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东华门

“请,”扈蒙与李昉说道。

“日用,明远,还是你们来吧。”宋九谦虚地说。

三人同审卷,从官位上,肯定宋九为首。

宋九却在做着谦让。

来到中书,沈义伦与薛居正是喝茶的,并不比当初的楚昭辅强多少,可有一人不可忽视,卢多逊!

几人处理中书政务,宋九除了一点可怜巴巴的远见外,老到上还是不及卢多逊。

史书曾将此人刻画成一个小人,宋九有点儿不大明白,史书宋九没当真了,如赫赫有名的太祖三训,永不加赋,不杀柴家子孙,刑不上士大夫,宋九同样未看到。

宋九想不明白的是卢多逊并不是一个没有用或者如史书所说的小人,为何后来弄下台后,还被刻画成那样?

卢多逊是什么下场,宋九没有在意,他在意的是赵普的能力。

因此他做事很是小心,如袁廓知楚州数月,增赋税两万余缗,于是上奏表功。

宋九在书奏后批注:商税几何,两税几何?十余年前楚州大劫,我朝时渐渐恢复,然不及唐盛也。汝增赋税,利于朝廷,忠心可嘉,百姓生计亦不可忽视。

楚州不是宋九才来时的楚州,随着南唐拿下,汴水漕运越来越重要,楚州渐渐繁荣。然而楚州在后周那次屠城中戗害太严重了,虽恢复过来,如今只能勉强算是一个中州。

若连楚州一年都能增加几万缗赋税,那么宋朝赋税会暴涨一倍以上。

无论是从商税中敛来的,或者是从两税中敛来的,皆是不正常的做法。

宋九也不赞成哭穷免税,那样造福了百姓。却苦了国家。这就是宋九那天所说的利益平衡,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利益,百姓利益又分穷人,中产与富人的利益。

最好的做法是适度征税。合理征税。

对袁廓的做法宋九不是很赞成,但说得很委婉,你心意是好的,忠于国家,但要适度而行,因此让他进一步上报具体的增税。是哪里增的,亦批评亦嘉奖。

其他的都是如此,无论对错,或褒奖,或者激励,然后委婉的指出不足或者失误之处。

扈李两人虽没有宋九的官职高。但不能小视,两人很早就担任过中书舍人,不过让宋九担心的是李昉与宋琪与赵普的关系相善,可能是赵普派系的人。而且这个名字宋九是前世就知道的,能让他知道的人皆不是小人物。

所以宋九越加谦虚。

卢多逊处理政务老练是必须学习的,但卢多逊的骄傲不能学习,这要为以后铺下好底子。

三人谦让良久。最后宋九道:“李学士,你在作诗上十分善长,你来审阅诗篇,扈学士,你长于六体骈,你来审阅赋篇,我在儒学上不长,骈体上不长,来审策篇吧。”

扈李二人相视一眼,礼部试采纳了宋九建议。开始糊名誊抄制度了,殿试只糊名,未誊抄,以便让考官看学子的字迹。其实这样就可以方便作弊了,长久还是必须实行誊抄制度。但考虑到礼部省试得中,基本就中了,作弊意义不大,宋九也未进谏。

受宋九影响,如今同样实行了分数制度。因为策是宋九建议增加的,只有三十分,比其他两门分数略低。

宋九一直不作骈文,然而他几首小令传扬甚远,有人曾谈论此事,认为宋九几次科举不成,于是憎恨骈文诗赋,扈李二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笑了下,先后点头。

实际宋九现在能勉强写一些骈文诗赋,然不能说善长,他来审策,策是要考虑观点是否正确,能打马虎眼,但要审阅诗赋,肯定会出现失误。

开始审卷,到了殿试这一关,人数不多了,一百多个进士,两百多个诸科。

审的是进士卷。

以分数高低定三等。

宋九将卷子一一打开观看,此次进士科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之地,包括巴蜀江南,有许多策子写得花团簇簇,字也写得好,珠光宝气,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策子观点长远,让宋九敬佩万分。然而他看上面的诗赋分数,不由笑了起来。此人大约与自己差不多,有政治远见,但诗骈不佳,因此让扈李二人打了很低的分数。

