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颜均争天下

战火由北到南,肆虐了大半个大周。

西北军奉命平乱,同时还要抵挡草原部落南下。

西北军两线作战,补给成了最大的难题。颜均几乎每三天就要写一封奏章,对朝廷诉苦,问永泰帝要粮食,要棉服,要军械。

因为两线作战,兵力吃紧,颜均同时要求朝廷下旨,允许西北军扩军。

北方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官员失土,县城被攻陷,府城被攻陷。大好河山,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

可是朝堂还在争执,吵闹,还在彼此攻击。更有甚者,还在疯狂的贪墨军饷灾粮。

颜均提出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朝廷答复。

没有足够的补给,没有足够的士兵,颜均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战力先剿灭草原部落。至于国内烽烟四起,只能等剿灭了草原部落之后再谈。

颜均靠着四海商行的支持,补充了足够的粮食。然后亲自带兵出征。

永泰十二年,颜均带兵深入草原上万里,将草原部落杀了个尸山血海。那些刚刚崛起的草原部落,几乎一个不落的全被颜均灭族。那些势力强大的部落,颜均带兵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直接将对方打残,再也不敢南下劫掠。

更多的草原部落,听闻颜均来了,全都闻风而逃。

颜均根据宋安然的建议,将这些部落全都往西边赶,赶到万里之外的西边世界,让草原部落去祸害那些西域国家。

现在颜均无力西进,只能先便宜那些草原部落。等将来他腾出手,他会亲自带兵西进了,灭了西域诸国,外加那些草原部落。从今以后,颜均倒是要看看,还有谁敢打中原的主意。

在这期间,朝堂因为颜均早就闹翻了天。

颜均带兵深入草原这一行动,根本就没有得到朝堂的许可。颜均的行为完全是抗旨,是拥兵自重。这种事情要是别人来做,早就被砍了头。

可是做这件事情的人是颜均,是超品国公,是宋子期的外孙,是颜宓的儿子。想要砍颜均的头,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势力。

朝堂上因为颜均,几乎分成了两派。一派人马势要将颜均往死里弄,每天弹劾颜均,细数颜均五十条罪状。

有人私下里统计过,颜均在西北犯的事,都已经超越了当年的颜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拥兵自重就像是颜家人的特点一样。

不过颜均比颜宓更牛逼,颜均抗旨,不管朝堂的意思,直接带兵深入草原干仗。就算朝堂威胁要断了颜均的补给,颜均也没当回事。

当年颜宓还有所顾忌,多少要给元康帝一点面子。虽然拥兵自重,但是明面上基本是守着底线,没给朝堂难堪。

两父子对比,颜均表面客气,看上去也无害,可是却比颜宓更为疯狂,更为大胆。

没有旨意,就敢带兵深入草原一年,将草原部落灭了个七七八八。纵观古今,没有人敢像颜均这样做。单是一个抗旨不尊,一个断绝补给线,就能要了人命。

可是颜均不怕,朝廷不给补给,他有四海商行。至于抗旨不尊,天高皇帝远,没收到皇帝的旨意,这么一个不是借口的借口,就将朝堂上的人给打发了。

要不是因为西北军守卫着大周的国门,是大周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朝堂上的文臣早就想将西北军给肢解了。

这一桩桩,一条条,全是颜均的罪名。这些事情换了别人,早就死了八百遍,而颜均到现在还好好的活着,还领着西北军四处打仗。

不是朝堂不想处置颜均,而是朝堂无力处置颜均。

如今将才难求,大周北方烽烟四起。大周需要颜均平乱,老百姓也需要颜均带领西北军平乱。要是处理了颜均,谁又能取代颜均?要是肢解了西北军,谁来打仗?

