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折腾

宋九说道:“王转使,我们各自找一个能吏,然后两边跑吧,一半在广州,一半在惠州韶州。”

只能这样了。

草草吃了晚饭,各自回去休息。

宋九回到房中,田氏正在与女儿谈心,看到宋九回来,懂的,也回去休息。小别胜新婚,宋九要动手动脚,怜儿说道:“不行,女儿在看着呢。”

“云儿,将万娘抱出去睡觉。”宋九猴急地喊道。

怜儿吃吃地乐。

第二天送走好几道奏折,宋九去惠州赴任。惠州离广州比较近,一天就到了。宋九迅速从原知州手中将政务接过来。

一路劳累,早早休息,第二天睡了很晚才起来。严桐乐颠颠地过来说道:“知州,外面好多百姓到了州衙。”

“哦,我出去看看,”宋九端着稀饭,大碗里还有几个咸鸭蛋,未上公堂,官服还没有穿呢。宋九也不想与百姓将距离拉得太远,便服出去,就这副形象,会更亲民一点,这样惠州百姓才能安心。

到了州衙门口,围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前面是一些长者。

宋九咬着咸鸭蛋问:“你们一大早围着州衙,有什么不满意的事吗?”

“我们想要见新知州。”

“我就是。”

“你就是宋候?”

“我就是宋九,诸位别称喟什么宋候,就宋九吧,或者小九也行。”

严桐在后面乐了,那个百姓有这么大胆子。

“真是宋候啊,宋候。你为什么不坐胡床来,我们好出城相迎啊。”

严桐低声在宋九耳朵解释道:“知州。听闻你担任惠州知州,惠州百姓欢天喜地。准备了无数鞭炮,还有狮舞,准备庆祝你来惠州。还有人专门在城外几十里路的地方盯梢,看知州的胡床。没想到知州你骑马来了,百姓准备扑了一场空。”

宋九呵呵乐了起来。

百姓却开始欢腾了,听到确认后,又看到新知州这个平易近人的样子,许多百姓高兴地舞蹈。离广州太近了,但惠州却多是山区地形。让南汉剥削得苦。所以百姓听到宋九来,一个个开心万分。

宋九放下手中的大碗,做了手势让大家静下,说道:“诸位,你们也不要高兴太早。我不想做坏官,但也非是你们想像的那么好。比如吃,你们看我碗中,有咸鸭蛋,我也喜欢享受精美的食物。比如穿。这半年来妻子未来,我穿得马虎,但妻子来了,有人服侍。我也开始穿精美的丝绸。而且我很怕麻烦,宁肯不作为,也不想折腾后产生种种纠纷。而且我还有许多坏毛病。喜欢游山玩水,喜欢钻研一些旁门小道的学问。喜欢金钱,喜欢美酒……总之。没有你们想像的好。”

老百姓听他说大实话,一个个目瞪口呆。

宋九又说道:“但是前几天我看到飓风到来灾民的惨象,巡查了几十个州,也看到许多百姓贫困的生活,还是让我感慨良多。可想要好,想要惠州好想要广南都好,我办不到,仅能起一个引导作用。主要还是你们,既然诸多父老来了,我在此说几句话,诸位中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论来历,那怕是番人,请来找我,我喜欢你们向我毛遂自荐,更希望有许多人才帮助我,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许多人才协助,我没那能力。还有,你们想不想更好?”

“想啊。”大家异口同声答道。

“不想我不作为,但想我就要提几个要求,第一个想要更好,想要这个家园更美,必须要用你们汗水去建设,第二想要更好,就会折腾,就会使少数人利益暂时受到伤害,这要请大家理解配合,我也尽量保证在折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不折腾,在不折腾的前提下,减少折腾,减少更多人利益受到伤害。不过春雨润物无声,也会偶尔出现一两场暴风雨,因此变好了勿用喜,变坏了,请耐心等待,或与我商议。至于那个胡床,我是惠州的知州,一州事务就够繁忙了,但又兼着转运使之职,坐胡床不行了,只能骑马,除非我几个家仆是飞毛腿,能将胡床抬得与马一样的快。”