宋九一笔,给了其满分。

还有一个卷子,让宋九感到也很满意,让他给了一个高分,上面两个分数也极高,不出意外他就是状元了,不知道此人是谁。

但对这次阅卷宋九十分喜欢,因为这样一来,自此以后,他基本就成了真正的文官。

天色黄昏,宋九三人将卷子阅好,封存起来,宋九骑马来到河州。

回到京城后,宋九还做了一件事。

他看到铸造技术在提高,有的高班学子对物格学也越来越精通,于是画了火炮的简单原理与相关的草图,让书院学子研究。

但眼下缺铜,钢炮是不可能了,那个跨步跨得太大,二是它的威力宋九很怀疑,三是具体的技术宋九不清楚。是他提议的,然而宋九不是太重视。

看了看,又去看纺织机械的研发。

对它宋九十分重视,一旦成功,那么阻卜人甚至就可能一半部族能成功策反,威力远胜于火炮。

东华门放榜时间就到了。

放榜后,诸录取进士诸科生要带到讲武殿,觐见皇上与诸大臣。

宋九有些好奇,因为他想到了榜下捉婿的传说。

看了看时间,便装从中书来到东华门观看。让他失望,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人来捉女婿,大约这时候进士仍不值钱。

但宋九心中清楚,自此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没有什么人捉女婿,但来了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同时还围着黑压压的各地举子。

此次得中的举子数量惊人。不仅有一百多个进士,二百多个诸科,同时赵匡义还下诏让礼部阅贡籍,十五举未中进士或者诸科者一百八十多人录用,同时还有九经以上未中。但其年老者七人,也特赐三传出身。后者虽录用,不值钱了,就不知道赵匡义如何安派。

宋九在当值中,是偷偷跑出来的,诸学子都未注意。

他就听到一个青年对着另外一个中年人说道:“师亮兄。今科择策,对你有利啊。”

“运气运气。”中年呵呵乐道。

宋九不由看了他一眼,三十多岁,长方脸,长相如何,宋九没有太在意。而是观察到他的气度,青年明显有讥讽之意,可此人并不是太在乎,这份气度还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中年人说道:“光弼贤弟,你才华横溢,录取自在合理当中,然榜上名次虽高。仕途却不能与榜上名次相比,那要会的是为官之道。”

青年人不以为然,嘿然不语。

中年人又道:“光弼,你再想一想,赵普相公可是进士出身?宋九相公可是进士出身?”

“不同,赵相公随太祖,那是从龙之功,宋相公一身杂学也不可小视。”

“你执固了,赵相公若无理政之能,如何独相十余载。宋相公若无理政能力,为何所至之处,政绩赫然?”

三人争论,引起许多举子围观。

宋九不能再呆下去了,会误了进讲武殿的时间。

于是问道:“你们三人姓名?”

先前青年人道:“韩国华字光弼。”

韩国华?宋九显然不知道。当然他不知道的人更多,未必不知道就没有出息,因此拱了拱手。

“张齐贤,字师亮。”

宋九脸色微变,这个人太清楚了,据传赵匡义去洛阳时,张齐贤在街头将赵匡义的御驾拦住,要求献治国之策。侍卫看到这个狂人,想要将他拖下去仗笞,让赵匡胤阻止,将他带到行宫。

张齐贤指天划地,献了十策,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大概意思就是拿下北汉,提高群众生活,将皇室宗亲安排到各自的领地,提倡百姓孝道,建立高等学府,划拨土地作为官员津贴,选拨好官员,执法要人性化,打击犯罪要从严。

据说赵匡胤只同意了其中的四条,并汾他是同意的,富民也同意,封建赵匡胤不赞成了,难道西汉西晋南北朝之乱还不够吗?敦孝同样也同意,举贤是好的,但嫌在细节上张齐贤说得迂阔,也没有赞成。那时还没有太学的说法,同样没有同意。其他种种皆是如此。

换宋九来,也未必会全部同意。

那天赵匡胤心情好,居然与他争论起来。

可此人很倔强,一一反驳,赵匡胤就有点不喜欢了,赵大性格实际很强势的,这也是宋初没有出好的言臣原因。

争到最后,赵匡胤恼羞成怒,让侍卫将他拖出去。

据史传,赵匡胤回来后对赵匡义说道,我在西幸洛阳时遇到一个奇人,将来可以辅助你。

那时宋九还没有来到宋朝呢,赵匡义才勉强操持开封事务,怎么可能说这句话。

大约赵匡胤回到开封后,感到十分好笑,就与赵匡义讲到这个愣头青。

不知道此人后来是怎么想的,居然考中举子,这次又来到京城。

但宋九知道这人以后是要做宰相的,善意地点了点头。

最后一个中年人道:“吕蒙正,字圣功。”