眼看着反贼越来越猖狂,势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宁愿容忍颜均,也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反贼坐大。

这也是朝中另外一派的态度。尽一切可能剿灭草原部落,剿灭反贼。只要颜均能做到这两件事情,就算颜均拥兵自重,跋扈嚣张,大家也捏着鼻子忍了。反正颜均又没有举旗造反。颜均还是朝廷的军人,是大周的将军,他的责任就是平叛。

永泰十三年春,颜均携胜归来。

而此时的北方,持续大旱,千里无人烟。

连续几年的大旱,老百姓要么死,要么逃,要么落草为寇,举旗造反。

整个北方大地,有势力的造反队伍,就不下十个。至于那些草头班子一样的造反队伍,那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以西北马贼帮的势力最大。

西北马贼帮的头领就是容玉。

如今的北方,已经没有一处完整的家园。

颜均站在山头,遥望苍茫大地,心中顿感悲凉,又觉豪迈。

北方大地,天灾*,民不聊生,这是老百姓的劫难,大周的劫难。可这也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一展才干的舞台。

颜均赶上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注定会留下他的传说。

亲兵来到颜均身边,说道:“将军,京城来了旨意。要将军即刻回去接旨。”

颜均没将京城的旨意放在心上。

颜均问亲兵,“以我们西北军的势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平息叛乱?”

亲兵斟酌了一下,保守地说道?:“需要两年时间。”

颜均顿时笑了起来,“别看如今造反的队伍很多,不过这些人全都是乌合之众。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反贼无往不利。但是面对西北军,这些反贼还不够我们砍。说起来,真正成规模有势力的反贼,只有西北的马贼帮。就算加上马贼帮,以我们西北军的战斗力,不出一年,就能让北方战火熄灭,还老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亲兵当即说道:“将军威武。”

颜均又笑了起来,“不过本将军不打算这么做。朝廷数次为难西北军,还想卡住西北军的补给。若非本将军另有渠道买粮,西北军早就死在了草原上。

几年前,本将军就上书要求扩军。可是直到现在,朝堂也没有同意西北军扩军。如今朝堂想要让西北军平叛,西北军在草原上被打散了,战力有限,暂时不能出兵。

回去后,让师爷就这么写。本将军要让朝堂上的大佬,还有永泰帝知道,本将军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谁敢卡本将军的补给,不给本将军好日子过,本将军就让所有人没好日子过。”

“末将领命。”

颜均回头看着亲兵,问道:“是不是觉着本将军很冷酷,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知道争权夺利?”

亲兵摇头,却没说话。

颜均哼了一声,说道:“西北军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我们的家。现在朝堂上有人包藏祸心,想借平叛的机会消耗西北军,让西北军变成没牙的老虎。你说本将军能让那些奸邪小人如愿吗?”

亲兵连连摇头,说道:“当然不能让那些人如愿。”

颜均继续说道:“”老百姓苦,西北军同样苦。生活在乱世,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老百姓要恨就恨永泰帝,恨朝堂。本将军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将军的苦心,大家都明白。将军不用担心下面有人生出二心。”亲兵大声说道。

颜均笑了笑。经过多年的打磨,西北军已经被颜均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如今西北军从上到下犹如一个铁通,外人想要进来,难如登天。只怕还没接触到颜均,就已经被下面的人给抓了起来,直接弄死。

亲兵提醒颜均,将军府那里,传旨的内侍还等着颜均回去接旨。

颜均却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颜均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永泰帝在催促他出兵平叛。

之前颜均已经写了几道诉苦的奏章送到朝堂,朝堂上一直没给他回复。就连宋子期也弹压不住朝中来势凶猛的非议。

光是颜均抗旨不尊,先斩后奏,私自带兵深入草原一事,就足够御史们大书特书。即便颜均携胜归来,那些人依旧不肯放过颜均。

以前颜均在草原深处,找不到人,大家弹劾他也没用。

如今颜均就在西北,多好的机会啊。赶紧弹劾颜均,将颜均弄下来,换别人掌西北军。

朝堂上为了颜均和西北军吵得不可开交。至于颜均诉苦要补给要兵源的奏章,自然没人关心。

颜均心里头很恼火,朝堂这些年,从来没有重视过他的意见。说白了,大家对颜均的印象,还停留在颜均当初初入朝堂的时候。那个时候,颜均还是个少年郎。想想看,骄傲的朝堂大佬,谁会重视一个少年郎。