前面的百姓全部哄笑。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各位散去吧,让我先吃完这碗粥与鸭蛋,再来理政。”

老百姓多还不知道何谓折腾,但这样的开场白,从未见过听过,一个个喜滋滋地回去,忽然鞭炮声铺天盖地响起。

珠儿说道:“九郎,好多百姓欢迎你呢。”

怜儿逗着女儿也高兴地乐着。

“珠儿,你不懂,我不想这样,期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这是逼着我勤政。”宋九蹙起眉头说。鞭炮声越响,他越觉得苦逼,这是逼着他要拼老命啊。

这才是真实的宋九。

彻底颠覆了他在严桐心中伟大的形象,严桐呆若木鸡。

奏折飞快地到了京城。

奏的事务多,有许多举措动作大,赵匡胤于是将重臣召集,让他们看后进行商议。裁州并县问题不大,才多点人口值得有六十州二百四十个县吗?扣留税赋也问题不大,动作那么大,没有钱帛是不行的,不向朝廷请求支援就是好事了。至于岭南怎么做,既然将岭南交给数人,他们这个权利去做。做得好提倡,做得不好,立即派中使传旨中止。出海同样没有问题,并没有强行让百姓出海,仅是让他们联手自保。但就是一个免役法让众人有些犹豫不决。

赵匡义说道:“皇帝,臣弟认为不妥,广南也许没有多少衙前小吏,但放之全国,那是多少衙前,一一雇佣。必加税于民。”

一二三等户也是民,还是有实力的民。

赵普对宋九一直没有抱好感。

后来宋九被赵匡义揍了一顿后。态度稍稍缓和一些。但宋九没有附媚他,这个也不要紧。他是皇上的桃花,可他智慧隐隐告诉他此子对他敌意浓厚。不过赵匡义反对的,他便会支持。索性将二大王踩到泥巴里,不让他有还手之力。再者得到酸技术后,河北也在建琉璃作坊,快要投产了。有些人议论,这当口上自己也要表态一番。于是说道:“陛下,广南与中原不同,它禀程唐制。差役一是役,二是雇。其间贫富悬差巨大,商贾巨富可以跃扬于中原贾商之上。百姓衣食却都不能解决。若让这些贾商改商为吏,未必能做好。此法反而似是最妥。不过它与中原制度不同,因此下诏其他各道官员勿要佼仿,让广南试行,若妥以后在广南继续执行,若不妥,及时收回。”

赵普支持。赵匡义“胆子小”,不敢再抗辨。其他官员更是不敢。

赵匡胤额首,然后又看着严桐名字,想了想也未问。相信他比伪汉官员好吧,若行留用,若不行。再罢去官职,同时也准了。不过做了一个修改。王明上书加耗一斗,赵匡胤说道:“广南百姓从水火中解脱过来。何忍重税于他们,改吧,改为鼠雀耗二升。”

税越轻对百姓当然越好,可是二升耗肯定不行的,那几乎等于无耗,官员损耗达不到标准,只好变着法子强行加耗,也就是一斗耗不会伤害百姓,二升耗反而多少伤害到百姓。

也不严重,各方面都在想办法使岭南由乱入治。

诏书再度送向岭南。

宋九在惠州开场白也传到京城。

赵匡胤听了微微一乐,可他忽然就想到许多,宋九说了几次文景之治非是无为而治,让司马迁曲解了,文景之治实际是一种清静治理。然后他又想到宋朝各州县的情况。

想到这里,他说道:“传口旨。”

将新进士刘寅等十人召来,又从书院里召来十名成绩好的学子。

去年录取的进士最多,经过一段磨勘后放下去,让他们与书院学子对比。这一比很糟糕,一个地方的治理涉及到刑事律法,农林渔牧,工商贸易,民俗民情等等,儒家经义里那有这些知识。相反,书院越来越专业化,许多课程就是教导这些实用的知识。同样的任用,起步点截然不同。进士抱着之乎者也一个个傻眼,学子抱着算盘在下面如鱼得水。