“吕蒙正啊……”宋九喃喃道,仅凭此二人,这届科举就出了两个宰相。

“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吕蒙正道,他以为宋九也是举子,但为什么如此面生呢?要知道能被录用的省试生,这十几天皆相互宴酒请客,十分熟悉,没有录取的,这么多天下来,大多回家去了。

宋九道:“我姓宋名九,字易安。”

“你怎么与宋相公同名同姓?”

“你就当我是宋相公吧,吕蒙正,张齐贤,你们刚才说的我听了,说得很对,若保持这种心态与想法,仕途会十分光明,”宋九笑笑,然后回中书,准备进讲武殿。

“神经病啊,”另一名举子骂道。

维持秩序的衙役忍不住道:“大胆,你竟敢骂宋相公。”

“真是宋相公啊。”

一群举子全部傻了眼。

接下来用艳羡的眼神看着张齐贤与吕蒙正,还没有张贴名次呢,就进入了宋九的法眼,仕途还会差吗?若不是等着张榜,他们会闹着让张吕二人请客了。

宋九刚到中书不久,便与中书诸大佬一起带到讲武殿。

太监开始宣读名次,状元正是吕蒙正,虽然在东华门外就知道了名次,吕蒙正还有些不淡定,说话的语气都激动得哆嗦起来。

但这届进士非同小可,吕蒙正,李至,温正舒,臧丙,马汝士,王沔,张宠,宋泌,吕佑之,张齐贤,陈恕,王化基,吕龟祥……

可惜宋九只知道吕蒙正与张齐贤二人。

又于开宝寺赐宴。

这皆正常,接下来就不正常了。

宴要散时,太监宣旨,第一二等进士与九经得中者,立授监丞,大理评事,或通判诸州之职,第三等同出身进士与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职事判司薄尉,五百名得中者,无论是赐出身的十五届未中的老油条考生,还是那七个老者九经,皆赐绿袍牙笏,并且赴任官员立给二百缗行装钱,甚至让他们到地方上发现了不便于百姓的政务,可以尽快处理,不必上报。

这下子薛居正与沈义伦坐不住了。

他们便一起看着宋九。皇上简直在胡来,你说言事进谏不以所言而言,不以不能言而不言,那么站出来吧。

第201章 父亲(下)第91章 地图(上)第219章 夜宴(四)第228章 猛人哥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65章 有约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264章 人才第225章 大宋第一战将第179章 开业(中)第211章 思念第78章 孤家寡人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476章 一(下)第13章 从此醉(下)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528章 黑土地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367章 相才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244章 献酒(上)第91章 地图(上)第100章 大舟第186章 用(上)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152章 烧酒会(上)第186章 用(上)第345章 杀气第510章 胶着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338章 坦白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120章 变化(中)第37章 果子(下)第454章 燕南归第314章 才子(下)第19章 分岐第219章 弄错了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340章 遥远的地方(下)第10章 制造标准第1章 狗血的剧情第440章 妖星(上)第476章 一(下)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224章 谁敢惹(下)第216章 夜宴(一)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270章 危机第535章 大结局(三)第294章 小鱼(下)第260章 保护(上)第446章 野望(上)第387章 好人第314章 才子(下)第72章 南方(上)第516章 持中与未来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431章 四人帮(下)第320章 大江(上)第472章 驱(下)第481章 等的人第420章 飘摇(上)第101章 宇文恺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417章 一地鸡毛(下)第77章 卷(下)第288章 春行(下)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304章 打猎(下)第398章 自作聪明(下)第302章 高下(下)第224章 谁敢惹(下)第220章 大婚(上)第146章 桃花第61章 爱因斯坦第441章 妖星(中)第48章 后院第250章 暖冬(中)第452章 奇怪的授命第35章 第一张画(下)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514章 三忧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159章 核心第252章 宝宝第475章 一(上)第241章 金贵第183章 求实(上)第242章 抚桑第418章 荒诞(上)