即便颜均立下赫赫战功,毕竟朝堂大佬没有亲眼看到,感受不深,难以想象颜均现在强到何种程度。

因为大家都轻视颜均,故此也就没人真正重视颜均的奏章。即便宋子期有心替颜均呐喊,奈何颜均从未在朝堂上证明过自己。

这是颜均最大的劣势,也是颜均不如颜宓的地方。当年颜宓从文,从翰林院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当上三品大员,户部左侍郎。接着弃文从武,带兵出征。

朝堂上下,都见识过颜宓的厉害,自然不敢轻视颜宓。颜宓带兵出征期间,虽然大家都严防死守,各种刁难,每天弹劾。但是颜宓的奏章,朝堂上没有任何人敢忽视。

不仅不敢忽视,而且还将颜宓的奏章反复研究。

这就是人品差距。

颜均气的咬牙切齿,就因为他入朝的时候年龄小,又没有考科举,没在朝堂上展示过拳头,朝堂上那帮混账就敢忽视他。到如今,他带兵深入草原,剿灭草原几十个部落,杀了数十万人,结果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朝堂上的那帮混账依旧在忽视他。

颜均心头冷笑一声,既然朝堂上的人不重视他的话,那么他也没必要听从朝堂的吩咐。至于永泰帝的旨意,等他高兴的时候,他自然会去接旨。

颜均很清楚,他这么做,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新一轮的弹劾热潮,还会坐实他拥兵自重的罪名。不过颜均不在乎。

颜均微微眯起眼睛。他的思绪已经从朝堂转移到容玉的头上。

容玉趁着百年难遇的灾荒,趁势起兵造反。

关于容玉的这一生,颜均早在宋安然那里了解得足够清楚。颜均从来没有轻视过容玉。这些年颜均一直压制着容玉。

不过去年他领兵出征,容玉趁机坐大,俨然成为西北反贼的领袖。

颜均嘴角一翘,眯着眼睛笑了起来。这个容玉,的确是个带兵打仗的材料,而且志向很大。

看看他制定的各种制度,各种收买人心的手段,颜均就确定容玉有大志向。而且容玉的志向就在京城。

颜均捏着下巴,当初宋安然让他防备容玉,必要的时候将容玉朝西边赶。让容玉去祸害西域诸国。

评估了一下现在的局势,颜均打算否定宋安然的计划。颜均打算,不将容玉往西北赶。他要将容玉往东边赶。让容玉做马前卒,去祸害东边南边的老爷们。

以容玉的战斗力,和容玉的野心。等容玉到了东边南边,他一定会成为大周的毒瘤,祸害整个大周。

到时候,整个大周都会因为容玉而颤抖。大周的国本也会随之动摇。

wWW ●ттkan ●C○

而颜均要做的事情,就是死死的咬在容玉后边,不给容玉趁机坐大的机会。

这个计划很冒险,但是收益很客观。

容玉打仗很厉害,但是他缺乏补给。一味的靠烧杀劫虐,容玉很快就会失去人心。容玉想要趁机争霸天下,就一定要懂得克制,懂得收买人心。收买人心的第一步,就是不能放纵士兵烧杀劫虐。如此一来,容玉只能攻打城镇,用官府的粮食和银两来养兵。但是这样一来,容玉手下的士兵损失会增加,兵源规模也会被限制。

毕竟做强盗可比做正规军容易多了。做强盗直接抢劫,抢完了蒋人裹挟上山就行了。

想要建一支争霸天下的队伍,可不能按照强盗的行事办法去做。

总而言之,容玉会被限制发展。

反观颜均这边,颜均背靠朝堂,属于正义之师,天然会得到老百姓和官府的支持。而且颜均背后还有四海商行这个庞然大物。朝堂补给不够的时候,四海商行就会承担起补给的重担,满足颜均所有需要。

甚至连兵源,四海商行也能替颜均解决。

有了四海商行,颜均无后顾之忧。他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将容玉置于棋盘上,大家一起玩一把大的。