未必就是学子好的,有的进士也是人才,经过一段磨勘期后,他们同样能后来居上。但眼下确实差得太远。

再就是去年薪酬加上去,官员并没有裁减多少,反而让三司财政渐渐吃紧。因此今年让卢多逊知贡举,再次缩减名额,仅录取了十名进士,一个个还没有外放,在京城各部司里磨勘。

但这一放一收之间,影响很广,民间原先有许多读书人疯狂地读书,不顾一切,包括书院。收了之后,又有人丢下书院,十个进士,还是没办法玩。包括书院,许多学子也从经义中收心回来。

二十人到来,赵匡胤说道:“你们写一篇策子,讲为政之道与清静无为,不折腾的关系。”

шωш¤ тt kΛn¤ ¢ ○

说完就走了。

书院学子开始书写,这十个学子全部还是以前宋九学舍里那批一年级或二年级学子,听宋九说过一些,包括这个不折腾。

十名进士却是莫明其妙,难道皇上这段时间在读史记,受了司马迁影响,黄老思想影响,才出的这道命题?出题那就破题吧。一个多时辰后,二十篇策子到了赵匡胤手中。

进士的文章华美之极,还有几个才情好的全策尽用四六体,不过赵匡胤看后,一篇篇全部扔了。老子看的是政策,不是老子思想!

再看书院的学子,多少还是紧张的,有的学子试图用四六体,用得也不好,这个非他们所长,要么就是说得磕磕碰碰,但马上就看到可喜的亮点。

各有各的论证,有几篇策子还是不错的,其中一篇写到一条,非上命不力,为上者虑国泰民安,永保社稷万年。为下者未必,良吏不多,平庸官吏久迁无望,着重享乐,即有良政,变法曲改,多一政多曲改佳机,诏令变动不休,曲改机会更多,非为社稷,而为牛囊也。

还有一个策子让赵匡胤看得十分满意,为政者,一为自上,一为自下。令出益弊有之,益者以为当然也,弊者则怨怼,故自上者多引导,少变动,民自安也。有变则从下来,民众拥戴,顺应民意,政令更动则不民怨也。

赵匡胤将二十篇策子放下。

这件事有些大条了,难道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全部推翻,全国推广书院那种模式?

与宋九无关,全国推广,恰恰是消除宋九印记。

不过若真的这么做了,会引起巨大的争议。然而两者差距又是这么地大,不可能当作看不到……(未完待续。。)

第285章 论语第264章 人才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490章 大秘密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447章 野望(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260章 保护(上)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219章 夜宴(四)第82章 诱、惑(下)第128章 雪话(上)第227章 双子星第221章 大婚(中)第67章 高第210章 钱啊第464章 前戏(下)第369章 拓跋第240章 脱变第394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第179章 开业(中)第500章 破骑军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270章 危机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156章 清明(下)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111章 送礼第308章 硕麦(上)第277章 公主(上)第384章 雁归来第364章 弃子(下)第173章 第一枪第134章 荒野(中)第234章 快乐岛第501章 相轻相攻第8章 神奇第229章 石岭关第500章 破骑军第303章 打猎(上)第146章 桃花第113章 教材(上)第266章 太狠了第295章 诅咒的国家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258章 天堂的**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70章 神奇(中)第289章 郭成仪(上)第341章 傲娇的战友第168章 镜子(下)第73章 南方(中)第165章 有约第64章 糊涂第221章 大婚(中)第135章 夜战第505章 历史的玩笑第64章 糊涂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303章 打猎(上)第415章 一地鸡毛(上)第5章 损人不利己第211章 思念第476章 一(下)第195章 国舅(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17章 归来(上)第270章 危机第36章 果子(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446章 野望(上)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234章 快乐岛第182章 功名(下)第80章 **(上)第313章 才第461章 走马灯第492章 疏忽第411章 铁血之路(十一)第216章 亲征第533章 大结局(一)第333章 入相(下)第354章 谁想不到的第52章 地震第11章 师规第202章 佘太君(上)第329章 毒狐第193章 朝会第364章 弃子(下)第204章 老韩第215章 踢第368章 四种官员第203章 佘太君(下)第157章 劲弩(上)第528章 黑土地第434章 神的黄昏(二)第324章 棋子第66章 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