车简从极了。

且大少奶奶身上穿得素净,头上更是连首饰皆无,可见是真心来拜菩萨的。只可惜她戴着帷帽,住持并不能一睹这位沈家大少奶奶的面容,略略有些遗憾。

观音堂的禅房自也比较简陋,知晴进了禅房,耳听住持已经走远,这才摘下帷帽,长出了口气,拍拍心口:“我生怕说错了什么,好在这位住持倒不是个多话的。只是这庵堂,实在也太……”太破旧冷清了些,这禅床就是竹子扎的,瞧着已老旧,睡在上头想必不会自在。

知雨将自带的被褥在禅床上铺开,道:“冷清些才好,若不然有人跑来要见姑娘,那可怎么办?”知晴身材比许碧要高,戴着帷帽蒙一蒙这些尼姑还行,横竖以后也不常见。若是真遇上那些本地官员家的夫人姑娘们,日后必定是要露出破绽的。

“姑娘到底去哪儿了?”知晴实在好奇。

“我亦不知。”知雨虽然知道许碧是去帮沈云殊的忙,可并不知道她究竟去了哪里,“姐姐也别问那许多了,歇一歇就该去跪经了,这帷帽可还要戴好了。”

“你当真不知?”知晴才不相信呢。

知雨皱起眉头:“姐姐这是什么话?莫说我真的不知,就算我知道,姑娘不叫说的事儿,我也万不能说!”

知晴转过头去,翻了个白眼。自出了驿站那回事之后,知雨这小蹄子正经是爬到她头上去了,竟然都敢这般与她说话。也怪她自己嘴快,平白地招惹出那一场是非来,险些送了姑娘的性命,这可是一条大罪。如今姑娘眼看着疏远她,她也只能忍着,这些日子连话都少说了。

再忍忍罢。这次她替姑娘办好了跪经的差事,想来便能重得姑娘信任,到那时不愁不能把姑娘哄转回来,毕竟她打小就伺候姑娘,对姑娘的喜好十分了解,自是能投其所好。到了那时候,再看知雨这小蹄子还能不能在她面前显摆!

作者有话要说: 为了收藏夹数据能好一点儿,明天的更新挪到晚上6点,请大家见谅……实在是数据不好的话,后面成绩也会比较惨淡,55……

第154章 钟情第181章 大局第104章 回家第128章 次子第45章 应召第28章 游春第75章 前程第12章 杀人第148章 愚妇第16章 出嫁第59章 欢喜第82章 及笄第118章 抚养第23章 上香第101章 死讯第107章 暴病第110章 潮音第72章 中秋第145章 相看第22章 谈判第99章 设局第69章 又遇第90章 选择第120章 谢礼第167章 孤注第178章 遗言第115章 贤良第71章 连环第22章 谈判第101章 死讯第50章 回门第64章 私心第21章 心思第137章 真灵第74章 过节第178章 遗言第7章 旅途第100章 上钩第162章 法会第152章 一见第1章 待嫁第123章 抓周第136章 拐子第139章 密谈第2章 议定第144章 野心第45章 应召第69章 又遇第154章 钟情第160章 大喜第86章 相许第79章 夜课第160章 大喜第21章 心思第94章 宫宴第132章 大比第143章 坑人第86章 相许第21章 心思第30章 行刺第177章 同归第92章 年关第146章 重逢第154章 钟情第137章 真灵第56章 辩论第72章 中秋第7章 旅途第167章 孤注第17章 洞房第37章 行动第112章 皇子第59章 欢喜第83章 我不第179章 出征第90章 选择第109章 观潮第96章 请功第103章 请罪第18章 敬茶第108章 揭开第173章 寿宴第92章 年关第96章 请功第146章 重逢第118章 抚养第96章 请功第176章 失火第147章 名气第75章 前程第74章 过节第27章 私心第157章 思量第47章 上当第179章 出征第16章 出嫁第74章 过节第137章 真灵第142章 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