颜均将计划反复琢磨,考虑此事的风险和收益。

这个时候,又有亲兵上了山头,“启禀将军,马贼帮突然有了动静。他们正在朝南边转移。”

颜均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正在算计容玉,没想到容玉竟然主动朝南边转移。看来容玉已经急不可耐,想要去南方捞取好处,壮大队伍,争霸天下。

毕竟整个北方还有西北,因为连年大旱,已经穷得响叮当,榨不出一点点油水。

容玉想要生存,就必须离开西北,去到富庶的地方寻找机会。

南下是容玉最好的机会,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谁让整个西北已经贫瘠得连马贼都快吃不上饭。

如此贫瘠的土地,已经养不起诸多的反贼。没看到昔日拥有数千顷的大地主,都开始饿肚子。土地里长不出庄稼来,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没用。该饿肚子的照样饿肚子。

如今的西北,唯有依靠朝廷补给的西北军和官府,才能不饿肚子。

容玉南下,颜均很满意。

颜均当即吩咐下去,对南下的马贼帮进行小规模的阻击。等到马贼帮心慌意乱的时候,就直接放行,让他们南下。

亲兵领命而去。

一直到天黑,颜均才动身下山。

内侍在将军府等得很不耐烦。茶水都喝了一大桶,结果还不见颜均回来。这个晋国公好大的架子,连陛下的圣旨都不放在眼里,简直是胆大包天。

天都黑了,晚饭都吃完了,颜均才姗姗来迟。

内侍有火发不得,最后板着脸宣读了圣旨。

永泰帝在圣旨里褒奖了颜均,说他忠君体国。然后催促颜均出兵平叛。北方大地天灾*,战乱不休,老百姓死得死,逃的逃,已经没有完整的家园。

这个时候,北方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来一场大胜,振奋人心。

西北军就是最好的出战队伍。毕竟西北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颜均接了旨意,却不说什么时候出兵。

内侍就直接开口询问,“陛下希望将军尽早出兵,不知将军何时出兵?”

颜均随意的将旨意交给身边的亲兵,内侍见了,眼睛周围都皱了起来。心中隐含怒火,颜均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对圣旨不敬。

颜均挑眉冷笑,冷声说道:“出兵的事情不着急,什么时候朝廷满足了西北军的补给,什么时候西北军就出兵平叛。”

内侍眉眼一跳,“大将军,晋国公,你这是在抗旨。”

颜均笑了笑,“是啊,我是在抗旨。你要如何?”

“你?”

内侍又惊又怕,吓得跳了起来。

颜均轻描淡写地说道:“据本国公所知,去年陛下下旨让西州兵出军平叛,西州兵找各种借口,东拖西拖,拖了足足三个月才肯出兵。

结果刚和反贼接触,就兵败如山倒。反贼也趁机坐大,占领了好几座县城。而且到现在,那些县城还在反贼手里。

西州军搞出这么大的乱子,也没看陛下将西州军怎么样。那群没种的东西,还不是照吃照喝,照样升官发财。

连贻误战机,不战而逃,朝堂都不追责,本将军只是抗旨,又算得了什么。这位公公,本将军说的话可对?”

内侍脸色发青,他不敢斥骂颜均,只能浑身颤抖,愤怒地盯着颜均。

外面的人不知道,内侍却很清楚。西州军搞出来的乱子,当初永泰帝被气的差点吐血。永泰帝已经下了旨意,要砍了西州军总兵,可是因为朝堂上扯皮,还说什什么非常时候不能乱了军心为由,批驳了永泰帝的旨意。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一是西州军总兵在朝中有人,走的也是内阁的路子。二是有人不想让西北军在北方一家独大。保下西州军,目的就是为了牵制西北军。

西州军虽然没有战斗力,可是做做搅屎棍,给西北军添点乱子,拖拖后腿还是能做到的。

类似西州军这样的事情,这两年发生过好几起。有的人被砍头了,因为背景不够深厚。有的人照样升官发财,因为关系扎实。

就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今朝堂在军人心目中的威信大减。甚至在民间,也有很多人抱怨朝廷不作为。

颜均冷冷一笑,永泰帝能力不够啊。非常时候行非常手段。这个时候就该杀伐决断,以强硬的手段稳定局势,统一朝中的声音。只可惜永泰帝缺乏魄力和眼光,错过了机会,致使朝堂越来越乱,天下也跟着大乱起来。

再这么下去,这大周江山,迟早会改名换姓。

颜均不给内侍面子,内侍也不敢将颜均怎么样。

如今北方大乱,四处都在打仗,到处都需要像颜均这样敢战,能战的武将。

北方成建制的军队很多,要补给的时候个个吹得天花乱坠。可是等到打仗的时候,一个个全都成了饭桶。

纵观整个北方连带西北,只有西北军是真正会打仗,能打仗的军队。其他军队,全被承平几十年的太平日子给养成了废物草包。

颜均从草原携胜归来,如今朝堂将平叛的重任全都放在颜均的肩膀上。就等着颜均大展威风,将乱贼一扫干净。

颜均冷冷一笑,他不乐意。他要补给,朝堂推三阻四。他要扩军,朝堂理都不理。如今想要他出兵平叛,不好意思,没粮,没人。什么时候有了粮食,有了军械,有了足够的兵源,他才会出兵。

颜均就是这么回答内侍,让内侍将这番话原封不动的给永泰帝带去。永泰帝不仗义,也就别怪他不给面子。

内侍气急败坏,“颜大将军,你可知你这番话是在威胁陛下,威胁朝堂?”

颜均直接翻了个白眼,“对啊,本将军就是拥兵自重,就是在威胁朝堂。要是有人不服气,来咬本将军。本将军就在这里等着他。”

内侍被颜均的大胆和不要脸吓住了。这年头,混账将军很多。可是像颜均这么直接的混账将军,还是第一次见到。

内侍咬牙切齿地说道:“大将军,你会后悔的。”

颜均重重地放下茶杯,说道:“好走不送。”

内侍气得吐血。这天都黑了,颜均竟然要将他们一行人赶出去,要不要这么无耻。

可是颜均就是这么无耻。

亲兵直接将内侍赶了出去。大将军不欢迎这些人,那么这些人就必须滚。

内侍真的被气得吐血,当晚连夜离开,回京告状去了。

颜均毫不在意。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他需要朝堂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嘴仗来帮他拖延时间。

容玉此次南下,肯定会沿路打压,收复,控制那些反贼。

颜均需要容玉壮大,壮大到让朝堂大佬胆战心惊的地步,壮大到永泰帝夜不能寐,整日里担心大周江山易主的地步。

等到这个时候,颜均才会出兵。

这段时间,颜均会趁机扩军。朝堂不让他扩军,他就私下里扩军。

颜均需要一支能征善战,能够帮他争霸天下的队伍。现在的西北军很强,可是兵员不够。这点兵,还不足以争霸天下,取代萧氏江山。

内侍以最快的速度回京城告状,将颜均的那番话,加油添醋的告诉了永泰帝。

永泰帝气的眼睛发晕,差点昏了过去。

永泰帝双手死死的抓住桌子边沿,怒问刘小七,“难道朕看错了颜均?颜均果真是乱臣贼子?”

刘小七躬身说道:“启禀陛下,此事并非如此简单。从前年开始,户部就一直卡着西北军的补给。据奴才所知,去年西北军出军草原的时候,还是问当地大户借的粮食。

今年西北军携胜归来,解决了大周的心腹之患。如此大功,朝堂不仅没有丝毫的奖赏,反而每天弹劾西北军。好像西北军打了胜仗,是罪大恶极的事情一样。

若是奴才化坐在晋国公的位置上,肯定也会心生怨气。朝堂上有些人,就是巴不得会打仗的将才身首异处,换上一群无能的人领兵作战。只有这样,朝堂上那帮人才能从中捞取更多的好处。”

刘小七趁机在永泰帝耳边告状。刘小七看朝堂上某些人很不顺眼,早就想找机会收拾他们。如今颜均发作起来,刘小七当然要助攻。

永泰帝皱眉,问道:“你是说朕亏待了晋国公?”

刘小七说道:“陛下肯定没有亏待晋国公。可是架不住朝堂那群尸位素餐的人,是他们亏欠了西北军。若非晋国公命大福大,西北军几万人都要被他们害死。”

永泰帝叹息一声,“朕也知道朝堂上乱糟糟一片,谁都不服谁。说起来朕是天子,可是很多时候,朕也要对朝臣妥协。朕不会亏待功臣,可是颜均公然抗旨,他就是不给朕面子。难怪朝堂上都在弹劾他,说他嚣张跋扈。”

刘小七说道:“陛下,会打仗的人都有血性,有血性的人难免脾气暴躁。他们说话心直口快,陛下不必当真。反倒是朝堂上有些人整日里夸夸其谈,其实真本事一点都没有。反而还天天拖标下的后腿。陛下,北方战火连天,民不聊生,陛下要早做决定啊。”

永泰帝皱眉,问道:“那你说朕该怎么做?”

刘小七当即给永泰帝建言,对那些拖后腿的人绝不能姑息纵容。既然一个个牛鼻子冲天,傲得不行,好像天下少了他们就不会转动一样。那就让他们去地方上任职,也好造福一方百姓。正好现在整个北方都缺人,就让他们去灾区,去战区做地方官。

永泰帝有些奇怪的看着刘小七。刘小七有些忐忑。

紧接着永泰帝哈哈大笑起来,“这个主意不错。既然那么喜欢说,那就去地方上教化百姓,平息战乱。”

于是第二天早朝上,永泰帝力排众议,将几个闹腾得最凶的御史全都打发到地方上当父母官。而且全都是反贼猖狂的地方。

几个御史大惊失色,这哪里是‘厚爱’,这分明是流放。明知道那些地方都要被反贼占领了,这个时候派他们去当父母官,等于让他们去死。永泰帝好狠毒的心肠啊。

刘小七站在永泰帝的身后,冷冷一笑。这些混账东西,等到了地方上,就算反贼收拾不了你们,颜均也会收拾你们。让你们知道嘴炮的下场。

明知是去送死,自然没有人愿意去。几个御史装病找借口,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进而推掉这个差事。

宋子期身为吏部尚书,自然不会让这些人得逞。吏部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即刻启程赴任,要么就罢官去职。再严重一点,就是以抗旨为由,直接流放西北。

几个御史被逼的没办法,不想死,又不想被流放,只剩下罢官去职一条路可走。

几个御史全被罢官,总算让刘小七出了一口恶气。

永泰帝也很高兴。就如刘小七所说,关键时候就该果断一点。

永泰帝下令户部,补上西北军的补给,同时给西北军论功行赏。然后再次下旨,催促颜均尽快出兵。

这点东西就想打发了颜均,根本就是做梦。

颜均再次上书,要求扩军。

这一次永泰帝很慎重,和朝臣们反复商量,同意西北军扩军。但是最多只能扩一万人。

有了这道旨意,颜均就不用偷偷摸摸的扩军。

颜均开始大张旗鼓的扩军,扩军规模不是一万,而是五万。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全靠四海商行养着。

颜均一边扩军,一边练军,同时还要关注容玉的动静。

容玉果然一路南下,一路收复打压当地的反贼。很快容玉的队伍就扩大了两三倍。

容玉的队伍扩大了,可是战斗力反而下降了。没办法,反贼都是乌合之众,比不上容玉的马贼帮都是精锐。

想要将一群乌合之众变成精锐,此事任重而道远。

颜均乐见其成,时不时派人给容玉制造点困难,拖延容玉练兵的进程。

颜均甚至派人挑拨其他反贼,半路上反了容玉。

容玉后院起火,拖延了容玉南下的速度,也拖延了容玉壮大的速度。

容玉隐约察觉到有人在高鬼,甚至已经怀疑到颜均头上。

奈何容玉是反贼,颜均是朝堂正规军。容玉鞭长莫及,没办法报复颜均。暂时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永泰十三年秋,经过半年的休整,颜均终于放出了满嘴獠牙的西北军。

西北军出动,西北震动。祸害西北的反贼,全都闻风而逃。有大胆不信邪的,结果一碰到西北军,全都变成了刀下亡魂。

颜均给西北军下了命令,不要俘虏。凡是拿起了武器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是西北军的敌人。既然是敌人,全部杀光。

命令很残酷,但是却树立了西北军的威信,震慑了宵小,同时还能让西北军专心致志的打仗,不用分心去处理俘虏问题。

颜均的命令,很快传到了朝堂,当即引起朝臣哗然。不要俘虏,全部杀光,这,这哪里是平叛。要知道,那些反贼在以前,可都是大周的百姓。

而且国朝一直有不杀俘的传统,颜均此举打破了规矩,这是要引来天谴的。

颜均站在风口浪尖上,毫不畏惧。

耳根子比较软,缺乏主见的永泰帝又一次动摇了。

刘小七想劝都没劝住。

永泰帝下旨申斥颜均,要颜均克制,不能杀戮过剩。

щщщ ⊕тт kán ⊕℃ O

颜均收到旨意,看了上面的内容,嗤笑一声,直接将圣旨丢在火堆里烧了。

那些反贼,十倍于天灾。他们烧杀劫虐,无恶不作。凡是被他们攻占的县城府城,十室九空,死人成堆。这些人恶贯满盈,凭什么可以被宽恕?

宽恕这些无恶不作的反贼,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伤害,是对善良本分最大的讽刺。

烧杀劫虐,恶贯满盈,能够活命。老实本分,遵纪守法,却要家破人亡,惨遭侮辱凌虐,凭什么?

颜均绝不会纵容这些恶。凡是反贼,凡是拿起了武器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统统都要杀光。

颜均不管朝堂旨意,要求西北军坚定不移的执行他的命令。

西北军所过之处,凡是反贼,没有人能够逃脱西北军的刀锋。

西北军一路东进南下,一路杀反贼。西北军所过之处,很快就变成朗朗乾坤,无人敢反,也无人敢犯事。

只因为持续的旱灾,这些地方的土地依旧不能种植庄稼,依旧人烟稀少,老百姓依旧活不下去。不过好歹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也不用担心反贼下山劫掠。

西北军稳扎稳打,几个月的时间,西北地区的叛乱,基本上都被平息。

整个西北地区,也被西北军杀了个尸山血海,人人胆寒。

永泰十四年,容玉经过小一年的摸爬滚打,总算发展壮大。

和朝廷军队交战数次,朝廷军队全部兵败如山倒。

容玉带领部下,从遭旱灾的陕州进入了两湖。两湖富庶,容玉一来,两湖遭灾了。

容玉打下了襄州,将襄州当做根据地,开始稳步发展。

容玉在襄州稳定下来后,开始四处攻占地盘。朝堂军队,竟然没有一支是容玉的对手。

这可将朝堂吓坏了。

这支反贼想做什么?莫非是想问鼎天下?

更要命的是,容玉俘虏了两支朝廷军队。紧接着,这两支朝廷军队将领公然反了朝廷,加入了容玉的部下。

永泰帝被这个消息打击得眼前发黑,一口血喷出来,将朝臣都吓了个半死。

以前,都是反贼接受招安,变为朝廷军队。如今朝廷军队竟然被反贼招安,朝夕间成了反贼。

那些可都是朝廷花钱养了多年的军队啊。怎么可能反了朝廷,加入反贼。难道做反贼比做正规军要更好吗?

永泰帝想不明白,也很气愤。擦掉嘴角的血迹,当即下旨处死反叛将领的家人,五服之内全部流放西北,到西北军军前效力。

永泰帝写这份旨意的时候,一直咬牙切齿。既然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敢反,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杀鸡儆猴,让后来者知道,反叛朝廷的下场。

两支军队的叛变,真正的后果不在于将永泰帝气吐血,而在于撬动了人心,撬动了天下大势。

以前大家都坚信朝廷是正义的,朝廷必胜。可是随着容玉的壮大,随着两支军队的叛变,有人已经看出大周江山风雨飘摇,天下大乱,改朝换代或许就在眼前。

除非老天爷开眼,从今天起,再给大周几十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可惜老天爷不肯开眼,北方大地继续干旱,南方地区也不太平。随着北方战火逼近,南方人心思动,妖孽频出,邪教横行。

整个大周,从北到南,已经呈现出王朝末世的景象。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影响颜均。

颜均在西北稳扎稳打。打下一个地方,就将当地的官员甄选一遍。凡是忠于朝廷的人,全部被送回京城。颜均只要那些心思灵活,愿意跟随在他身边谋富贵的人。

西北军所过之处,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地盘,实际上全都成了颜均的地盘。这里的兵,是颜均的。这里的官也是颜均的。

这些官员凡事只向颜均禀报。至于朝廷那里,官员们都默契的忽略了。反正现在朝堂也没心思管西北,朝堂的心思全都盯着襄州的容玉。

再说朝廷现在还需要西北军平乱,对于颜均的做法,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颜均表面上还当自己是大周的官员,还认可朝廷,朝廷就不会将颜均赶尽杀绝。

就算有人真的想将颜均赶尽杀绝,也没这个能力。颜均不是昔日少年。如今的颜均手握十万强兵,两省地盘,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若是有人这个时候将颜均逼反,大周危矣,天下危矣。

既然颜均势不可挡,那不如捏着鼻子忍了。

第1章 交代遗言第101章 投怀送抱,夜半惊魂第21章 清算第334章 曹公公死第266章 刺激周氏第324章 作大死第191章 出大事第97章 宋韩两家定亲,添妆第276章 安然重新掌权第214章 大婚(下)第56章 宋家到底有多富第251章 生孩子第183章 定亲第86章 一个想娶一个不嫁第333章 八皇子死第146章 宋大人助攻颜宓,安乐定亲第204章 混蛋颜宓第275章 月子第344章 颜宓升官第73章 拒婚第274章 安然生子第60章 讨要首饰第277章 活学活用第93章 宋子期升官,侯府种祸根第135章 斗太子妃第23章 出头第97章 宋韩两家定亲,添妆第374章 退路第123章 进宫第337章 宋大人很牛第174章 治病第289章 宝藏第381章 元康帝死第340章 秦裴归来第127章 颜飞飞闯祸,秦裴身世第13章 掌权第218章 回门第256章 起杀心第146章 宋大人助攻颜宓,安乐定亲第109章 安然断粮,到衙门喝茶第115章 离京,退婚第288章 过年第179章 耍流氓第374章 退路第183章 定亲第142章 东宫探病,抓贼抓脏第188章 死人第337章 宋大人很牛第5章 主动找打第349章 生死有命第270章 小周氏生了第214章 大婚(下)第374章 退路第26章 冒险第385章 颜均第231章 手段第107章 两根救命稻草全完蛋,忽悠侯府第236章 父女联手第238章 狠狠打第343章 咎由自取第326章 宋大人报复沈家第114章 宋子期出狱第222章 二人世界第43章 想嫁宋子期第239章 进宫第302章 霸气第351章 安然生女第188章 死人第23章 出头第82章 颜飞飞,买买买第18章 风云将起第142章 东宫探病,抓贼抓脏第274章 安然生子第70章 绝不妥协第93章 宋子期升官,侯府种祸根第198章 回京城第111章 以身相许,交换秘密第119章 狂虐皇孙,死前征兆第320章 以毒攻毒第90章 咎由自取第197章 不准嫌弃第234章 婆媳第188章 死人第77章 安然对田姨妈造成了多大伤害第11章 收买第149章 沐文遇袭,安然救命第66章 刀尖上走一趟第327章 拿银子告状第101章 投怀送抱,夜半惊魂第231章 手段第267章 孕吐第394章 颜均称帝第163章 送花第206章 宋大人的婚事第335章 求助安然第101章 投怀送抱,夜半惊魂第43章 想嫁宋子期第31章 不明身份的男人第166章 请客第290章 狠狠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